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 第181節
書迷正在閱讀:寒門天驕(科舉)、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對頭、內娛完了,發瘋很正常噠/輪到我整治娛樂圈了、我就是無情怎么了[快穿]、我拋棄的前夫登基了、嬌媳婦七零家屬院日常、極品姐弟在綜藝互黑爆紅、穿書七零擺爛吃瓜、劣性寵溺、三十枚銀幣
葉秀娟一直低頭忙著織圍巾,倒是沒注意葉亮眼底閃爍過的愧疚。 …… 次日一早,老葉家的人是被飯香的味道勾醒的。 “小超,做了什么好吃的?”張喜鳳最先來了廚房詢問,說完話還不忘咽了咽口水。 這一年來,她跟著吃了不少好吃的,如今對吃沒怎么上癮。 不過今兒這味兒聞著上癮,還沒看著東西就覺得饞得慌。 “咸蛋瘦rou蔬菜疙瘩湯?!比~超回答,同時掀開鍋蓋,“熬了一個小時?!?/br> “啥?” 張喜鳳一訝,疙瘩湯就疙瘩湯,里面咋還加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聽都沒聽過。 “媽,快洗漱,一起嘗嘗?!比~超邊說邊拿了碗過來盛好。 張喜鳳暫時沒多問,立即拿盆子打熱水洗手洗臉。 老葉家的其他人也在這時候進了廚房。 廚房的兩張小圓桌上已經擺好了早飯。 碗里紅黃白綠各色搭配,看上去令人很有食欲。 張喜鳳跟寧宛抱著孩子進來,牛金芳也帶著小豬蹄過來坐。 葉紹行跟葉愛國以及葉亮搬運小搖床車,一個小團子一個。 三小只躺在搖床車里咿咿呀呀,倒是乖巧。 “三哥,這疙瘩湯里咋還放了rou???真好吃!”葉秀娟嘗了一口,忍不住好奇問。 葉亮也覺得好喝極了,“三哥,這你發明的不?” 之前吃的疙瘩湯都是純面粉做的,沒有加過別的東西。 今兒這么一吃,稀奇又美味。 葉超跟寧宛對視一眼,隨后他道:“不是我發明的,很早的時候就有。只不過后來大家的日子過的緊,沒多少吃上白面的,也沒那么多的講究,就不這么做了?!?/br> “我這也是那天無意間看見一本食譜上記著,就想著做一下,反正簡單方便,喜歡吃的話,以后我常做?!?/br> 雖說現在的冬天,但家院子里有個迷你大棚,里面種著一些反季節蔬菜。 今兒這疙瘩湯里放的油菜跟西紅柿就是院子里摘的。 咸蛋黃是張喜鳳腌的雞蛋里摳出來的,蛋白也在疙瘩湯里打散做熟了。 “好吃好吃,老三你這手藝真不賴,你大哥這輩子是趕不上了?!?/br> 牛金芳三兩下就扒拉了一碗,說完話,她看了葉愛國一眼。 葉愛國立即拿起她的空碗起身去盛新的。 都忘了什么時候,老葉家吃好吃的飯菜也如此自由,誰吃都管飽。 葉超笑了笑,看向寧宛。寧宛接過話茬兒,“大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大哥種地就是一把好手,咱家院子里這些菜都是大哥種的,你看長的多水靈?!?/br> 家里的蔬菜種子都是張喜鳳在種子站買來的,寧宛想在空間拿的時候已經晚了。 不過葉愛國勤勞,打理的每一棵菜漲勢都相當喜人。 “種地算啥本事???是個村子里的人都會,我都會?!迸=鸱家稽c兒不覺得拿得出手,但她也知道葉愛國不是學做飯的料,沒有求葉超教。 葉愛國也不惱,端著疙瘩湯回來,坐下繼續吃。 他心里想著,牛金芳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有功,能謙讓就謙讓,說兩句又不掉塊rou。 寧宛心思活絡,倒是覺得接下來的日子里多給家里人啟發啟發,是時候讓大家找找各自的人生目標了。 還有兩年的時間改革開放,提前定好目標,利用這些時間做足準備。 有句話不是說么,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嫂子,別小看了種地。種地是門手藝,就好比有的人種的地產量高,有的人種的產量低。會種跟會種地可不一樣,這里面的學問大著呢?!?/br> 寧宛認真說著,牛金芳聽著也來了精神。 別的她不懂,但寧宛是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發話了,那就是真的,她信。 再看葉愛國的時候,牛金芳嘿嘿笑,“沒想到種地還成了你優點了?!?/br> 葉愛國挺了挺腰桿,神氣勁兒也上來了。 “不是我吹牛,你問咱爸,種麥子移苗的時候,我做的最快最好,咱隊里就沒一個趕得上我的?!?/br> 第217章 哎呦,使不得使不得 葉愛國說完,牛金芳嘖嘖道:“哎呀哎呀,夸你兩句還喘上了?!?/br> “嘿?!比~愛國笑出兩排大白牙,隨后低頭繼續吃東西。 大家圍坐桌前你一言我一語,熱鬧地吃完早飯。 葉超還要去上兩天班,二十七才能休息。 今年的二十七跟往年不同,牛金芳的娘家媽沒來找茬兒。 上回的事過了一年,也不知道老牛家咋樣了。 老葉家的人沒過問的,當初生小豬蹄,老牛家那邊沒被抓進去的親戚愣是沒一個登門的。 也因此,牛金芳寒心,再沒在老葉家提過家里任何人。 爆竹聲中,老葉家的三小只過了人生中第一個春節。 正月十四這天下午,寧宛心血來潮,拉著張喜鳳做起了元宵。 江米粉做元宵皮,黑芝麻花生做餡料,婆媳倆“滾”出來一蓋頂又白又圓的元宵。 當天先下鍋煮了點兒,跟湯圓不同,元宵的湯是白色不透明的,但吃上去更有咬勁兒。 餡料自己做的沒那么甜,清甘噴香,好吃的不得了。 要不是擔心不好消化,牛金芳都能吃上兩大海碗了。 正月十五。 城里有踩高蹺玩龍燈的,寧家賢寧知漁嫌亂,主動在家給看著仨孩子,老葉家人還有寧簡舟一大早就進了城。 除卻他們之外,其他村子里的鎮子上的人也都結伴進城去看熱鬧。 縣城的幾條主街上人山人海,有些個頭兒矮的只能瞧見烏泱泱的人,但跟著大家的步伐還是相當起勁兒。 李師傅知道年輕人喜歡熱鬧,主動去給葉超替班。 人群里,葉超跟寧宛走在一起,因為人太多,“被迫”緊挨著。 “來了來了!高蹺隊來了!” 人群里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嗓子,眾人紛紛伸長了脖子去看。 寧宛剛好站在最邊上,能清楚瞧見遠處走過來的高蹺隊。 高蹺隊里除卻踩高蹺的之外,還有玩龍燈的,扮小丑的,扭秧歌的等等,大家都是穿著大紅大綠或者大花的衣裳,臉上的紅臉巴涂的很夸張。 那些人的動作也是搖頭晃腦,一個個喜氣洋洋,逗的人忍不住會跟著嘴角上揚。 隊伍一般就是走走停停,從縣城的東街一直表演到西街。 遇到場地大的地兒能多逗留會兒。 這一天下來,所有的主街道都能走個遍?!斑诉诉诉藛軂”的聲音能在耳邊響徹整天。 張迎春個子小,直接被大人們擠到了后面。 人群之中一只不算寬大的手抓住她胳膊,“憨妮兒,來這邊看?!?/br> 是葉亮的聲音。 十五歲的小伙子長得快還壯實,他用力一擠,身前就多了個空隙,張迎春嘿嘿一笑,立即擠到夾縫中,跟葉亮一起近距離觀看那些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表演。 葉麗麗的個頭兒更小,葉愛國讓她坐在自己的右邊肩膀上。 寬大的膀子承載著六十斤的葉麗麗,不算太違和,但走起來的時候也相當費力。 葉秀娟沒心思看那些,她帶著王飽飯穿梭在人群里賣水果糖跟巧克力。 這些是她托寧宛在帝都捎的,縣城沒巧克力,也沒有她賣的這類水果糖。 賣出去一塊賺一分錢,一天下來,也不少賣。 傍晚,城里還有花燈看。不過天氣冷,寧宛不放心孩子,下午時候就先跟著葉超回家。 大房一家三口也要回去,小豬蹄一整天看不到牛金芳興許會鬧。 葉亮、葉秀娟沒提前回,說是跟著張福鄧梅花兩口子一起。村子里的其他社員也有暫時不走的,倒是不擔心他倆丟了。 回去的路上,結伴步行,時間好像全都放慢了。 這種溫馨的感覺,是寧宛上輩子都不曾感到的。 天徹底黑下來時候到家。 寧宛換了干凈衣裳,在西屋里給小籠包小蒸餃喂奶。 葉超不用去做飯,坐在床邊守著。 “阿超,之前咱倆寫的手稿,你打聽打聽現在出版的行情?!?/br> 寧宛記得這一年開始,文學作品開始給稿費了,就是忘記了從幾月開始。 問菜古玉,菜古玉表示,因為是平行世界,很多東西有所改變,要以實際為準,問一問比較踏實。 葉超明白寧宛的意思,這也是他之前盼著的。 他現在雖說漲了工資,但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葉超還是希望主業之外再多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