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天驕(科舉) 第103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對頭、內娛完了,發瘋很正常噠/輪到我整治娛樂圈了、我就是無情怎么了[快穿]、我拋棄的前夫登基了、嬌媳婦七零家屬院日常、極品姐弟在綜藝互黑爆紅、穿書七零擺爛吃瓜、劣性寵溺、三十枚銀幣、重生后偏執女主想開了
正寧帝:“……” 算了,胡閣老每年管理國庫也怪不容易的。每一筆賬都算了又算,哪哪兒都要錢。胡閣老頭發日漸稀疏,臉上的皺紋一圈一圈的長,屬實不易。 官員不得與民爭利,如果官員私自做買賣,是會被御史彈劾的。但各種工坊也分官造和私營,官造是朝廷開的工坊,質量過硬,童叟無欺,一切收益歸國庫。這也是大齊開國后制定的規矩。不過官造工坊不多,不會影響民間私營工坊,還能在恰當的時候出手壓制一下私營工坊定的過于離譜的價格。 蕭景曜當初得知這一點后,很是震驚了一回。封建時代,在商業上這么花心思的王朝,屬實稀奇。 不管這個規定有沒有坑,其中透露出來的思想還是挺讓人蕭景曜驚訝的。這是有了初步的國家調控市場的意識了啊,厲害。 只可惜朝中官員不擅長經商,明明有官造工坊,卻還是半死不活,胡閣老一看工坊那邊的賬本就兩眼一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同樣都是工坊,賣的同樣的東西,為何官造工坊的賬本慘不忍睹,幾乎就要入不敷出了,私營工坊的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胡閣老只要往他們的鋪面門口站上一段時間,就知道他們虧損不了。不僅不會虧,還能賺不少。 因著這事兒,胡閣老沒少給吳閣老白眼。本來這種賺錢的事兒,應該放在戶部名下的。然而當年確定辦官造工坊時,工部說既然是工坊,應該歸在工部。反正工部戶部你來我往爭執了許久,最終還是工部略勝一籌。 胡閣老想想當初的事兒就很氣。雖然這都是大齊開國的那批人定下的規矩了,胡閣老同他們隔著幾代人,實在扯不上關系。奈何現在胡閣老坐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眼瞅著工部那幫不爭氣的東西將工坊禍禍成這個樣子,胡閣老的心都在滴血。娘的,當年太/祖讓你們辦工坊,是為了給百姓們提供一層保障的同時,順便再為朝廷增添了進項,減輕戶部的負擔。結果你們他娘的就給老子看這么個凄慘無比的賬本? 胡閣老心里苦。 蕭景曜若是知道這事兒,估計也只能說一句哪個地方都不缺混子。官造工坊,管理者肯定不會是商人。士農工商的地位擺在那兒,官造工坊或許有商賈小吏或者幕僚,但主事者絕不可能是商人。 額……非專業人士和專業人士在本專業中掰頭……勝負還用說嗎? 更別提那個非專業人士還看不起專業人士,對專業人士多有鄙夷。哦豁,那真是不坑他一把都對不起“商人jian詐重利”的刻板印象了。 冒著金光的大肥羊,眼神清澈又愚蠢,不宰你宰誰? 更何況,官造工坊……發工錢的是朝廷,私營工坊,發工錢的是當家的。這能一樣嗎? 胡閣老這會兒已經開始盤算著要是把蕭景曜放去工部的琉璃坊,能為國庫帶來多少進賬了。 查賬的人手找找總是有的,會賺錢的陶朱公,目前為止就蕭景曜一個。 吳閣老說得對,蕭景曜就該去工部! 李首輔見吳閣老三言兩語就讓胡閣老改變了主意,似笑非笑地看了吳閣老一眼,而后又垂下眼瞼,老神在在站在原地,不再多言。 正寧帝只覺得蕭景曜去哪兒都好,擺擺手道:“且看日后他又干了什么事。你們也不必著急,朕有意磨煉他,總歸會讓他在六部都輪上一圈的。你們大可不必為了蕭景曜而爭個面紅耳赤?!?/br> 李首輔眼神微動,六部都輪一遍,又有正寧帝保駕護航。且不說太子對蕭景曜的態度如何,以蕭景曜的本事,只要讓他走了這么一圈,那日后,誰都沒辦法將他再拉下來。 至于太子……李首輔心里隱隱有了猜測,恐怕正寧帝大行之前,會仔細叮囑太子重用蕭景曜的。 目前來看,蕭景曜確實很不錯。身上全是閃光點,一點扣分項都沒有。這樣的人身居高位,大臣心服口服,帝王也能將他當成展現自己英明仁德的一塊牌坊。千金買馬骨,不外如是。 蕭景曜還不知道自己再過不久又要升官了。這會兒他已經到家,經過正寧帝的允許,帶回了一副老花鏡和一個放大鏡。 老花鏡是給蕭子敬的,他的眼睛有了點老花的跡象,蕭景曜見琉璃坊順利做出了眼鏡,過了不久肯定會有新品上市,一舉拿下讀書人和老年市場,繼續讓正寧帝賺得盆滿缽滿。是以蕭景曜離開時,笑著向正寧帝討了賞:老花眼鏡和放大鏡各一樣。 蕭子敬戴上老花眼鏡,很是稀罕了一番。破天荒地拿了本書過來,翻來覆去看個不停,嘴里嘖嘖有聲,“竟然真的看得十分清楚?!?/br> 蕭元青已經拿著放大鏡到處撒歡了。茶杯放大瞧一瞧,茶葉放大瞧一瞧,衣裳上繡的暗紋放大瞧一瞧,娘的頭發絲放大瞧一瞧,哎呀娘怎么有白頭發了?再往下,娘的鼻孔放大……額,蕭元青的腦門兒狠狠挨了齊氏一巴掌。 蕭景曜在一旁看得眼角抽搐,對蕭元青十分佩服。作死方式層出不窮,在作死這條路上,蕭元青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蕭元青還在到處撒歡,逮著只螞蟻放在涼亭的石桌上,撅著屁股仔細查看放大后的螞蟻。蕭景曜按了按太陽xue,擠出一個僵硬的微笑,“爹,螞蟻有什么好看的嗎?” 蕭元青頭也不回,“當然有。我當年還和你劉叔叔爭論過,螞蟻的嘴巴在哪里?!?/br> ??? 蕭景曜頭頂上緩緩冒出一個問號,又覺得這風格非常蕭元青,瞬間又淡定了,還饒有興致地問蕭元青,“后來呢?你們誰勝誰負?” 蕭元青想了想,臉色一黑,“陳昀那個混蛋,非說螞蟻沒有嘴。除非我和你劉叔叔把螞蟻的嘴巴找出來給他看,不然我倆這爭論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更離譜了。蕭景曜繼續嘆氣,“螞蟻要是沒有嘴巴,怎么吃東西?!?/br> 人家辛辛苦苦把食物搬進洞里,也是要吃飯的??偛荒芤驗槿思议L得小,看不清嘴在哪兒,就連人家有嘴都不承認了吧? 這事兒就離譜。 但發生在蕭元青和他的紈绔小伙伴們身上,又如此合理。 蕭景曜忍不住追問道:“后來你找到了螞蟻的嘴巴在哪兒了嗎?” “找到個屁!”蕭元青惱火,“那玩意兒還沒我指甲大,怎么找到它的嘴!” 一聽蕭元青這略帶抓狂的話,蕭景曜就知道他當年恐怕沒少抓螞蟻找嘴巴,奈何怎么找都找不到,蕭元青又不是多有耐心的人,也不知道他當初崩潰了多少次。 想想那畫面,還挺可樂的。 蕭景曜抿了抿唇,壓下唇角的笑意,繼續看著蕭元青折騰螞蟻。 顯然當年的事情讓蕭元青印象極深,這么多年過去了,蕭元青拿到放大鏡,又和螞蟻死磕上了。 蕭景曜想了想,要清楚地觀察到螞蟻的嘴巴,放大鏡的威力還不夠,蕭元青這一通折騰又要白費了。 果不其然,蕭元青捏著只螞蟻,翻來覆去,將它身上的每一處都放大了,不僅還沒找到它的嘴巴在哪里,反而把自己累得不輕,一屁股坐在石凳上,沒好氣地說道:“生的這么小,有什么用!” 氣鼓鼓嘟囔了一陣后,蕭元青突然來了靈感,忍不住問蕭景曜,“既然有能將東西放大的放大鏡,那是不是還會有可以把東西放得更大的物件呢?這螞蟻,眼下應該是放大了十倍的模樣,若是能再將它放大千倍萬倍呢?又能看到一番什么樣的景象?” 蕭元青越說眼睛越亮,“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這世上,是不是還有些太過微小的東西,我們rou眼無法看到?” 蕭景曜驚呆了。 說實在的,換個人提出這個想法,蕭景曜都不會這么震驚。但說這話的人是蕭元青啊,蕭景曜記憶中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其他事情十竅通了九竅的蕭元青啊。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好比家養二哈某天突然口吐人言,還十分有條理,智商邏輯都在線,震驚主人一萬年。 現在蕭景曜的震驚,不亞于此。 倒不是看不起蕭元青,而是,蕭元青他真不是這塊料啊。 蕭元青說的明顯就是顯微鏡。這玩意兒意義重大,開啟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此后,人類進入了一個眼睛看不見的新世界。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只可惜,現在做不了。 蕭景曜嘆氣,想點亮科技樹,真的好難。 蕭元青一雙瑞鳳眼亮晶晶地盯著蕭景曜,不斷追問,“會有這樣的東西嗎?不過rou眼看不見的世界……會是神靈的世界嗎?” 蕭元青的眼神更亮了。 蕭景曜:“……” 該怎么解釋呢? 蕭景曜眨了眨眼睛,決定給蕭元青一點事干,當即說道:“或許真的有一些我們rou眼無法看到的東西存在。那得看放大鏡能不能將東西放得更大?!?/br> “琉璃坊里還有很多透鏡,我去帶幾塊來,爹有空的話,可以試著磨一磨鏡片,說不定能磨出可以將東西放得更大的放大鏡?!?/br> 蕭景曜記得,放大鏡的倍數有所不同,有的放大鏡甚至能放大50倍,幾乎能到顯微鏡的范疇了?,F在純手工磨鏡片未必能做得出來,蕭景曜也不對蕭元青抱有期望,只是想給他找點事情做,以緩解自己剛才的震驚。 蕭元青對放大鏡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對蕭元青來說,現在各種娛樂項目他都玩膩了,斗狗,雙陸,博戲、蹴鞠……他天生就是玩樂的行家,只要是找樂子的事情,他上手極快?,F在,蕭元青顯然是將放大鏡當成了他的最新找樂子的方式。 蕭元青興高采烈地接下了這個活計,還拍著胸脯對蕭景曜保證他一定能把鏡片磨好,絕對不禍禍東西! 現在玻璃鏡貴著呢,蕭元青以前敗親爹的家底沒什么心理負擔,現在兒子當家,要敗兒子的家,那蕭元青可太心疼了,堅決不讓自己有敗家的機會。 有被好大兒孝到蕭子敬揮舞著鞋底板追了蕭元青圍著大宅院跑了整整三圈,實在跑不動了,癱在地上直喘氣才作罷。不然,蕭元青的屁股高低得開個花。 蕭景曜見蕭元青對放大鏡十分感興趣,找了個大晴天,帶著蕭元青做了個凸透鏡聚光憑空點火的小實驗。 蕭元青簡直看傻了眼。 “這世上還真有憑空生火的能耐??!”蕭元青目光熠熠地看著蕭景曜,“這手本事,要是被裝神弄鬼的人知道了,拿著放大鏡點火,是不是也能騙到一堆人?” “梁九弘知道這事兒嗎?”蕭元青突然想到這一點,“萬一他不知道,有人提前在他面前演示了一番,豈不是讓他顏面大失?” 蕭景曜:“……” 萬萬沒想到,我竟然還為梁九弘破除迷信的道路上又添了一道還卡。什么都不說了,趕緊給他去信吧! 蕭元青現在可是《大齊日報》的忠實讀者,每天都要買一份報紙來仔細讀。有時候興致來了,就隨便找個茶館坐坐,或者問人要張板凳,直接在大街上一坐,就開始大聲讀起報紙來。 蕭元青雖然是個學渣,但也脫離了文盲的范疇。念個報紙還是沒問題,就是有些地方不太理解。不過報紙上的新聞大多都是采用半文半白的形式,通俗易懂,以達到不識字的老嫗也能聽明白的地步。所以蕭元青讀起報紙來基本沒壓力。 百姓們也愛聽。報紙上經常寫哪里遭了災,朝廷撥了多少賑災糧食,又派了誰去賑災,有什么撫民措施都寫得明明白白。老百姓們代入自己一想:要是自己家鄉遭了災,朝廷立馬派官員來賑災,給糧食不說,還給我們安排好去處,不至于真的餓死,更不會發生駭人聽聞的易子而食的事情。先前魯州官員貪墨賑災糧一案,報紙上清清楚楚寫了對貪官污吏的懲治,看得老百姓轟然叫好。 這樣的朝廷,遭了災還能活下來,有貪官污吏貪了咱們的救命糧,朝廷也將他們抄家滅族,以命相抵。朝廷好啊,陛下英明神武!合該萬萬歲! 很多百姓家中已經為正寧帝立了長生牌位,每天三炷香,虔誠祈禱正寧帝得以長生,永遠庇佑他的子民。 錦衣衛樂呵呵地將這事兒告訴了上峰,錦衣衛統領親自告訴正寧帝這個好消息,果然得了賞賜。 讓正寧帝高興的是,百姓們這并不是做樣子給他看,而是真心愛戴他,為他立長生牌位。只這份民心,他都能算是歷代帝王中的翹楚! 得意之后,正寧帝又有些心酸。只要能讓老百姓們活下去,他們就覺得自己是明君,真心誠意為自己立長生牌位??墒腔钪y道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嗎? 正寧帝閉了閉眼,“朕有愧百姓們的愛戴啊。還得做得更好!” 那時蕭景曜正好在正寧帝身邊當值,聽了正寧帝這話后,亦是萬千感慨。 會反思自己做的還不夠的正寧帝,是配得上百姓這般愛戴的。 老百姓們最喜歡的就是梁九弘和神棍神婆們斗法的消息,期期不落。 家中寬裕的,早早就買了一份報紙,看完最新的消息,而后翻到梁九弘斗神棍的版面,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舍不得銀錢的,就跑去茶樓蹲著??傆凶R字的人心善,愿意為他們讀報紙。 蕭元青喜歡看報紙,也喜歡在眾人尊敬的目光中讀報紙。這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至關重要的人,而不是別人提起來就神情微妙,目露不屑的廢物紈绔。 能受人尊敬,誰樂意被人瞧不起呢? 蕭元青本身也不是個愛擺譜的人。當年他在南川縣怎么樣,現在到了京城還是怎么樣。一點都不因蕭景曜飛黃騰達改換家中門庭了而抖擻起來,恨不得拿鼻孔看人。 單就這一點,就讓正寧帝等人很是贊賞。再一想,蕭景曜好像也是這般,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變化而移了性情。 如此看來,這倆當真是父子。 蕭元青最喜歡看梁九弘破除迷信的消息。那消息最為有趣,就跟一堆人登臺唱大戲似的,熱鬧得很。還險象叢生,這邊梁九弘剛斗敗了一個神棍,那邊神棍就在他路上搞事情,想要將他一波帶走。梁九弘自然是慧眼如炬,早就發現了他們的陰謀詭計,一番斗智斗勇下來,梁九弘順利鏟除惡勢力,圓滿完成這次的任務,開啟下一次的征途。 百姓們聽得轟然叫好,又有人說道:“據說宋家班連夜趕戲,戲都寫完了,唱的就是梁大人智斗神棍的事?!?/br> “宋家班也在排戲?哦喲喲,這可了不得,林家班也在排這出戲,到時候,有的熱鬧瞧咯!” 百姓們只是想著有熱鬧可瞧,知道這事兒的官員們才叫一個酸。沒有喝個十斤老陳醋,都酸不出那味兒。 無他……戲班子都給梁九弘安排戲本子準備唱戲了,那梁九弘在史書上必然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梁九弘是誰?不過出自商賈之家,正經的書不念,偏偏跑去鉆研奇yin技巧。 這樣的人,和青史留名扯不上半點關系。結果朝廷弄出個報紙,蕭景曜上下嘴皮一叭叭,誒嘿,梁九弘進京了,被授了官,出去和神婆神棍死磕到底。 本來大家也不覺得有什么稀奇,梁九弘官職太小,干的又是下鄉間的活,大家都沒放在心上。 哪里知道,報紙這個玩意兒影響力竟然有這么大。能在報紙上擁有單獨版面的梁九弘,瞬間名揚天下,這誰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