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5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這人一看就是四平八穩的性子,怎可能會是個散慢的。 方掌院在腦海里回想著自己十九歲時的樣子,雖早已模糊不清,可絕對做不到林修撰的大方持重。 想到這里,方掌院忍不住心中感嘆,如今的青年才俊,很是不一般啊。 …… 在出了掌院廳堂后,便有一位沈姓侍詔過來為林遠秋引路,翰林院侍詔官階從九品,算是末尾小官了,其職要,掌應對,也就是應接翰林院各種瑣碎。 沿著游廊,林遠秋和沈侍詔一直往內院走,第四進院落有間坐北朝南的大通間,正是修史館所在。 說來,翰林院的院內結構與普通民居沒多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翰林院共有五進院落,而京城民宅,最大一般也只有四進。 之所以會把修史館設在第四進,正是為了取資料方便的緣故,因為再往后面,就是整個大景朝藏書最多的地方——翰林院藏書閣了。 大通間里擺滿了桌椅,此時這些桌椅上,已有好多人坐著了。 林遠秋在他們當中看到了好幾張熟悉的面孔,韓士成,丁德進,張清遠,王順知,還有顧平。 咦,顧平? 這人不是有三個月的假期嗎? 林遠秋納悶,他這個兩個半月的才過來報到呢,怎么顧平比他還早? 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人家這是提早銷假了吧。 林遠秋突然覺得,他們這群同年當中,自己怕是最遲過來報到的那一個了。 不過也無妨,只要沒延遲來上值就成。 自那日在唐大人家見過之后,林遠秋便未再見過他們,這會兒看到,難免要熱聊上幾句。 至于丁德進,林遠秋還跟先前一樣的做法,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一切以對方的言行舉止而定,絕不做熱臉往上貼的事。 早來了半個多月,顧平自然要比林遠秋知道的多一些,“咱們修史館共有同僚十四人,哦,不對,再算上林大人,如今已有十五人了。這幾日,我與丁大人正校對《大景史冊》,其他事項倒還未有接觸。林大人你主管修史,不如直接去藏書閣,問閣主拿修史資料就成?!?/br> 話語中的丁大人就是丁德進,而林大人自然就是林遠秋了,顧平一改先前“林兄”“丁兄”的叫法,如今大家都步入官場,自不好再跟念書那會兒,稱兄道弟的了。 有了顧平的告知,林遠秋上手就要容易了許多。去藏書閣領了修史材料后,他便開始研讀和整理起實錄中的內容來。 翰林院修撰其實就是史官,以掌修實錄為主要職責,包括文史檔案的收集,比如皇帝起居注這些。 一句話,修撰就是一份整天埋進書堆里的差事。 其實除了每日和實錄打交道,修撰還有給皇帝講經史的職責。景康帝就時常會召人過去與他講經解惑。 不過,這樣的肥差,像林遠秋這種剛進翰林院的新手,肯定是輪不到的。 忙碌中,時間總是不知不覺,林遠秋感覺自己才坐下來沒多久,就已到了吃中飯的時候。 因著院內有藏書的緣故,翰林院并未像其他署衙那樣設有官廚。 可吃飯的地方總得有一個,不然大家都回去吃,家離得近一些的官員還好,要是太遠的話,下午的當值肯定得遲到。 如此,便有戶部官員給出了翰林院與隔壁鴻臚寺共用一個官廚的建議,也很快得到了圣上的恩準。 不過每次翰林院官員的飯食,都會有專門安排的人從隔壁官廚提過來,免得這邊的人日日過去打攪,總歸不是同一個部門,該有的謹慎還是得有的。 “今日的荷葉雞很是入味,吃著咸淡也正正好?!睆埱暹h忍不住開口,大家都是同年,說起話來自然要隨意一些,張清遠覺得,要不是怕有礙觀瞻,此時他的手,早就撫上吃的飽飽的肚子了。 一旁的顧平也有些意猶未盡,這還真不是他嘴饞,官廚里的幾個做菜廚子,手藝確實不錯,這荷葉雞,以前他也吃到過,可味道太淡,加之雞選的太肥,吃著有些油膩,與今日官廚做的根本沒法比。 還有,顧平覺得,就照現下這個吃法,他若不管住自己嘴的話,怕是過不了多久就能胖出一圈來。 想到這里,顧平忍不住看了看走在身側的林遠秋,挺拔修長,體型勻稱,沒見有一絲長胖的地方。剛剛他看林遠秋吃了兩碗飯,想來也是個胃口好的,可人家看著還是瘦瘦的,你說氣人不氣人。 林遠秋并不知曉同僚在羨慕他吃不胖的體質,這會兒的他正拿了銀兩給方才抬飯過來的小吏,想讓他幫自己去官廚買幾只荷葉雞過來。 這可是他爹的最愛,自從來京城吃上過幾回后,林三柱就喜歡上了這道菜。林遠秋也品嘗過,所以在吃了今日的荷葉雞后,他也和顧平有著一樣的想法,也覺得官廚做的,比原先自己吃過的味道都要好。 所以就有了想買回去給爹嘗一嘗的打算。 這樣的cao作,是被允許的,林遠秋也正是看到有同僚如此,他才拿出銀子也讓小吏幫著買。 除了可另外從官廚買菜帶回家,林遠秋還看到有不少官員會把自己沒吃完的那份飯菜,裝進餐盒打包回去。 林遠秋能理解這樣的做法,畢竟不是所有官員都家中富有。加之官廚的飯菜份量給的足,吃著也不錯,所以想帶回去給家中妻兒嘗嘗也屬正常。 何況,如此節儉的做法一直都是景康帝最為贊賞和推崇的。 畢竟任何時候,浪費糧食都是一件可恥的事。 林遠秋決定從明日開始,他也帶個餐盒放在衙署里,這樣若自己也有吃不完的時候,就可以打包帶回家了。 每日中飯后都會有半個多時辰的休憩時間,這會兒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未免下午上值時犯困,中午睡上一覺是很有必要的。 修史館的西隔間擺放了十來張方竹床,正是給史官們午休用的。 不過這會兒林遠秋并未午睡,而是跟著也買了荷葉雞的同僚,一起往典簿廳去。 典簿廳邊上有口水井,兩人準備把荷葉雞用竹籃裝著,然后吊到陰涼的水井里,否則這么熱的天,很容易壞。 等到了那兒時,林遠秋看到已有人在井邊站著了,沈侍詔也在,再看幾人手里,有的拿著餐盒,也有拿著和他一樣的油紙包,看來大家都準備把吃食吊在井里,以防壞了。 不知怎滴,林遠秋突然有種nongnong的生活感,而這nongnong的生活感,居然與清貴之地的翰林院并不違和,反而給人相得益彰之味。 申時三刻下值,林遠秋先去藏書閣把早上領的幾本史料書全給還了。 當日領出去的書必須當日歸還,這是藏書閣的規矩。 等林遠秋再過去典簿廳那邊的水井時,發現籃子里只他一只荷葉雞在孤零零的裝著了。 摸了摸,冰冰涼涼的,可見井下的溫度確實要涼快許多。 家里人多,這荷葉雞原本林遠秋是想買上三只的,可因著天熱,官廚那邊并未多做,所以輪到林遠秋時,只剩下最后一只了。 也所以,林遠秋在想,待會兒這只雞該怎么分。 沒等他想明白,出了翰林院沒走上幾步的林遠秋,很快看到他爹就站在路對面朝著自己笑。 “爹,您怎么過來了?” 這邊街面上連棵能遮陰的樹都沒有,看到林三柱曬得通紅的臉,林遠秋皺眉。 林三柱卻不以為意,“爹才來了沒一會兒,方才從咱家鋪子出來后,想著反正時間還早,就順便過來看看了,咋樣,還適應吧?” 林三柱哪是順便過來的啊,今日可是自家狗子的第一天上值,他怎可能放心的了,所以就借著去鋪子的由頭,從家里直接過來這邊了。 想到剛才好幾位官員可是有專門的馬車來接回家的,林三柱心里便想起自家馬車的事,也不知道啥時候能送到京城來。 林遠秋掏出布帕遞了過去,示意林三柱把額頭的汗擦一擦,“爹您放心吧,兒子今日只做了修史的活兒,做這事只要心細一點就不難,兒子沒覺得有啥不適應的地方?!?/br> 只除了大熱天的官袍穿著實在有些熱,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林三柱聽后心下稍安,“沒不適應就好沒不適應就好?!?/br> 想了想他又開口,“遠秋,要不明日就讓平安跟著你過來?” 林遠秋搖頭,“不用,過來也只能在門口等著,還是讓他在家里幫著做活吧?!?/br> 這幾日林大柱他們又開始做起了書簽木片,平安手腳是個利索的,每次都能幫著磨不少木片出來。 “爹,這個給您?!绷诌h秋把手里的油紙包遞了過去。 “這是啥?”林三柱接過。 “荷葉雞,官廚里做的,兒子吃著味道不錯,就想買給爹您嘗嘗?!?/br> 想了想林遠秋又說道,“原本兒子想多買幾只,也好給娘和爺奶都嘗一嘗的,可惜只有這么多了?!?/br> 而林三柱,在聽到是荷葉雞后,忍不住眉開眼笑了起來,他就知道他的狗子是個頂頂孝順的,自己才說了一回荷葉雞好吃,沒想到兒子就給記在心里了。 林三柱把油紙包放近鼻尖聞了聞,嗯,香氣四溢,且還有股淡淡的咸香,該是十分美味才是。 “沒事,等回家后,爹跟你娘還有你爺奶分著吃就成?!?/br> …… 翰林院是個可清閑又可忙碌的地方,反正修史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慢斯條理是一天,雷厲風行也是一天,主要看你自己怎樣安排。 林遠秋沒讓自己雷厲風行,更沒像其他人那樣今日之事推至明日,因為他知道,人如果有“明日復明日”的念頭存在,那么你的所有期待和成功,也將永遠在離你一日之遙的明日。 所以,自進入翰林院當值的那天,林遠秋從未在修史上有過偷懶,研讀文獻、摘抄謄錄,每日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忙碌中,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感覺才眨眼的功夫,就已是小半年之后了。 在這小半年里,林遠秋的修史步驟,已從先前的編寫叢目和標出事目,以及選出史料附注于事目之下,到如今的組織長編、開始依照叢目撰寫出正文了。其實這還算不得正文,嚴謹的說,這應該就是書的草稿才對,只有等筆削定稿,再給方掌院過目之后,才能定出最終的文稿。 過去的這段時間里,每次一有同僚應詔進宮去給圣上講經時,大家都會流露出極為羨慕的目光。 而這樣的目光,卻從未在林遠秋臉上出現過。 …… 第160章 面圣(一) 林遠秋之所以不羨慕,并不是認為羨慕沒用,而是覺得真沒啥可羨慕的。 都說伴君如伴虎,雖離圣上近了,容易讓他看到你的長處,能得到的晉升機會也多??扇粜胁钐ゅe了一步,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滿盤皆輸了。哪怕只是被簡單的懲罰,也等于在皇帝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再想挽回,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像這種“危墻之下”,盡量遠離才是明智。 林遠秋一直都是個很現實的人,在他看來,自己考中進士不容易,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該怎樣好好守住這個“鐵飯碗”了。 也所以好好當值,努力修好史書,才是他接下來該做的事。 至于晉升什么的奮斗之路,基本不會去開啟。 在翰林院這小半年,林遠秋才知道,在這里修史多年的“前狀元”就有好幾個??粗麄兠咳諟庶c上值,然后定點下值,在修史的間隙,還常常會逮空泡上茶一壺,慢慢品茗茶香,雖不是什么上好的茶葉,可那愜意的神情卻是做不得假的。 所以這樣的日子有什么不好呢。 再有,當初自己之所以念書,為得就是不用日日忙于田間和有服不完的徭役,更不用因為身份低下而身不由己。 如今這些目標都已實現,他還有啥不滿足的,接下來,林遠秋認為,自己只要經營好生活就可以了。 所以那給圣上講經史什么的,他是真的一點都不羨慕,也從未有想去的時候。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的了的,林遠秋是怎么都沒想到,很快自己就要老老實實去面對那道“危墻”了。 這日,圣上又讓身邊的吳公公傳了口諭到翰林院,讓掌院學士安排了人進宮講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