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222節
不過這才是應該的,畢竟傳說,這個東西是女媧娘娘的東西,有自己該待著的地方,才是正常cao作。 至于楊嬋說她剛開始,不能有效控制寶蓮燈的問題。 呵呵,這有什么。 他丘志清還不是一樣,至今無法控制六合塔。 他甚至連“天書玉璧”都無法控制,只能每天給它灌輸法力,而后通過這些法力,用來洗練六合塔,期待它有朝一日,能乖乖聽話。 對于丘志清對自家門派諱莫如深的樣子。 楊嬋并不感到奇怪,有些門派,他就是這個樣子。 她又不是沒見過,前段時間,還有一個和自家二哥,打的不相上下的猴子,據說也是來歷不明,沒人知道它什么師承來歷。 不覺間,已是東方既白。 衣袖一拂,所有瓜果碎屑,盡皆成粉末,灑入邊上的小池之中。 這碎屑,猶如起床的號角一般,瞬間便激活了小池中的魚群。 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吞吃著,漂浮在水上的碎屑…… “吃吃吃,一個個的,貧道倒要看看,你們誰吃得最多,到時候便把它紅燒咯,早點送你們輪回,也算是解脫了……” 丘志清這吃魚的說法,倒是新鮮。 讓最近讀書不少的楊嬋,不由想到了一句話。 不由脫口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說不得,人家正開心呢!” 丘志清笑了笑,他沒說后半句。 只是調侃一下而已,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不多時,東方祥云破空,彩云籠罩大地,丘志清就在這涼亭之中,面東盤坐,開始了他這一天的早課。 隨著他輕聲念誦著經文。 頗有韻律的低吟,在他身周盤旋。 原本爭搶食物的魚群,慢慢地,便安靜下來。 如此一來,不用爭搶,反而人人都有份,也不用擔心吃太胖,丘志清會有紅燒,還是清蒸這種幸福的煩惱。 世間本就如此,不爭不搶,平和分享,反而大家都有所得, 且樂在其中,爭搶不休,不但可能一無所獲,還平添了不少慍怒。 …… 隨著金烏逐漸高升,一絲絲紫氣,匯集成片,慢慢匯入周身,融入竅xue之中…… 此刻圓月善在,旭日東升,丘志清體內三百六十五處竅xue, 仿佛與蒼穹之上的三百六十五顆主星,遙相呼應一般,一縷縷星光垂落,融入己身,這是他這些年來,發現了一種新玩法…… 那便是,每當日月同現之時,便可以接應周天星力。 這是不分早晚的事情,也就是說,一個月中,大概有二十多天。 一半時間在傍晚,一半時間在早上…… 楊嬋看到這個場景,亦是有些好奇,這紫氣和月華,星光一起照耀是什么情況? 難道就不怕力量太過混雜,直接沖突,把自己給廢了嗎? 丘志清倒是不怕,他的《先天功》的宗旨,本就是講究混元如一的,精氣神是三才,可日月星也是三才,不是嗎? …… 果然,朝廷發下來的邸報來看,天下中原地區,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而更讓丘志清頭疼的是,他在平城之中,閑逛之時。 竟然聽到有人在悄悄議論,什么歲在甲子之類的話語。 這讓丘志清瞬間便警覺起來,仔細一看,這不是從中原過來的難民嗎? 他這才驚覺,這幾個月來,從中原涌進來的難民,已經不下十萬之眾,也是得虧這些年,雁門境內,近乎年年豐收。 這才有這個能力,接納這么多難民。 前年皇帝冊封何皇后,丘志清多給了幾千萬。 劉宏一高興,便把空缺多年的護匈奴中郎將的頭銜,給了他。 丘志清這才有借口,向并州北地的定襄,云中等郡,安置流民,安排屯田,以及放牧等,漢人并非不會放牧。 只要他們愿意,他們什么都可以會! 詢問了一番談論的兩人,他們也不知道話語的含義,只是聽別人說而已。 丘志清覺得,事情興許并非如此簡單…… 第二百八十二章 張角異動 很快,越想越是不對勁的丘志清,便回到郡守府中。 安排自己的侍衛,去將幾個在他這里干活的太平道弟子,召集過來。 一番詢問下來,并沒有什么發現。 他們也沒有收到任何信息,丘志清有些皺眉,有沒有說謊,這些人還沒有在能夠在自己說假話的道行。 而今已是十月底,有沒有一種可能,張角在瞞著自己?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畢竟自己的意見一直與之不和。 不過這也說不通啊,自己與他,乃是戰友,都明確了戰斗目標了。 他這個時候,撇開自己單干? 貌似也沒有這個必要。 不行,丘志清感覺,他要去巨鹿看看是怎么回事。 他現在是雁門郡郡守,雖然掛著使匈奴中郎將的頭銜,不過他也只能管管并州北方幾郡的事情,而今正值西進的關鍵時刻…… 他自然是不能離開太久,且去會見一個宗教首領。 也有些說不過去。 丘志清讓他們做好本職工作,不要被外邊流言所動,便讓他們各回崗位去了。 揮退了眾人的丘志清,回想一下之前的事情。 自己上一次給張角寫信,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說不得,過幾天,便有了回信到來也說不定,再等等…… 丘志清這一等,便是十天。 正當丘志清聚集諸太平道弟子,給他們說明當下形勢。 讓他們保持克制之時,侍衛來報,說是一男子帶著一小女孩求見。 男子自稱叫張白騎,是丘志清的師侄。 這個丘志清倒是有些印象,不過女孩是誰? 抱著心中的疑問,丘志清吩咐道:“曼成,你去迎接一下你這位師兄,貧道在此等候,莫要怠慢了……” 位于下首的張曼成,應答一聲后,便去門口迎接。 而丘志清等人,則是在大堂中稍待。 不過片刻,張曼成便帶著一名身姿偉岸,相貌堂堂的年輕人,以及一名七歲左右,和小蔡琰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走進大堂。 “弟子白騎,見過執教師叔,見過諸位同門!” 小女孩亦是規規矩矩的行禮:“弟子張寧,見過執教師叔,見過諸位師兄!” 其實,丘志清一看到她腰間。 那和小蔡琰同款的水玉葫蘆,他便大概猜到來人身份了。 這便是當年,他還在洛陽之時,張角寫信給他,興高采烈地炫耀,他撿到的那個和他特別投緣的小女孩。 自己還特意弄了一個,和小蔡琰同款的水玉葫蘆,當做禮物。 沒想到,一轉眼,兩個同歲的小女娃,也都開始修煉了。 “無須多禮,坐吧?!?/br> 等他們落座后,丘志清這茬問道:“不知你們師父,可有書信與我?他應該有話要跟貧道說的?!?/br> 小張寧有些不舍的,從丘志清送她的葫蘆中。 取出一卷絹帛,絹帛通體不知有何材料制成。 內斂,而又靈氣隱隱。 小張寧把絹帛呈給丘志清。 這倒是把丘志清搞糊涂了,這可不像是書信應有的樣子。 待到丘志清接過卷軸之后,張白騎這才出言道:“執教師叔容稟,師父命我等次來,一來是讓我等在師叔座下學習, 二來,也是給師叔,以及諸位師兄弟帶個話,不論外面鬧得如何,請師叔,以及各位師兄弟莫要摻和……” 丘志清眉頭皺起,預感到情況可能不是那么簡單。 輕輕展開周中的卷軸,只見其上《太平經》三個篆體大字熠熠生輝。 只是看了個開頭,丘志清并沒有往下看。 張角那邊,看來真的是出了什么事情,這是過來托孤來了,并不像他說的那么簡單,看來自己是真的需要走一趟了。 再次讓眾人退下,讓張曼成給張白騎安排一下地方。 便單獨留下了張寧,丘志清這才把《太平經》卷了起來,遞給她。 張寧驚訝地看著眼前的這位,只存在于她師兄們的傳言中的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