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47節
丘志清知道不能繼續下去了,提著這位監軍的后脖領,不顧章文甫的掙扎大喊,留下一句:“諸位稍待片刻,我和章大人說點事,去去就回!”便出了帥帳…… 一刻鐘之后,不知道丘志清到底和這位監軍說了什么,回來之后,章文甫顯得沉穩了很多。 并表示,他原則上反對郭靖的意見,不過本人為了大局著想,愿意沿來路返回,前往孟珙大營,協商大軍調動事宜…… 端平元年五月廿六夜,五千大軍浩浩蕩蕩沿著黃河南下,口銜枚馬裹蹄,三分之一乘船,三分之二沿河南下。 申時出發,直到廿七丑時末,全軍渡河,渡河時,還能看到潼關城頭上的火光! 待渡河完畢,為避免暴露,他們鑿沉船只,全軍前往隱蔽地點待機。 卯時初,全軍隱蔽在潼關以西,十五里處的列斜溝內! 這里扼守著關中前往潼關的必經之路,如無意外,運糧隊在四天前從京兆府出發,昨日在華陰境內宿營。 他們隱蔽所在距華陰約三十里,也就是說,今日午間時分,運糧隊會經過他們的埋伏地點,他們還能抓緊時間,休整一上午時間! 本來原定五月廿五突襲,也是卡著潼關剛好缺糧的時候,可惜天不遂人愿…… …… 呂秋明原本在金國當兵,年前主將率領他們投了蒙古,他作為主將的心腹手下,被提拔為千夫長。 奈何本該在潼關之中享福的他,攤上了上京兆府送糧的差事,來去十天,一月兩趟,他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了。整個身子都掉膘了都! 此次比往常送的要多一些,兩萬石軍糧,整整兩百五十輛大車,車隊綿延兩里多地,就自己一個千人隊和兩千民夫押運。 說到這兩千民夫,估計也是和之前那兩批一般有去無回了,前方戰事吃緊,急需民夫…… 正當呂秋明還在感慨之時,前方忽然出現了一隊騎兵,大概有百騎左右,雖然人人穿著蒙古服飾,卻是端著一架神臂弩。 呂秋明咽了咽口水,忽聞右側風翼原之上也傳來動靜,一轉頭,卻是同樣一排手持神臂弩的蒙古服侍之人。 不用想,自己后面估計也是此場景,心思活絡的呂秋明很快便把原委猜了個大概,果斷命令所有人放下武器。 雖然這樣可能會招來屠戮,可對面并未直接動手,那就說明這些大車和糧草對他們有用,有用就好! 當這位呂千戶被帶到郭靖和丘志清面前時,郭靖為了嚇唬他,讓丘志清扮黑臉,一見此人,丘志清便道:“此人留不得,容易壞事,留之無用,拖下去吧!” 此人一開口就差點讓丘志清以為是湯師爺附身了。 “有用!有用!有用!這位官爺別殺我,聽我說,我現在沒用,可一到了潼關,我的用處就大了!我和潼關守將很熟,他是我老上司,潼關守城軍士好多人我都很熟……” 聽著這位呂師爺……錯了,這位呂千夫長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和守城的弟兄多么多么熟,和里邊留守的將領關系多么多么鐵。 郭靖和丘志清對視一眼,兩人相視一笑,一個主意誕生了…… 第八十五章 大勢抵定 潼關歷史上一共有三座,漢潼關,隋潼關,以及現存的唐潼關。其中漢潼關和隋潼關都在麟趾原上。 隨著時代的變遷,黃河的沖刷,在麟趾原之下靠近黃河一側,沖刷出了新的河灘,人們可以不用費力的走麟趾原,直接便可沿著黃河岸邊入關中。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潼關又從麟趾原上北遷到麟趾原下,沿黃河開新辟的道路,重新建城,這就是今天的潼關。 扼守要道的同時,還遙控著麟趾原東側的遠望溝,堵住了禁溝,憑借郭靖他們的五千騎兵斷無可能攻陷潼關。 他們原本的計劃也不是攻陷潼關,而是從風翼原上,襲擊禁溝之上的十二連城,以方便孟珙從麟趾原上繞后,三面圍攻潼關…… 然而再好的計劃也是要人來執行的,眼下計劃就破產了。 端平元年,五月廿七,午時已過,巳時初,潼關西城門守將有些坐立不安,因為今天按理來說便是呂秋明那廝運糧回來的日子。 平時都是卡著午時正,便能回到潼關,順帶還能趕回來吃個午飯,怎的今日這午時都過了還沒看到人影? 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派人沿途去看看之時,卻遠遠地看到西邊轉角處出現了一個人影,而后是兩個,三個,一輛大車,兩輛…… 西門守將松了口氣,看來是自己多慮了,前線戰事緊張,搞的他都有些魔怔了,開始疑神疑鬼起來。 雖然這么調侃自己,不過他也知道這是特殊時期,不能讓敵人有機可乘。當隊伍走近之時,卻見遠遠地呂秋明這廝正在跟他打招呼。 這都是老習慣了,這是讓自己記得提前開城門。西門守城官臉上露出了笑容,有了這一下,便可以證明人沒問題。 因為前線戰事緊張的緣故,所以一般情況下,潼關的城門只開半扇城門,一來是為了限制人流,二來亦是方便有突發情況之時能及時關上城門。 揮手,讓城下甕城之人把城門打開,因為潼關在金國時期就一直處于前線狀態,因此有這么個規定,那就是大型車隊進城之時,一般是先開甕城外城門。 等車隊全部進入甕城之后,便關閉甕城城門,落下千斤閘,而后再開啟主城門放車隊進城。 至于為何如此…… 再嚴謹的規矩,最終還是需要人來執行!事事皆有例外,比如現在,要不怎么說上頭有人好辦事呢? 三刻鐘后,看著魚貫而入的兩百來輛大車,城門守將感覺有點別扭,具體哪里別扭,他又說不上來。 不等他細想,呂秋明便迎了上來,看到呂秋明以及他身邊那幾個熟悉的親衛,城門守將不由的暗笑自己多心,看來是最近太緊張了,下了值,得找個地方放松放松才是。 正常情況下,就算呂秋明被劫持了,他這些個親衛也不會讓他繼續帶著! 想通此節,城門守將也不再疑神疑鬼,而是上前和呂秋明攀談起來,這可是主將的心腹,從他的親兵營里出來的。 雖然運糧這個活計看起來累了點,可這一個月幾趟跑下來,他可是沒少掙,這其中的門道,他們誰不羨慕? 總比他們看守城門來的實在,平時看著還能搜刮搜刮過路的商人,可自從蒙古人來了之后,你看哪個商隊還敢來? 別說商隊了,連行人都沒幾個,不是被殺了,就是被擄掠到了草原上,這些個蒙古人也不想想,沒有這些種地的和跑商的,他們收刮誰? 呂秋明如之前一般,還是一上來就摟住自己的肩膀,有說有笑的,城門守將亦是樂呵呵的有一搭沒一搭的應和著。 忽感渾身一麻,整個身子都使不上勁來,張口欲喊,卻是怎么都發不出聲來。 這下哪怕他再是遲鈍,也知道自己被陰了,難怪呂秋明的那些個親兵之中有不少的都是生面孔,哪怕是那些面熟的也一言不發! 完全沒有了平日里的熟絡樣子,原來如此,顯然亦是被點了啞xue,現在自己也步了他們的后塵,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亦難言…… 城門守將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就看自己是否配合了! 這年頭,哪怕有點良知的,看到蒙古人的所作所為之后,都不會對這幫只知道劫掠,而不知道建設為何物的蒙古人有什么好感。 這也是為何此次宋朝收復三京的軍事行動,那些各個地方的之前投降蒙古的金國將領,盡皆望風而降的原因。 因為此時的蒙古,實行的就是抄掠政策,實在不得人心,那些投降蒙古的將領,得不到什么好處不說,還要遭受良心的譴責…… 如果說凱撒的格言是: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那么現在蒙古的窩闊臺以及他的上一任成吉思汗鐵木真的格言便是:我來過,我看見,我拿走!至于征服,不服搶到你服為止! 這種情況直至窩闊臺死后幾年,忽必烈上位開始當家,蒙古分裂成數個汗國,才有所改變。 自然不是他們良心發現了,而是除了南宋,沒有地方給他們搶了…… 再不好好重用北邊漢人,種田的話,那他們這班蒙古貴族別說打獵搶劫了,他們連吃飯都要成問題! 言歸正傳,西城守將在想明白自己的境遇之后也不反抗,而是默默的承受呂秋明這廝的蹂躪。 他不介意投降,可他與呂秋明這廝的仇算是結上了! 很快,大車陸陸續續穿過城門,丘志清亦是扮作呂秋明的親兵,隨之穿過甕城城門,穿過主城門,每穿過一座城門,他手中的茴香豆就少了十來顆…… 當他們穿過主城門之時,兩百多輛大車之中,從中分出幾輛,立在了千斤閘的滑槽位置,而那些守衛城門的士兵,卻是只能干瞪眼看著,一動不動! 很快,大車不再行走,而是停放在甕城之中,像是在給什么東西騰出通道。城樓上的士兵看的有些不明所以,想去稟報自己的上官。 卻是發現自己的上官正和那位呂千總說說笑笑的走上了馬道,這不合規矩! 現在的城頭可不是后世的旅游區,什么人都能上。不過他們只是小兵,并沒有發言權…… 不多時,關中方向一隊“蒙古騎兵”疾馳而來! “將軍,有騎兵!有騎兵!”這是在提醒城門守將,問要不要關門落閘,可惜此時城門守將卻并未對手下的焦急呼喊做出什么反應…… 接下來的一切都順理成章了,在城門守將沒有下令的情況下,哪怕那些士兵再怎么疑惑也只能在城頭上緊張的探頭探腦,完全沒敢落閘或者攻擊。 他們這些個金國降兵還沒有那個膽子敢攻擊他們眼中的“蒙古軍”。 …… 事情很是順利,連郭靖都沒想到,如本以為困難重重的奇襲之路,竟然在敵軍的運糧千戶呂秋明的配合下不會吹灰之力的便拿下了號稱天險的潼關。 可惜呂秋明的頂頭上司在投降的時候太過激動,舉著大刀手舞足蹈的,被郭靖誤會了,一箭結果了他,不然定然也是個人才…… 此時他們的監軍章文甫估計還沒到孟珙營中,因此,郭靖打算帶領騎兵三千,看能不能在蒙古大軍的后面來上一刀。 郭靖很是欣賞呂秋明這批投降將官,這種朝三暮四的精神值得那些金國降將發揚! 為了表彰他們,郭靖決定帶他們去前線立功,以便他們融入宋軍。 同時讓副將率兩千人留守潼關的同時整編潼關的五千降兵。 丘志清留守潼關協助! 匆匆吃過飯填飽了肚子之后,休息一個半時辰之后,酉時初郭靖這才帶著三千騎兵出發! 其實這停留在潼關之中休息的一個半時辰之中,也是包括了給副將壓場子,存了讓他盡快改編部隊的心思。 其中丘志清還安排了一些士兵反復給降兵灌輸蒙古人兇殘,只要奴隸,不要手下的概念…… 站在東城城樓上,看著夜幕下積壓不退的黑云,丘志清感覺今晚可能要下大雨,倒是個利于偷襲的好機會。 沒想到此時的劉享安也和郭靖想一塊去了,一個是想著趁夜偷襲,另一個則是想著趁夜悄悄的撤退。 結果兩幫人在戌時末的時候在靈寶城西二十里外的小常原一帶不期而遇,一番亂戰下來,郭靖發現對方人多,打算退卻。 劉享安亦是知道了,和自己先鋒軍發生遭遇戰的兵馬并不多,便打算全軍壓上,盡快趕回潼關,繞道麟趾塬回關中。 此時他已知曉,潼關雖丟,可禁溝之上的十二連城還在自己他們手上,要不趁孟珙那邊還不知道潼關失守之前退回關中……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劉享安全軍壓上之時,察覺不對,分兩批謹慎壓了上來的孟珙見此良機追著后尾部的一陣猛揍! 激戰半夜,劉享安見事不可為,率領三千精騎以及大批蒙古將領連夜退往關中…… 至此,收復三京行動,動用糧食百萬石,出兵三路,十數萬大軍,歷時兩個多月,宋軍拿下了金國用之抵抗了蒙古二十多年的關河防線。 大勢抵定! 第八十六章 回終南山 前線戰報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傳至臨安之時,已是端平元年五月三十一,相對于之前收復三京時候的引而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