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 第195節
書迷正在閱讀:寒門天驕(科舉)、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對頭、內娛完了,發瘋很正常噠/輪到我整治娛樂圈了、我就是無情怎么了[快穿]、我拋棄的前夫登基了、嬌媳婦七零家屬院日常、極品姐弟在綜藝互黑爆紅、穿書七零擺爛吃瓜、劣性寵溺、三十枚銀幣
今年麥子的產量比往年要多一倍。 原因簡單,春種時候葉紹行給大家劃片分配了田地,大家固定了勞作地點。 葉紹行也做主表示,交夠了上面的糧食,剩下多少就給社員留多少。 為了自家多得糧食,社員們都是鉚足了勁兒開干,產量飆高也在情理之中。 村子里的懶漢除了一個爛泥扶不上墻的,其他懶漢這半年里的表現都還不錯。 葉紹行相當欣慰。 麥收之后,小豬蹄的周歲生日也到了。 這天一早,牛金芳給他穿戴整齊,在院子里教他走路。 牛金芳彎著腰站在后面扶著小豬蹄的圓胖身子,“好,往前走,邁步,對,就是這樣?!?/br> 小豬蹄開始還算配合,雖說邁步邁的歪七扭八,至少認學肯學。 小籠包跟小蒸餃一左一右地跟在旁邊,他倆走路已經相當穩當。 “豬豬豬……” 小籠包親切地喊,然后走在了小豬蹄前面做示范。 小蒸餃的小嘴也沒閑著,“都都,豬豬豬……” 她的語氣倒是很像指揮。 有他們倆的帶動,小豬蹄學的相當賣力。 不過小豬蹄太胖乎乎,走了沒多久體力就有些跟不上。 而且走了一會兒之后,小豬蹄邁一步,就會放出一個屁,再邁一步,又一個屁跟上。 牛金芳實在是忍不住,“哈哈哈”的差點兒笑抽。 也不知道是屁的響動還是牛金芳的笑聲太魔性,小豬蹄忽然哇哇大哭。 牛金芳立即將小豬蹄抱起來,順手從兜里掏出一塊糖塞小豬蹄小胖手里。 嗯,哭聲瞬間止住。 小籠包跟小蒸餃見小豬蹄不學走路,都沒了興趣在院子里挨曬,紛紛跑去找兩位老爺子。 小豬蹄的周歲宴也是相當豐盛,賓客樂樂呵呵一頓吃,夸贊三小只的聲音此起彼伏,相當熱鬧。 現在十方院村的社員過的都還不錯,加上葉紹行辦實事兒,但凡是過來喝酒的,送禮也都比之前大方。 也因為他們大方,所以張喜鳳破天荒地將剩菜剩飯送了人。 當然,這是寧宛勸的。 天氣熱,家里雖說有井窖,但空間就那么大,這么多剩菜剩飯留著還不知道吃到啥時候。 不如混起來裝了送人,這樣還能拉攏關系,越來越和睦。 又過了幾天,寧知漁家備了兩桌酒菜。 這一次的酒菜宴請的人不同以往,不是十方院的社員,而是何緒為首的那些爺爺奶奶們。 天徹底晴了。 爺爺奶奶們都換上了干凈得體的粗布衣裳,每個人的臉上都是難掩的激動。 這一頓飯,是他們在一起吃的第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也是最后一頓。 等這頓飯結束,在場的爺爺奶奶們都會被送回他們的家鄉,回到他們的親人身邊生活。 何緒借著酒勁兒哭成了淚人,他不舍得這里的老友們,但是又不得不離開。 家里人也需要他,而且,他心里落葉歸根的執念很重。 寧宛知道這頓飯對于爺爺奶奶們的意義,所以在煮雞湯魚湯的時候,往里面加了不少空間的草藥。 菜古玉說過,這些草藥能夠補精氣神兒,提高身體免疫力,倒是不會像圣泉水那樣,喝過之后會流出黑油垢。 寧宛希望,等將來交通發達了,爺爺想去看望這些老友的時候,可以再見到人,而不是只剩緬懷。 一頓午飯吃到了黃昏才散。 次日起,爺爺奶奶們陸續離開十方院。 不過在十方院里生活過的人都記得,有那么一批人,在后來的一段歲月里,勤勤懇懇地為他們育幼蠶。讓他們靠著幼蠶過上了好日子。 現在爺爺奶奶們走了,葉紹行只能又找出來一些社員接替育幼蠶的工作。 好在寧簡舟已經有了相當充足的經驗,有他帶著,新選出來的社員很快就能上手。 也自此,那邊又擴建了幾大間房子,還圍上了院墻,正式成為了十方院村專門培育幼蠶的地方。 一個多月后,上面又傳來消息。 高考恢復! 報考條件不限,只要你有能力考上,就可以直接去讀大學。 而且學成之后,國家會統一包分配! 這樣的消息一出,直接在全國各地炸了鍋。 考試時間定在了兩個月之后,學習時間相當緊迫。 那些對知識渴求的學子們嘔心瀝血、懸梁刺股,復習復習再復習,做夢都想著考大學來改變命運。 而復習必定要用到學習資料。 一套《求知知多少》的書籍忽然間在臨東縣的書店騰空出現。 很多人看了上面的題目之后,全都亮了眼睛。 第234章 葉秀娟竟然去了柏金花家 眾人在得知一本三毛,十本捆綁銷售之后,那些饑餓的求知人紛紛自發的組團,十人一組十人一組地哄搶書籍。 一萬套書,短短三天時間,售罄! 再加印一萬套,又售罄! 再加??! 還加??! 加??! 小小的臨東縣自然沒有那么多的需求,但那些求知者對于書籍的敏感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先是臨東縣附近縣市的人過來買,再是附近縣市的附近縣市的人托人來購買。 外市外省的書店知曉這里有書籍大受歡迎,也爭相過來批發,還自發表示自己解決運輸問題。 短短半月時間,《求知知多少》已經被賣到了附近十幾個城市,而且還在繼續…… 著作人小宛的筆名也被大家記住。 臨東縣那些購買珍藏臨東日報的人忽然又活絡了腦細胞。 “日報里提及是《求知知多少》不會就是這書吧?” “書籍是小宛著作,小故事也是小宛著作,是同一個人,同一本書!” 于是,小宛出名了。 小宛在臨東縣出名了。 小宛在文學圈子里出名了。 不過,當事人小宛倒是沒太激動。 這樣的結果她早有預判。 國人追求進步的思想以及對知識的渴求,是根深蒂固。 她不過是利用重生者的優勢獲取的這一次的成功。 沒啥好驕傲的,嘿。 十方院知青宿舍。 鄭招娣拉著寧宛的手,激動地感謝。 寧宛之前送給她的那些資料里就有《求知知多少》的內容。 而且,資料齊全的比這些還要多。 也幸好那時候她沒有敷衍,從寧宛送她開始,她便沒日沒夜地學。 現在不說大話的情況下,那些資料里的題目一搭眼她就能出準確答案,而且還能舉一反三。 “小婉,你不考嗎?你的學習那么好,不上大學多可惜?!?/br> 鄭招娣拉著寧宛詢問,她不理解。 寧宛笑著應聲,“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吧。我現在有了家,有了我喜歡做的事,考大學沒在我的人生規劃里?!?/br> “可是有家也不妨礙呀,我知道有四五十歲的還報了名,有懷著孕的也報了名,報名范圍不限制……” 鄭招娣的話沒說完,寧宛先一步答:“我知道,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一定必須走考大學的獨木橋?!?/br> 她頓了頓,繼續:“或許將來我會后悔,不過當下我不后悔?!?/br> 上輩子她因為沒錢沒家沒靠山,錯過了念書的機會。 這輩子所有的條件都具備,她倒是沒了讀大學的欲望。 在寧宛看來,遺憾的人生也算是另外一種圓滿。 咳,她不會承認自己懶,不想被學校管束。 鄭招娣看出來寧宛心意已決,再勸沒用,也就不糾結這話題了。 寧宛知道鄭招娣讀書時間緊,也沒多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