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25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子楚想了想,道:“確實惡毒?!?/br> 朱襄給了藺贄和子楚一個“你倆認真嗎”的眼神。 秦王柱忍俊不禁,笑得眼淚都冒了出來:“對對對,實在是太惡毒了,他居然想餓死秦國的長平君!該殺!” 荀子道:“實在是愚不可及,妄丟了性命?!?/br> 朱襄轉移話題:“呂不韋說,他談判正進入僵局,真是剛瞌睡就送來了枕頭?,F在秦軍已經在東甌修建港口和營地,南下練兵就更容易了?!?/br> 荀子微微嘆了口氣。 李牧這是南下練兵嗎?算了,統一了中原之后,以太子子楚和公子政的雄心,拿下越地是遲早的事?,F在施展“義兵”的手段,總比秦國以往的作戰方式強。 “越人好斗,別忘記教化?!避髯犹嵝?,“你若缺人,可從學宮多帶些人去。魯國被破,許多儒家弟子來到了秦國?!?/br> 朱襄愕然:“???魯國被滅了?誰滅的?” “楚國?!辈虧傻?,“春申君試圖離間你,我以他離間你之事離間他和楚王,說眾人皆知春申君見到你后就嫉妒你,并以楚王的名義利用楚國在秦國的人污蔑你,是想讓楚王與趙王一樣,受眾士人唾棄?!?/br> 朱襄更加愕然:“楚王信了?” 蔡澤道:“嗯,他信了?!?/br> 朱襄心中不免生出了對春申君的同情。 他激將春申君對自己出手,引出秦國中心向楚國的人,以及那些因王位爭奪與子楚、嬴小政敵對,所以把矛頭指向自己的人。 只要能除掉自己,楚王和春申君不會吝嗇這些人的生命和地位。 朱襄給了他們足夠動手的理由,吸引了他們的視線,讓自己的貿易戰被隱藏在轟轟烈烈的離間計之下。 離間計是戰國正常手段,貿易戰可不是。即便齊國曾經做過。 當有人對嬴小政動手時,朱襄這一步閑棋再次發揮了作用。 楚國人和與子楚、嬴小政敵對的人利益相同,手段相近,很容易就讓秦王聯想到兩者合作,下定鏟除這股勢力的決心。 朱襄只起了個頭,其他都是藺贄在做。 沒想到蔡澤居然順手也給了春申君一下,還是用這種……神奇的理由離間。 趙王會因為自己而讓趙人離心,是因為那時他還算是趙國的“臣子”;去離間一個他國的大賢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若自己真的因離間計而死在秦王手中,天下人只會罵秦王。 就像是秦國離間魏王和信陵君一樣。 “楚王是不是早就對春申君不滿了?”朱襄問道,“春申君為了逆轉不利局面,所以攻打魯國?” 藺贄道:“當李牧東取吳郡時,春申君堅決主戰。所以此戰失利后,楚王就對春申君不滿?!?/br> 朱襄更加無語:“那如果春申君不主戰,楚王就拱手將江水以南大片土地送給秦國?那不是更丟臉?” 藺贄攤手:“總要找個人承擔錯誤?!?/br> 朱襄嘆息:“希望楚國有好好保存魯國的典籍?!?/br> 魯國不僅是儒家的發源地,還是周朝宗邦,周公旦的封國,“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東周后禮儀崩壞,周王連自己的直屬地都沒有了,魯國成為周朝卿大夫的逃難地,是天下周禮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周禮盡在魯矣”。 這“周禮”不僅指遵循周禮的人才,也指周朝幾百年的典籍。 “楚人動手太快?!眹L到了咸陽學宮的好處后,秦王柱聽到了楚國滅魯的消息,心疼極了。 魯國與秦國不接壤,秦國又不能隔著三晉去攻占魯國,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楚國搶了先。 “可能正因為魯國在周中的重要地位,春申君才會選擇滅魯來討楚王歡心?!碧A贄道,“當日我出使楚國時,楚王對咸陽學宮贊不絕口?;蛟S楚王也想建造一個學宮?!?/br> 荀子對此嗤之以鼻:“楚國會任用外來人才?” 朱襄接嘴:“楚國如果愿意任用外來人才,屈原就不會投江了?!?/br> 眾人皆嘴角微抽。 朱襄這句話也太損了。 “不管能不能,先做個樣子?!碧A贄道,“春申君親自出戰,應該會保護好魯國的典籍?!?/br> 荀子嘆氣:“魯儒們也帶了一些典籍入秦,只是數量只占魯國所藏典籍的極小一部分?!?/br> 朱襄拍著胸脯道:“荀子,我馬上準備和楚國做棉布生意。我去把他們掠走的魯國典籍買回來!” 荀子斥責道:“怎么滿口買賣?” 朱襄垂著頭聽訓。 荀子道:“換得后好好整理,讓人多抄幾份后再送往咸陽?!?/br> 朱襄乖巧道:“是?!?/br> 藺贄對朱襄擠眉弄眼。荀子就是嘴硬! “不僅魯國被滅了,衛國也幾乎已經成為魏國附屬?!弊映?,“魏王為了挽回逼走魏無忌的威信,執殺衛國國君,立他的女婿為國君?!?/br> 朱襄疑惑:“執殺?” “魏王命令衛國國君去拜見他,衛國國君去了之后,他就把衛國國君殺了?!辈虧赡樕下冻龀爸S的冷笑,“他以為這么做,能挽回自己的威信?!?/br> 秦王柱摸了摸腦袋:“這……這比我君父還過分?!?/br> 秦昭襄王最大的黑歷史就是誘騙楚懷王入秦后將其囚禁,致使楚懷王在秦國郁郁而終。 但即便是秦昭襄王,也只是軟禁楚懷王,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只是不準他回國。命令他國國君前來拜見,然后直接殺掉,這也太…… 荀子默默喝了一口米酒。連秦王都認為魏王此舉太過,魏王,哼。 朱襄也默默可了一口米酒壓壓驚。 此時禮樂崩壞,一個國君比一個國君寡義無恥。對比來對比去,被中原文明排斥在外的蠻夷秦國國君和楚國國君,居然道德還稍稍高一些了。 魏王此舉居然比戰國大魔王、良心深海溝秦昭襄王還令人不屑。 這是什么讓人笑不出來的地獄笑話? 再喝一口米酒壓壓驚。 在原本歷史中,魏王會在公元前252年才執殺衛懷君,因為信陵君在公元前253年抑郁而終了。 魏王猜忌魏無忌,奪走魏無忌的兵權,導致最后一次六國合縱攻秦失敗后,一無所有的魏無忌被軟禁在魏國,整日以酒消愁,公元前253年病逝。 魏無忌死后,魏王這才心慌了。 他知道秦國不來攻打魏王,正是因為信陵君的震懾。 秦國不是打不過有信陵君的魏國,只是很麻煩,所以先繞開魏國。 現在信陵君死了,所有魏國貴族都知道,秦國人可能要打過來了。 魏王在排擠猜忌魏無忌的時候,朝中群臣都認可了。 雖然有同情魏無忌的人,但他們不能忤逆魏王的意見。而大部分魏國貴族對魏無忌不僅心存嫉妒,也不滿信陵君的處事行為。 信陵君結交朋友和收留門客不看出身,只看才華和自己的眼緣。他常常與一些庶民門客平等相交,連姐夫平原君都曾經對此頗有微詞,所以魏國貴族,特別是與信陵君同為魏國公子的一些人,對信陵君就更加不滿。 信陵君每次掌握權力,都會將手下門客安插在重要職位。 這在戰國是慣例。貴族的家臣,就是在貴族得勢的時候充當下屬的。 但信陵君那些門客出身不好,比如他帶去沖鋒陷陣的先鋒,居然是個屠狗之輩。魏國貴族不認可這些人站在自己頭上,獲得自己立不了的功勞。 所以魏國貴族既敬仰魏無忌,依賴魏無忌,又“瞧不起”魏無忌的處事。 這一切在魏無忌死后就不一樣了。 魏無忌活著的時候,即便他們對魏無忌不好,秦國攻打過來時,身為魏公子的魏無忌還是會為魏國賣命,所以他們肆無忌憚。 魏無忌死了,他們就算跪下給魏無忌磕頭磕到頭破血流,魏無忌也不可能領兵保護魏國了。 于是魏國朝堂對魏王的不滿聲音日益加重,魏王的威信一落千丈。 這時候魏王才病急亂投醫,用了執殺衛懷君,立自己女婿為衛國國君,將衛國完全納入魏國的招數來彰顯自己的能力。 現在魏無忌雖然沒死,但跑去為趙國戍邊,直言不會再回魏國。魏王的病急亂投醫便提前了。 衛國就那么點地,現在是幾國的緩沖地帶。魏王就算占領了這一塊地方也沒有利益,還因為對待衛國國君的野蠻行為而讓人不齒。 “如果這樣的行為能讓魏王在魏國的威信上升,卿大夫因此支持魏王,那么魏國合該滅亡了?!敝煜妩c評道。 荀子頷首,無聲認同。 這不僅是荀子在禮法上不認可魏王。他在禮法上也不認可秦昭襄王,但也說秦昭襄王是個有為國君。 荀子一向很務實。 魏王不僅侮辱了自己的名聲,還沒獲得任何好處。這樣的愚蠢,如果能讓魏國士人認同,那么整個魏國從上到下都很愚蠢,便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荀子有時候對秦王和秦國不滿的時候,在心里扒拉一下七國君王,總會無奈地嘆口氣,然后接受如今不太滿意的現實。 沒辦法,秦國和秦王是不好,但六國更爛,爛到荀子看不到任何他們會贏的希望。 甚至說難聽些,哪怕他們獲得了鬼神相助,戰勝了秦國,他們統一天下后,可能也沒有荀子現在看在眼中的幾個秦王對天下好。 荀子對魯儒們也是如此說的。 如果他們不滿意秦王,就去尋一個比秦王更好的國君投靠。 這個世界不是靜止不動的,不可能如魯儒所想的那樣保持原樣。 如果如魯儒所想的那般,魯國也就不會滅亡,魯儒也不會逃亡了。荀子最看不起魯儒那群把頭埋在書堆里,完全逃避現實的懦弱模樣。 不愧是賤儒孟氏的弟子,身上沒有半點讓人看得起的地方。 天下總會被統一,七國中有六國一定會很快滅亡。不要心存僥幸。 所以如果魯儒們對秦國不滿,大可去支持他們看重的國君爭奪天下。滿口“戰爭不仁”“諸侯國都是周的分封國不該自相殘殺”等完全沒有任何用處的大道理,有什么用處? 無用之言,無用之人,不如死去。 荀子讓朱襄帶魯儒南下,就是用南方的蠻夷去治治他們的腦子,免得他們埋頭在竹簡木簡中,連世界是什么模樣都不知道。 哼,孟氏賤儒也就教書的本事稍稍強一些,正好去教化蠻夷。 若能讓蠻夷學會孟氏賤儒那些軟弱,秦軍南下的時候造成的殺戮就會小許多。 荀子喝得微醺后,矜持消失,話匣子打開,拉著朱襄的手,罵起孟氏賤儒來。 秦王柱本來也有點暈乎乎,準備回寢宮睡覺。他一聽到荀子罵人,精神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