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唐名相張九齡正妻后 第1節
?本書名稱: 穿成大唐名相張九齡正妻后 本書作者: 映在月光里 本文文案: 譚昭昭穿成了張九齡的妻子。 大唐一代名相,著名詩人張九齡,聰慧不凡,風儀無雙。 自從他去世之后,唐玄宗對新任宰相,總要拿他來做比較:“風度得如九齡否?” 后世的梅嶺古道上,有座夫人廟,紀念張九齡的夫人戚宜芬。 南安還有座七姑廟,戚宜芬在戚家女兒中排名第七,又名七姬姑,同樣把她當作張九齡夫人,修了廟來紀念她。 戚宜芬是張九齡的遠房親戚,如今寄居在張家。 衰! 這就尷尬了??! 譚昭昭胸無大志,出身名門,有錢有顏,時值武皇與開元盛世前期,風氣開放,對女性很友好。 游俠兒俊美,胡姬艷麗,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日看盡長安花,還要什么廟??? 自認為德行不夠讓人修兩座廟來紀念,譚昭昭選擇和離讓賢。 張九齡:“夫人莫鬧?!?/br> 張九齡:“這輩子都不可能和離。吾以房相為表率?!?/br> 房玄齡的夫人是有名醋壇子,譚昭昭頓時怒了。 張九齡一如既往淡定:“夫人放心,明天就送七姬姑回鄉?!?/br> 末了補充:“許你衣食無憂,自在逍遙。所寫詩句,字里衷情,皆為你?!?/br> 閱讀指南: 非正史,請勿考據。 先婚后愛,甜文,1v1。 半佛系半神經女主vs半圣人男主 內容標簽: 情有獨鐘 穿越時空 甜文 爽文 輕松 搜索關鍵字:主角:譚昭昭;張九齡 ┃ 配角: ┃ 其它: 一句話簡介:攜手相看盛唐繁華 立意:積極生活,愛自己 作品簡評:女主穿成大唐明相張九齡的妻子后,兩人從疏離到相愛,因為理解尊重,在面對婆媳與納妾的矛盾時,男主主動出面解決問題,兩人攜手一生的故事。 本文展現了大唐武周與開元時期的大唐繁華,長安的風貌,詩人們的精彩,文字簡潔,有趣。女主更在能力所及范圍內,與男主一起,為百姓以及大唐做出了一些貢獻。 (作品上過vip強推榜將獲得此獎章) 第一章 乍暖還寒的時節,連續下了好幾日的雨,青灰色的天空,霧蒙蒙,濕漉漉。 譚昭昭立在廊檐下,抬起手,掌心一闔,便能抓得滿手的水。 廊檐木地板被水氣浸濕,擦拭后不一會,上面又浮起了一層水。 譚昭昭收回手,順手挽起披帛,入手處,絹絲半濕。 最為討厭的回南天時節到來,婢女眉豆卻一身喜意跑了上前,氣喘吁吁道:“九娘,門房說,大郎再過片刻便會到了!” 大郎乃是張九齡,大唐著名宰相,詩人?!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的詩句,傳頌千年。 年后張九齡前去嶺南道廣州府訪友會文,韶州地處偏遠,交通險要,須得翻越崎嶇難行的梅嶺。 一去數月,早上托人送了信來,說是午后會到家。 譚昭昭在娘家排行第九,大家都按照娘家排行喚她。 初次相見,除了好奇之外,譚昭昭暗自呼氣,緩了緩緊張情緒。 眉豆上前手腳麻利整理譚昭昭的襦衫長裙,挽好披帛,怏怏不樂道:“九娘瘦了?!?/br> 來這里不到十日,譚昭昭一直病著。因張九齡歸家,婆母盧氏接到消息后,數次差人前來問候,她不得已起身,前去大門處恭迎。 眉豆見譚昭昭沉默不語,趕忙補充道:“九娘生得白,眉眼最為好看,該著些胭脂,點枝梅花花鈿就能光彩奪目了?!?/br> 譚昭昭不禁抿嘴笑,原身容貌秀麗,身形纖瘦。生病之后再瘦了些,在以豐腴為美的大唐,就顯得稍嫌單薄,在世人眼里算不得美貌。 眉豆是譚昭昭從娘家帶來的陪嫁,生怕她被冷落。 張氏系張良后人,在韶州乃是數一數二的大族,祖上在貞觀年間來到韶州做官,府邸建在曲江。 如今張氏一族人丁興旺,叔伯兄弟齊居,宅邸一眼望不到頭,占據了大片韶州城。 張九齡的父親張弘愈做了幾年縣丞之后,辭了差使歸家,在始興清化置辦田地,修建宅子。如今他這一房住在鄉下,以耕讀為生。 譚昭昭母親高外祖乃是隋朝名將麥權杖,姨婆嫁入了嶺南名門望族馮氏。父親譚誨為循州司馬,雖是閑散官職,與如今的張家倒是門當戶對。 這些天譚昭昭聽眉豆不時念叨,張九齡在幼時,才情就遠近聞名,學問深得刺史賞識,稱他以后定有大才。 張九齡有了出息,譚昭昭的家世便低了。 譚昭昭剛出院子,便遇到了盧氏等一行。 小盧氏挽著盧氏走在最前,十四歲的戚宜芬挽著十二歲的張大娘子,兩歲的張九章被奶媼抱在懷里,浩浩蕩蕩而來。 小盧氏是盧氏娘家族妹,遠嫁江南道閩州府。夫君去世之后,便帶著一雙兒女戚宜芬戚三郎回了娘家投靠,如今寄居在張家。 大家彼此團團見禮,戚宜芬身段豐盈,臉若銀盆,水靈靈的杏核眼,逢人便露三分笑,上前親親熱熱喚了聲表嫂:“你身子可好了?” 譚昭昭忙客氣道謝,戚宜芬長松了口氣,道:“好了便好,先前我方與大娘子說,要一同來探望,又怕打擾到了你養病?!?/br> 張大娘子與戚宜芬玩得好,緊緊挽著她的手臂,道:“大兄歸來,阿娘著急了,我們快些走?!?/br> 盧氏急著催促道:“下雨天路上泥濘,趕路辛苦,可別讓大郎等著?!闭f罷,快步向外走去。 小盧氏亦步亦趨跟在她身后,他們一行人到了大門前,張弘愈負著手,也施施然走了來。 除了在私塾上學,八歲的張九皋與戚三郎,闔家都到了門前相迎。 譚昭昭見到如此大的陣仗,情不自禁感到陣陣忐忑。 “大郎到了!”在門前張望的門子高興說了聲,一頭扎了出去。 張弘愈往前疾走疾步,盧氏則推開了小盧氏,奔了上前。戚宜芬張大娘子并仆從,一齊將大門圍了個水泄不通。 擾攘喧囂之后,蓋著油布的車陸續停在了甬道里。最前面的車門拉開,接著一雙修長白皙的雙手,搭在了車門兩邊,天青色廣袖袍隨之垂落,露出一截勁瘦有力的手臂。 譚昭昭不由得順著那雙手往上看去,下意識低呼了聲。 眼前的張九齡,身形高挑挺拔,容貌雋秀出塵。那雙眼睛尤為清澈,眼眶比常人要深邃些,朝人看來時,似乎飽含著深情。 下了車,地上的雨水濺到了青色繡萱草紋的衣袍下擺上,他如遠山的眉毛似乎蹙了蹙,旋即很快展開,上前叉手朝張弘愈與盧氏見禮:“兒見過阿耶,阿娘?!?/br> 聲音如雨落山泉叮咚,舉手投足盡顯風度。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張大娘子叫大兄,戚宜芬跟著盈盈施禮喚表兄,盈盈的雙眸,不時在他身上停駐。 譚昭昭隨著大流見禮,圍著張九齡的人太多,便站在了外面。 張九齡似乎察覺到有人打量,敏銳地目光越過人群朝譚昭昭看了來,頷首見禮。 年少夫妻,客氣疏離。 譚昭昭哂笑,張九齡忙于讀書考學,他們彼此尚不熟悉。 盧氏攜著張九齡的手,喚了聲我兒啊,不錯眼地望著他,“我兒辛苦,瞧你都瘦了?!?/br> 張弘愈見盧氏紅著眼要哭,趕緊道:“大郎累了,快些進屋去洗漱更衣,等會再敘也不遲?!?/br> 盧氏這才作罷,將下人指揮得團團轉,搬動行囊包裹:“九娘,熱湯可有備好,衣衫呢?快去快去!” 譚昭昭被盧氏催促著,跟在張九齡身后回院子。眉豆機靈,一路小跑著回屋去,吩咐粗使仆婦準備熱湯。 張九齡自小習慣住在書房,在前院停下腳步,道:“九娘喚人將熱湯送進書房就好?!?/br> 譚昭昭說好,前去喚眉豆將水送進書房。 眉豆似乎愣了下,嘀咕道:“大郎不回后院來洗漱?” 譚昭昭淡笑道:“不回來,你快去吧?!?/br> 眉豆不情不愿去了,譚昭昭回了屋。雨還在淅淅瀝瀝下著,到處濕潤不堪。 譚昭昭實在受不了這份潮濕,點了熏籠,將褥子搭在上面熏烤,等下晚上好睡得舒適些。 晚上,久別重逢的夫妻____ 譚昭昭想到張九齡眉目間的疏離,戚宜芬的熱情,她自嘲笑了下,旋即又扼腕嘆息。 如此少年郎,可惜不是她的。 后世的梅嶺古道上,有紀念戚宜芬的廟宇,稱她為張九齡夫人。 在戚宜芬的福建家鄉,當她是張九齡夫人,也給她建了座祠堂紀念。 無人記得,與張九齡同塋異xue的正妻譚氏。 譚昭昭自認為脾氣好,佛系淡然。 眼下正是武周年間,民風開放,女性約束小,她只要著男人裝扮,便能隨意出街。 盛世長安,胡姬葡萄美酒夜光杯。 既然來了一遭,譚昭昭給自己立了個目標:“一朝看盡長安花”。 譚昭昭跪坐在坐席上胡思亂想,沒一會就小腿發麻。趁著屋內無人,她便拿來憑幾,伏身倚在上面,守著熏籠。 眉豆掀簾進屋,瞧見譚昭昭伏幾打瞌睡,脫鞋進了屋,上前輕聲叫了聲九娘,跪坐在旁邊幫著翻動被褥。 譚昭昭并沒睡著,她就是不想動,半睜著眼問道:“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