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54節
這些人或許武功相對于他來說不夠看,可耐不住人家能文能武啊,人數也多。 難怪全真號稱天下第一大派,僅關中一地的情況便可知全真的影響,更別說全真在河東,河北,山東等地還有勢力。 十多年的外門弟子培養計劃可不是鬧著玩的!想想現在一所規模較小的小學,十年可以教出多少學生,便可知…… 不管外界的紛紛擾擾,重陽宮中,又陷入了往日的寧靜之中,天下紛爭,他們修道之人,只需在不經意間落子即可,太過參與,容易招人恨。 藏經閣中,丘志清和五閣一殿的幾位師兄弟,正在探討《先天功》,丘志清對他們道:只需轉修此功,那無論是悟道,還是修道,都會有明顯的好處。 諸位師兄弟聽聞,都是一陣無奈,《先天功》他們人手一份,大家又不是沒研究過,他們誰不知道里邊的好處。 可惜門檻卻是有些高,他們早年間也是小周天成就,便開始研習內丹術,不過是近年來,有了丘志清為榜樣,他們這才開始注重“命”功的修行。 而不像以前,只是把“命”功當做“性”功的基礎,打好了也就不怎么管了。 他們之中,說到搬運大周天,倒是都能完成,不過要像丘志清這般,自行運轉,流轉不息,還差了些火候。 不能大小周天自行運轉,勉強搬運雖然也可修煉《先天功》,不過大家卻并沒有這么做,主要是有些得不償失…… 并沒有勉強,他們幾人現在都深受馬鈺的理念影響,主張把功夫練成自己的,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這些年,他們對全真教的功法,大多都有自己的見解與改動。 卻都默契的只教授他們練習的原始版本,因為那個才是最具有共通性的,他們經過自己改良的興許更好,卻不一定適合弟子們,除非有了質的變化! 因此大家也就一起討論一些教中經典,入道心得,以及自己練功時的一些體會,僅供參考,大家相互學習。 最后,大家又不覺間討論到了翠虛子真人給丘志清的那本心得——《養·生·主》! 這個心得的名字,乍一看,有些像是《莊子·養生主》,不能說毫無瓜葛,因為一些理論就是從里邊得到的啟發。 不過翠虛子把它弄成了有為法,其中“養”包括“養身”,“養氣”,“養神”!養:供養也,翠虛子這里重點講的便是怎么養,才能使之壯大而又不傷己。 而“生”則是精氣神的轉化,以及循環,生:進也!是一種發展,和演變,翠虛子在“生”這一篇中,講述的就是精氣神的演變,以及循環。 主:鐙中火主也!也就是燈心,便衍生出了地位,以及權力等解釋。在翠虛子真人的注釋中,卻是各個解釋都用了一遍。 鐙中火主也,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 第三篇便是引用這句話,來論述“神”的運用,同時還接“主”的衍生意思,以“神”主內,亦主外! 主張以神御氣,以神洞明,以身蘊氣,以氣蘊神! 其中不少理論,與他們祖師王重陽留下的《先天功》雖然大有不同,卻是殊途同歸,都是一個精氣神混元如一的內丹修煉法。 雙方本出自同一傳承,翠虛子真人的這篇心得,讓他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解讀自家的傳承,有了不少的啟發! 丘志清一伸手,一股微風在手心盤旋,片刻之后,凝聚成一顆小小的水珠…… “諸位師兄弟,你們要是再不努力,說不得會被貧道遠遠甩在后面的……” 看到丘志清這一手,他們都有些驚訝,在掌心凝聚一顆小水珠,他們倒不是自己辦不到,他們也可以辦到。 可像丘志清這般,自然而然,單純以極小的真氣,撬動外界,改變物質形態,他們還做不到。 此刻,他們對翠虛子真人的《養·生·主》有了一絲直觀的感受! 要是憑借內力,真氣,把水煮開,或者凝成冰,他們努努力還是可以勉強做到的,可像丘志清這般。 用少量的真氣撥動影響一下外界,便可達到凝氣為水的行為,他們是難以企及的,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真氣運用了! 興許這便是書中所隱晦提及的主外了吧…… 第九十五章 世間紛擾 五閣一殿的主事人又又又開始閉關了! 不過這對于風氣逐漸淡出江湖爭斗,而轉變為一心修道的重陽宮來說,影響并不是那么大,該干嘛,依舊干嘛,修道而已,又不是沒有副手。 有事情他們十二個副閣主,殿主,開個會,投個票就解決了!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便是自認學有小成的楊過,跑到遇真觀打算找趙志敬較量較量,可奈何被告知趙志敬已經走了。 就連和他不對付的鹿清篤,都隨趙志敬一起離去,現在留守遇真觀持身閣的是甄志丙和新上任的李志明兩位副閣主,這兩個都不是楊過能對付的。 無奈的楊過,只好在持身閣轉了兩圈之后回古墓去了! 不過他卻發現,全真教對他到遇真觀晃悠,卻是沒什么意見。本來他還以為他回去之后,全真教會對他喊打喊殺。 卻沒想到他們是這個反應,完全不聞不問,這讓楊過慶幸之余,又有些被無視的惱怒,他很是不喜歡這種被無視的感覺! 這可能和小時候的經歷也有所關聯吧,如此便三天兩頭找全真教持身閣的弟子切磋。 當然,去重陽宮搗亂他是不太敢的,當初他可是親眼所見,自己的孫婆婆被一個沒什么名氣的道士擊敗。 說他沒名氣,主要是當時見自己郭伯伯的時候,那道士席位靠后,饒是如此,便也僅用了十招不到,便輕松將孫婆婆擊敗。 這還是人家手下留情的結果,后來因為孫婆婆暴起偷襲,那名道士觸不及防之下,直接出手反擊,孫婆婆點被打死當場。 而后來據孫婆婆說,那還是人家關鍵時刻收了力的結果。 要不是那個沖和道長回來的及時,恐怕孫婆婆當初便要離他而去了! 對于楊過經常上門挑戰的事情,十二位副閣主,副殿主,隨意討論了一番后,認為,隨他們去吧,打輸了就督促弟子們好好練習,打贏了就把楊過抓過來干活! …… 南宋嘉熙三年,初! 南宋與蒙古的大戰已經進行了大半年之久,雙方都有些力竭,南宋已在兩個月前丟掉徐州,下邳,淮東轉運使司突圍,轉移到淮安,戰線又回到了兩年前! 形勢相對于兩年前,卻是更加危急,因為淮安城中糧草,大多用于接濟河南,而導致城中糧草有些吃緊…… 朝堂之上,此時對孟珙手握十二萬大軍,身為河南制置使,卻是對一河之隔的徐州戰場見死不救頗為不滿。 一時間各種彈劾抹黑,擁兵自重,桀驁不馴,見死不救等彈劾奏折,雪片一般的飛向趙昀案頭! 然而趙昀此時卻沒玩什么留中不發,欲擒故縱的把戲,第二天便當著群臣的面,在紫宸殿中一本一本的丟奏折,燒著玩。 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孟珙,對前線將領戰機判斷的信任,丘志清說過,術業有專攻!不懂的事情就交給懂的人去做,不要指手畫腳不懂裝懂! 在趙昀看來,這些大臣,論嘴皮子或許孟珙不是對手,論打仗,他們綁在一起都不是孟珙和杜杲的對手。 杜杲既然沒有向孟珙求援,孟珙也沒有主動出擊,那就說明他們都有自己的判斷,無需這些千里之外的家伙指手劃腳! 當大臣表示:官家行止,簡直有辱斯文之時,趙昀按他們的要求“斯文”! 當一份份撕開奏折,丟進去燒了之后,趙昀表示:老大人果然有見地,撕開的文章果然燒的更旺! 對此那些個挑刺的家伙,也乖乖閉嘴了,官家的意思在明確不過了…… 這便是有武功在身的皇帝,和沒有武功在身的皇帝的區別,趙昀收復三京行動的成功,以及蜀口防御的成功,讓他威望大漲。 哪怕這幾年和蒙古的對戰中,還是輸多贏少,戰績也不好看,可至少基本穩住了黃河,蜀口,以及淮東防線。 這些年也是搞了不少改革,有成功,也有失敗,總體來說,至少比前幾任皇帝要靠譜。在此基礎上,趙昀說話腰桿自然就硬了不少。 槍桿子里出政權,這點明朝皇帝最有發言權,土木堡之前,和之后的皇帝,基本是兩種日子! 最終,趙昀還是決定,靜觀其變,就算真的要問罪,那也要等打完了再說,這個時候在后方做小動作,就不怕前線將士投敵么? 雖然對這些文臣的內斗內行,外斗外行,很是不以為然,不過皇城司的一份密報卻是引起了趙昀的足夠重視! 據皇城司密報:大宋邊軍之中,重陽宮持身閣弟子在邊軍中的占比,已經由幾年前的百一,到今年已經有十之一二的底層軍官出自重陽宮持身閣……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危險的信號,雖然皇城司中也有不少重陽宮持身閣中出來的弟子,他們俗稱為外門弟子。 他們的加入,讓趙昀也明白了這個所謂外門弟子的機制是怎樣運轉的,可說歸說,他重陽宮說出師之后與重陽宮毫無瓜葛,便真的是毫無瓜葛了? 根據提舉皇城司秦飛的報告,其中他們自己送過去的人還好,那些直接招攬的,心中對重陽宮還是有些向往,并不排除重陽宮一呼百應的情況。 雖然知道這種情況概率很低,不過作為一個帝王的本能,還是讓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不久后,一道圣旨送往了龍虎山:敕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龍虎山、閣皂山、茅山三山符箓,幾年后,南方出現了一個正一道…… 好巧不巧的是,也是今年,蒙古派出使者,前往藏地各個寺廟進行游說…… 三月中,黃河開始漲水了,孟珙苦苦等候的機會,他的東風也就來了! 之前朝堂上的彈劾,以及官家的應對,讓孟珙心中隱隱有些不安的心,徹底放了下來,同時對官家亦是銘感五內! 畢竟當著大臣的面燒他們的奏折,這還是真是千古奇聞,別說這還是士大夫當家的宋朝!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他之前是沒辦法,黃河封凍,他必須得全力應對蒙軍對關河防線的窺視,可現在黃河解凍,漲潮了,東風便有了! 并不是說蒙軍沒有進攻,便沒有準備,他們早已經在一旁窺視多時,只待他們露出破綻,便是雷霆一擊! 這些年雖然搞到了不少騎兵,可南宋還是以步兵為主,在平原上,步兵打騎兵,打贏了,那是小勝一場,要是一不小心輸了,那后果簡直不亢設想…… 不過要說這些全真教的所謂外門弟子,確實是好用,戰陣或許不是他們所長,對于情報刺探確實比之專業哨探要差上一些。 這也只是沒經過專業訓練的緣故,經過短暫的經驗傳授之后,比之一些積年的哨探也不遑多讓! 經過幾個月的探查,孟珙也算是摸清楚了進攻淮南東路的蒙古,具體運糧路線,以及兵力部署的大致情況。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老天長眼,他等的東風也到了! 三月中,黃河開始漲水,這是第一波漲水,孟珙趁此時機,在現有的潰堤口西北黃河拐彎處,掘開黃河。 這是北宋時期的一處潰壩口,潰堤使得黃河之水一路往河北奔騰而去…… 而現有的黃河河道,乃是但是北宋大名府守將杜充,為了阻止金兵南下掘開的黃河所致! 看著如脫韁野馬一般,奔騰向北的黃河之水,下屬李伯淵有些不忍的道:“將軍!這……” 話到一半,卻是被孟珙抬手制止。 “李將軍以為河北還有多少人?” 這一句話,把李伯淵問得面頰慘白,蒙古自顧自的說道:“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整個河東加河北,總人口不超過一百五十萬!” 說到此處,孟珙環視周圍眾將,道:“我希望爾等明白,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我等,沒有退路!” 見眾將一個個面色堅定起來,孟珙這才看向奔騰北上的黃河,孟珙沒有和他們說的是,這幾年來,他們的屯田人口,都是從河北一帶連哄帶騙弄來的! 其中全真教的那些掛靠道觀立了不小的功勞,不然也不會這么容易的瞞過那些金國降將,把人口遷徙往河南。 當在前線的蒙古將領得知黃河決堤,最大的一支運糧隊被截殺,孟珙以命李伯淵,張炑,劉全分別攻擊徐州,泰安,臨沂等地,完全封死了他的北上之路時,為時已晚! 南宋嘉熙三年八月,經過一年的苦戰,宋軍在蒙古軍糧草不濟的情況下,愣是殺出重圍,南宋把戰線推至濟南府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