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259節
這位的經歷,上任雁門郡守前,與上任雁門郡守后,可謂是兩個極端。 之前是全面的贊揚,他要是知道后世的一句話,那他估計要說,是花花轎子人人抬,可到了上任雁門郡守半年后。 可謂是面臨近乎所有大臣的攻訐。 其中貪功,貿然出兵,安插親信,破家滅門等,不一而足。 簡直就直接成了所有朝臣的公敵。 不過他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掙錢。 就是這點,得到了皇帝陛下的信賴。 至于什么安插親信,他安插的,幾乎都是當今陛下派過去的隨行人員,其他官員也是參考當今天子的洪都門學。 從士人中選拔官員。 怎么也和私自安插搭不上邊。 至于說破家滅門,那更是無稽之談。 別說人家只是破了一個塢堡,挾持縣長,伏擊郡守,郡尉。 都夠給他們一個九族消消樂了,破一個塢堡,都算是丘志清比較克制了,別說人家丘志清,還把大部分財物,上交劉宏。 和那些拒不上交稅務的家伙一比。 這簡直就是最忠心大漢的忠臣…… 聽完劉虞的講述,劉備人都有些聽傻了。 這和他在洛陽的見聞,可是大不一樣。 劉虞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同時盧植,把劉備帶上,同為漢室宗親,他不想這個有潛力的同宗,廢在那些人手里。 劉備在他看來,有些喜歡享受。 也有些愛慕虛榮,好面子。 在洛陽期間,作為盧植的弟子。 軍中異軍突起的新貴,自然會有很多人邀請,飲宴。 這都是那些家伙的慣用手段了,先讓你享受一番,你以前無法享受的快樂,消磨你的意志,養成和他們一樣的習慣。 如此一來,當你脫離他們。 或者無力支持與之聚會的支出之時。 便是你心理防線動搖之日。 但他們不會放過你,而會不斷腐蝕你的心智。 當你徹底融入他們之時,那你就不再是他們口中的朋友了…… 盧植正是看透了這一點,這才讓劉虞幫忙,把劉備給撈出來。 畢竟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想看著一個有潛力的人沉淪。 劉虞作為宗室,東海恭王劉彊的后裔,雖然是旁支,可這些傳承從未中斷,對于這些人的手段,都是從小受到的灌輸。 可謂是這些人一開口,他就知道他們下一句是什么。 而今漢室衰頹,好不容易出的一個人才,他不能坐視他淪陷。 這種事情,平日里說教的效果不大。 只有今日這種,雁門郡擺在明面上的事實,來碾壓,壓碎那些人給劉備灌輸的固有觀念,他才可以心平氣和的聽自己說教。 把自己的話,記在心里。 把事實,放在眼里,把思考,刻進腦子里。 在劉虞的引導下,劉備不停思考。 在兩人的一問一答中,劉備的冷汗刷刷的往下流,原來自己以為的天子昏庸,不僅僅是昏庸,除了昏庸,還有無奈。 原來自己認為是大漢支柱的世家,士人。 卻是一個個揮舞著鋤頭,不停的掏著大漢墻角的家伙。 一手高高舉起揮舞的鋤頭,身后還立著長長旗桿。 把忠君愛國,掛在桿子頂端,連成一片片,將高高舉起,舞動著掏墻角的鋤頭,描繪成,為大漢帝國,辛勤的添磚加瓦…… 這是何等的無恥,又是何等的……何等的…… 劉備今天的三觀,真可謂是碎了一地。 在離開孫淮為他們準備的堂屋之時,都有些渾渾噩噩的。 這也正常,兩年來,那些人給他灌輸的概念。 在今日一夕之間,便被劉虞敲打了一個粉碎。 這些東西,都是明眼人都知道,卻又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秘密,連劉宏都不會亂說,更不會告訴他了。 也就是如今,大漢風雨飄搖之際。 才會有那么一兩個親近之人,告訴他這些。 劉備都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回到自己的臨時營帳。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找到的,怎么過的這一晚上。 三觀破碎的沖擊,不啻于道心破碎…… 劉備就這樣,在自己的臨時床榻之上,坐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之時,帳簾被猛然掀開。 一黑漢闖了進來,伴隨他進來的。 還有那生機無限的朝陽,剛剛從東邊偏南冒出來的驕陽。 就如同一道七彩之光,照破他眼前的黑暗。 驅散了他心中的迷茫,此刻腰間那不甚美觀的長劍,一陣顫抖。 劉備一把握住長劍,一道璀璨的劍氣,猶如劃破黎明的那一縷金烏光芒,照徹星空,照亮蒙塵的內心。 “大哥?……” 剛剛進來的黑臉大漢,一見此狀況。 趕忙高聲呼喝,同時一伸手,捏碎了直奔自己面門的劍氣。 一滴鮮血,一滴冷汗,從黑廝的掌間,和額頭,同時滴下。 “啪嗒……” 兩滴液體同時落地的聲音,雖然微不可聞,聽來兩人耳中,卻如同洪鐘大呂,敲響了震驚中,和迷茫中的兩人。 黑廝大漢咽了口唾沫,這才重復呼喚道:“大哥,你?” 劉備緩緩松開搭在劍柄上的左手,搖頭對來人道歉。 “我沒什么,翼德,適才是否傷到你了。讓為兄看看?!?/br> 來人正是張飛張翼德,劉備認下的二弟,就是不知道,沒有和關羽打架的張翼德,是如何被劉備拉上戰車的。 說不得,真是氣運所致吧。 劉虞他們離開雁門關時,孫淮相送。 劉虞見這名校尉待人接物,有禮有節。 整個雁門關中,已是被其大理的井井有條,便想出言拉攏。 劉虞想帶他上前線平叛,不過被孫淮拒絕了。 畢竟自己能有今日一切,都是拜郡守所賜,否則在十年前,他恐怕便在鮮卑人的進攻中,死在平城城頭之上了。 對于孫淮的委婉拒絕,劉虞并未表示有什么不滿。 只是夸獎孫淮治軍嚴謹,寒暄一番后,便隨大部隊而去。 雁門關離平城,一千二百多里,一般情況下要走三天。 而今兩天便至,丘志清已是在平城南門,迎恩門處靜候。 這幾日,在雁門郡中行軍,可謂是他們自出洛陽以來,最為輕松的行軍,一路上,都不用他們準備飯食。 沿途的縣城,都已被幫他們準備妥當。 這三天中,劉虞趁著訴說雁門的這些變化,不斷的給劉備灌輸世家不可信的那一套。 同時也在細心查看著,這八月的雁門郡。 對丘志清的安排,他是非常的滿意。 這是他從業生涯中,最愉快的一次行軍。 他不知道的是,這自然不是丘志清專門為他安排的,丘志清自從把這件事丟給彭脫之后,都沒有再過問過這個事情。 這只是彭脫在借這次劉虞的突發過境行軍。 檢驗一番,沿途縣城的戰備情況而已。 這些年中,丘志清和徐榮無聊,便在搞這些正規化,高效化的東西。 各類條例,相繼出爐,還有好多制度,是丘志清一拍腦子想出來。 而后教給整個郡守府官員,討論執行。 每年他們還要做預算,做計劃等,這都是丘志清的要求,也正是這些要求,讓整個雁門郡,乃至雁門五郡的官員。 幾乎全部換了一個遍。 因為他們實在不適應,丘志清這種,讓官員當牛做馬的行為。 至于寒門,或者郡學出身的官員,倒是越來越多。 沒辦法,他們要吃飯的嘛,丘志清給的實在太多,他們覺得加加班也沒什么,而且丘志清只需要他們把事情做好。 也沒有那些世家子弟說的,那么霸道不是。 至于分家,這個丘志清沒搞,他只是讓那些喬遷之人,一家一戶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