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300節
張楊親率本部騎兵沖陣,一舉將想要重新結陣的馬騰等人沖散。 最后,再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 馬騰等人,最終還是被張楊的以理服人,給說服,同意接受朝廷整編,等候朝廷旨意,他們就算不同意也沒法子。 拿來和朝廷談條件的大軍,已經被擊潰。 人家沒有趁機要了他們性命,已是活命之恩。 他們還能說什么,乖乖聽話唄。 相對于當天就別打崩了的馬騰等人。 匯合了留守長安的樊稠,李傕郭汜等人,還與王允,以及丘志清,對峙了一個晚上,直至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初八。 賈詡和張繡率領南陽軍來援。 剛開始,李傕等人,還以為是自己人。 沒想到,卻是丘志清的人馬。 同樣沒想到的,還有王允等人,他們等來了皇甫嵩,可皇甫嵩卻是與吳獻一起來的,如此一來,丘志清在長安的人馬,便突破十萬。 比之當初董卓人馬,還要多出不少。 加之賈詡的勸說,李傕等三人,很快便放下武器投降。 丘志清其實對這三個渾人,并不在意,想直接殺了了事。 畢竟這三人,這些年中,可是給關中帶來了不少災禍。 不過在賈詡的勸說下,丘志清最終還是改變了主意,讓他們前往涼州平叛,鎮壓那邊,蠢蠢欲動的羌人部落。 這是后話,他們也不是負責人。 …… 一處偏殿之中,丘志清等五人分坐兩列,劉協端坐上首。 雖然臉色端正,一副無喜無悲的樣子。 可一直閉目養神的丘志清,還是能從不經意間,掠過自己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絲絲的畏懼,憎恨,已經感激等復雜情緒。 沒辦法,不是丘志清想要窺視。 而是他就跪坐在那里,可那種情緒太過強烈。 也太過復雜,毫不掩飾,或者說,他不知道該怎么掩飾。 如果說,劉宏雖然弱,但還能輕易鎮壓整個洛陽的話。 那眼前的劉協,不僅自身弱,還連國運,以及拱衛都城的“八龍捧珠陣”都無法調用,只能任由陣法本能的對修者進行壓制。 這固然是因為傳國玉璽,以及赤霄神劍的丟失。 可與劉協自身沒有得到劉宏的傳承,也是息息相關。 至于說,劉宏當初上位之時,桓帝已死。 他是怎么得到的傳承,丘志清不得而知。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劉宏確實是得了部分傳承,否則,“張角”也不會這么忌憚劉宏,最終還把張角給坑死了。 且當初那一戰,丘志清可是看在眼里。 哪怕“張角”準備的那么充分,依然差點便翻了車。 可見王朝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 哪怕沒了“蒼天”,按理來說,還可以動用國運,運行都城法陣,一個成年的皇帝,想要掌控都城,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可劉協顯然是個例外。 看著眼前,擺放在自己面前的各式果蔬。 說實話,劉協自己很是喜歡,也想嘗嘗。 可理智告訴他,丘志清雖然對他還算恭敬。 比王司徒對他還要恭敬,可他感覺,這份恭敬也很是有限。 在他的印象中,皇帝,就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如同之前,大臣,以及宦官們,對待自己父皇一般。 當然,他可能是沒見過,那些大臣當面噴劉宏的場景。 那可是毫不給面子,動不動就是“陛下有所不知!”,“陛下為jian人所惑”等等…… 你要問丘志清是怎么知道的,當然是蔡伯喈和他說的。 哦,對了,蔡伯喈現在主管戶部,還在過來上任的路上,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執掌御史臺的鄭巖,丘志清感覺,御史臺和他的氣質絕配。 當然了,這個是真的監察天下百官,而不是噴人。 至于他的另一個得力助手彭脫,則是上任工部。 他的任務便是疏通河渠,為關中的生產恢復,做準備。 見氣氛差不多了,丘志清道:“陛下,諸位同僚,而今之天下,想必諸位心中已有計較,能聽朝廷號令者幾何? 想必陛下,以及諸位同僚也清楚……” 雖然此時還沒有那句著名的皇帝宣言: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以前的大漢天子,或許真的有“天命”,而今,連“蒼天”都被人家給揚了,還哪來的“天命”? 這么久長時間過去,哪怕普通民眾不清楚。 他們這些,能坐于此列之人,還不清楚嗎? 劉協聽聞丘志清此言,面色雖然無有多大變化。 攏于袖中的雙手,卻是緊緊的握在一起,還顯得有些清澈的眼神,瞬間變得精彩起來,三分痛惜,兩分驚恐,一分無奈。 痛惜于千年大漢的淪落,驚恐于丘志清的坦誠,無奈自己的弱小。 此刻,他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貌似可以主宰天下人的命運。 可實際上,他還只是一個,在命運與強權面前,毫無抵抗之力的幼年天子罷了。 他們說他是天子,他才是天子。 他們不承認,那擁立其他人,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此,劉協眼神不經意的,看向了劉虞,卻恰好對上了劉虞看過來的眼神,那眼神中,帶著一絲得意,仿佛在挑釁一般。 嚇得劉協,趕緊垂下眼簾,強裝鎮定。 劉虞適才感覺自上首方向,垂落一道目光。 停留在自己身上,想來是皇帝想看看自己的想法。 于是便回了個放心的眼神。 見皇帝頷首垂目,劉虞自認為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便開始了自己的發言:“不知丘使君……”剛開口,便又感覺不妥。 之前丘志清是州牧,稱呼他為“使君”,并無不可。 而今大家都是這個所謂“政事堂”成員,行丞相職權。 總理朝綱,分定陰陽。 再稱呼丘志清為“使君”,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可稱呼什么? “丞相”嗎? 這就更加不妥了…… 劉虞思索片刻,本想稱呼“明公”的,更覺不妥,干脆直接按職位來稱呼,“不知丘相以為,我等該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徐相比較有經驗,還是由他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合適?!?/br> 丘志清覺得,劉虞這個人挺有意思的。 既然他們是代行丞相職權,又非丞相。 取一個“相”字,在前邊加上姓氏,加以區別。 還是很不錯的,便欣然接受了這個稱呼,但是對于解釋,丘志清覺得,還是徐榮比較專業,畢竟并州政事堂已經運行數年。 徐榮也是其中成員之一,對于這套比較熟悉。 見劉虞眼中閃過一絲不愉,丘志清知道。 他這是以為自己看不起他,為了以后工作方便,丘志清還是解釋了一番。 “伯安兄……切莫誤會,之所以讓徐相給劉相解釋,是因為徐相早年間,在一直在并州‘政事堂’任事,徐相比較專業而已……” 丘志清這么說,一來是解釋,并無輕視之意。 二來,也是表明,徐榮也是和他們平等的,而不單單只是他丘志清的手下。 果然,劉虞聽聞丘志清這番話,面色好了許多。 這話一來,是丘志清稱自己表字,表明大家關系不變。 稱呼官職,只是為了政務交流而已,這基本可以表明,丘志清并非只是和大家過家家,做做樣子,而是真心想要建設好朝廷。 在座的,都是門清,對于丘志清的戒備,都放松了少許。 紛紛開始傾聽徐榮對于他們“政事堂”的工作模式講解。 在場眾人中,也就劉協還不太明白。 他的這些大臣們,已經在不經意間,達成了一項意見交換。 不過他不懂之前的對話,不代表他不懂徐榮所說之事,這所謂“政事堂”,哪里只是代行丞相職權。 連他這個皇帝的職權,都被他們行使完了。 劉協越聽,臉色越黑,不過他卻沒有發作。 這時候發作,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聽得多了,劉協反倒是平靜起來,他發現,這對他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他劉協,可以自己管理宮中事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