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33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他看了一看又開始屏住呼吸的浮丘。 眼前的人是第二種。 浮丘聽到朱襄對他的認可,激動地快眩暈過去。 當日他雖然遵從孝道回家,但對不能再接受朱襄公的教導一事十分痛苦,時常從夢中驚醒。 還好他力排眾議,跟著藺公和呂公前往楚國做棉布生意,也算是為授業恩師盡了一份力。 第183章 浮丘與叛徒 浮丘被家中逼迫回家繼承家業一事,在秦人眼中簡直不可思議。 誰家父母會蠢到不讓孩子跟隨朱襄公建功立業,去當什么商人??? 但在這個時代,消息傳遞十分不通暢,山這邊的村子可能都不知道山那邊還有村子存在。浮丘家雖經商,但只在越地,頂多去過楚地,所以并不知道朱襄的名聲。 許多地方的百姓連改朝換代都不知道,更何況朱襄了。 浮丘的父母不知道秦國有多強大,只知道楚國幅員最為遼闊。當西邊來的秦人攻占了吳越之地后,他們認為楚國很快就會打過來,自己兒子如果跟隨秦國為吏,可能會有殺身之災,所以才以孝道逼迫浮丘回家。 何況他們家中十分富裕,兒子只是為一小吏,身穿粗布草鞋,居然還會下田耕種,怎么看都是在受苦。 后來他們得知楚國不如秦國強大,朱襄公是舉世大賢之后,才痛哭自己愚昧無知,耽誤兒子前程,悔之晚矣。 這樣愚昧的父母古今有之,不值得多提。 浮丘雖被逼回家,但也抓住機會,加入了呂不韋的“商人大軍”,在貿易戰中出了不少力,家業也壯大了。 本就后悔不已的父母,將家業全部交到了浮丘身上,不再過問俗務。 浮丘此次來吳城,便是送族中子弟來讀書,順便與同窗敘敘舊,準備“復出”。 他雖無顏再面對恩師,但呂不韋可以舉薦他,他將家業重擔卸下給堂兄之后,仍舊可以謀得官職。 朱襄開玩笑道:“你家業如此龐大,居然舍得交給他人?” 浮丘道:“商只是小道,家中人現在已經知曉?!?/br> 朱襄嘆息道:“是啊?!?/br> 浮丘家的人肯定明白,他們想要守住這份家業,必須依靠一個做官的人。難道有比依靠本族更合適的人選嗎? 后世所謂世卿之家,多是家中有能力之人便讀書做官,稍稍平庸一點的旁系便經商,這樣既富又貴。 浮丘家未來大概也會如此。 朱襄只在心里嘆息了一聲,便繼續笑著詢問浮丘所學,看浮丘是否真的沒有疏忽學業。 他只是從浮丘沒有從好感度列表消失,推測浮丘一直沒有放松學習,遲早會回到朝堂?,F在考校之后,才知道浮丘的真本事。 浮丘的確不愧是第一個出現在朱襄好感度列表的陌生學生,他確實既有天賦,也足夠努力。 浮丘在經商時也手不釋卷,如今不僅學業沒退步,多了經商的經歷,他對書本中的知識了解得更透徹,脾性更加圓滑成熟,曾經的青澀褪去,光滑內斂,更顯溫潤。 朱襄對浮丘十分滿意。 “既然你已經處理好家中事,那就暫且回我身邊,幫我處理一些雜務?!敝煜逑嘈啪壏?,既然碰巧遇上,那就順手提攜。 浮丘只是“庶人”,留在朱襄身邊也算合適,不會太多問題。 現在朱襄手頭的事越發多起來,他也需要一個“秘書”。以前這些事是韓非、李斯負責,但這兩人已經得到了政兒的認可,還是繼續留在政兒身邊吧。 浮丘立刻驚喜地站起來,然后捂著腦袋呻吟。 朱襄笑話李牧的車廂太矮,李牧懶得理睬朱襄。 他打量了浮丘幾眼,決定私下查一查浮丘家中的事。 朱襄看人很準,浮丘本人應該無事,但浮丘家里的人不一定都清醒。 他不希望浮丘家里人會因為浮丘被朱襄提攜,利用朱襄的名望做壞事,玷污了朱襄的名聲。 抱著腦袋的浮丘也在想這件事。 他得好好叮囑家里謹慎低調,切記不可胡作非為,給提攜自己的老師抹黑。 只有朱襄不在意這個。 他不是親親相隱的人。若浮丘家中人甚至浮丘他自己犯了事,該怎么判就怎么判,他絕不會包庇,所以朱襄便不在乎別人家庭如何。 朱襄繼續考校浮丘,越考校越高興。 以浮丘之才,居然名聲沒有流傳后世,難道真是當商人去了? 其實只是朱襄孤陋寡聞了。 浮丘雖然沒有單獨的傳記,在別人的傳記中其實有過名字,民間也有他的傳說。 那時,他已經被尊稱為“浮丘伯”“浮丘公”。 浮丘伯是荀子弟子,擅長《詩經》,是漢高祖劉邦的幼弟,楚王劉交的老師。 后世對劉邦出身多有誤解,其實劉邦是當時人認可的“庶人”,而非普通黔首。他們家是后世所說的“寒門”。 劉邦曾祖是魏國大夫;父親劉太公是農家,但是沛縣和豐縣大部分地都是他家的那種農家;四弟劉交師從大儒浮丘伯,是荀子再傳弟子;劉邦自己曾是魏國名士張耳的門客。 因為魏國被秦國所滅,他們才淪為“庶人”。但即使如此,看劉邦發小不是當地官吏,就是當地屠宰大戶,就知道劉家其實是當地豪強,所以劉邦才敢在縣令宴會上亂來。 劉太公罵劉邦沒本事,也是基于他們家能讓劉邦有本事,劉邦卻太浪蕩。 敗家子那是有家敗才叫敗家子,劉邦若真出身貧寒,他爹就不會罵他沒出息了。 史料中對浮丘伯的記載不多,后人只能從他的民間傳聞推測,浮丘伯應該是浙江人,后歸隱浙江。 所以浮丘伯本人雖然沒有著作流傳后世,但他有楚元王劉交這個弟子,開創了楚地學《詩》風氣,應該對歷史有過些許影響。所以他出現在朱襄列表中,也不一定是朱襄的教學成績。 但朱襄不知道,所以他便“厚顏無恥”當這是他教書教得好。 浮丘原本去咸陽是想拜荀子為師,一見朱襄便“誤了終身”,一心以朱襄弟子自居,即使朱襄只認嬴小政為弟子,其他都是學生。 現在他終于得到了朱襄的認可,可以隨侍朱襄左右。浮丘簡直想當即唱楚歌跳楚舞來表達一下心中的喜悅。 越人也是楚人,楚國的士人都挺能歌善舞。 朱襄看著浮丘眼睛亮晶晶的模樣,也想起浮丘每當高興時就喜歡跳舞唱歌,失笑道:“別在馬車里唱歌跳舞,等回去后再說。我給你騰一個小院,你就住在韓非和李斯隔壁。等你處理完家中的事,便過來住?!?/br> 浮丘道:“是,夫子!” 朱襄道:“到了官場,就不稱夫子、老師,你可稱我為長平君或朱襄公?!?/br> 浮丘心中黯然。他知道這是老師在與他“劃清界限”。但能隨侍老師左右,已經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事,所以這黯然只是一瞬,他立刻重新恢復積極心態:“是,朱襄公?!?/br> 朱襄道:“你回來,政兒也有人一同讀《詩》了?!?/br> 浮丘好奇:“李兄和韓兄應該也擅長《詩》啊?!?/br> 朱襄嘆氣:“現在他們二人已經是完完全全的法家弟子了。荀子見了都要拔劍的那種?!?/br> 浮丘:“……” 別說了別說了,再說下去,他都想拔劍了。 一想到自己居然住在兩個“叛徒”隔壁,浮丘就感到壓力好大。他怕自己會被兩個“叛徒”針對。 李牧見朱襄開始無意識“挑撥離間”,心中不由好笑。 朱襄還真喜歡看熱鬧,無意識間都要制造熱鬧。 朱襄出去晃悠一圈,回來時不僅帶了腌魚和絲綢當禮物,還帶了個人回來。 眼睛紅腫的嬴小政假裝自己非常平靜冷漠:“舅父帶了誰回來?” 朱襄在嬴小政藏在袖口里的手上掐了一下。 嬴小政“嗷”的一聲跳了起來。 朱襄道:“叫你不禮貌?!?/br> 眼睛比嬴小政更紅腫的雪姬訓斥道:“政兒!” 嬴小政立刻老實,乖乖與朱襄的客人打招呼。 李牧嘆氣:“雪姬,別被朱襄帶歪了。政兒此舉在禮儀上并無差錯,他現在是秦太子?!?/br> 雪姬道:“秦太子又如何?夏同曾經也是秦太子!夏同就禮數周全?!?/br> 李牧:“……” 罷了,當他沒說。母親教育兒子,他插什么嘴? “秦、秦太子?!”浮丘驚得差點腿一軟跪下去,好險曾經嚴苛的禮儀教育讓他沒有失態。 他忙給嬴小政行禮:“草民浮丘拜見太子?!?/br> 嬴小政擺擺手:“無須多禮……我記得你!那個被家里愚蠢的雙親帶回去當商人的儒生!” 雪姬冷冽的眼神默默注視著嬴小政。 嬴小政:“……” “咳?!辟≌吞@道,“家中事已經解決了?辛苦了。朕很期待你大展宏圖的那一日?!?/br> 雪姬的眼神變得柔和。 嬴小政松了口氣。 朱襄差點笑出聲來。叫你叛逆期!有你舅母在,我看你還敢不敢叛逆期! 李牧道:“浮丘跟隨呂不韋在楚國行商,頗有功勞。朱襄準備將浮丘帶在身邊培養。李斯和韓非會被政兒你委以重任,朱襄身邊也要有一個新的趁手的文吏?!?/br> 嬴小政立刻明白了李牧的話中之話。 “舅父就交由你照顧了?!辟≌逯樀?,“希望你能謹小慎微,不負舅父的信任?!?/br> “是!”浮丘趕緊道。 嬴小政臉上冰雪融化,溫和道:“既然你要在舅父身邊為文吏,便無須在朕面前多禮。以后會經常見面,多禮麻煩。你與韓非和李斯多學學?!?/br> 浮丘臉色蒼白,咬牙道:“是!” 嬴小政看出浮丘的臉色不對,疑惑地用眼神詢問朱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