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264節
書迷正在閱讀: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那頂流,我親弟
荊小強這捐了一千萬的做法,也被譽為中華第一捐! 那年頭可喜歡這樣命名了。 因為改開后啥紀錄都是空白,隨便做點啥都能名留青史。 荊小強煩死了! 他真是覺得賣《祖國》音樂專輯這樣的收入,用愛國情懷收割這么多,這錢哪里敢收。 用這錢來給自己買房子買車消費享受,怎么對得起那些基層連隊的官兵。 之前青歌會的專輯拿得心安理得,這筆就順勢給學校修房吧。 誰曾想穆春雷一定要把這事搞大。 搞得世人皆知的那種,一來幫滬戲出名,二來也把音樂歌舞中心這個地位夯實,別的不說,立刻接下來一系列和舞蹈學校、戲曲學校的行政關系調整,整個滬海教育系統都大開綠燈。 全國上下都曉得的大事情,誰要是敢作梗研究研究下,耽誤了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怕是要吃頓生活的啦。 所以當滬海戲劇學院內部不少老師教授還在忙著走動張羅,看能不能在陡增兩個系的大變動局面中升個級。 穆院長已經以春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宣布了舞蹈系跟戲曲系的系主任人選。 原舞蹈學校的莊校長直接帶隊轉任負責舞蹈系,軍轉干部蘇明敏擔綱戲曲系。 而舞蹈學校原校址作為滬海戲劇學院附中校址,戲劇學校原校址轉為滬戲附小校址。 舞蹈系跟戲曲系籌備處直接在新校區展開工作。 除了教務處擴張參與,其他所有院系專業都不參與新專業工作。 換句話來說,舞蹈系和戲曲系,已經接近于荊小強的自留地了! 但最讓荊小強握拳歡喜耶的是,新專業籌備處都先在旁邊校區租房辦公。 陸大傻子的房可以租給她媽了! 當然,另一邊汪茜頂著附中副校長的職務都不去,一定要過來舞蹈系當老師。 肯定也要租房子吧。 還跟陸mama直接接觸上了。 第279章、真的太不方便了 軍轉干部在八九十年代都很牛的。 很多按照職務級別轉到高校都是領導,陸mama也掛了個副書記的院領導職務! 但除了過來院里報到跟開了兩次會,她幾乎一頭扎進工地里。 用軍轉干部那種強大執行力,迅速推動施工開始! 手續后補。 這年頭,沒工程招標,沒那么嚴格的項目監理制度。 成玉玲的二舅剛剛帶人過來組建建筑公司,還沒把手續搞定,就轟隆隆的一大堆工程機械和穿著舊軍裝的建筑隊宣布是公司下屬工程隊。 先……按照荊小強手繪的那個圖紙施工吧。 改開以后的很多工程項目就有這么簡單粗暴。 誰來問,都是時間不等人,先按照整個大體規劃把這片荒地搞出個規模。 部隊風格就是這種態度,你別跟我說還要怎么挖土石方做設計,我要的是結果。 市里面的設計院請人過來先邊勘察邊施工。 具體建筑外形不要管,但整個建筑群的大體規劃是荊小強做的。 掏了一千萬是很爽,穆春雷都不管了。 因為滬海有這么多劇院影院,吱聲的人肯定不少。 市里面本來還召集了一次劇院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建筑設計院所的碰頭會。 穆春雷直接讓荊小強跟著副書記兼戲曲系系主任去。 一群老人本來在巴拉巴拉,要搞成什么獻禮工程,荊小強直接提了一堆聲樂建筑參數,懂嗎? 跟外界已經隔絕了二三十年的建筑行業,師承前蘇聯的設計體系,茫然。 或者說你們有聲樂設計師這個分類嗎?沒有。 因為從九十年代起,連歐美國家都慢慢丟掉了這個精細分類的專業建筑體系,被日系設計師逐漸把持了市場。 西城劇院在做中期改建的時候,請了個快四十歲的女設計師,被荊小強睡了小半年。 實在是rb女人的邪術太厲害,化妝減齡看起來頗為卡哇伊。 他也是吃嘎嘣脆的舞蹈演員吃膩了想換換成熟口味,結果差點沒把四十多的老命丟了去。 腰子疼的陰影就是從那回開始的。 但他本來舞美繪景出身,能泡上人家設計師也是有共同語言,交流感受了不少。 疊加他在百老匯二十多年,對方圓幾十里內上百家大小劇院的如數家珍,那就是倆字,專業。 真正屬于荊小強的專業。 嗯,一個被燒死時候四十九歲的老男人,跟大多同齡人一樣,多少練就了好幾身功夫,但多半用不上。 但在重來一次的時候,就太有用了。 所以一座現代化歌舞劇院的尺寸規模,他比整個滬海,乃至全國人可能都清楚。 甚至西城劇院當時因為地塊環境被夾在繁華街道中的缺陷,他也了若指掌。 建筑外觀怎么樣,他不管,但建筑空間、內部尺寸,他搶先定下來。 按照最好的聲樂建筑要求,如何避開街道環境噪音,如何分布停車場車庫,還有周圍建筑應該怎么掩護包裹。 這都是有講究的。 剛剛吃飽穿暖的國內還來不及覆蓋這些空白。 另外穆老大不是說了不喜歡江南園林那種小家子氣么。 荊小強就搞大開大合。 既然建筑占地只允許百分之十,那就以草坪、音樂舞蹈雕塑為主。 這也是花旗公園的特點,盡量貼近自然的綠化為主。 省錢還很有逼格。 而且是那種如同高爾夫球場一般高低起伏的綠毯式草坪,未來要開放給市民隨便曬太陽看書的那種公共地帶。 于是建筑分布就比較從容了。 荊小強有審美功底,主要還是見得多,把最重要的大劇場藏在內側角落,外面用三四層樓高的音樂歌舞文化館和小劇場做遮擋,然后校舍、宿舍用盡可能復雜的那種交錯建筑形式,可以讓外觀變得很有看頭,還能偷很多面積,但具體怎么做他空著。 最后留下一塊最靠外面路口的空地做文化禮品廊,未來還可以開發成商業大廈的那種,就看這不許超過百分之二十建筑面積的限制什么時候松動。 于是迅速展開土建之后,催促hk那邊找建筑設計師過來,只負責外觀不會耍大牌,還不會要價太高的那種。 這是滬海的臉面,肯定不會跟也正在動工的化妝品研發中心那辦公樓包裝方式一樣因陋就簡。 處處都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無論老穆還是滬海市里面的意見,都最好是找海外設計師。 總之不能有國產味兒,但錢得自己掏。 所以荊小強就想糊弄,寧愿把錢花在材料費上,做得精致漂亮。 也不讓設計師把錢忽悠了去。 他自己都是類似藝術出身,知道這會兒國內又沒號召力吸引大牌設計師,只能砸錢,人傻錢不多還要繃面子的典型。 舍不得。 頂著滬海春季濕冷的天氣,從工地上帶著滿滿的一腳泥,在樓下使勁磕都磕不干凈。 只能尋思著明天帶雙鞋過來,在籌備辦公室探頭:“太臟,我就不進來了……” 每層四戶,十二層樓的這棟房,陸曦就買了一半! 房地產公司還欺負她,把最好的中間層留下,賣了天地兩部分給她,她還樂呵。 所以一層四套房都“租”給了戲劇學院,但她媽決定不給錢,支援下學科建設怎么了,反正空著還不是空著。 現在只有一套拿來辦公,因為一共就五六個人、七八條槍。 小兩室都分舞蹈系、戲曲系各一間。 汪茜卻聞聲馬上提了個塑料綠殼白蓋保溫桶出來:“我熬了姜湯,你先喝了祛寒氣?!?/br> 陸mama立刻從另一間探頭看。 不穿軍裝,她也是一好看的五十來歲阿姨。 和比她大幾歲的周晴云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周媽慈祥而優雅的滬上風格,是成老太的年輕版。 陸mama則軍裝女領導的標準毛料列寧裝,但大翻領的藕綠色襯衫露出來又顯著時尚年輕。 聽陸曦說她媽還搶了她不少化妝保養品走。 現在只要聽說她媽要去店里就趕緊堅壁清野的嚴防死守。 看來這種土匪風格就是從她媽那學的。 汪茜當然知道這位就是文工團團長,但是不怕。 現在她已經是大學老師了,麻利的把姜湯盛出來,雙手端給荊小強:“趕緊喝!” 她的手指非常非常好看,修長纖細,富有表現力。 用語氣和手指動作都能表達出毋庸置疑的監督口吻。 可能當老師當慣了都會有這種指揮語氣。 荊小強也不局促,端過來咕嘟嘟,汪茜順手從旁邊抓過毛巾給荊小強擦拭衣服褲子上的泥點子,就差直接蹲下去擦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