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漫同人)伏黑家的小兒子今天也在打網球 第294節
也就是說,只能在另外十人中做出選擇。 白石開始勸說小金選擇大曲。 切原給no.1和no.2打上叉,按照順序,推薦悠斗選擇no.3。 幸村問悠斗:“悠斗,你想和誰組成雙打?” 悠斗想嘗試每一種雙打組合。 可這是“單選題”。 拿不準主意的時候—— 悠斗:“我想抽簽?!?/br> 會議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看向語出驚人的悠斗。 真田額角的青筋跳了跳,最終還是形成一個“井”字:“胡鬧!” 仁王曾戲稱真田和悠斗的關系是“隔代親”。 具體表現在,赤也和悠斗一起犯錯,會挨訓的通常都是赤也;真田也很少夸赤也,但在面對悠斗時,他不會吝嗇自己的夸獎…… 這其中涉及了諸多因素,比如“悠斗會犯錯完全是因為聽了赤也的話”“赤也一被夸獎就會立刻得意忘形,而悠斗不會”…… 種種原因導致真田很少訓斥悠斗,也很少對悠斗說教。 “胡鬧”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程度了。 柳熟練地救小孩:“弦一郎,先聽聽悠斗為什么想用抽簽的方式決定搭檔吧?!?/br> “沒錯沒錯,悠斗說不定有自己的理由?!鼻性贿呎f一邊給悠斗打眼色。 快想個能說服真田副部長的理由!不然會被鐵拳制裁的! [理由] 悠斗在“繭·網球”的訓練里遇到過許多讓他“說明理由”的題目。 一開始得分不高,須藤前輩教了他一個方法。 [把思考的過程寫下來,不要只寫結論。多寫一點,說不定能多拿點分。] 悠斗想了想,覺得應該從一切的源頭開始說起。 “菊丸前輩曾經說過,雙打擁有無限的可能性?!?/br> 這是悠斗的雙打啟蒙。 “就像丸井前輩和胡狼前輩是‘分工合作’,和木手前輩是‘相互競爭’,和不同的選手組成雙打,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br> “這就是‘可能性’?!?/br> 手冢;amp;不二:菊丸是這個意思嗎? 悠斗:“我想和不同的人組成雙打,見識更多的可能性?!?/br> “伏黑君之前和大曲前輩搭檔過了,抽簽時會把他排除嗎?”白石問。 雖然之前和大曲前輩搭檔過了,但經歷了這段時間的訓練,大曲前輩已經不是當時的大曲,而是新·大曲。 而他也不再是當時的悠斗,他是新·悠斗。 新·大曲和新·悠斗組隊,會創造出新·可能性。 綜上所述,悠斗并不打算排除大曲前輩。 他向白石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補充道:“如果遠山君想選大曲前輩,我在制作‘簽’時就不寫大曲前輩的名字了?!?/br> 悠斗想和每一個人組成雙打搭檔——換句話說,他和誰組隊都可以,不挑。 明天的比賽不是他一個人的比賽。這種情況下,可以優先讓越前君和遠山君選,他從剩下的八人中抽簽。 白石看向金太郎:“小金……” 金太郎完全被悠斗的那套“雙打擁有無限可能性”理論說服了。 “白石!我也要抽簽!我也要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聽起來很有趣嘛?!痹角氨響B,“我也抽簽好了?!?/br> 而在三人用抽簽的方式決定各自的高中生搭檔后,也順便用抽簽的方式決定了明天的出賽順序。 考慮到表演賽的出賽人員和順序都可以在賽前調整,所有人都縱容了三個一年級的行為。 時間回到現在。 場館燈光亮起。 德國隊和日本隊的比賽會場是室內網球場,用燈光營造出了自然光的氣氛。 裁判在萬眾矚目下宣布:“第一場比賽即將開始——” “德國隊:m·俾斯麥;amp;e·塞弗里德vs日本隊:越智月光;amp;越前龍馬。請雙方選手入場?!?/br> 看著球網對面的一高一矮,塞弗里德用德語和俾斯麥吐槽:“一個最高,一個最矮,日本隊這是什么組合?” 同聲傳譯無線運動耳機將塞弗里德的話翻譯成日語。 ——這是今早發到每個日本代表隊成員手中的小設備,是“繭”研發團隊制作出來的產品。 不會影響運動,非常實用。 越前用英語回敬:“看來你的眼力不太好?!?/br> 第217章 賽前握手環節結束。 “德國!德國!德國!” 明明第一局是日本隊的發球局, 可觀眾席上的“日本!日本!”完全被“德國!德國!”所覆蓋。 即使是不了解網球的人,也能看出這場比賽是德國隊的主場。 “這種喧鬧的環境會給越智君和越前君造成心理負擔吧?”津美紀有些擔心。 “如果觀眾席上的應援影響到選手的狀態, 選手可以向裁判提出要求, 等觀眾席安靜下來再發球?!?/br> 伏黑惠的“解說員”人設不倒。 他看向球場內弟弟的兩位同伴,分析道:“他們應該沒有受到賽場環境的影響?!?/br> 正如惠所言,球場上的少年武士和心靈刺客并沒有受到影響。 龍馬甚至樂在其中。 “要在對手的主場擊敗對方, 這樣才夠痛快?!?/br> 少年琥珀瞳里戰意昂揚,“對吧?越智前輩?!?/br> “我對此不感興趣?!?/br> 藍挑染的高中生站在底線后的發球位置。在一片給德國隊的應援聲中, 沉著冷靜地拋球揮拍。 解除六成實力的馬赫發球在對面兩人反應過來前落地。 球的殘影在空中形成一道淺色直線, 仿佛月亮的光輝。 嘴上說著“不感興趣”的越智月光用四發“馬赫發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一下子逆轉了形式。 會場內鴉雀無聲。 裁判報分:“1:0, 日本隊領先?!?/br> “交換場地?!?/br> 臺上的觀眾漸漸找回自己的聲音。 “剛才的發球……” “好球!” “日本隊竟然有這樣的選手!” 在一片“日本!日本!”的歡呼聲中,須王環露出了第一次走進平民超市、發現速溶咖啡一罐只賣750円時的表情。 “原來網球的速度有這么快嗎?” 他都沒看清球,第一局就結束了。 “網球發球最快球速的世界紀錄是117米/秒?!?/br> 伏黑講解員:“高個子的選手在發球時具有天然優勢,能打出較為完美的平擊球?!?/br> 以“馬赫發球”為例的發球絕招在大賽中總是無往不利。 “雖然德國隊的俾斯麥即將轉為職業選手,但月光前輩的‘馬赫發球’也是堪比職業級的發球?!?/br> 日本代表隊休息區, 毛利情不自禁為越智的發球叫好。 種島站在長椅后,手肘隨意地搭在椅背上, 用“這個男人果然不可小覷”的語氣評價道: “如果月光用盡全力打出‘馬赫發球’,那一球的實力恐怕能凌駕于職業選手之上?!?/br> 另一邊, 俾斯麥也在叮囑塞弗里德:“一會兒別打高吊球?!?/br> 那招“馬赫發球”的本質是活用身高武器,從3米以上的高度打出完美平擊球。 一旦將球打到高處,就相當于給對方提供了用“馬赫球”全力扣殺回擊的機會。 雖然“馬赫球”并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回擊的招式。 但就算適應了球速、看清了球路,想要將它成功回擊, 也還需要不用引拍就能將球打回的強韌力量。 俾斯麥通過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地投擲沉重鐵蹄,鍛煉出了能夠回擊“馬赫球”的臂力。 然而塞弗里德并不具備成功打回‘馬赫球’的身體素質。 考慮到從明天開始的正式比賽,俾斯麥選擇封鎖“馬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