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天驕(科舉) 第201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對頭、內娛完了,發瘋很正常噠/輪到我整治娛樂圈了、我就是無情怎么了[快穿]、我拋棄的前夫登基了、嬌媳婦七零家屬院日常、極品姐弟在綜藝互黑爆紅、穿書七零擺爛吃瓜、劣性寵溺、三十枚銀幣、重生后偏執女主想開了
當真是好一派眾生相。 小湯包還是頭一次參加這樣官員云集的宴會,好奇之余也留了幾個心眼,用余光觀察著眾人的神情。他本就記憶力驚人,眼神跟攝像頭掃描儀似的,這么一掃,就將所有人的神情動作印在了腦海里,頗為不解,怎么有人明顯不想同他爹打交道,還不得不勉強自己過來同他爹道喜? 蕭景曜游刃有余地應付著所有人,小湯包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蕭景曜三言兩語就打發走一個人,努力維持住從容的表情,內心卻在大喊學會了學會了! 爹爹回來了,果然天地更開闊! 蕭景曜應付完所有人后,終于松了口氣,出了宮后匆匆往家趕,離蕭府越近,蕭景曜越生出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雖然小湯包已經告知蕭景曜家中一切安好,蕭景曜還是心中忐忑,既恨不得立馬飛奔回家,又有些踟躕。 蕭家人早就得了消息,歡歡喜喜地派人往正街上盯著,看到蕭府的馬車后就趕緊過來報喜,絕對是蕭景曜和小湯包一起回家了! 蕭景曜剛下馬車,就聽到齊氏歡歡喜喜地喊了一聲,“曜兒!我就說你肯定會和秉文一起回來!” 蕭景曜看著齊氏鬢角多出來的白發,心中一酸,大步向前,“祖母,曜兒不孝,累得您擔憂了?!?/br> 齊氏笑得見牙不見眼,一把拉住蕭景曜,“誰說你不孝,我們曜兒孝順極了!光宗耀祖,誰能比你更有出息!” “我們倒是不辛苦,就是你媳婦受累,秉文有些委屈,小小年紀親爹就不在身邊,你可得好好陪陪我們秉文!” 其實大齊很多官員家的孩子也未必都能跟在父母身邊生活。多的是父親上任,母親在家里侍奉公婆,孩子跟著母親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這樣十分容易養出敗家子,蕭子敬和蕭元青兩代敗家子嘀嘀咕咕,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乖孫給帶歪了,都不敢帶著孩子出去放開了玩。也就是小湯包自己靠譜,認認真真地去宮里給太子當伴讀,回來后都不用人提醒,認認真真地完成夫子布置的課業,將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十分自律。 原本還擔心蕭景曜出使海外后,小湯包跟著曾祖父和祖父放飛自我的顧將軍等人也放下心來,紛紛感慨小湯包簡直自律得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子。 蕭景曜聽了后,又是欣慰又是心疼,溫和地看著小湯包,又摸了摸他的腦袋,“秉文做得很好,是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br> 小湯包的嘴角瞬間就翹了起來,眉毛幾乎要飛到腦袋后面去,眼神亮得堪比日光,“爹爹當年念書不覺得辛苦,我也不覺得辛苦!” 這倒是實話。小湯包有開掛的記憶力,又有蕭景曜給他打下的底子,還有明顯超出同齡人一大截的智商,學習對他來說,從來就不是什么難事。 蕭景曜能看出來小湯包并沒有說大話,又是一笑,“念書是不難,堅持和自律才難。但你都做到了,爹為你感到驕傲?!?/br> 平日里小湯包也聽過許許多多的贊美。尤其是蕭元青,感情外露,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那樣內斂,明明對孩子的表現十分滿意都舍不得夸一句。蕭元青就不一樣,當初對蕭景曜就不停地夸夸夸,現在對小湯包,有了隔輩親屬性加成,蕭元青對小湯包的濾鏡只會更重,正常發揮起來,都能小湯包每天都活在親人的贊美之中。 但蕭景曜的認可和贊美對小湯包來說還是不一樣的。父母在孩子心中都有著特殊地位。尤其是蕭景曜,名氣大,迷弟多,又離開了好幾年,小湯包記得當年的父子溫情,想念蕭景曜的同時,也想得到蕭景曜的認可。 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蕭景曜的兒子并未給蕭景曜丟臉,和蕭景曜一樣優秀。 蕭景曜看出了小湯包的心思,心下一嘆,到底還是讓孩子留了執念。不過對于這么優秀的兒子,蕭景曜當然不會吝嗇自己的夸獎,從學業到生活,全方位將小湯包夸了個遍,夸得小湯包變成了一只咧開了一道口子的露湯包,還美滋滋地等著蕭景曜繼續夸他。 等到兩人相處時,蕭景曜卻話鋒一轉,溫柔地看著小湯包,“累不累?” 小湯包一愣,而后搖頭,“我很高興,樂在其中?!?/br> 蕭景曜拍了拍小湯包的肩膀,“一直想著要趕超別人,會很辛苦。爹爹毫不懷疑,小湯包會成為同齡人中最耀眼的存在。你不必這么逼迫自己,有爹在,你不用逼著自己長大?!?/br> 小湯包眼睛又有些濕潤,臉上卻露出了大大的笑容,依然有著幼時天真無邪的模樣,“我是真的喜歡,想要成為讓爹爹驕傲的兒子?!?/br> “你就算沒有現在這么優秀,爹爹也為你感到驕傲?!?/br> 小湯包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壞笑一聲,“明天進宮,我就把您這話告訴太子,他一準羨慕!” 蕭景曜搖頭失笑,看來這小子在宮里確實過得不錯。 和顧希夷單獨相處后,蕭景曜也生出無限愧疚。他出海倒是痛快了,家中瑣事,奉養長輩,養育孩子的事全都落在了顧希夷身上,蕭景曜嘆氣,“這幾年辛苦你了,是我對不住你?!?/br> 顧希夷故意夸張地瞪大眼,打趣蕭景曜,“這話要是傳了出去,多少人得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出海一趟,回來就成了一品大員,我也跟著夫榮妻貴,成為一品誥命夫人,便是王妃們見了我,都要客客氣氣的。要是再說你對不住我,有的是人替你鳴不平!” 蕭景曜認真道:“利益是利益,感情歸感情。于家人,確實是你替我承擔了許多?!?/br> 顧希夷展顏一笑,得意地看著蕭景曜,“還記得我榜下捉婿搶了你到將軍府時說了什么嗎?我的眼光,果然非常好!” 蕭景曜失笑。 第二天,蕭景曜要去政事堂,這是閣老們在宮中處理政務的地方。小湯包也要進宮和太子一起念書,父子兩人正好一起進宮。 這便成了一道奇異的風景,有人酸溜溜道:“父子倆都得天家父子喜愛,真是好運道?!?/br> 蕭景曜看著小湯包熟門熟路地踏上去往上書房的路后,直到看不見小湯包的身影,才抬腳向政事堂走去。 胡閣老來得最早,見蕭景曜進來就笑了,“當年你還是中書舍人的時候,我和李首輔就覺得你有朝一日一定能入閣。果然被我們料中了,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出色?!?/br> 看看現在的大齊,臨海地區商業發達,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萬國來朝,誰見了不說這是盛世之景? 而這一切,大半功勞都得歸蕭景曜。 哪怕再嫉妒蕭景曜的人都得承認他的能力,蕭景曜以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紀入閣,并加封從一品大員,朝中無一人反對,便是如此。 功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給他這些榮耀都會讓人覺得這是皇室在苛待功臣。 蕭景曜離開大齊好幾年,對大齊現在的情況不算特別了解,和胡閣老等人寒暄完后,蕭景曜一頭扎進的賬本中。 胡閣老眼皮一跳,想到蕭景曜抄家總督的名頭,心中冷笑一聲,提前對那些蠹蟲說一聲好死。 蕭景曜知道,這四年間,大齊又新建了五個港口,算上福安港口,大齊現在總共有六個港口,各自帶動起了當地的經濟。賬本也很漂亮。 不過嘛……蕭景曜看著其中做了手腳的地方,深深嘆氣。 果然,人的貪欲是止不住的,貪官也是殺不盡的。 永嘉帝登基后并未出過大案,蕭景曜這一查賬,底下的貓膩就忍不住了,永嘉帝大怒,涉案官員通通下獄,主謀抄家斬首,其他的抄家流放,罪責再輕的,抄家,革去功名。 反正總有抄家。 百官們臉都麻了,所以蕭景曜這是官職在變,抄家的名頭不變的嗎? 不會有一天,蕭景曜成為抄家首輔吧? 更可怕了呢。 在蕭景曜查賬的同時,他從美洲大陸帶回來的種子,農官精心耕種后,終于豐收了。 包括永嘉帝在內的所有沒出海過的官員,都受到了來自高產作物的暴擊! 在蕭景曜先前給出的簡易化肥配方的耕種之下,土豆和紅薯畝產近三千斤,玉米畝產一千五百斤,南瓜畝產一千斤。還有別的瓜果蔬菜,極大豐富了大齊百姓的餐桌。 官員們對農事還是有所了解的,一般聽到的畝產都是三四百斤,能上五百斤就是個大豐收年。這樣一堆又一堆的千斤千斤數目砸下來,可想而知,他們的內心有多震撼。 原來,這世上還有糧食的產量,是按千斤來計的嗎?這次出海,真是出對了!甚至已經有老臣捶胸頓足,暗自遺憾海禁開晚了。要是早一點開海禁,大齊是不是就能早一點找到這些糧種,讓大齊百姓提前種上這些能救命的口糧! 畝產千斤啊,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 就算是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的永嘉帝,在聽聞這些糧食的畝產量后,都忍不住仰天狂笑,“畝產千斤!還是好幾種糧食!天佑我大齊!日后,我大齊境內,不會再有餓死的百姓!” 永嘉帝眼眶通紅,“此事,蕭閣老居功至偉!” 百官們還在震撼之中,看向蕭景曜的目光也帶著深深的敬佩。沒有一個人對永嘉帝這句話提出異議。這份功勞與榮耀,蕭景曜當之無愧! 而后,永嘉帝當即冊封蕭景曜為嘉寧侯。 大齊文官封侯,自蕭景曜而始。 第119章 蕭景曜也不意外永嘉帝會給他封侯。就這個功績, 永嘉帝不給他封侯才奇怪。但蕭景曜詫異的是,永嘉帝給他的封號。 嘉寧侯,永嘉帝的嘉, 正寧帝的寧。目前為止,蕭景曜侍奉過的兩代帝王,都在他的侯爵封號中。 蕭景曜看著得意洋洋的永嘉帝, 不期然又想起了正寧帝的音容笑貌,感慨之余, 更多的是感動,“陛下對臣的恩寵, 實在太過?!?/br> “過什么過?”永嘉帝爽朗一笑, “有功必賞, 有過必罰。朕這叫賞罰分明!” 見蕭景曜明顯想明白了他的封號的含義, 永嘉帝更是得意, “怎么樣, 我給你起的這個封號好吧?可費了我不少功夫。原本該讓寧在前嘉在后的,但寧嘉念起來不過嘉寧順口, 我便定了嘉寧二字。反正父皇心胸寬廣, 不會同我計較這些?!?/br> 實在是永嘉帝給正寧帝鬧過太多幺蛾子了,這種小問題,正寧帝都不會分出來一個眼神。是以永嘉帝很是理直氣壯。 蕭景曜確實十分感動,在封建時代,能接連碰上兩代都非常有人情味的明君,簡直是中了頭獎。 從來都是忠臣良將遍地,而明君少有。要不是碰上正寧帝和永嘉帝這對明君父子, 即便蕭景曜胸中有再多丘壑,皇帝不予采納, 那都是白搭。 真要這樣,蕭景曜都覺得自己要憋屈死,成為史書上記載的又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官員。 尤其是蕭景曜還非常清楚,未來的時間線會發生什么。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做出改變,蕭景曜真是半夜醒來都得罵一句皇帝傻逼。 好在上天這一次到底庇佑了華夏,蕭景曜只要一想到現在跟上了大航海的腳步,大概率不會再發生他記憶中的那場浩劫,就忍不住要笑出聲。 永嘉帝毫不掩飾自己對蕭景曜的偏愛,特地讓人按國公府的規制給蕭景曜修繕了一座新的侯府。 為此,永嘉帝還特地打趣蕭景曜,“你那宅子買早了,等著朕給你賜府邸多好!” 大齊高官和勛貴的府邸都是皇帝賜的,但官員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但只要官職還在,朝廷都不會把宅子收回。除非是犯了事,抄家貶官,又或者是年老致仕,那朝廷就會收回宅子。也有當官當得太好的,像李首輔,致仕后,朝廷直接將他住了許多年的宅子賜給他,日后可以傳給子孫后代。 蕭景曜先前當大理寺卿時,就有了讓皇帝賜宅的榮耀。只不過蕭景曜早早地買了宅子,一家人在宅子里住得好好的,正寧帝索性只賞了蕭景曜別的,沒提宅子的事兒。倒是永嘉帝現在樂呵呵地拿這事兒說嘴,調侃蕭景曜精明一世,卻在這上頭做了虧本買賣。 蕭景曜拿眼覷永嘉帝,“這宅子也是朝廷的,爵位沒了,府邸也會被朝廷收回。自己花錢買的宅子,不管好不好,倒也沒有這樣的擔憂?!?/br> 再說了,京城的宅子,那還能有虧的?不管哪個朝代,天子腳下,房地產行業都十分火爆。京城居,大不易。蕭景曜就算一家人全搬進新的侯府中,這個宅子租出去,也能賺不少租金。 永嘉帝卻反過來調侃蕭景曜,“你還擔心朝廷會收回你的府???就小湯包那個聰明勁兒,你該欣慰自己后繼有人,起碼三代不用發愁?!?/br> 蕭景曜拱手大樂,“承陛下吉言!” 永嘉帝吭吭哧哧兩聲,“要不是怕御史們嘰嘰歪歪,朕可是打算給你封國公的!不過文官封爵,大齊也就出了一個你,實在不好張揚。朕讓人用國公府的規制來修你的侯府,其他人都當沒看到??梢娝麄冃睦镆仓?,你的功績,配這個爵位綽綽有余!” 蕭景曜也不想當國公,現在國公府就剩一家,兩代后族的承恩公府,便是現任皇后,母族都沒被封國公。蕭景曜要是直接被封國公,還是太過惹眼。 不過蕭景曜本身也不在意爵位,他更注重培養孩子自身的能力。哪怕家里沒有爵位要繼承,子孫有能力,家族也不會敗落,總不可能過得窮困潦倒。 一個侯爵,已經足夠庇護子孫后代了。蕭景曜看得很開,子孫后代中要是真出了為非作歹壞事做盡的家伙,那這個爵位有還不如沒有,省得他們仗著家里有權有勢就胡作非為。不過目前來看,小湯包繼承了蕭景曜念書的天賦,從一顆小苗苗長成了挺拔的小樹苗,一點都沒長歪。蕭景曜最少還能教導一代孫輩,總不能把孫輩教歪了,應當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就是擔心蕭家的敗家基因太過強大,來個隔代遺傳,那蕭景曜也沒轍。 蕭景曜只能祈禱,自己的商業基因能打過蕭家祖傳的敗家基因,以免后人窮困潦倒。 永嘉帝笑得直哆嗦,想到蕭景曜的祖父和父親的輝煌事跡,永嘉帝根本忍不住想要大笑的欲望。當著蕭景曜的面,毫無形象地癱在椅子上笑了痛快。 蕭景曜好氣啊,眼神一凝,笑得很是溫和,“臣從美洲大陸帶過來的種子都豐收了,有些蔬菜和果子,味道屬實不錯,陛下可要嘗嘗?” 蕭景曜從美洲大陸上帶來的東西太多,紅薯土豆和玉米當然是絕對的主角。就它們那個嚇人的產量,想不成為主角都難。百姓們聽到消息后,一開始還以為是朝廷在說謊騙他們,他們伺候了一輩子的莊稼,就沒聽過畝產能有兩三千斤的糧食! 后來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蕭景曜從海外帶回來的好東西,百姓們的態度又是一變:原來是蕭大人從海外帶來的,那這事兒肯定是真的沒錯了! 什么?你問我為什么這么相信蕭大人?他這些年做了這么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你是眼瞎看不到嗎? 蕭景曜都沒想到他在百姓中的口碑這么好。但百姓不抵觸陌生的糧種,這是好事。土地都是有數的,每一粒米對百姓們來說都十分重要。地那是得種糧食的,要是瞎種旁的東西,萬一伺候不好這個新口糧,以至于今年顆粒無收,誰來替他們餓肚子? 大齊當然不會讓百姓一下子全都把空地都種上紅薯土豆和玉米。 百姓們伺候莊稼多年,自有一套農事經驗,要是朝廷直接下令強制他們種哪些糧食,反倒會適得其反。蕭景曜還給永嘉帝提議,建議農戶們拿了種子后,允許他們種在自己的自留地上。 所謂自留地,就是屋前屋后以及開荒出來不算在賦稅中的那部分土地。土豆和紅薯不太好保存,就算收稅,現在大部分地方還是交實物稅,也就是種什么糧食就按照稅率交多少糧食。土豆和紅薯含水量多,并不是特別好保存的糧食。一路從各地運進京城,怕是就壞了一半。既然如此,還不如讓農戶們在自留地里種些土豆紅薯和玉米,這樣一來,百姓們家里就能多出不少口糧,起碼一家人不用再餓肚子。 土豆玉米和紅薯的口感,可比剌嗓子的麥麩好多了。蕭景曜親自去過鄉間地頭,十分清楚,有時候官員們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一小袋糧食,就足夠讓老百姓賣兒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