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界第一因 第475節
擺手婉拒丘斬魚的攙扶,徐文紀緩步下鷹,踱向山林,所過之處諸多六扇門捕頭紛紛行禮、避開。 縱然是齊六一這樣的宗師級存在,也都躬身后退。 聞聽此言,哪怕對裕鳳仙這樣出身高貴的貴胄都不假辭色的斷啟龍,都不由的沉默。 面前這位老者,起于微末,踏過江湖,守過邊疆,執政州府,達于廟堂,一生無甚波瀾壯闊,卻已桃李天下,隱為儒家三大宗師。 其七十年養望于士林,分量之重無可估量。 他仍記得這位被貶斥出京時,滿城士子,朝中文武,乃至于太子諸王皆出門遠送,甚至于皇帝都派人暗中保護,送出萬里。 這樣的人,他能如何? “老大人,您受累?!?/br> 楊獄還刀入鞘,躬身施禮,心有苦笑。 已然明白這改易的命數,竟是應在了徐老大人的身上。 這出乎意料,卻似乎又是情理之中,他心中觸動之余,又不由得升起莫名的敬畏。 自己改易命數,會不會也是那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行事不密,則失其身。有過今日的教訓,來日當警醒自身,不可再如此莽撞了?!?/br> 老大人輕拍楊獄肩頭,前踱一步,直面那兩尊武道大宗師。 “斷神捕,你要拿下老夫嗎?” 聞言,斷啟龍都不由沉默一瞬,方才緩緩道:“老大人,您從來恪守王法朝綱,真個要為了庇護此人,壞了您一生的清名嗎?” “些微名聲,若可為國豎一棟梁,何樂不為?!?/br> 徐文紀神色平靜。 “棟梁?” 斷啟龍似有驚愕,旋即冷哂:“一個目無王法的狂妄賊子,也稱得上棟梁嗎?” “你從何處看出他目無王法?” “呵!” 斷啟龍道:“那要請大人教我,此人以下犯上,殺戮上官,依的是哪條王法?” “御制大誥!” “嗯?!” 斷啟龍一愣,就聽得徐文紀緩緩訴說,內息鼓蕩間,傳蕩山林:“太祖大誥有言;允許任何人捉拿擾民、害民之官吏,其正官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 “聶文洞為官一任,禍害八方,橫征暴斂于民,更因貪圖道果而掀起大旱,致使百萬人喪命。 如此滔天大惡,依著御制大誥,自是人人誅之皆可!” 說到此處,徐文紀微微一頓:“楊獄年歲過幼,嫉惡如仇,或手段有所不當,但經由陛下裁定,已于數日前,定其功過相抵……” 山林寂靜,包括楊獄、齊六一在內一眾人皆是有著錯愕,似沒想到,這還真的有法可依…… 這非是他們孤陋寡聞,實在是這御制大誥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被閑置,時至如今,更幾乎無人提及。 可這是太祖張元燭定下的萬世之法,更無人敢說,這不是王法…… “……老大人,不愧是儒家大宗師,當街凌遲,也只是‘有所不當’?” 斷啟龍幾乎被氣笑了,但又無從辯駁,只得暫時按下此條,轉而道:“可此人偷學不敗天罡,這是凌遲大罪,老大人又要如何為其開脫?” 聽得這句話,裕鳳仙只覺渾身似有千萬蟲蟻爬動,耳根發燙,幾乎有些站不住腳,而一如她所預料。 徐文紀開口了。 “自家武功,說甚偷學?” “自,自家?” 斷啟龍、齊六一等六扇門高手皆愣住,但很快就反應過來,紛紛看向了裕鳳仙。 也包括滿臉錯愕的楊獄。 再然后,天不怕地不怕的指揮使大人,竟是差點落荒而逃,只覺這目光比之迎戰大宗師還要可怕的多。 ‘難怪,難怪!’齊六一心中卻有些恍然大悟,難怪小郡主一力維護,甚至不惜與大宗師為敵。 這就說得通了…… “老大人,真真巧舌如簧,更勝刀劍?!?/br> 沉默許久的林道人,適時開口了,他凝視徐文紀,幽幽道:“卻不知,你想如何說服貧道?” 第364章 治國十方,大宗師之戰! 夜風之中,林道人負手而立,垂眸林間,望著那垂垂老矣的儒生,眼神中不加掩飾的冰涼。 “老大人!” 楊獄神色微變,不由上前一步。 大宗師,于武道而言,是成就亦是境界,可對于儒家而言,是地位與聲望。 徐文紀養望超過甲子,其于士林之中名頭極大,以至于,哪怕他只身前來,都可以清洗一州的吏治。 然而,他本身的武功卻遠遠無法與林道人、斷啟龍相比,哪怕曾經踏足過換血大成,可境界跌墮、氣血兩衰的如今,比之四關的武者都要不如。 林道人若是發難,縱然有著撒豆成兵,也絕無可抵抗的可能。 非只楊獄、裕鳳仙、齊六一,即便是面黑如鐵的斷啟龍,皆是心中一緊,提起小心,警惕林道人的暴起發難。 “不忙?!?/br> 徐文紀神色如常,望向林間的道人:“玉龍觀的林道人,老夫知道,你視我為仇寇,認為當年那一封‘治國十方’的奏疏造成了一場武林浩劫……” “不錯?!?/br> 林道人的眼前似有浮現出師兄弟們慘死的場景,眼底閃過悲涼與冷漠:“儒生一張嘴,實比武夫的刀劍更厲害,你可知你那寥寥幾字之下,是多少宗門的血與骨?” “老夫知道?!?/br> “你不知道!” 林道人音調拔升:“旁人都道你是儒林楷模,一時完人,可在貧道看來,你只是一個腐儒,一個甘心為張明鷹犬的腐儒而已!” 轟! 音波如雷炸,掀起洶涌氣流如狂潮席卷山林,也掀起了林道人漿洗的發白的道袍,隱隱間,一縷令人心神皆顫的金光浮現。 “不壞金身……” 楊獄平復呼吸,心中則涌現出這門頂級真罡的名頭。 這門隨著真言道人而名揚天下的真罡,曾一度在懸空山的‘神功異術榜’上壓過‘不敗天罡’。 只是因為多年不曾現身,而跌落了而已。 可任誰都無法否定其是天下最為頂尖真罡的事實。 “林道人!” 斷啟龍亦是發音怒斥,勁氣翻涌,氣息澎湃。 唳! 夜幕高天之上,三十六只飛鷹振翅而翔,一支支泛著冰冷色澤的利箭鎖定了林道人所在的山林各處。 “老夫當年卻是太過憤世嫉俗,造下了血債……” 徐文紀堅定:“可時至今日,老夫依然認為,混亂的江湖必要被終結,有序的武林,方才是國之正道!” 他撥開身前的丘斬魚,在眾人擔憂的神色中前踏數步,立于最前:“老夫立治國十方,以節制諸王為一,以削減門閥為二,以肅清儒林吏治為三,以丈量土地,輕點家奴,打擊豪強為四。 以整頓軍風,打擊空餉私軍為五,以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為六……規束江湖,管控佛道信仰,盤查武林風紀,本為最末,可惜……” 說到此處,徐文紀眼底有著黯然。 裕鳳仙一頭霧水,楊獄、齊六一心下卻皆是搖頭,本為最末的,卻被提升到最前,這為什么,不言而喻。 相比于之前的九條,最末的武林,看似最為難以撼動,可在某種意義上,反而是阻力最小的…… 以楊獄的心思,不難猜出,當年馬踏江湖,伐山破廟之所以通過,又注定失敗,其中必然有著無數人的推波助瀾。 當年的老皇帝執意變法,王侯公卿無法違逆,推出其中一項是大概率事件,可也注定不會讓其成功。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西府趙王折戟而返后,那治國十方也就被束之高閣,哪怕徐文紀之后威望極大,卻也再無法推行。 甚至于自身都被逼的離京! 試想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朝廷才會派遣一位德高望重卻又體質孱弱,年近九十的老臣,萬里奔波數年上任這邊關苦寒之地? 無人敢殺他,可卻有無數人,想著他去死! “腐朽的,終將破滅。你以為變法,就能改變著一切?不,恰恰相反,你的一切努力,只會加快崩壞的速度!” 林道人立于風中,發與衣衫皆動:“神通不敵天數,區區一個徐文紀,又算得了什么東西?張明必滅,此乃天數!” 呼呼! 夜幕寒風盡被壓下,莫可形容的威勢自其周身散逸,攀升的氣血炙烤的山林虛空都為之氤氳褶皺。 恍惚間,似如一輪大日墜于山巔,大放光與熱。 “徐文紀,貧道不會殺你,可卻要你親眼看到,你視如生命的張明天下,是如何崩塌、傾覆、毀滅!” 強大至極的威懾讓山林中的所有人盡皆色變,斷啟龍更是衣衫鼓蕩,周身流溢出水銀般的實質真罡。 “你以為你是誰,也敢妄言顛覆朝廷、妄言天數?!” 轟! 沒有任何動作,兩人意志的碰撞就似引得夜空中響起霹靂,狂風吹卷著,讓兩人的氣息輻射更遠。 一時之間,草木盡伏,山林夜幕皆失色,唯獨兩人立于南北,如日月同在,煊赫耀目。 “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