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界第一因 第918節
這番話,自然是說給戒色,這小和尚如今也將近而立,也不如當年俊美清秀,而是多了些風霜與滄桑。 聽得楊獄開口邀請,他有心拒絕,卻覺后心傳來大力,不由得出了人群。 “祖師身邊,不可無人伺候!” 戒殺和尚一斂僧衣,不等戒色開口,已帶著一干面帶笑意的伏龍寺僧人離開。 伏龍寺一代只十八人,彼此間的關系自然是極好的,心知師弟或有好事,也只有些微艷羨。 可大蟾寺、無量宗、爛柯寺的一干和尚,臉色就說不上好了。 自得知達摩幻境出世,他們前后往返諸道之地,耗費十載歲月,好不容易進得幻境,更見得祖師。 誰料…… “師兄?” 有老僧不甘開口。 虛靜沉默許久,方才一嘆:“你我師兄弟,以禪宗正統自居百年,誰料卻只是個笑話,笑話……” 他苦笑著轉身,離去。 其余和尚面面相覷,心中諸多復雜,卻又無法訴之于口,只得滿腹心思的各自離去。 …… …… 走出荒原,漸有人聲。 一座不知名的城池坐落于此,此城不大,后世也無甚名氣,但此時卻是十分之熱鬧。 因著位于東陽、嶺南交界處,自不乏商旅、采參客,久而久之,自然就頗為繁華。 “梨化城,地處要地,人流旺盛,加之城主也算賢明,這些年,頗為興旺,可惜覆滅于十六個月后,城中幾萬戶,盡被山君屠戮……” 駐足城外,老僧開口道出此城的覆滅之因。 “屠城……” 楊獄擰眉微言,戒色卻已是有些忍不住了,他合十雙手,眼中盡是不解:“弟子不解!” “何處不解?” “祖師身具菩薩心,卻無金剛之怒嗎?那三妖屠戮如此之多,您為何不殺之,而是鎮壓此間幻境之中?” 一口氣將心中積累良久的疑惑吐露,戒色心中都不由松了幾分。 不解! 何止是他不解? 包括虛靜在內的大蟾寺一眾和尚,也都無法理解,這樣的妖孽,不殺之,反而要鎮壓。 達摩微微搖頭,看向楊獄:“楊施主?” “自然是因為道果?!?/br> 楊獄自無隱瞞,坦然道出所知:“道果乃法理匯聚,天地精髓之所在,自不會隨著神通主的死亡而消失,相反,一旦前主身死,則大有可能另覓新主……” 一晃這么多年過去,楊獄自也非是當年初出茅廬,什么都不知的小衙役。 關于道果,他所知自然極多。 這些年,他所殺神通主其實不少,可除卻冀龍山身上的天魁星之外,他無從捕捉任何一枚道果。 縱然他身具通幽,天眼也半張。 但根據古籍以及他自身的印證,這些道果另覓新主,卻是可以確定。 祁罡,是其中之一,卻不是唯一。 不過,讓他意外的是,兩千多年前的達摩,似乎也早已知曉了其中奧妙。 否則,他又何必引得與東龍頗為契合的裕鳳仙來此? “楊施主見多識廣?!?/br> 達摩微微點頭:“潮起潮落,早在秦末,天地已然變了。如這山君,其一枚道果,流傳千年,這是第四次出世了,老衲若殺之,而非鎮壓,那則必然會在后世,一次又一次出現……” “原來如此……” 戒色心中這才恍然,卻又不免遲疑:“那之前……” “妖類成道極難,一路走來不知歷經多少坎坷,哪有那般容易殺之?” 說著,老僧不由看了楊獄一眼:“你身懷魁星位階,有兼具雷法之長,此妖栽在你手里,也不算冤枉。只是,要徹底根除此獠,還得勞你多走走……” “晚輩明白?!?/br> 楊獄自然不會拒絕。 那日一戰,他數次感受到了位階的震動,這種反應是極其少見的。 故而,不為其他,單單因為修持,他也要盡收此間所有倀鬼。 不過…… 心念轉動間,幾人腳步其實未停,已是旁若無人的進了城。 “祖師,您來此城,是要歇腳?” 戒色詢問。 老僧也不答話,只是加快了腳步,戒色滿腹疑惑,卻也只得隨楊獄跟上。 “嗯?!” 突然,楊獄腳步微頓,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 他的目光,不可抑制的落在了小巷中,那一間還無尋常民舍大的小小廟宇上。 “什么?” 戒色十分警覺,目光如電,隨之掃過。 無院、無門、無香火供奉,也無廟祝信眾…… 只有一間高不過八尺的單廟,透過無有阻攔的門框,隱可見其間,有著一褪色嚴重,看不清五官容貌的神像。 “到了!” 小巷外,達摩駐足。 “這神像?” 楊獄擰眉,有些心驚。 過于強橫的感知,讓他所看到的遠比一旁的戒色要多太多了。 于后者眼里,那似只是一無甚香火的小廟不知名神像,可在他的感應之中,那神像,好似是活的! “秦皇求長生,遣三千方士東渡重洋尋訪不死仙藥,古老相傳,名為陸沉的方士,找到了……” 這,不是個陌生的故事。 戒色心中疑惑,還在猜測祖師話中的涵義。 而凝神感知神像的楊獄,卻是心頭一動:“莫非,就是這神像?” 第714章 緣起緣滅終有盡!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越是大權在握,極盡富貴之輩,越是渴求長生。 是故,秦皇尋仙的傳說流傳極廣,秦末至明三千載,不乏將之奉為圭臬效仿的帝王將相。 只是,秦皇尋仙到底尋到了什么,卻是眾說紛紜。 有說三千方士迷失在東海之中,帶著三千童男女扎根于后世稱之為扶桑的島嶼上,開枝散葉,建立國度。 有說陸沉尋回了道果以及遺失多年的遠古仙佛之路,卻受限于天地,只是從中悟出了武道。 更有傳言,秦皇已然服下了不死藥,于驪山之下長眠,等候重生。 …… 諸如此類的傳言,不計其數,其中真假更是難以分辨,只是,陸沉先后三次東渡出海,卻當是確信無疑的。 “遠古有多遠,無人可知,但陸沉,的確得了造化,甚至可以說是遠古之后,最大的造化之一?!?/br> 望著那佛像,達摩合十雙手:“老衲東渡而來,途經三百四十七島,曾于一無名島嶼上,見得陸沉遺留之痕跡……” “最大的造化?” 聽得老僧語氣之中的波動,楊獄心中微動。 潮起三千年,問世的不僅僅是道果,更多的是遠古仙佛遺留的痕跡,以及層出不窮的仙魔幻境。 這些,都可算造化。 只是,能被這位佛門不世出的大宗師稱之為最大的造化的…… “歲月掩埋了太多的東西,老衲走遍諸島,翻閱天下佛經道藏,也不過有個模糊印象……” 說話間,達摩踱步,行至那小廟之前,楊獄二人隨行,聽著他講述遠古奧妙。 “佛說恒沙世界,道言寰宇諸天,我等所在之天地,遠古稱之為‘天荒’、陸沉稱之為‘山?!?,這方天地非唯一,甚至,可說微不足道……” 達摩緩緩講述所知。 寰宇諸天? 恒沙世界? 類似的記載,楊獄所知不少,神色也無甚變化,戒色聞所未聞,神色震動有些恍惚:“祖師,這世間,難道真有‘天界’‘佛界’嗎……” 他心中頗為驚詫。 伏龍寺也算佛門大派,典籍繁多,關于遠古仙佛,他自然不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