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303節
    這些都是需要他們,帶兵出征之時,才會配備少許。    頂多也就配備參軍等,配合參贊軍機。    給大將軍們,出謀劃策,調度糧草,醫治傷兵,補充兵員等。    而今莫府的功能,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參謀部。    就這,還是出征之時,才會配備,一般情況下,就是個有點名望的軍頭,除了自己平時的一個親衛隊,五十人左右。    他們沒有朝廷軍令,誰都調動不了。    基礎掌權的,都是各個衛軍中的,各營校尉。    就連衛將軍,都沒有調動的權利。    調兵權在政事堂手中,將軍府只有統兵權,也就是負責日常訓練,或者接令后帶兵出征,饒是如此。    軍中福利,后勤,兵員冊,都在兵部手中。    這是皇甫嵩等人搞出來的,并非丘志清的意思。    不過他也樂見其成,而今什么大同社會,他是不想了。    只想早日結束這亂世,對于皇甫嵩,黃琬,以及劉虞等人,能想出這種制衡的辦法,他是一點也不意外,甚至還樂見其成。    劉虞等人,剛開始還以為丘志清會反對。    畢竟這種分權,怎么看吃虧的,都是丘志清和徐榮。    而得利的,是大漢朝廷,或者說是政事堂。    他們都準備好了,更退一步的乙號計劃,乃至多退兩步的丙號方案,他們都有。    可沒想到,丘志清和徐榮,竟然直接同意了。    搞得劉虞等人都有些驚疑起來,難道自己真的錯怪丘志清了不成?    他真的是大漢忠臣?    其實丘志清當初提議他們進入政事堂,看中的,便是他們沒有復雜的門生故吏的人情網,同時人品也算是過硬。    為什么王允被丘志清邊緣化了?    就是因為此人,身后不僅站著官僚,還站著世家。    或許劉虞,皇甫嵩等人,以后會變成那個樣子。    不過那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丘志清用了十多年,打造了并州的基礎教育網絡,這么多年過去,手中底牌何止那些,難道再用十年,還無法在關中,以及洛陽鋪開?    在這個被董卓等人,犁過數次的地方。    丘志清不相信,那些世家豪強還能立足。    皇甫嵩,軍隊已經被全部打亂。    劉虞,有能力的宗室都出去發展了,不然就是被“張角”弄死了,誰讓他們擋了“張角”的道路呢?    黃琬,族人雖多,但是分居各地,形不成世家。    這三個人分別代表軍隊,宗室,以及世家,卻又不能完全代表三者。    是穩住局面的最好選擇。    “諸位相爺,諸位同僚,末將愿領兵,南下征討張魯,打通關中與蜀地之聯系!”    劉誕剛說完今日的議題,便有一人跳了出來,眾人一看這主動請纓之人,盡皆面色古怪的看向劉誕。    劉誕感受著眾人意味南明的目光,臉色漲紅,脫口而出道:    “某也是才拿到的議題,爾等莫要瞎揣度……”    也無怪乎眾人如此,只見站起來主動請纓的,卻是剛剛升任騰驤后衛左中郎將的劉范。    這么積極,要說這兩兄弟沒有事先通過氣,他們自己都不信。    不過一聽,劉誕這廝說他也是今早才拿到的議題,眾人盡皆恍然。    畢竟大家也不是傻子,這種謊話,自然說不得……    左右中郎將,而今是衛將軍的副手。    騰驤后衛的衛將軍是黃忠。    黃忠是個比較低調之人,原本唯一的牽掛,便是自家兒子。    而今兒子身體大好,而已武藝也初具火候。    他算是了無心愿了,你說弄個侯爵吧,自家兒子出家修行,弄了也是后繼無人,你說再找自家夫人練個小號吧。    到了他這個水平,他這個年紀。    再想練一個,怕是有些……    因此,他對南征之事,也不是太過上心。    可沒想到,自己這個平時表現還算沉穩的左中郎將,今日竟是如此積極,他麾下一共有左右兩名中郎將,都是他的副手。    在黃忠差異的看過去之時,卻見劉范瘋狂的向他使眼色。    傳音他是不敢傳音的,在這里傳音,幾乎就和放廣播差不多。    這是丘志清通過研究符文,弄出來的,一種截獲傳音的小秘術。    運用在這政事堂議事之所中,剛剛好。    之前便有一名不明所以的官員傳音,說另一個官員的壞話,結果他傳音的話語,在政事堂中回蕩開來,當場社死……    黃忠大概從自家副手眼中,看到了懇求。    無奈,只好起身附和。    “末將黃忠,愿率領騰驤后衛,為朝廷征戰,征討逆賊,義不容辭!”    還沒等上邊的丘志清他們說話,下邊在場的各個衛將軍,便鬧騰起來。    好嘛,感情就你們騰驤后衛能打唄?    我們虎賁,龍驤還在呢,哪輪的上你們新編的騰驤衛上。    看著趙云,張楊,皇甫堅壽,馬騰等人,紛紛請戰,丘志清,劉虞等五人,經過一陣商議之后,決定舉行軍中大比。    哪個衛勝出,便由哪位衛將軍,領兵出征。    后勤物資,可以先行準備,等秋收之后,便可以出征。    反正現在才是夏天,離秋收還有一段時間。    對于陶謙的求援,朝中官員,在經過一陣商議后,認為,可以改封曹cao為豫州牧,畢竟他這個兗州牧本就不合法。    改任呂布為兗州牧,如此才比較合法。    丘志清全程不發一言,最后決議之時,他只需要同意便可。    雖然丘志清本人,對這個所謂的政事堂會議,不怎么滿意。    覺得這還是封建余毒,可惜,這已經是他能力范圍之內,能做的較好的了。    慢慢的,其實大家也看清了,丘志清此人,對政務軍務,并不怎么上心,聽說他最多的時候,便是在農田之中,看著作物生長。    還經常帶著他那個徒弟,叫什么鐵柱的。    聽聽,這是正常人能取的名字嗎?    黃忠感覺有被冒犯到。    而相對于一些不明就里之人,正在能站在高位的,反倒是對丘志清平添三分敬意,畢竟權力這種東西。    一旦沾染上了,便很難再擺脫。    那種一言可改變萬千人命運的成就感。    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抵御得了的。    而這位,便可以!    丘志清相信,這種政事堂會議,會越來越多人喜歡。    畢竟,正常人,都不喜歡跪著,匍匐在地上,跟別人說話,哪怕回個話,也要戰戰兢兢,生怕一句不對,便是全家消消樂的下場。    就如同丘志清后世看的電視劇一般。    為何有大臣被皇帝賜死,還有高呼:“謝陛下隆恩!”    而不是破口大罵,宣泄心中不滿,他們真的感謝皇帝殺了他們嗎?    扯淡,還不是怕禍及家人。    可而今政事堂頒布的《大漢律》并不會,一切以《大漢律》為基準,這是政事堂的權力來源,其中便詳細劃分了,朝廷與皇帝。    政事堂與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力,以及義務。    一般情況下,大家還是喜歡站著,挺直腰板和人說話。    而政事堂新頒布的初版《大漢律》,便可以滿足大家這個需求。    當然了,也不是大家都滿意的,有些天生“跪族”除外。    其中,要說最不滿意的,要數劉協了,不過他沒有發言權,他被劉虞以皇叔的監護人身份,單方面給代表了,也就是說劉虞代表皇帝,同意了!    這也是丘志清的意思,政事堂五人都同意。    那以后,要是劉協想要翻盤,便需要繞過他們五人。    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個別敗類,與獻媚陛下,劉虞等人,還規定,凡是進入政事堂,或者各個部門的官員。    必須發誓,承諾遵守《大漢律》。    所以說,很多時候,丘志清只需要開個頭。    并且把劉虞,黃琬,和皇甫嵩這三個老狐貍拉下水。    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便會徹底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