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燈判官 第322節
粱季雄道:“此事我自有分曉,明日我便回京城,非得把這十萬大軍要出來不可?!?/br> “若是要不出來又當如何?” “若是要不出兵馬,我便把皇帝抓來,我和他一起戰死在城頭,以告慰涌州將士!” 太子眨眨眼睛看著徐志穹。 徐志穹沒作聲。 二哥又沖動了。 你想抓,可你抓得到么? …… 龍圖閣中,公孫文將五道奏章擺在嚴安清面前,讓嚴安清擬詔。 第一道奏章,是吏部提議任命周開榮為龍圖閣學士。 公孫文升任吏部侍郎后,立刻將周開榮官復原職,依舊擔任吏部郎中,五品官,龍圖閣學士也是五品官,看似不過加了個貼職(虛銜)。 但大宣的內閣設置在龍圖閣,做了龍圖閣學士,就意味著周開榮進了內閣。 接下來四封奏章內容相同,都是舉薦官員擔任龍圖閣學士。 而這些人都是公孫文的弟子。 內閣閣臣一共只有七個人,公孫文想安插進來五個,內閣首輔嚴安清自然不會答應。 “這些奏章,圣上看過么?” 公孫文道:“圣上若是沒看過奏章,我豈能送到內閣來?” 嚴安清逐一翻閱著奏章,問道:“奏章向來是由司禮監送來,為何今由公孫侍郎送來?” 公孫文道:“事態緊急,陛下讓我親自送來?!?/br> 嚴安清沒再多問,拿起紙筆,當即擬詔,對公孫文提出的所有人選,一律駁回,不予任用。 公孫文看了一眼票擬,嘆口氣道:“嚴閣老,何必如此呢?讓這五人入閣,其實就是陛下的旨意?!?/br> 嚴安清道:“不知圣旨何在?” “陛下只傳了口諭?!?/br> “既有口諭,還請把司禮監陳秉筆叫來,做個見證?!?/br> 公孫文看著嚴安清,目露寒光。 一股浩然之氣突然襲來,撞得嚴安清后退了好幾步。 嚴安清站穩身子,輕輕咳嗽一聲。 兩名門生來到背后,一左一右,各用浩然正氣和公孫文相抗。 公孫文冷笑一聲:“就這兩個小廝,也想擋住我么?” 嚴安清笑道;“公孫侍郎客氣了,且問大宣境內,還有誰能擋得住公孫侍郎?” 話里帶著譏諷,卻也有些無奈。 嚴安清的兩個門生都是儒家六品,剛會使用浩然正氣,他們兩個青筋暴起,身體抖戰,已經到了極限,只要公孫文稍稍發力,就能要了這兩個門生的命。 可嚴安清不慌,因為這里是龍圖閣。 龍圖閣屬于皇宮的一部分,在皇宮里,公孫文不敢做的太過分。 果然,公孫文收手了。 他拿過嚴安清起草的詔書,當著嚴安清的面,撕了個粉碎。 “嚴閣老,你是不是以為沒了內閣,大宣的政務便要停滯?我自擬一道詔書,找陳秉筆為我批紅,又有何不可?” 嚴安清道:“你想壞了祖宗的規矩?” “規矩是該改一改了,內閣權重勢大,連圣上都不放在眼里,已成朝堂積弊,積弊不除,天子威勢何在?” 公孫文拿走奏章,轉身離去。 嚴安清咬牙切齒道:“此賊何其猖狂!” 公孫文的確猖狂,可嚴安清也只敢暗自咬牙。 朝堂之臣人人自危,但凡有絲毫忤逆,當晚儒生就會上門,辱罵、毆打乃至殺人,他們什么都做的出來。 龍圖閣已經成了嚴安清最后的庇護所,他現在連家都不敢回。 公孫文自己擬了一道詔書,來到了司禮監,放在了陳順才面前,要求陳順才批紅。 陳順才很是不滿,他沒想到公孫文竟然越過司禮監,直接流轉詔書。 他耐著性子看了詔書,剛看了兩句就覺得不對。 這不是內閣的筆記,也沒有內閣的印章。 這是什么詔書? “這是內閣擬的詔書?” 公孫文直接回答:“內閣首輔嚴安清,妒賢嫉能,打壓異己,不肯擬詔?!?/br> 陳順才放下詔書,嘆口氣道;“無內閣擬詔,卻叫咱家如何批紅?此事還需與諸位閣臣細細商議?!?/br> 公孫文道:“朝政當由天子決斷,為何事事都要經過內閣?” 陳順才笑了:“公孫侍郎,你是第一天做官么?大宣自開國以來便是這般規矩,難道你覺得……” “這規矩就該改!”公孫文打斷了陳順才。 “怎么改?改由你吏部侍郎擬詔嗎?”陳順才的語氣變了。 公孫文神色淡然,似乎不認為他做錯了什么:“為朝廷舉善薦賢,正是吏部的本分!” “別跟咱家繞彎子!”陳順才冷笑一聲,“舉薦人才歸你吏部管,可票擬是內閣的事情,你憑甚插手?” 公孫文道:“陳秉筆,你伴君日久,卻不見內閣幾度犯上,忤逆圣意?你心里卻不為圣上不平?卻不想為圣上分憂?” 陳順才笑道;“公孫侍郎太看得起咱家,咱家只一心侍奉圣上,圣上是何心意,咱家從不妄自揣度,也請公孫侍郎知道些分寸?!?/br> 公孫文點頭道:“是我不知分寸了,陳秉筆,當初你叫我懲治佞臣賊子,助圣上重整朝綱,公孫文德薄能鮮,不堪重任,請陳秉筆另選賢能!” 公孫文走了,陳順才長出一口氣。 走了好,終于是走了。 公孫文已經失控,他若不走,陳順才也該趕他走了! 可陳順才還是把問題想簡單了,公孫文好不容易得到的權力,怎可能輕易罷手。 次日天明,一群官員坐于皇宮門前,要求廢黜內閣,還政于天子! 這些官員哪來的? 一部分是公孫文的門生,自公孫文進了吏部,短短幾月時間,已經扶植了一群門生入仕。 另一部分是被公孫文打怕了的官員,威逼之下,也只能跟著公孫文的門生,一起到皇宮門前施壓。 出亂子了,這回出大亂子了! 陳順才無奈,跑去向皇后求助。 皇后正帶著宮女打理花園,一臉不耐煩道:“朝廷的大事,你總問我一個婦道人家作甚? 再說了,圣上一直厭惡內閣,趁此機會把內閣廢了,不也是件好事?” “可這事情,總不能讓公孫文做主?!?/br> “他不做主誰做主?當初是你找的他!現在若是信不過他,只管把他革職就是了,以后那些官員再來鬧你,我看還有誰幫你抵擋!” 皇后力挺公孫文,陳順才一時間也沒了主意。 回了司禮監,陳順才苦思半日,想找個萬全之策把局面穩下來。 辦法沒想到,卻聽內侍來報:“周開榮要帶領大臣們闖進皇宮,面見圣上!” 陳順才怒道:“這到底是要作甚!” 他急忙來到宣德門,但見周開榮率領一眾官員,已經沖散了門前侍衛。 “殺佞臣,清君側,還政于天子!”周開榮率眾沖進了宮門。 陳順才傻眼了,這種狀況該如何處置? 殺了他們容易,可這些都是朝中大臣,事后卻要如何收場? 猶豫之際,忽聽一聲巨響,地面出現一道陷坑,周開榮連同一群大臣全都掉進了陷坑里。 “你這鳥廝,當初便說你給臉不要,你還敢鬧到皇宮里來!” 第234章 恨無由 鐘參來了。 自太子北征之后,鐘參便閑了下來,從東宮回到了皇城司。 他今天怎么會突然出現在皇宮? 不管是什么原因,鐘參的出現可算幫了陳順才的大忙。 皇城司掌燈衙門是有執法權的,鐘參作為皇城司指揮使,可以代表皇城司所有機構行使權力,他可以用掌燈衙門的身份懲處這些大臣。 當然,在不鬧出人命的情況下,用平穩的手段解決問題最好不過。 陳順才上前道:“鐘指揮使,這群大臣擅闖皇宮,好在尚未鑄成大錯,且將他們暫時關押起來,等候圣上發落?!?/br> 這是最完美的處理方式,先把他們關起來,把事情平息下來,等皇帝醒過來之后,大臣們沒死,事情也好收場,實在要追究責任,就讓鐘參出來頂缸。 鐘參問道:“這是圣上的意思嗎?” 陳順才稱是。 他必須稱是,皇城司歸皇帝直接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