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天驕(科舉) 第179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對頭、內娛完了,發瘋很正常噠/輪到我整治娛樂圈了、我就是無情怎么了[快穿]、我拋棄的前夫登基了、嬌媳婦七零家屬院日常、極品姐弟在綜藝互黑爆紅、穿書七零擺爛吃瓜、劣性寵溺、三十枚銀幣、重生后偏執女主想開了
名分先定下,儀式和寶冊以及金印延后再給。還有太妃們的安置情況,以及還未成年的皇子皇女們的安排,福王心里都有了成算,又把還在別院圈禁的寧王和平王放了出來,讓他們來給正寧帝哭靈,送正寧帝最后一程。 正寧帝最寵愛的,就是曾經的太子、寧王和福王三人。寧王一看到正寧帝的棺槨就崩潰了,伏在棺槨上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回憶正寧帝這些年對他種種偏愛,平王跟著默默流淚,時不時用余光覷一眼福王的神色。 親爹當皇帝和兄弟當皇帝有著本質的區別。即便他們被圈禁,對福王沒什么威脅,但誰知道福王對他們是怎么想法呢?起碼親爹當皇帝時,他們不用擔心一家老小的性命問題。正寧帝心軟,再怎么惱他們,都不會對他們起殺心,福王可未必。 人為刀俎,我為魚rou。平王又是一聲嘆息,唯有認命,主動請求前去為正寧帝守皇陵。 寧王哭得真心實意,沒有平王那么多的小算計。一聽平王的提議,寧王想到自己這些年干出的讓正寧帝傷心的混賬事,同樣嚷嚷著自己也要去守皇陵。 福王被寧王外放的情緒所感染,本就傷心,又伏在棺槨上痛哭一場,覺得正寧帝估計也想這兩個圈禁后就沒見過面的兒子,也就點頭應下了此事。 平王暗暗松了口氣,寧王繼續垂淚,大把大把為正寧帝燒紙,真心實意地給福王磕頭,謝過福王恩典。 有《大齊日報》不斷刊登朝廷的各種政策,又是破處迷信避免百姓被騙,又是給足賑災錢糧,給士兵補貼糧餉,還都把具體數目登在了報紙上,有人拿著報紙狀告貪官偷截錢餉,官府不但受理,還重判。再加上正寧帝在位期間對官場的貪官污吏的大清洗,正寧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極佳,甚至快要趕超太/祖。畢竟太祖時代離大家的生活已經有了點距離,大家更多的是受了正寧帝恩澤。 京城百姓聽到喪鐘后,家家戶戶掛白幡,哭聲震天。大臣們也對這位勤勤懇懇,既仁慈又不缺冷酷的帝王評價極高,最終給正寧帝謚號為“文”。經天緯地曰文,慈惠愛民曰文,這是美謚。福王一心想給正寧帝最好的,在給正寧帝定廟號的時候,福王果斷選了“仁”字。 正寧帝登基后的所作所為,也當得起這個“仁”字。 胡閣老等人也沒意見,于是正寧帝的謚號和廟號都這么定了下來。日后再稱正寧帝,可以叫他齊文帝,也能叫他齊仁宗。 二者都是美譽,正寧帝勤勤懇懇大半輩子,所求的身后名,終于如了他的愿。想必正寧帝泉下有知,也該欣慰地合上眼。 蕭景曜原本打算過完上元節就動身去閔州?,F在肯定是去不成了,怎么著也要等辦完正寧帝的葬禮再說。 福王更是截了蕭景曜,讓蕭景曜暫時留在京城,順便把蕭景曜抓過去當壯丁。 現在所有的政務全都由福王處理,福王每日哭靈,還得處理朝政大事,又要審查后宮之事,忙得腳不沾地,自然要薅蕭景曜的羊毛。 誰讓蕭景曜的工作能力太過優秀,什么事到了他手里都能輕輕松松解決。不抓他當壯丁抓誰? 對此,福王一點愧疚都沒有,還對著蕭景曜嘆氣,“你快點期滿回京,內閣給你留個位置。再過些年,你就是我的首輔啦!”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認真道:“福安港口已經將閔州的經濟帶動起來了,臣想在閔州多留三年,好歹借助這股東風,將整個閔州的經濟都盤活。既然臣是閔州總督,就該盡最大努力,讓閔州百姓過上好日子?!?/br> 福王頓了頓,只能嘆氣,“你可真是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前程?!?/br> 真以為人和人的感情永遠都是牢不可破的呢。一去就是五年,平時只有書信往來,再加上年底回京述職見個幾面,再深的交情都能冷淡下來。 更別提福王當上皇帝后,圍在他身邊討好奉承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蕭景曜憑什么覺得自己還能同福王像現在這樣親近? 蕭景曜是真的無所謂,也相信福王并不會這么涼薄,更重要的是,蕭景曜相信自己的實力。 要是把閔州經濟盤活一大半,閔州百姓的生活水平飛升一個度。這樣的功績都不能入閣的話,要么就是朝中大佬頻出,蕭景曜自愧不如,要么就是福王的天賦點突然消失,還眼瞎心盲,怎么阻止大齊發展他就怎么干。 顯然,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都能忽略不計。 福王挑眉看著蕭景曜,“對自己這么有信心?” 蕭景曜坦然回望福王,“沒有這般本事,怎么能進內閣?” “先帝曾經問臣,臣會不會是殿下的良臣。臣想用事實告訴先帝,臣是?!?/br> 福王朝蕭景曜伸出手,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笑容,“你我非是君臣,還是好友?!?/br> 蕭景曜伸手回握住福王的手,二人相視一笑,年輕人的鋒銳朝氣撲面而來。 福王是個孝順兒子,正寧帝特地提出薄葬,福王不好違背正寧帝的意思,就按正寧帝叮囑的那樣,沒往他的皇陵里放多少陪葬品。 但福王又擔心正寧帝在地下日子過得清苦,悄悄對蕭景曜說道:“我這么喜好享樂的人,以后肯定不薄葬。到時候我就讓人準備兩份豐厚的陪葬品,一份燒給我,一份燒給父皇,這樣我就再也不用擔心父皇在地下手頭不夠寬裕?;首娓改菢永淇岬娜?,就算陪葬品再多,也不會樂意分給父皇,還是我最孝順!要不我現在就讓人在我的皇陵里給父皇燒些東西下去?” 蕭景曜有被福王的腦回路給驚艷到,啪啪給福王鼓掌,一時間竟不知道福王到底是信這個還是不信這個。說他信吧,他又絲毫不在意自己的皇陵,那皇陵才剛開始挖呢,他就惦記著燒陪葬品了,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兆頭不好。說他不信吧,他又擔心正寧帝擔心得跟什么似的。 就很難評。 正寧帝的葬禮之后,便是福王的登基大典。 蕭景曜原本想去閔州,又被福王攔下,借口其他地方沒有總督,地方官員也能將公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蕭景曜不在閔州,閔州也翻不了天,大不了蕭景曜回去后再來一波大清洗。 蕭景曜已經不想去猜測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具體形象了,聞言只是給了福王一個禮貌的笑容。 福王在禮部呈上來的一系列年號中,一眼就瞅中了“永嘉”倆字兒,說這倆字兒吉利,就這么正經又不太正經地定下了自己的年號。 從此之后,福王便是永嘉帝。 開創大齊盛世巔峰的一對君臣隔著丹狴遙遙相望,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正寧帝。 便是為了讓正寧帝見到先皇們可以好好吹噓吹噓,他們也該兢兢業業處理政事,好叫正寧帝安心。 這一年,屬于正寧帝的時代落幕。 永嘉元年到來。 蕭景曜這次離開京城,從研究院薅了一半研究員一同去閔州。還帶上了蒸汽機做動力的紡織機,據隨行的一部分研究員透露,他們已經掌握了做紡織機的技術。到了閔州,只要給他們一個搞研究的地方,他們就能一比一復刻新型紡織機。 蕭景曜對此表示很欣慰,大力給他們畫餅,說是只要能復刻出紡織機,一定給他們記一功,他們若是想當官,就能憑借功勞參加蕭景曜設置的考核,考核合格者,就能去閔州各府縣任職。 不想當官的,蕭景曜就折算成銀錢或者積分,積分高的,能優先申請研究經費! 這話一出,沉迷于搞研究的研究員們眼睛都綠了。眾所周知,搞科研是個燒錢的活。哪怕研究院背靠朝廷,有國庫和正寧帝的私庫補貼,研究員們也不能暢所欲為地進行研究,得控制經費。 后來研究院人數暴增,申請研究經費都成了難事。他們樂意跟著蕭景曜去閔州,還不就是看上了蕭景曜那一手搞錢的本事,閔州又坐擁福安港口,富得流油,不為銀子發愁嗎? 去這樣富庶的地方,才能有助于他們進行研究。 看看段研究員,現在已經在造船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想也知道,這次大齊開海禁,兩位王爺領著一幫人出海同海外之國建交,史官肯定也會提一筆段研究員。 這種青史留名的機會,誰不想要? 想要?跟著蕭總督肯定沒錯! 蕭總督,助力每一個青史留名的夢想! 蕭景曜則美滋滋地盤算著,紡織機大規模面世后,需要多久時間,可以解放閔州的手工業的生產力? 改良農具搞起來。給農戶們減輕負擔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生產力提高后,才能著手盤活經濟。 閔州可是蕭景曜當一把手的地方,想要憑借治理閔州的功勞入閣,蕭景曜必須干出一番讓人閉嘴驚艷的政績來。 第108章 蕭景曜到閔州時, 已經進了夏季,春耕早已結束,只是沿途百姓也沒有歇息的時候, 還是在田間地頭勞作,或是擔著水給莊稼菜地澆水,或是揮舞著鋤頭給莊稼菜地除草, 間或逮著窩偷莊稼的田鼠,還能給家里添個rou菜。不僅如此, 田鼠喜歡藏糧食,掏了個田鼠窩, 還能得到一點兒糧食, 也算是意外之喜。 又有養蠶績麻的婦人, 種了高高綠綠的桑樹, 精心伺候著, 等著給蠶摘口糧, 就盼著蠶吐出更多的絲,讓她們能織出的布。 鄉村地頭, 鮮少有真正空閑的時候。 小湯包跟著蕭景曜從京城到閔州, 又從閔州到京城,都走的是這條官道。小家伙記性極好,同樣黃禿禿的路,兩邊的景色也因季節不同而出現了變化,路上休息時,小湯包竟然還能十分肯定地對蕭景曜說道:“我記得這里,再往前走, 應該就能到鄞口驛站,我們上回去閔州, 就是在那兒歇息的!” 隨行的研究員們都驚了。他們也算是聰明人,只是天賦點沒點在科舉考試上而已?,F在在研究院終于可以一展所長,來往者皆是朝廷命官,又能跟隨名師學習,做研究,自信心更是蹭蹭往上漲。 能搞科研的,智商就不可能低到哪兒去。 這樣一幫天才聚在一塊兒,哪怕平日里不怎么擅長人際交往,這會兒見小湯包如此機靈可愛,也不由被驚了一下,“小公子滿打滿算,也就走了兩次這條路吧?” 若是路途短也就罷了,記性好點也能記住。但京城到閔州三千多里路,這孩子要是全部都記住了,連中途要到哪個驛站歇腳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未免也太過逆天! 小湯包感受到其他人震驚的眼神,頓時驕傲地挺起了小胸脯,昂著小腦袋,繪聲繪色為大家講解起他去年從京城到閔州的見聞。 小家伙也不知道遺傳了誰的口才,不到四歲卻口齒清晰,說起故事來抑揚頓挫,不僅條理清晰,還十分有節奏感,再加上小孩兒特有的童真童趣,哪怕他是坐在馬車里遠遠地瞧見了一頭牛,都能把這事兒說出花來。 新考進研究院的研究員,大多都是年輕人。見了小湯包這樣聰明伶俐的孩子,哪有不喜歡的。見蕭景曜神色溫和,有人便大著膽子朝著小湯包伸出了雙手。 這個動作可太熟悉了。小湯包一看就知道這是對方想要抱抱自己。嗨呀,作為一個太受歡迎的小朋友,這可真是幸福的煩惱。 小湯包抬頭瞅了瞅蕭景曜,估摸著蕭景曜對此沒什么意見,便大方地向對方張開了雙手。 年輕的小哥哥們這么喜歡他,他也不能讓大家傷心呀。聰明的小湯包已經知道爹爹把這些人帶去閔州,是要干大事的。為了讓他們認認真真干活,小湯包覺得自己給他們抱一抱也沒什么關系。他這是在幫爹爹,絕對沒有想認識新朋友的意思!嘿嘿,聽說這一堆研究員來自五湖四海,也不知道他們家鄉都有些什么好吃的。 小湯包想到自己在閔州吃到的好吃的就忍不住吸溜口水。再想到大齊總共有193個州,小湯包頓時覺得自己可以吃到的好吃簡直太多了。就算一年吃遍一個州的美食,他能活到一百歲,都沒辦法把大齊所有州的美食都吃完。 笨小孩還在做數學題,聰明的小孩兒已經算完題開始開動腦筋啦。要是提前打聽好各地都有什么好吃的,等他長大后,照著這個各地名家菜譜小吃去逛一逛,肯定能節省許多許多的時間。爹爹說了辦事要講究效率!到時候他一年就吃遍十個州的美食,區區193個州,也就吃個二十年而已。根本不用擔心,人死了,各州美食還沒吃完的悲慘事情。 小湯包肚子里的小算盤噼里啪啦的打著,算盤珠子幾乎要崩到研究員們臉上。奈何研究員們是第一次同小湯包接觸,只感受到了小湯包沉甸甸的分量,不知道這個實心崽崽滿肚子算盤,已經在提前為他吃遍大齊的夢想做準備了。 做計劃要趁早,早早記錄下來才能把這本各州特色美食給記好。正好記到他長大,能單獨出門的時候,他就能按著這本書的記載到處跑啦!一點都沒有耽誤時間! 小湯包更開心了,覺得自己絕對是世界上最懂辦事效率的崽崽沒錯了! 驕傲! 小湯包窩在那年輕的研究員懷里,笑得跟只偷了油吃的小老鼠似的。 蕭景曜一見他那副模樣就知道這小子心里肯定在憋什么奇奇怪怪的主意,笑著對有些緊張的研究員說道:“這小子抱著挺沉,你們可別太慣著他?!?/br> 研究員們不聽不聽,誰能拒絕一個玉雪可愛白白嫩嫩的實心崽崽的賣萌呢?反正研究員們做不到,當下就一擁而上,將小湯包圍得嚴嚴實實的,有機靈的,從自己帶的包裹里掏出了糖塊開始投喂小湯包。 投喂孩子這事兒,只要有人開頭,跟著投喂的立馬就會有一大堆。再加上小湯包來者不拒,給什么吃什么,還吃得特別香,跟個小倉鼠似的,捧著點心果子和rou干啃得老香了,看得其他人也忍不住食欲大動,就著小湯包的吃相都多吃下了一塊干糧。 和大家的關系拉近之后,小湯包的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睜著一雙承襲自蕭景曜的瑞鳳眼,滿眼期冀地看著研究員們,脆生生地對他們,“我聽聞你們來自五湖四海,那你們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嗎?京城的驢打滾,烤鴨都特別好吃,閔州的蝦蟹魚等海貨更是鮮得讓人恨不得把舌頭一起吞掉。只可惜我爹說蟹寒,不許我多吃,一次就給我吃兩條腿,他一個人就可以吃四五只,真是過分!” 小湯包說著說著就氣憤起來,“不僅這樣,他還能忍心讓我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他吃。有這么當爹的嗎?” 研究員們看看小湯包,又看看蕭景曜,想笑又不敢笑,只能壓著嗓子安慰小湯包,“蟹確實大寒,吃多了容易肚痛,蕭總督這是愛子心切?!?/br> 小湯包挺了挺肚子,更加驕傲了,“那是當然,爹爹最愛我了!” 眾人:“……” 還以為蕭總督和小公子的父子情岌岌可危,合著是他們想多了!看看小家伙這驕傲神氣的小模樣,不知對蕭總督有多崇拜呢。嗚嗚嗚,這樣的神仙兒子他們也想要! 想偷! 有消息靈通的研究員猛然想起來自己隱隱聽到過一點點傳聞,說是顧將軍府的小公子總想把蕭總督的兒子偷回將軍府,為此和蕭總督斗智斗勇,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本以為這是別人傳的謠言,如今一見小湯包這般機靈可愛的模樣,這位研究員心中已經信了九分。哪怕是他這樣現在無心成家只想做研究的,見了小湯包后都想把他偷偷抱回家,更別提經常被小湯包可愛到的顧希維了。 一行人中還有成婚生子的,這會兒都目露憧憬之色,不知道他們日后能不能撞大運,能生出一個像小湯包這樣討喜的孩子來。 小湯包還在認真地等著大家的回答呢,仗著記性好,還催他們,“你們說的,我到了驛站休息的時候,都會好好記下來,等我長大了,就一一尋過去吃遍這些好吃的。你們當大人的,可不許騙小孩子!” 眾人更是忍俊不禁,笑完后又羨慕了一下小湯包的記性,原來過目不忘的本事也能代代相傳嗎?老天爺你好偏的心! 雖然小湯包年紀還小,但研究員們都已經能確定,他日小湯包定然也會在科舉考試中一鳴驚人,未來的前程肯定差不了。這樣討喜的性子,干什么不會成功呢? 研究員們倒也沒騙小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笑著對小湯包說起自己家鄉的美食來。好在他們都出自小有資產之家,不然也沒辦法支持他們脫產搞研究。這樣的人家,日常吃穿用度肯定不會差的,當地美食基本都吃了個遍?,F在同小湯包說起來,個個兒眉飛色舞,說得小湯包更是不停地咽口水,時不時往嘴里塞點零嘴止饞。 可惡,他怎么就不能一下子長大,然后立馬就吃遍大齊呢? 小湯包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深深嘆了口氣。 殊不知他這么個小不點,學著大人的模樣皺眉嘆氣,又將人逗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