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292節
多次向劉虞索要,可劉虞怎么可能給? 他不可能給公孫瓚繼續做大的機會,于是便讓公孫瓚裁撤軍隊。 希望把軍隊人數,保持在一個正常的水準,也就是五萬人左右。 不然劉虞自己麾下,便有數萬人,再加上公孫瓚的數萬,整個幽州,加起來便有十六七萬大軍,想當初,大漢在幽州最多之時。 也不會超過六萬大軍,而今他們倆每一方都超過了這個數。 因此,劉虞認為,這般很不正常。 便要求公孫瓚削減部隊規模。 可公孫瓚并不滿意這個說法,直接表明,你要是不給我吃的,我就去東胡,去烏桓搶,你給不給,一句話! 劉虞原本便對公孫瓚,很是不滿,兩人屬于是想看兩厭。 而今出了這檔子事情,劉虞對于公孫瓚,不滿已經達到一個極致。 于是書信邀請,剛剛平復了冀州的劉備。 想和劉備南北對進,拿下公孫瓚。 當然,劉虞沒打算殺了公孫瓚,只是想讓公孫瓚,和韓馥一般,直接去長安坐冷板凳,可惜,此時被公孫瓚提前得知。 因此,原本主動進攻公孫瓚的劉虞。 被公孫瓚直接給下了個套,不過鑒于劉備的威脅。 公孫瓚并未打算殺劉虞,就算是歷史上。 他也是摁著劉協的使者,讓他下令殺了劉虞。 只不過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香效果也就那樣。 而今政治環境,壞不如丘志清所知的所謂歷史,且聽聞長安已經平定董卓之亂,公孫瓚更是沒有那個膽量。 劉虞便步上了韓馥的下場。 真是坑人者,人恒坑之…… 劉虞成了第二個,被手下之人,逼回長安的州牧。 上一個,是他之前還看不起,想要讓公孫瓚效仿之人,韓馥! 老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 劉備便是如此,正是如此,本來按照劉虞的計劃,劉備將會在夏收,也就是七月之后,率兵北上,威脅公孫瓚。 而后劉虞趁其不備,突襲背刺。 可誰知道,公孫瓚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直接來了一個先下手為強,將劉虞斬落馬下! 當然了,“斬落馬下”只是個形容詞,不過也差不多,這種情況,大致便相當于大漢版本的“社死”了。 以后哪怕回到長安,依然會是他一生的污點。 這點,相信韓馥都要比他強上不少。 畢竟人家韓馥雖然被袁紹威脅,這才交接給劉備。 可怎么說,人家也是奉了人家長安的詔書。 屬于半奉命交接,這還說的過去。 劉虞就比較慘了,他是直接被公孫瓚給暴力拉下馬的…… 丘志清在晉陽,接待了這位被押送來并州,卻是家眷齊全的前幽州牧。 劉虞穿著,怎么說呢? 還是一如既往的樸素,倒是他的那些女眷,看起來挺有錢的樣子,一個個的穿金戴銀的,其實這也是正常情況。 畢竟這個年代,女子還是比較有地位的。 嫁過來的時候,從自家帶過來的嫁妝,都歸自己所有。 劉虞窮,和她們又沒有多大關系。 反正劉虞總不可能動她們的嫁妝便是了。 被擼了的劉虞,倒是挺開朗的,丘志清讓他干脆在并州教書算了。 免得回到長安難堪,而他卻以子孫后輩,皆在長安為由。 堅持要回到長安,丘志清知道,他這也是去向劉協請罪吧。 畢竟受封幽州牧,非但沒能牧守一方,反倒是被自家手下給拉下馬。 這不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想來,對于自己回到長安后的遭遇,他估計心里有了計較了。 前途是沒了,混個閑職,還是可以的。 將劉虞這位幽州牧禮送出境的公孫瓚,自然不會消停。 對于劉備的老六行為,他不會坐視不理,加之之前,劉備與袁紹的矛盾,他們這個圈子里的人,有誰不知道這件事。 于是公孫瓚,便與之前有過親密合作的袁紹,重新建立了聯系…… 大家都在謀劃之時,一位書生,卻是走在上黨前往晉陽的路上。 一路之上,上黨的風景,和太原的風景又大不一樣。 而今已是中秋世界,連綿的麥浪,已然不見了蹤影。 剩下的,只有晾曬的秸稈,和滿臉帶笑,一邊聊天,一邊在麥田中,彎腰埋著大豆種子的鄉民們。 可以看得出,他們的眼里有光! 霜葉滿路,層林盡染,這是山道之中的場景。 自打從河內,進入并州之時,便見識過這巍峨太行的風景。 那時候,隨他們一起的,還有成隊成隊的流民,可自從進入河內郡之后,便被那邊新任的郡守張顯給安置妥當了。 聽聞這位新任的郡守,并非朝廷任命。 而是由并州牧,派兵護送上任。 都說并州牧目無朝廷,可在書生看來。 這是并州牧打算南下洛陽前的打算,只有占領了河內郡,才能打開上黨前往洛陽的道路,可惜聽說去年其進軍長安失敗。 不然,大事可期! 不過如此一來,也就沒有他什么事了。 這種碾壓局,怎么能體現出他的才華呢? 最重要的是,在并州牧這邊,都不看出身,如此,豈不是他的天定主公? 此時不去投奔,更待何時??? 這才有了,這位書生,帶著書童,朋友,駕著馬車,便往并州趕的事情。 只可惜世界太大,車馬太慢,走了月余。 才堪堪穿過上黨郡,走到太原郡,與上黨的交界處。 可是一出了大山,卻又與之前在山中的情形,大不一樣,連綿的田野,田壟被壘的方方正正,寬敞的官道,倒是沒有多大變化。 只是這官道兩旁,成排的酸棗樹是什么情況? “老鄉,請問一下,怎么這邊的官道上,會有這么多的酸棗樹?” 不懂就問,剛好官道旁邊的農田中,便有勞作的鄉民。 自然要一解心中疑惑。 “哦你說這個酸棗樹啊,聽說是因為我們州牧特別喜歡酸棗,這個棗樹啊,是經過特別培育的,聽說就連州牧府門口,都種了兩顆呢……” 州牧府門口種著兩顆酸棗樹? 這當然不是真的,不過此時,需要書生自己去看看。 對于這位老鄉的說法,書生覺得,他大概率是被人忽悠了。 要么就是在忽悠自己,不過忽悠自己沒有意義。 回到自己的馬車之中,書生忍不住問同行的另一位書生,“元直兄,不知并州牧命人在道路兩旁,栽種酸棗,這是何意?” 對此,被稱之為“元直”的書生,卻是有些眉目。 “大概是為了能給路上行人,提供一些食物吧?!?/br> 他這還真沒猜錯,丘志清便是出于解渴,以及充饑的考慮。 這才把自己培育多年的酸棗樹,散播出去,讓各個郡縣,在官道兩旁,種滿了這種酸棗樹,一來是當做道行樹。 二來,也是當作一種備用食物,秋季解渴水果。 見自己同伴,一臉沉思之色。 元直便不再說話,他自然知道,自己這位同伴,并不是在思考自己適才的這番話。 畢竟這么簡單的作用,他不會想不到。 他估計在想著,怎么把自己拉入并州牧帳下,給他打下手吧,不過他出門前,便已經打定主意,要去冀州幫劉備。 自然不可能,隨他一起附著這位并州牧。 之所以同行,不過是聽聞并州晉陽藏書樓中。 有各式書籍,數十萬卷,其中還有蔡伯喈重新校訂的東觀藏書。 以及各個世家之中,抄……搶救出來的珍本古籍。 還允許所有人借閱,因此他才打算,前往晉陽,在藏書閣中,好好提升一番自己,如此,才能更好的為大漢出力。 至于出力的方式,他剛開始之時。 是非??隙?,直接投靠劉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