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300節
書迷正在閱讀: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那頂流,我親弟
之前《速度與激情》北美地區五千萬美元開畫已經很驚艷,打破了《侏羅紀公園》3800萬美元紀錄。 而《加勒比海盜》則根本不講道理的直接沖擊全世界影院觀眾的視聽享受。 當初的拍攝合同雖然是一千二百萬美元,但因為被耽誤“重新制作”,合同就被修改為重新由羅伯特的藝術團隊收取兩千二百萬制作費用,然后是他一以貫之的“監制價碼”,百分之二的票房分成。 董事長、ceo、大股東都是我的人,合同怎么改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當然這部戲是因為最早和弗蘭克簽的,已經被麥克拉斯推翻撕毀以后才能這么重新調整。 迪尼士順著這部戲光是股價市值都賺翻了,哪里在乎票房本身這點,創作團隊先分,ceo之前的兩億多美金獎金逐步兌現,董事長“之前被迫離職”的幾千萬賠償金也陸續支付。 一切都按照合理合法的合同來瓜分。 大家都覺得頂呱呱。 蘇妃瑪索儼然已經是花旗頂流一線女星,陪著荊小強在第五大道出席了兩場秀,還共同露面米高和荊小強共同剪彩的超級公寓大廈落成交付儀式。 就算是徹底交付給安寧了。 安寧趕緊傳授秘訣,抓緊時間到處露面,花旗這種超大面積的國家和我們內地差不多,家里的飛機挨著每個州去露面,狠狠拉一波票房,我馬上就開始,小飛機都帶過來了。 好吧,剛剛才經受了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華麗大戲洗禮,現在又突然來這么一出東方戰爭片。 雖然都是荊小強“編劇”出品,還是讓人有疑慮。 這都不是一個文化體系了,能受歡迎嗎? 第1362章、法寶 這種懷疑不無道理。 《太平輪》去年同樣也是圣誕檔期上映,最后破天荒拿下2.6億美元北美票房。 這已經是外語片最頂尖的成績,最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今年這部《贖罪》依舊是全部華人面孔的戰爭片,能超越去年的災難片,甚至還想跳出外語片限制沖擊奧斯卡大獎嗎? 已經頻創佳績的羅伯特在編劇、監制方面的確很牛逼,但災難片是全球共享的情感刺激,不會有什么隔閡。 戰爭片卻包含了無數社會、族裔的不同感受,這里面容易翻船的地方可多了。 觀眾接受度還說不一定呢。 哪怕是在對荊小強最信任的薪鄉,這種論調也頻頻出現在各種報刊上。 當然這一切也編織在關于羅伯特的諸多花邊新聞周圍。 你說他花心劈腿吧,身邊來來去去就這么幾位仙女,演藝圈歌舞界層出不窮的各界美女那么多,卻沒見什么更迭。 現在還如此友好和諧,安寧一來,別說蘇妃瑪索馬上交接班走人,會合瓊尼開始北美這個最大電影市場的觀影見面會掃蕩。 連杜若蘭都拉走潘云燕,謹記不要強調華人扎堆兒的原則,幾天時間而已。 留下安寧還不嗷嗷叫的猛虎下山,乞丐煲飯? 她這幾個月跟著海外劇組可是學了不少東西呢。 荊小強哪抵擋得住這,全靠隔壁的米高救命。 最后連《贖罪》的首映式,米高都跟著一起亮相。 他以前根據地在洛杉磯,從上回惡心人的指控事情后,更喜歡定居在滬海,回到花旗對東海岸有了新家又充滿新鮮感。 總之就像孩子似的愈發高興,連慣常的黑西裝、黑皮衫都朝著米白、銀白、花花綠綠的風格去。 以前打著卷兒的中長發,現在更變成清爽利落的板寸,和荊小強、安寧從路虎攬勝下來,都一直在手舞足蹈的比劃講述。 臉上的笑容跟開心,誰都看得出來米高的輕松愜意。 有些捕風捉影的媒體想宣揚他和荊小強之間超越友誼的感情,可旁邊牽著荊小強的安寧臉上那毫不掩飾的珠圓玉潤,充分證明了荊小強賣力勞作之后的豐腴水潤。 那就男女通吃。 好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薪鄉,已經不介意這些名頭,甚至還覺得很酷。 實在是荊小強寬厚壯實的身板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耕地牛的形象去。 可能這也是他在花旗紅脖子中間形象頗好的原因之一,沒有大家印象中東亞病夫的瘦弱不自信。 總是干凈整潔的飛機頭,寬松t恤加運動褲和最新的king96,運動鞋造型有了一丁點變化,那自然又是新一波潮流收割開始。 順帶上穿著大露背高開叉禮裙的安寧都很容易被愛屋及烏的喜歡。 反正到這時候,所有的媒體、影評人肯定都還沒看出來荊小強、安寧的野心。 鏡頭關注的也是這些有的沒的花邊。 甚至都沒有多豐富多彩的宣傳海報、大幅招貼。 從花旗媒體的角度只能知道這故事是二戰中的一部分,其中能知道大洋彼岸的東方大國承擔了太平洋戰爭絕大部分戰略傷害就已經算是知識面很寬廣了。 所以荊小強在觀影前,都不過多解釋,只說這是跟《太平輪》差不多時期的普通人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歡。 安寧也畫很濃厚的西式妝容,不然沒法壓住那種很潤的水色。 攥緊荊小強的手指,另只手捂著胸口陪荊小強給全場鞠躬,她還是不會英語。 這大半年在花旗的生活,讓她徹底理解了荊小強老早給她描述的輪廓,可以來賺錢,來鍍金,來博取名聲,但根始終還是在家里。 亞裔始終是這個社會最低層那檔。 坐下的時候還深呼吸:“如果觀眾接受度不怎么樣,票房不太好,我立馬回國,專心拍給家里看的電影?!?/br> 荊小強寬慰的拍拍她手背,意思是你現在的成績已經是無數影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 安寧卻習慣性的順勢摸他腿根上,哎哎哎,不是這個意思! 有記者鏡頭朝著這邊呢! 你個瓜婆娘。 還好燈光熄滅,銀幕畫面拉開。 和精靈之花跟迪尼士交纏的3d標識開場不同,這邊是美亞之花跟嗦尼影業的合作。 說來也是奇妙,這特么是抗日題材電影,不知道同步在國內開始上映時,會不會有人聯想到這。 但在商人眼里只有生意。 嗦尼影業這幾天恨不得鋪天蓋地的沖擊廣告,不能光看迪尼士那邊發財吧。 羅桑你不能因為當了個藝術總監,就把我們合力打造出來的新局面荒廢了呀,要不我們也給你激勵股份你在嗦尼哥倫比亞影業擔任藝術總監? 連宮本都悄悄問,三年了,我這個臥底是要轉正了嗎? 好在他們看過樣片就完全放心。 就像眼前拉開序幕的電影。 灰白色的電影場景。 在迷霧中,隱約看見對岸有些山體、巖石的輪廓。 掃過的鏡頭靜謐得仿佛什么都沒有,甚至還有一只鷺鷥鳴叫著飛過這與往日無恙的清晨水面。 這個空鏡頭下,用英文帶著打字機的聲音交代了時間、地點。 下一刻就好像從地里冒出來一樣,無數密密麻麻的德械軍人,從隱藏的草叢、蘆葦、田地里爬出來! 光是這第二個鏡頭就讓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動用了三千群眾演員的結果就是讓整條河邊全都爬滿了身影! 除了背上槍械偶爾觸碰鋼盔、腰間金屬扣擦掛到什么的零碎聲音,全都是默默的匍匐前進、下水、泅渡…… 第三個鏡頭則是顫抖的手特寫,拿著指頭那么大點破碎的玉鐲塊壓在唇邊念念有詞的祈禱,同時用搖鏡頭表現出一張緊張蠟黃的臉,也不知道是雨水、露水還是他緊張的汗水,鋪滿了臉頰往下滴。 攝影機鏡頭慢慢的跟隨他推進河水里,有水灌進耳朵的偶然閉音,也有推著槍械裝備艱難鳧出水面的一點點波浪聲。 第四個鏡頭拉開,仿佛在水面掃過一張張年輕稚嫩、老成持重、驚恐不安、麻木不仁的臉龐,他們都頂著各種臟兮兮的德式頭盔,推著用米糧口袋臨時鼓起來的空氣包,無聲的渡河。 就真實,無比真實的沉浸感。 那種感覺眼里進了水的灰蒙蒙,奠定了后來被無數好萊塢電影都應用的戰爭色。 直到嗖的一聲槍響! 并不是多清脆多響亮,卻帶動一大片槍聲炸豆子般擊碎整個河岸的寧靜! 到處都是槍響,子彈打進河水里穿透的氣泡,穿過人體擊穿帶出的血水散開…… 聽覺在浮出水面的時候差點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又給擊破! 整整二十分鐘殘酷的戰爭場面! 看不到大規模的俯拍鏡頭,只有局部、個體的表現。 不是從整體上去觀看這場戰爭是怎么在打,戰線如何推進,要怎么才能打贏。 沒有! 就像人世間的每個個體,其實都看不到時代的進程,不知道在歷史洪流中自己該干什么,在哪里。 只能懵懂的面對整個世界。 我們能看見自己和周遭就不錯了,哪里知道大局。 類似荊小強當初給奈克設計的那個足球廣告,第一人稱視角的戰場觀感。 才是這組鏡頭的精髓。 所以畫面中呈現出來的就是每個人物都展現出獨特樣貌。 對岸同樣也是隱蔽起來的敵軍,陰狠的等到這邊大量人員都下水泅渡,連槍沒法舉起來還擊的最虛弱時刻,才突然也從隱蔽戰壕、草叢、石群后面發起攻擊。 被打斷了胳膊的士兵,站在槍林彈雨中已經完全懵了,毫不遮蔽的來回走動找失去的胳膊,然后被子彈擊倒; 被打中了鋼盔的幸運兒,卻木然的摘下頭盔看著上面的凹陷還沒明白怎么回事的瞬間,又被另一顆子彈射中頭部帶翻; 這都是細節的表現,如果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大場面俯拍或者航拍,這些普通人在戰爭中的遭遇將不會帶給遠離戰爭的人任何震撼跟沖擊。 甚至還會熱血沸騰的覺得多宏偉多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