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315節
張魯的職位,也算是確定下來了,“太史令”,也算是難為了劉虞等人,把這個古老的官職,按在張魯身上,也算是合適。 這個職位,大差不差相當于后來的欽天監。 掌管天文變遷,說的高端一點,就是和老天溝通的。 所以說,這個職位,與張魯絕配呢。 他是真的上面有人吶! 走在回去的路上,此時正是宵禁,丘志清因為思考事情,就這么稀里糊涂的,被掌管宵禁的衙門,給帶回了京兆尹大牢。 不過在丘志清出示身份后。 長安北部蔚(北城區公安局局長)便想要放丘志清回去。 不過被丘志清拒絕了,錯了就要挨罰,不進監獄,已經是他最后的倔強了。 看著長安北部蔚便要訓斥手下,丘志清感覺阻止。 “都尉莫要如此,他們也是按規定行使職能,且對我這個普通服飾之人,也并未惡語相向,我看啊,他們還是很盡職盡責的,值得鼓勵……” 其實惡語相向,自然是有的。 雖然沒有辱及先人,可一些呵斥還是少不了的。 只不過當時丘志清在思考問題,也沒有那么在意。 再說說了,宵禁本就是禁令,別說自己沒有穿官服,就算是穿了官服,那也該抓。 只有嚴禁宵禁,才不會有那么多夜里謀劃之人。 好歹也沒有試圖對自己拳腳相加,丘志清也不想多責備人家。 沒想到,第二天這件事便被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位并州來的丘相國,那可是一個狠人啊。 自己維持的規矩,哪怕都是自己的兵,也絕不違反。 其實這不是他的兵,不過也無所謂了,這次他沒有蹲成監獄,不久之后,便會彌補他這個遺憾的…… 第三百四十章 豐收喜悅 其實有一點,張魯倒是沒有看錯。 丘志清確實是不太熱衷傳道,傳道和收徒,有關系,卻不是同一個事情。 傳道,是要到民眾中去,發展信眾的。 其實說全真比較喜歡傳道,那也是相對來說的。 大多還是老樣子,愛信不信,莫挨道爺! 興平二年,七月二十,晴轉多云。 今日,是張魯第一次上朝的日子。 該告訴他的事情,已經有專人告訴過他了。 當張魯踏入政事堂大堂之時,第一眼,便是那顯目的五個座位,象征著五名政事堂成員,也就是丘志清,劉虞等五人。 再略一抬頭,便看到寫著“正大光明”四個隸書大字的牌匾。 據說這是當代書法大家,蔡伯喈的作品。 不愧是書法大家,經學大家的作品。 僅僅是望一眼,便如同有滌蕩心靈的力量,使人靈臺都澄澈了幾分。 給人一種,美好生活,自此刻開始,的振奮感。 這還是剛剛書就不久,這種作品,隨著人們的參悟,只會隨著參悟之人越多,感悟越深厚,它的底蘊便會越厚。 作用也會越大,一般邪魔,都無法直面這塊牌匾。 讓張魯嘴角略微抽搐的是,他在政事堂大堂中,隱隱間感應到了丘志清的一些小手段。 難怪昨天,來自己府上道明上朝規矩之人,提示自己不再要政事堂內傳音。 自己問他,他又不答,只說讓自己試試就知道了。 我試試你個大頭鬼,這里哪里是能傳音的地方,傳音甚至比之正常說話,還要大聲,那廝真是不懷好意。 雖然把規矩告訴自己了,還故意留個坑,讓自己跳。 果然,儒家那群家伙,都是表面君子。 有才無德,真乃小人也! 張魯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不知道多少第一次上朝的家伙,被他們給坑了。 其實他們也沒有張魯想象中那么夸張,例如當初關羽上朝之時,人家并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關羽,那是一點關子都沒賣…… 找到有著自己牌子的位置坐好,張魯覺得,自己也就是來走個過場。 應該不會有自己什么事情,畢竟太史令…… 能干嘛?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政事堂五位大佬,給他的答案是:能干! 張魯自開始之后,便一直閉目養神。 直到好像有人在問他話,他才一個激靈,也沒仔細回想到底是什么事,便一口答道:“沒問題,下官保證完成的妥妥的!” 剛回答完,他才發現周圍之人,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拿到自己的任務之后,他才發現,這是要讓自己推算出,未來五年內,大漢天下的旱澇情況。 原本丘志清是詢問他兩年之內的天氣情況,能否推測。 當時張魯隨意便點了一下頭,雖然具體要求他沒聽清。 不過“兩”和“天氣”聯系起來,小問題啦! 可沒想到,黃琬使壞,說:“兩年怎么夠,至少五年,不知太史令能否辦到?” 原本黃琬都打算和張魯討價還價了,沒想到,張魯這么勇,直接便一口答應下來了,搞得丘志清都不知道該怎么給他砍價了。 真是,第一次上朝就走神,活該你被坑! 丘志清本想給他傳音吐槽一番的,可一想到那個效果,還是算了吧…… 其實,這倒不是黃琬等人,故意為難張魯這位新人。 而是他們需要知道未來幾年內,是否有旱澇災害,好制定下一步計劃,原本是沒有這個想法的,誰讓新任太史令到了呢? 自然是要給張魯找點事情,別讓他閑著不是。 因此,便給他找了個預測天氣的工作。 原本,丘志清是打算給他減減壓,兩年差不多了。 既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又在張魯的能力范圍之內。 沒想到啊,黃琬直接加碼,張魯一口答應…… 不給張魯反悔的機會,黃琬一口敲定:“很好!既然太史公,公忠體國,那便先把未來十年內的旱澇災害整理出來吧,接下來我們討論……” 丘志清:“……” 要不要這么急? 張魯:“……” 好嘛,你們這些家伙,果然蔫壞蔫壞的! 無法改變既定事實的張魯,只好無奈接受。 秋收的時節,很快到來,其實這邊大漢的缺糧,還和氣候變遷,作物生長周期發生變化,有直接關系。 也就是張角所說的,“蒼天”的問題。 不過這種影響,并不是揚了“蒼天”便可以立刻解決的。 還需要不不短的時間,或者天庭的各種神祇盡快歸位。 否則,這種影響,根據張角推測,將會斷斷續續,延續百年左右。 這個時候,丘志清搞出來的這些高產糧種,便體現出了作用,因為不管減產幾成,作為的基數擺在那里。 怎么也比之前的糧種來的強不是。 而今,還有張魯這個天氣預報。 以及蔡伯喈之前,在平城服刑期間搞出來的農家肥。 興平二年(第二十五年),關中的這個秋收,無疑是喜悅的。 令人滿足,與安心的。 雖然去年的大豆,以及土豆的種植,讓關中百姓,對幾位相國聯名推廣的所謂高產糧種,打出了名氣,讓關中百姓沒那么抵觸。 當然,也僅僅是沒那么抵觸而已。 畢竟大豆是大豆,土豆是土豆,小麥是小麥。 也正是去年河渠等水利工程的疏通,以及今年小麥的豐收。 這才讓關中百姓,恢復了對朝廷的擁戴。 丘志清如往年一般,在田間教導著鄉民們選種,育種。 同時,和他一起的,還有他的那些隨身護衛,這些護衛,大多跟隨丘志清五年以上,隨丘志清下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那些方法,他們幾乎都可以倒背如流。 看著侍衛們主動上前,給鄉民們做著普及。 看著那些鄉民們,向那些侍衛投去感激的目光。 并且答應,一定會把這些方法,傳授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學會,讓更少的人餓肚子! 此間一幕幕,讓丘志清露出了一個會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