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9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雖自己不是唯利是圖之人,可倒貼銀子的事,他林遠秋是絕對不會做的。 …… 臨近午時,摘柿果的百姓們就開始陸續回城。鼓鼓的布袋、沉甸甸的擔子、以及滿滿的籃子,無不彰顯出今早頗豐的收獲。 而百姓們進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奔向周記作坊,大家眼中除了興奮,剩下的全是期盼了。 至于期盼什么,那還用說嗎,當然是賣柿子的銀錢了。 周記作坊自然不會讓他們失望,收柿果的攤子早已擺了出來。依著順序,先檢查有無爛果,然后再稱重,最后結算銀錢,方便又迅速。 為了能順利給百姓們把柿子錢給了,昨日林大柱他們,還特地去錢莊換了兩籮筐銅錢回來。 看到自己采摘的柿子果真換成了一枚枚銅板,心情激動的百姓們只差仰天大笑了。 然后,永寧城里隨處可見或挑著空擔子、或提著空籃子往家跑的百姓,那搗騰著腿的速度,說是風火輪都不為過。 這是都趕著回家吃飯,準備再繼續出城摘柿果呢,這樣下午還能掙上一筆賣柿子的錢。 哎呦,真是越想越開心啊。 而一大早就來了作坊的林大柱和林遠槐,此時也沒閑著,既然柿果已進作坊,自然是快快安排工人削皮了。 至于削果皮的刀,早在上個月,家里就準備好了。 且為了趕制柿餅,做畫框的活計先停了下來。 原本堆木頭的大院子里,這會兒早已鋪滿了晾曬柿餅的竹簾子。 因著有做柿餅的打算,當初買地蓋作坊時,林家就特地多買了兩畝用來建造院子,所以在晾曬這方面,是肯定不會有耽擱的。 只不過晾曬沒問題,可削皮卻遇到了困難,原因還是送來的柿果實在太多,削皮人手有些跟不上。 同樣的問題,在定胡縣作坊這邊,林二柱和林遠柏也遇到了。 要知道柿果采摘下來的當天,是削皮的最佳時候,這時的柿子皮緊,削起來最不費勁,也不會傷了果rou。 一家人經過商量,最后想出了再招人的主意。 聽到周記作坊又招人,且要求會削柿子皮就成。至于工錢,不論老少,統統三十文一天。 這下,城里只要還能走動的大爺大娘,都到作坊報名來了。 啥,你問為何來的都是些年紀大的?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年紀輕的都去摘果子了啊。 這些時日,吳氏和老林頭,還有家里的婆子們,也都在作坊幫忙。馮氏她們也是,畢竟像這種季節性的東西可等不得人,自然得齊心協力先把柿餅趕制出來才成。 至于繡品作坊里,只留了高翠和王云香兩人看著,高翠在永寧城這邊,而王云香則在定胡縣那里。 可以說,如今林家除了還在坐月子的鐘鈺柔,以及每日上值的林遠秋,其余人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忙忙忙”。 這不,就連家里幾個歲數小的都不例外,不過他們都忙在了學業上。 自秦秀才接過府里小少爺和小小姐的學業后,墨宣墨昊還有墨晟,幾個男孩子的每日作息就有了具體的安排。 卯時三刻早讀,辰時二刻用早飯,歇上半個時辰后,就開始了一日的上課,上午兩節,下午兩節,而后秦秀才再布置今日的寫字作業,并叮囑明日交給他批閱。 相比起家里的男孩子們,婉清婉瑩還有婉雪,這些女孩子就要輕松了一些,秦秀才給她們的安排是,每隔一日來上課,只不過每日的練字是不能少的。 雖姑娘家不用舉試,可有一手好的字,還是很有必要的。 …… 臨近十一月的永寧州已漸漸開始冷了。 而忙忙碌碌二十多天的周記作坊,終于把所有收來的柿果都制成了柿餅。 只是看著裝滿柿餅的幾百個大陶缸,吳氏怎么都笑不出來。 其實不止是她,老林頭、林大柱林二柱,還有馮氏她們也都開心不起來,就連林遠秋也隱隱有著擔心。 至于為啥,當然是沒預料到的緣故。 林遠秋是怎么都沒想到,永寧州和定胡縣居然會有這么多的柿子樹,原本他以為有個三、四萬斤就頂天了,豈知實際數字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兩個地方加起來,居然有十萬多斤。 林遠秋算了算賬,此次周記作坊收柿子共支付三百二十兩銀子,顧人工用了一百二十兩,還有買陶罐花了三十五兩,所有這些加起來一共用了四百七十五兩銀子。 而晾干的柿餅水分差不多減半,十萬多斤的柿果能曬五、六萬斤的柿餅出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柿餅裝缸之前,都是稱過重量的,一共有五萬九千多斤。 按理來說,四百七十多兩銀子的本錢攤到柿餅上,每斤劃到九文錢都不到。這樣的成本,按著先前賣六十文一斤的價格,并不高。 可還有路上的運輸成本沒算進去呢,近六萬斤的柿餅,單是雇馬車就得一百多輛,算算馬車費用和車夫的吃住,實在嚇人。 何況,一口氣要雇這么多的馬車,哪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他這是失算了啊。 唉,說來說去,全因自己沒有預料到會有這么多柿子的緣故。 再想到自己原本的計劃,林遠秋覺得,此次賣柿餅他一定要好好打算好了才是。否則自己為永寧州和定胡縣將來的規劃怕是要泡了湯。 原本林遠秋的計劃,是準備讓吉祥如意餅成為永寧州的特產的,也就是招牌的意思。 而這樣的好處就是,往后只要有人提起吉祥如意餅,大家就會不自覺地想起永寧州,因為只有永寧州的吉祥如意餅才是最最地道的。 如此,等自己離開永寧州之后,這邊的百姓也不用發愁吉祥如意餅的銷路了,畢竟時人最注重的就是“正宗”。 …… 正當林遠秋為怎樣節約成本一籌莫展時,轉機卻是不經意間就來了。 這日,永寧城突然來了一支商隊,看著有十來輛馬車的樣子。 這行人進城住下后,就馬上打聽起馮記作坊的位置來。 一聽是找馮記作坊的,城里百姓自是相當的熱心,很快就給他們指了路。 找到地方的幾位商賈,當即表明了他們想進貨的意思,而所進的貨,正是抽繩手袋和畫框。 馮氏和周氏,還有劉氏,妯娌三人覺得自己快高興瘋了。 這這這么快就有自動送上門的啦? “哎喲,曹媽,快快快,快去把少爺喊來!” …… 第198章 商隊 馮氏的猜想沒錯,這幫人還真是自己送上門的。 不過,他們之所以會往永寧州來,還是因為林三柱的告知。 正如林遠秋叮囑的那樣,每賣一次貨,林三柱就會拿給掌柜們一張寫了永寧州馮記作坊的信箋。 說來,林三柱的這次賣貨之行并不怎么順利,究其原因還是價錢太高的緣故。 所以每當林三柱拿著樣品去推銷時,所有掌柜的第一反應就是壓價,甚至對半砍的都有。 林三柱自然一文錢都沒給他們讓,要買就買,不買拉倒,既然自己已經不遠千里出來了,大不了多走幾處就是,反正他是絕對不會搭上精力和運費白忙一場的。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大約每問上十家,才有一兩家拿貨,而那些拿貨的掌柜也只是每種各挑了一、兩件,生怕賣不出去積壓了貨??刹荒糜钟X得舍不得,畢竟這些布手袋和畫框實在太好看了。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等掌柜們把貨品擺出來后,但凡進到店鋪里的客人,就沒有一個不喜歡的。 特別是擺在書案上的小畫框,那什么“難得糊涂”,又什么“常醒不如半醉”,實在太好看了。至于價格貴不貴的,壓根就沒人提起。才一天期間,就賣了個干凈。 而那些手袋,富家夫人或是官家小姐一買就是五六個、七八個,也是立馬就沒。 看到轉眼就掙了十多兩銀子,那些掌柜都傻眼了,他們真沒想到這些貨品會這般暢銷。 于是就有頭腦靈光的店家,立馬照樣畫起了葫蘆,很快安排人仿照了起來。 不過更多的掌柜,則準備親自去永寧州一趟。畢竟林三柱離開他們店鋪時,可把馮記作坊還有好些新樣式的事,都與掌柜們一一說了。 當時聽的時候并沒在意,可這會兒掌柜們都對新樣式生了心,特別在看到那些仿照品沒幾件像樣的,就更加下定了直接去永寧州拿貨的決心。 就這樣,你一家我一家他一家,再雇上幾名鏢師,很快就組成商隊往永寧城進貨來了。 只不過這會兒在看到一個又一個好看的布手袋,以及一塊又一塊賞心悅目的禪意畫時,幾個掌柜看的目不轉睛的同時,又生出了其他打算。 原本掌柜們過來是準備進了貨回去賣的,可現在他們卻不這樣想了。 既然有這么多好貨,自己為何不多拿一些回去,直接做批發呢。 這樣想著,其中一人忙就把自己最看好的一整套兔子的布手袋抱在了懷里,然后轉頭對周氏說道,“掌柜,這種樣式的手提袋我全都包了!” 這款兔子手袋共有八種樣式,也就是八只不同的兔子,有手捧如意的,有雙手撫琴的,也有抱著梅瓶的。每只兔子看著都憨態可掬,好看極了。 一聽到全包了,其他幾個就不干了,“我說田掌柜,你這般行事可就太不地道了,咱們都是一起來的,有好貨自然該平分才是?!?/br> “是極是極,都一道過來,有好貨就該分一分?!?/br> “對對對,咱們見者有份,平分平分!” 三人雖這樣說,可他們懷里抱著的心儀樣品,可一點都不比田姓掌柜少。 是以,等林遠秋換了便服過來時,就看到幾個商賈,正抱住樣品舍不得放手呢。 周氏還是第一回 見到這樣的場面,正不知怎么辦才好,這會兒看到侄子過來,立馬松了口氣,“遠秋,這幾個掌柜到咱們作坊進貨來了!” 林遠秋點頭,對一旁的馮氏說道,“娘,您跟大伯娘和二伯娘,先去把今日做好的布手袋都清點入庫。還有派人去周記那邊看看,若有做好的畫框也都清點裝箱,讓三哥四哥先拉過來?!?/br> “誒誒誒!”妯娌三人齊點頭,很快就去作坊點貨去了。 林遠秋轉身,見幾位掌柜依舊跟剛才一樣,還是抱著樣品舍不得放下。這樣的場景,讓林遠秋心下肯定,今日作坊里的買賣鐵定不小。 “各位掌柜請坐?!绷诌h秋指著椅子請大家坐下,而后又道,“本作坊存貨量足,最近還出了好些新的樣式,定能讓諸位挑到滿意的貨品?!?/br> 一聽貨源充足,并且還有新的樣式,幾位掌柜終于放下心來,隨即忍不住暗暗慶幸,慶幸他們直接來了永寧州。 平安見自家公子才幾句話,就讓差點翻臉搶貨的幾位掌柜心平氣和了,心里自是忍不住的佩服。 待看到門口有婆子向他招手時,平安忙走了出去。 不一會兒,與林遠秋相談正歡的幾個掌柜,就看到方才退出去的小廝,端了兩盤子點心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