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界第一因 第147節
“沒有證據,就無法將他拿下?!?/br> 尤金發神色難看:“那楊獄定是有幫兇,我懷疑是劉家的人,可惜,沒有證據就強行搜查,怕是要和劉家結下大仇……” 六扇門不在意劉家,可他不能不在乎。 六扇門的俸祿,可遠不夠他花銷,他在內外城可都是有著產業的。 “尤兄,你我都魔怔了!” 勁裝中年突的冷笑一聲。 “嗯?” 尤金發皺眉,望向他。 這勁裝中年名叫‘賈秋’,石婆子手下的得力之人,武功不在自己之下。 “沒有證據,咱們就創造‘證據’!” 賈秋神色幽冷:“那一夜的食客,可不都是硬骨頭。還有鐵峰,他也不是沒有弱點……” “賈兄此言,真真是醍醐灌頂!” 尤金發一拍腦門,笑罵道:“公道久了,真就忘了這些道道了……” 兩人相視一笑,正想說什么,耳畔突響起蒼老的傳音入密。 “嗯?” 兩人一個激靈,翻身下了樓。 就見得面色陰沉的石婆子鬼魅般出現在巷子口。 “婆婆?!?/br> “行了!” 不等兩人見禮,石婆子已然開口打斷:“就在剛才,那小子自去緝兇室領了誅殺任務,此時怕已出了城了!” “出城了?” 尤金發微微一怔,忙將兩人之前的商議說出來。 “那小子出城正好!咱們趁此時間,正好將這辦成鐵案,待得他回城,一舉將他擒拿!” “到那時,他就是有八張嘴,也得下了大獄再來分說!” “用不著了!” 石婆子粗暴打斷了兩人的話,拐杖重重拄地,蕩起灰塵:“既出了城,哪還容他回來?!” 第117章 升個級? 青州有內外城之分。 外城熱鬧,內城,卻更為幽靜。 以青州州衙為中心,四條大道蔓延之盡頭,就是青州四大家,若居高臨下望去,真好似四大家將州衙擁簇其中。 作為州主聶文洞的幕僚,于忘海每日都來衙門點卯,其余時間,或是在茶館飲茶,或是去酒樓聽人說書。 閑暇時間,他是不大喜歡被人打擾的。 幾個衙役戰戰兢兢的捧著卷宗在外等候,天色都黯淡了下去,于忘海才慢悠悠的出得茶館。 “大人,年關將近,各府、縣的匯報還需要您來過目……” 幾個衙役忙不迭的遞上卷宗。 “嗯?!?/br> 于忘海微微點頭,另一個衙役才上前,壓低聲音道:“這份,是下面人孝敬您的……” “哦?” 于忘海接過這份卷宗,慢慢悠悠的走在寂靜的街道上,同時掃著這份卷宗。 某一瞬,他的動作微微一頓。 “……順德府下轄黑山城縣令劉文鵬問老大人安,特奉白銀三千,黃金二百……” “又死了一個……” 于忘海合上卷宗,腳下也停下了。 眼前,是內城中心,比鄰州衙,青磚黃瓦,卻是一見道觀,外有道童清掃落葉,內里,大樹參天。 鬧市之中,卻尤為清靜。 于忘海踱步進得道觀,十數間紅墻綠瓦的靜室圍繞中,庭院里樹木深深。 此時天色漸黑,風也更涼了幾分。 老樹之下,卻有一道人盤膝而坐,幾個長相清秀,年不及豆蔻的少女小心的跪在一邊,伺候著。 這道人年歲已很是不小了,雖然儀表精致,卻仍可見老態,只是整理的極好,發絲胡須根根垂下,隨風而動。 端端是好賣相。 于忘海微微躬身:“大人,這是今年諸府縣的歲入?!?/br>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尚無察覺,一年已是過了大半……” 道人呼吸有著韻律,語氣溫潤如水,卻有著一抹不舍:“又是一年空耗啊?!?/br> “自秦皇到明祖,自古而今三千年,多少人渴求而不可得,大人又何必急于一時?” 于忘海神情恭敬。 “少年人,生氣蓬勃,青年人,生氣旺盛,中年人,已有頹勢,道德暮年,就江河日下了……” 聶文洞隨意翻看了幾眼卷宗,就自拋下不理了:“老夫已是江河日下之年,怎能不急?” 于忘海沉默片刻,轉移了話題:“一個時辰前,那黑山城來的小子接了任務出城,后腳,石婆子也跟了上去,只怕……” “些微小事,何必拿來說?” 聶文洞微有不悅。 “您之前不是還懷疑這小子得了道果嗎?” 于忘海不得不提醒一句。 “真要是假的,那瘋丫頭怎可能放過他?啊,痰盂……” 聶文洞打了個哈欠,喉頭似有痰涌起。 在旁伺候的少女忙上前蹲伏,仰起粉頸,張著櫻桃小嘴,接下這口濃痰,面帶歡喜的咽了下去。 于忘海面無表情的看著。 “冀龍山……” 一口痰吐出,聶文洞的面色已是沉凝如水。 以他的武功,雖談不上百病不生,可也不該有什么穢物才是,之所以如此,是因他受了傷。 “以卑職看來,您所要考慮已然不是冀龍山了,而是大人您的那位同窗……” 示意一眾侍女退下,于忘海方才緩緩道:“聽聞這次他出京都,只帶了一老仆、一孫女以及一張空白的狀子,青州之內,一切職位,全憑他自己填寫……” “他不會?!?/br> 聶文洞打斷了他的話,讓其坐下,道:“道家三皈五戒,吾已持多年,到底要到何等程度,才可更進一步?” 于忘海吃驚于他的鎮定,聽到這句話,也不敢怠慢,沉聲回答:“佛門八戒、道門三皈五戒,本質上,皆是自我之束縛,是心靈修持上的功夫。道行不到,就無法更進一步……” “道行……” 聶文洞微微皺眉:“聽聞當年貴派祖師持三皈五戒十八載,終成真人,我持戒已有十八年,莫非不成?” “這……” 于忘海神情微有些不自然,卻還是回應道:“我家祖師居于深山,清規戒律十八年,幾乎不曾沾染紅塵。大人您雖居于道觀,俗事到底太多了些。 若不然,以您的天資,早該跨過那一步了……” “唉……” 聶文洞長長一嘆:“終歸是青州誤我,黎民誤我啊……” …… …… 寬敞的護城河外,數里之寬的平地上搭著不少棚子,雖天色寒冷,人流卻著實不少。 多是附近府縣、村莊前來互通有無的人。 青州城的入城費不低,足有八十文之多,對于一些鄉人來說,八十文足夠他們一家吃四五天了,自然舍不得。 久而久之,青州城外也有了互市。 互市也要交錢,但只要入城費的一半。 這互市不算大,卻很熱鬧,遠遠看去,諸多力夫、鄉人、小販、行商都在呼喝叫賣著。 也有不少精壯的漢子或持刀劍,或拿長鞭,維護秩序。 青州城居大不易。 不止是人,也包括馬。 這年月,青州一匹普通的駑馬,價格大概是十五兩銀子,好一些的,往往得三十兩以上。 哪怕對于青州城里的百姓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更別說買得起,也未必養得起了。 更不必說,青州城是不允許外來馬車入內的了。 讓人代為照料,一日就得二十銅板,但這,卻是最差的待遇,只保證你的馬不會被餓死。 想要上好的草料喂養,那就得掏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