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夫君科舉日常 第2節
書迷正在閱讀:登堂入室、斗羅從重生朱竹清開始、戲中意、釣系美人嫁給大佬后[年代]/家屬院的漂亮媳婦重生了[六零]、穿成反派的作死白月光、溫度差、警察叫我備案,苦練絕學的我曝光、誰說老二次元不能結婚!、分手后被高冷校友追求了、偏吻嬌矜
如果她嫡母當年再堅持半年,也許現在可能都沒她什么事兒了。 不過,這也說不定。 畢竟老話都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如果她嫡母不給虞父納這兩門良妾的話,那日日在虞家祖母那里因子嗣的緣故吃氣下,可能也未必會如此快的受孕。 畢竟備孕期間,心情也很重要。 后來,孫姨娘順順利利的生下了個女兒,這讓趙氏不由松了口氣。 好在不是庶長子。 雖然即便是孫姨娘真的生出個庶長子來,也動搖不了她和她孩子的位置,但到底讓人膈應。 而繼孫姨娘順利生產下虞家的第一個孫輩后,原主小姑娘的生母林姨娘也到了要生產的時候。 只是卻不承想其在生產的過程中難產。 千辛萬苦的將孩子生下來,雖是個兒子,卻是個死胎。 還傷了自己身子。 再后來,又過了一個來月,虞念嫡母發動,又給虞父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閨女。 虞家祖母這一下子便有了三個孫女。 雖然沒能抱到孫子,虞家祖母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好歹她兒子膝下總不是光禿禿的了。 雖然還是沒有兒子,但女兒都有了,那想來兒子早晚也能有。 就這般,又過了兩年,虞念嫡母再次有孕,并順利的生下了虞家的嫡長子,虞弘晟。 至此,趙氏才算是徹底松了一口氣。 而在趙氏誕下虞家的嫡長子一年之后,孫姨娘也再次有孕,卻是又生下了個姑娘,也就是虞家的四小姐虞慧。 后來又過了兩年,孫姨娘再次有孕,這次其不僅是心愿得償,如愿的生下了個兒子,生的還是對龍鳳胎,虞家的二少爺虞弘睿和虞家的五小姐虞悠。 而在這之后一年,曾因頭次生子難產傷了身子的林姨娘,也竟意外的有了身孕,生下了這虞家的六小姐,也就是原主小姑娘虞念。 現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虞家老太太,虞念的祖母已不大管事。 更因早年間與趙氏在子嗣之事上的口角,與虞念嫡母之間的關系并不甚親近,不過維系著面上情。 如今的整個虞府,大事上自然是虞父說了算,算是虞府的掌舵人。 而后院之事,則是由虞念嫡母趙氏占了主導權。 不過礙于孝道,也是為了避免外人說嘴,虞念祖母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至于兩個姨娘,孫姨娘因生了這虞府唯二的少爺,又兼之趙氏不喜其矯揉造作性子的緣故,更偏向于向虞家祖母獻獻殷勤。 至于虞念的生母林姨娘,在這虞府,若不是虞父十天半個月的還來一趟,倒更像是個隱形人了。 不過就虞念這三個月的觀察來看,林姨娘心里更偏向于趙氏一點。 這一點從她自小便一直教導原主小姑娘,親近嫡母就可以看的出來。 尤其是在趙氏所出的兩位嫡姐相繼出嫁以后。 不過說到這里,虞念就不得不理一理虞家小輩們目前的情況了。 作者有話說: 開新文啦,還請多多支持,會保持日更噠 閱文小提示: 1、朝代架空,有私設。 2、日常文,慢熱。 第2章 第 2 章 ◎虞家◎ 虞家的小輩們是分開排序的。 虞念這輩,屬虞念最小。 她上頭有五個jiejie,兩個兄長。 大姐虞思,孫姨娘所出,是虞父的第一個孩子,目前已出嫁,嫁給了臨川縣富商葉家的二兒子。 葉家家世雖然不如虞家,但在這臨川縣也算是富裕人家,虞念聽珍珠說她大姐和大姐夫兩人間倒也算是恩愛。 二姐虞想,虞念嫡母趙氏所出,虞家嫡女,目前也已出嫁,嫁給了嫡母趙氏娘家的小外甥,如果論起關系來說的話,那這對絕對屬于是古代常見的表兄妹成婚的例子了。 三姐虞意,同為虞念嫡母趙氏所出,與虞念二姐虞想是雙胞胎,不過在原主小姑娘的記憶中,這兩位嫡姐的長相并不相同,想來該是異卵雙胞胎。 目前,虞念三姐虞意也已于三年前出嫁,嫁給了臨川縣首富季家的長孫,如今是季家的長房長孫媳。 至于虞念的大哥虞弘晟,虞父則是為其定下了同縣的何秀才之女,只等何秀才之女及笄,便可迎娶。 虞念現在細細想來,她這位便宜父親應當是打著為虞家轉換門楣的想法。 虞念這兩天一直在讀《大魏律》,大魏律法規定:商人邢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 也就是說,罪人之子、商人之子嚴禁參加科舉考試。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這大魏,商人家庭出身雖禁止科考,但卻并不像前朝那般苛刻,一點門路也沒有。 在這大魏朝,商人家庭出身另有一條做官的出路,那便是靠子孫。 比如說,家族里的第一代先人經商發家致富后,購置土地。 到了第二代,繼續經營土地,便可慢慢蛻變為地主。 這時,甚至還可以與地主階級聯姻,進一步改變自家的身份。 就比方說,你家有錢但是沒地位,這時便可以娶一個有地位但是沒錢的地主家兒媳婦,時間長了,便可以一步步躋身地主階級。 直到最后,徹底由商人家庭蛻變為可參與科考的地主家庭。 而虞家,目前正處于第三代。 虞念祖父,昔年靠著經營綢緞生意起家,虞念父親,則是使虞家更進一步,而且是一大步。 前些時日,虞念還曾聽珍珠道她爹又在哪兒哪兒購置了一大片土地。 而現在,虞父又給虞家的未來繼承人定下了一位秀才之女,這一步步棋下的可以說是目的及其明確。 尤其是在半年前,虞父給她四姐虞慧也定下了婚事。 虞父給她四姐定下的是位農家學子,不過聽聞其已過了縣試和府試。 雖然在上次的院試中落了榜,但想來經過兩年的復習,又有考過一次院試的經驗,今年八月份的院試,把握應該會大些。 而若是其這次過了,那便是秀才了。 雖說秀才尚不能與舉人、進士一樣出仕為官,也不像舉人、進士那樣擁有眾多特權,但就其本身而言,已是不同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了。 就比方說,秀才可以見官不拜,不能用刑,可以免除部分地丁錢糧和差賦徭役,甚至每個月還可以從官府那里領到一兩白銀以及一天一升米。 可以說,考上秀才后,便是不做活,也餓不死自己了。 雖說歷來都有窮秀才的說法,但那是與舉人進士相比的,與真正的底層民眾們相比,秀才的生活已是令人欽羨。 虞念前世的時候,不知在哪曾看過這樣一個科普數據,一直到現在仍記的清楚。 據說,清代的秀才擔任私塾老師的年收入為24兩銀左右,而碼頭上壯年雇工的年收入卻僅僅只有10兩。 不說其它,單單從這兩項數據的對比便可以看的出,秀才的生活比起底層大眾已是好過了不知多少。 當然,窮秀才這樣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如虞念當初上學時,語文課本中,《范進中舉》的主人公范進這樣,屢考不中,進而導致家境貧困潦倒的秀才,才是被稱為窮秀才的根本原因。 古代科考本就是一件極費錢財的事,一路科考下來,不說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書籍,便是日常紙硯筆墨以及趕考途中的衣食、車馬和住宿等,也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若是天賦洋溢,一次考中那還好,但若真是如范進那般,屢考屢敗,屢敗屢考,倒也不怪乎50多歲的范進,家中窮苦不堪,冬天連件棉衣都沒有,被稱為窮秀才了。 如今,虞父給她四姐虞慧定下了位農家學子,想來也是打著投資的想法。 如果她這位未來四姐夫能夠一舉得中秀才,那自然正好。 便是一次不中,以虞家嫁女陪送的嫁妝,也足以支持其多考幾次了。 當然,便是屢考不中,那虞家也損失不了多少,頂多是一些錢財罷了。 而若是她這位四姐夫不光能夠一舉得中秀才,若是天資不錯,便是多考幾次,再考上舉人,那便是虞家賺了。 而虞家付出的,不過是一些錢財,當然,這其中最多的是虞念四姐的婚姻。 不過虞念聽說,她四姐虞慧倒是對這門婚事尚還算滿意,想來也應是有自己的想法。 倒是孫姨娘和她五姐虞悠對虞父給她四姐虞慧定下的這門婚事有些不滿。 不過虞父向來極有主意,定下的事,一向便是定死了,旁人很難撼動他的想法,便是孫姨娘和她五姐再不滿,也沒法子。 虞念想,她這位便宜爹此時便應是打著他這輩轉換成大地主,這樣虞念兩位兄長的身份自然也就變了,等將來孫輩出生,那便可以不受限于商人家庭出身的身份參加科考了。 不過這也很正常,士農工商,雖然說在經濟物質層面,商人幾可與士階層比肩,甚至一些富豪之家比一些小官過得還要好。 但在政治層面,商籍不僅排在士籍的后面,還要排在農籍與工籍之后,兩相極不匹配的情況下,尤其還是在商人已經獲取了大量的社會財富物質滿足后,開始著手于謀求政治層面上的社會地位,自然很是正常。 想到這些,虞念倒是有些理解虞父的想法和謀劃了,可以說,虞父作為虞家的掌舵人,其它先不看,但是在對虞家的定位和發展上,虞父做的很是到位。 一時間,虞念腦袋里的思路轉了幾個來回,面上,虞念卻不疾不徐,在吃了兩塊酥餅又喝了口花茶后便放下了。 她剛剛用過午餐也就一個半時辰,這會兒還不是太餓。 看虞念用完,旁邊正在給虞念整理衣裳的琥珀笑道:“姑娘,奴婢方才將府中繡娘給您繡好的新衣服取回來了,如今這天氣一日暖過一日,姑娘也好將冬衣替換下來了?!?/br> “這衣服都已過了一遍水,姑娘待會兒出去時便可換上了,今個兒天氣不冷不熱的,正合適?!?/br> 虞念聽到琥珀的話,點了點頭。 她穿越以來,因著落水養身體的緣故,一直呆在自己院中,便是虞家祖母和嫡母趙氏那兒也免了她的每日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