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203節
長城防線,重中之重,然則邊郡承平百年,長城多有損壞,亦在緊急修復中。 故此,雁門郡財政壓力巨大,八千萬,臣是萬萬拿不出來的。 不如我這邊節約節約,先給個一兩千萬如何? 官我也不要了,能力有些,唯恐禍及邊地百姓…… 寫完,丘志清檢查一遍,覺得并沒有什么問題,便準備蠟封,火速送往京都洛陽,同行的,自然還有兩千萬錢。 以及丘志清弄出來的一些貢品。 多數都是一些上等的羊毛紗,還有便是從草原收來的。 一些經過丘志清驗看,并沒有什么問題的毛皮之類的。 當然,也少不了一些頗為神異的馬匹。 所謂神異,在丘志清看來,也就那樣吧,并不如何出彩,奈何看起來,是真的帥氣,想來也是,給皇帝的,好看就行。 至于能不能跑,再不能跑的戰馬。 在洛陽南宮,北宮跑幾個來回,還是沒問題的。 “你就是這么敷衍你們天子的?你就不怕他把你直接砍了?要知道,人間天子,想鎮壓你這個地仙, 還是很容易的,哪怕是我都不敢去洛陽,別說,你還是個受了重傷的地仙?!?/br> 這是在一邊逗弄小蔡琰的楊嬋問的。 因為她之前,還在晚飯的時候,聽丘志清和蔡伯喈說過,今年雁門郡的財政狀況。 和他寫在奏表里的,可不太一樣。 將手中竹簡,包好,蠟封。 丘志清這才慢悠悠的回道:“要是我欣然接受天子這個封賞,而后再老老實實奉上八千萬,那我這太守, 差不多也做到頭了,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是在京賦閑,就是四處調任……” “為何?” 可以看出,楊嬋對這些,確實是不太了解,估計平時也不太感興趣。 在她看來,皇帝給他封官,他給皇帝進獻錢財,各取所需,皆大歡喜,這才是正常行為。 就如同西方佛老,給玉帝進貢,臣服天庭統治。 同時天庭給西方各個佛陀,菩薩,羅漢,發放俸祿。 這便是合情合理的行為。 “因為陛下不覺得我能拿出八千萬,又是真的缺錢,還不想給我這個官,所以,他這才打著商量的語氣,發出這封…… 類似私人書信的東西,這是退而求其次,因此我給了兩千萬,外加一些特產,這些都在當今天子的可接受范圍之內……” 楊嬋搖頭,表示丘志清就是貪生怕死。 丘志清說他這是為國為民。 只不過他這個“國”,到底是不是大漢國,那就有待商榷了。 …… 處理完公務,丘志清便可是和楊嬋討論修行。 自從楊嬋愿意和自己論道之后,丘志清還是很開心的,不過很快他便發現,情況貌似有些不對了。 因為楊嬋說的,他都基本可以理解。 可他說的時候,很多楊嬋都無法理解。 可論實力,楊嬋又確確實實比他厲害,就算是不用寶蓮燈,也是如此。 而楊嬋,則更是吃驚,怎么還有道行和自己二哥差不多,可法力卻是這么弱的仙人? 這簡直比剛剛成仙七八百年的,也強不了多少。 這樣的仙人,她二哥一個人,能打數十個。 當然,這是指大家都不用法寶的情況下,她二哥可以一個人打數十個,要是用了某些法寶,那就不是光靠法力可以解決的。 “你不會是傳說中的道行仙吧?” 這是丘志清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 “什么是道行仙?” “就是那種,只修道行,不修法力的仙人,他們不論是煉制的法器,還是神通,都很是厲害,可要是近身搏殺,就很是……很是……一般吧……” 丘志清無語,他可不是什么“道行仙”。 他也是很能打的好嗎? 丘志清懂了,反正楊嬋的意思就是,他很弱,法力很弱。 道行很強,不比他二哥差,不過他二哥一個人,能打他幾百個。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丘志清覺得,能夠有一樣,和她二哥比肩,也算是他的榮幸了……吧? 丘志清好奇,多問了一句:“那你二哥修持了多少年的法力,才有今天這個程度?可以打我數十個?” 楊嬋思索了片刻,道:“具體多少年,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不會少于萬年左右,連我都修行了不下五千年……” 丘志清無語,不下萬年,他馬馬虎虎,加起來,都不到兩百…… 不過丘志清很快便發現一個漏洞,按照現在這個歷史,怎么說也不可能修行萬年吧? 不懂就問,這是丘志清的良好品德。 “按說封神之戰,到如今,也不過三千年才對啊,周朝兩千余年,秦朝百余年,大漢至今也不過一千三百余年……” 丘志清的意思很是明確,你是不是不會算數? 怎么可能不下萬年? 這話,倒是把楊嬋該弄得有些發蒙,不解道: “難道你師門長輩,沒有送你到其他靈界,或者凡界歷練嗎?那里的時間流速,雖然有快有慢,不算穩定, 不過總體都會被地仙界快上不少,他們統稱為下界,只需要到下界歷練即可。 當初封神在即,我和二哥法力不濟,如此才會被送至下界歷練,可惜,當初我……” 丘志清懂了,他想起來的,當初張角也跟他提過類似的事情。 不過他當時,所有心思都放在他有沒有成功過。 倒是忘了,還可以到下界修行,想想也是,不然他們的那些,和地仙界類似的道統,是哪里來的? 到現在,張角還覺得丘志清是出身名門。 鐵定是個有名的道派弟子…… 還好,雖然有些失望,不過總體還行,至少在楊嬋看來,丘志清的道行很高,法力也和人正常修煉七八百年的差不多。 不對,應該是還要強一些才對。 至于說,楊嬋為什么會知道自己的法力情況。 簡單來說,那便是她看丘志清順眼了不少,有心想要幫他療傷。 上次探查丘志清傷勢的時候,她對丘志清的觀感可謂是極差。 就算是出面降服騰蛇,也是為了華陽百姓,而不是為了他丘志清。 而今細細探查之下,這才發現,丘志清不僅傷的重,法力也是有些低微,那是當然,他這種修煉不到兩百年的。 怎么也沒法和人家比了。 不過丘志清倒是對三界的事情很是感興趣,想乘機多問問楊嬋。 接下來的時間,與其說是兩人在論道,還不如說是丘志清在給楊嬋講道。 楊嬋給丘志清介紹三界。 不過不僅兩人所站的高度不同,丘志清雖然道行比楊嬋高,可奈何,他的層次不夠,因此自己的解讀之中。 有一些難免有些偏頗,楊嬋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見解。 每每讓丘志清豁然開朗。 楊嬋的點醒,便如同挪開攔住大江大河的大壩,讓丘志清的思緒瞬間便沸騰起來。 一個個關隘隨之暢通無阻。 兩人皆各有所獲…… 正當兩人談得興起之時,小蔡琰的加入,讓略有乏味的論道,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有時候,為了能逗一逗小蔡琰。 更是能舉出很多有趣的例子,讓兩人的思路,都廣闊了不少。 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個時候,他們在以對方為師之時,慢慢的,也在以小蔡琰為師。 聽取對方的見解之時,也可以細細體會小蔡琰的一言一行,從她的赤子之心出發,解讀他們的道,以及天地之間的道。 到了后來,近乎整個大堂之中,一磚一瓦,一梁一柱…… 大堂天地之間,都是他們問道的對象,亦是講道之師…… 第二百七十章 蒼天之下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不過天地,只是這大堂中的天地,萬物,也僅是這大堂中的萬物。 這是丘志清發現有這個苗頭之后,刻意引導,控制的結果。 誰讓他們三人中,就屬他道行最高呢? 不然到時候,三人一起化道,那樂子可就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