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的嬌氣包meimei 第31節
小伙子事先便已言明,自己不欲謀出路,更不愿去領這個功。待碼頭建成,他便繼續自己的打魚生活。 這般決定實在讓袁大人和沈康之替他急地跳腳! 俞沐,榆木,不可雕! 尚書大人及都御史大人常年居于北地皇城,鮮少能夠吃到新鮮的海味,故而午膳自然以本地海鮮美食為主。 一道道噴香美食上桌后,色香俱全,可把在座所有人饞死了??v然沈康之嘗過不少次黎尚的手藝,可每一回均能讓他回味無窮,仿若頭次嘗到一般,次次有驚喜。 “這……簡直是人間絕味??!” “不愧是蕭神廚的閉門弟子!” 好在幾位大人是見慣世面的,美食當前還能保持文雅吃相。都御史和工部尚書是真個兒頭次品嘗黎尚的手藝。蕭神廚僅是傳說,嘗過他手藝的人并不多,往常聽一聽也就過了。 今兒嘗到蕭神廚弟子的廚藝,這才真正知曉何為人間美味。與其比起來,皇城那些出了名的大廚,廚藝真真就上不得臺面了。 美食、美酒與美景當前,大家吃得好不享受。 正是此時,門處忽有一小小的女娃兒闖進來,她目標明確,直直向俞沐跑去。到得跟前便拉開俞沐搭在桌子上的右手,自個兒鉆了進去,爬上俞沐的腿便坐著不動,脆嫩的聲音甜甜的喚著:“阿兄!” 惜悅笑瞇瞇的拽著阿兄的衣裳,免得自己滑下去。 蘇嬤嬤及兩個丫鬟早驚出一身汗,著急忙慌趕來,先為擾了大家雅興而向在坐之人致歉,后又拽了拽小丫頭的手臂,低聲勸道:“小主,咱們去找夫人好不好呀?” 惜悅搖搖腦袋,在蘇嬤嬤的勸導下反而直起身子抱緊阿兄的脖子,小腦袋擱在阿兄脖子上搖了搖,絲毫不考慮的拒絕:“不要,我要阿兄喂?!?/br> 先前俞沐忙著興建碼頭,根本無暇顧及家中。在阿娘的勸慰下,惜悅便不曾去打擾阿兄,時間久了也便習慣了沒有阿兄的日子。偶爾想要粘人的時候,也只粘著阿娘,那會兒她就跟個小尾巴似的,怎么甩也甩不掉,她會一直抱著阿娘的腿,阿娘走哪兒便跟至哪兒,誰勸也沒用。 俞沐忙完后便將所有時間均留給家人,在阿兄的陪伴下,惜悅很快又習慣有阿兄在的日子,轉而黏阿兄黏的緊。 被寵壞的娃兒,哪兒管你此處當不當去,她想去就去。 而俞沐身為大功臣,這一餐自然需得陪同,這才使惜悅硬闖。 袁大人及沈康之在都御史和尚書大人面前幾度夸贊過俞沐,好似怕他們不知道他就是此次興建碼頭的最大功臣,將他夸得天上有底下無。哪怕俞沐全然將功勞推至‘師父’身上,但袁大人和沈康之都有本事再給他安幾個功勞。 俞沐知道,他們這是想方設法想要提拔自己,可他志不在此,反而成為負累。 “抱歉,家妹不懂事唐突了各位大人,草民這便帶她出去?!?/br> 說著俞沐便要起身,都御史大人比他快一步說道:“誒,無妨,快坐下?!?/br> 都御史喜愛孩子,更何況面前的還是一個粉雕玉琢,實在討喜的女娃兒。他家中便有幾位差不多年歲的晚輩,天天喜歡圍著他鬧騰。如今出門在外已有許多時日不見,別說,還是有些想念的。 “這般討喜的丫頭可不多見吶!” 都御史和藹的盯著惜悅看了又看,越看越稀罕。 小娃娃不懼生,回視自己的小模樣是真可愛。 就是……似乎…… 好像……嗯…… 小娃娃給他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十分熟悉,像是在哪兒見過,卻又想不起來。 怪哉。 都御史直直盯著惜悅看,絞著腦汁思考。那種熟悉又想不出來的感覺讓他十分難受,不知不覺便收起臉上笑容,眉頭幾乎擰到一塊兒。許久了,愣是沒想出個所以然。 在座之人眼見都御史變了臉色,均不再言語。 “家妹調皮,恐會冒犯諸位大人,還是讓草民將之帶走吧?!?/br> 俞沐看出都御史大人的異常,便更不愿讓惜悅留下,說著就要起身。 沈康之不欲讓他離開,急急開口:“小娃兒嘛,皮一些更討喜,沢哥兒不也是如此。說也奇怪,自打認識七姐兒后,沢哥兒可是懂事不少?!?/br> 說起自家小子,沈康之笑容加深。他親眼見證么子的轉變,故而從不拘著他,一到休沐日便將小子帶來漁村。他似乎格外喜歡俞進士家的小丫頭,在她面前終于有了小小男子漢的模樣,漸漸懂得禮讓,開始愿意動腦思考,對于課業也終于不排斥,每日認真聽夫子授課,不懂便問。夫子見他這般大的轉變,可沒少夸贊。 沈康之心如明鏡,知曉沈沢這翻轉變全是俞家小丫頭的功勞,對于自家小子早成的小心思,他嘛,樂見其成啊哈哈哈! 為緩解氛圍,沈康之便將自家小子的事跡道與眾人知,期間不少夸贊惜悅,盼她能多帶一帶自家不爭氣的小子。 俞沐聽在耳中,自然而然想起兩個小娃兒在沙灘上玩得開心的畫面,不由抿緊唇,鷹目變得深不可測。 該想個法子讓他們再見不得面才行。 偏偏這時候有人開起玩笑:“既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不妨便把親事定下?!?/br> 都御史聽罷,笑著點頭:“對對對,一家好女百家求,更何況是天仙似的玉人兒,沈大人可要加快腳步??!” 沈大公子和沈二公子也在席間,聽聞大家的笑鬧二人只面面相覷,半點笑不出來。父親或許不知道,可他們在俞家住了幾個月,是知曉實情的。 三弟心心念念的小丫頭可是俞家的童養媳,是俞沐未過門的娘子呀!一家子將她寶貝得緊,尤其俞沐,更是滿心滿眼只有小丫頭。小丫頭雖尚小并不懂許多,可她又何嘗不是滿心滿眼只有阿兄。 他們二人之間可沒有三弟插足的余地。 兄弟二人默契的偷偷向俞沐看去一眼,見他拉著黑臉,二人忍不住為父親捏把冷汗。 偏偏沈康之未有察覺,還笑著問:“七姐兒大了可愿意嫁給沢哥兒?” 這般直白的問話惜悅聽懂了,當下氣呼呼回過去:“不行,我要嫁給阿兄!” 在座之人均是一怔,隨后便哈哈笑起來,只當是小娃兒尚小不知事。 俞沐卻在此時開口,聲音淡淡的,聽不出情緒:“七姐兒雖養在家中,但確實是草民未過門的妻子?!?/br> 這下大家不僅笑不出來,還略顯尷尬。經此一言,大家方才后知后覺得知小丫頭是童養媳,可方才他們并不知曉,還在那兒亂點鴛鴦譜。 真是…… “咳……玩笑罷了,來,吃菜吃菜?!?/br> 最為尷尬的便是沈康之,他趕緊招呼諸位大人吃菜。 只怪他平日里忙著公務,每次前來漁村也僅為公務而忙,鮮少打聽旁的事,這才鬧了大笑話。 不過老三看著是真個兒稀罕七姐兒,日后還是少些讓他們見面為好,省的曉事后放不下。 第35章 變故 驗收完畢后, 袁大人便隨兩位大人搭官船返道回皇城。他今次有負皇上囑托,不僅未能見到世外高人,甚至連高人的弟子也請不動。 俞沐在關丘漁村頗具聲望, 皇上又素有賢名, 自不會做強求之事,故而袁大人只得灰溜溜回去請罪。 好在有建造碼頭的功勞, 否則他將官帽不保。 事實上袁大人早便不信什么師父之說,他曾試探過。 待俞沐拿出軍營的建造圖紙時, 他便幾次請見俞沐的師父,多次未能如愿,本便有的疑心又冒出來。為解心頭疑惑,他便借皇上之威請見世外高人,無奈之下, 俞沐這才謊稱其師父已外出游歷。 袁大人怎可就此罷休,故意在幾近完美的圖紙中強硬找出幾處‘不是’, 俞沐只得改了又改。別說, 改出來的圖紙比起原先的確實更完美了一些, 可前后制圖手法出奇一致。 這下袁大人終于解惑, 圖紙便是小少年所作! 唯一還有一事不解,便是小伙子因何不愿領功,更千方百計藏巧于拙? 袁大人最終只得帶此疑惑離開, 就盼著小伙子能夠在哪一日突然開竅。 他若去往皇城謀生路, 自己定當助他一臂之力。 如此人才, 就該在工部任職!小伙子能力比他還強上許多,若俞沐肯, 未來的工部尚書就是他! * 碼頭運營半月后扔不見船只???,漁民們倒是勤快, 這般清冷境況仍堅持每日卯時便帶上海貨前去碼頭兩邊蹲守,滿懷期待祈禱今日能夠有船只???。 可惜,每日均失望而歸。然而他們并不氣餒,心知碼頭剛建成,先少人知曉此處航路??偛粫恢比绱?,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 反而是沈康之坐不住。 他每日均要派人走幾趟關丘碼頭,后面干脆派人駐扎,讓其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刻稟報。 沈康之對關丘碼頭寄予厚望,他盼著碼頭能夠興旺起來,如此距離他升官便當真不遠了。 關丘漁村再次熱鬧起來是在碼頭建成一月之后,除去行海路過來的五千精銳之外,余下的二萬五千人終于聲勢浩大的來到關丘漁村。 他們行的是陸路。 為了這一日,總督大人提前一日便入住瓏悅客棧,只為親自迎接同是二品的段大將軍。 段大將軍驍勇善戰,在朝中頗具威望。他今為保碼頭安危而來,自己定然要盡地主之誼。 碼頭對總督大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個機遇,只愿能夠以此為契機,讓他有生之年能夠歸至皇城任職。 “恭迎段將軍!” 五千將士及沈康之等人恭敬行禮,恭迎之聲響遍整個碼頭。 段將軍生得魁梧,更留有一臉絡腮胡,一雙自帶狠厲之氣的銅鈴眼讓他看起來兇神惡煞,此時騎于馬背上,真真是氣勢逼人。偏偏他是個愛笑的,眼見總督大人親自迎接便速速自馬背上一躍而下,哈哈笑著同總督大人寒暄。 “哈哈哈!還勞總督大人親自迎接,段某愧不敢當!蘇大人近來可好?” 段將軍聲量宏大,笑聲如雷。他與總督蘇大人上皇城述職時,在朝堂上見過幾回,也算熟悉。 “甚好,甚好!倒是段將軍一路舟車勞頓,定然受了不少罪?!?/br> 蘇大人邊說邊引著段將軍向軍營走去。 段將軍豪邁擺手:“咳,行軍在外習慣了,這算不得什么?!?/br> 二人一路談笑風生,段將軍專心與蘇大人攀談,直到站于軍營門口方才將軍營細看一眼。 這一看,卻是愣住了。 眼前的兵營非金碧輝煌的大宮殿,偏生它氣勢宏偉,給人一種不可忽視的威嚴感。尤其它落座的位置也十分講究,在一干溫馨家宅的映襯下,反顯它的雄偉。一磚一瓦皆可看出建造者的用心,別具一格的外形,雕梁畫棟精雕細琢,猶如鬼斧神工。 一向不注重外在的段將軍此時狠狠愣住了,段將軍常年征戰在外,自詡是見過世面的,此時卻有種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感覺。 回過神后,略顯尷尬。段將軍這時候才想起來好好觀賞一下關丘漁村,以及一路聽人家吹捧過來的關丘碼頭。 這一看,再次被入目景觀所震撼。他張著嘴,久久無法回神。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莫怪會被吹捧?。。?! “此處極好!極好!” 段將軍就一猛將,腦子里并無多少墨水,且成天與一群硬漢相處,出口的話自然不曾潤色,卻是最樸實。 “待將軍得空,可讓俞小兄弟為將軍講解一下軍營的內部構造?!?/br> 蘇大人這便招來俞沐,讓他先在段將軍處過過眼。蘇大人早在沈康之處聽聞俞進士一家的能力,雖不知師父之說的真偽,但在相處過后他便看出俞沐的能耐。哪怕他沉默寡言,但一開口便藏不住他的沉穩,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以及村人待他的態度便能看出其過人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