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4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林遠秋點頭,“對,咱們就以他們的名義捐贈?!?/br> 本朝慈幼局由當地官府撥款建造,里面住著的,大多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或者被遺棄的孩子,還有少數無家可去的老人。 這些年,隨著慈幼局里的孤兒越來越多,官府也漸漸有些力不從心了起來。這會兒自己送這些東西過去,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屆時縣衙肯定會出了受贈告示出來,且還會對捐贈之人大加贊揚。 而他,也算解決了自己的難題。 所以,這應該就是三全齊美了吧。 …… 第149章 代捐 沒過兩日,位于村口處的兩座牌坊就正式開土動工了。 用的是白麻石的材料,而用作雕刻的石材則是青石。 這次除了石匠和木工,其他打下手的,全都是林氏宗族的年輕后生,不過也有好些是自愿幫忙的村民。 用村里人的話說,那就是,“天爺,這可是狀元牌坊啊,皇帝他老人家掏的銀子,這個時候不上去沾沾喜氣,怕就是十足的傻子了吧?!?/br> 也正因為村里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思,是以,自牌坊開建以來,整個小高山村,最熱鬧的地方非村口莫屬了。 男人們汗流浹背的忙著干活,村里的婦人們則抱著笸籮,然后在老樟樹下找一塊干凈的地兒坐著,或納鞋底,或縫補衣裳,或繡著布帕,都不停忙碌著手上的活兒。 可以說,若不是中間還有頓中飯必須得回家去吃,這些婦人說不得能在樟樹底下待上一整天去。 不過也有不愿往牌坊這邊湊的人。 就像林金財家。 比起大家伙兒的熱火朝天,如今村子里氣氛最差最郁悶的人家,怕也只有他這邊了。 一連好幾日,從上到下,從老到幼,就沒出現過一張笑臉。 就像這會兒,一家之主吃了早飯后,就不知上哪兒去了。 不過以金氏對老頭子的了解,覺得八九不離十,應該又是去公婆墳頭“訴苦”去了。 相比起林金財的找爹娘訴說委屈的行徑,林全河和林全江處事就要“穩重”了一些。 這不,這幾日兄弟倆都沒怎么出去外頭,常常是往床上一躺就是大半日,這躺功,正如張氏和許氏抱怨的,她們做月子那會兒都比不上。 至于林文延和林文慶,這時候都在房里看書苦讀呢,兩人準備明年再戰縣試。 本著眼不見心不煩,這會兒,兩個兒媳和三個孫媳,都和金氏待在堂屋里。 看到屋里幾個都是一副耷拉著臉的模樣,金氏忍不住嘆氣,心中的酸澀已不是用言語能表達。 “娘,咱們與二叔家可是同一個爺奶下來的,整個林氏,也只有咱家與二叔家最親,現如今遠秋侄兒當上了官老爺,二叔家風光了,也是咱們家的風光不是嗎?!?/br> 郁悶了好幾日的張氏,經過昨晚的輾轉反側。突然就被她理了這么一條思路出來。 在張氏看來,如今二叔二嬸這般體面風光,自家何必再繼續端著,直接與二房親親熱熱起來不是很好。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自家舍得下臉皮,哪還有不你來我往走動起來的道理。 一旁的許氏聽后,忍不住點頭,“大嫂說的在理,娘,一筆寫不出兩個林字,咱們與二叔原本就是至親,先前因著各有各的事要忙而少了走動,往后得繼續親香起來才行?!?/br> 許氏想的是,等兩家人走動的如同一家了,那他們大房不就成了狀元公的親眷了嗎。許氏可是親耳聽到那報喜官差喊馮氏周氏夫人的,等親如一家后,自己也就是夫人了。 還有,文慶可是說了,說他之所以屢次不中,就是因為缺了好的教學夫子,等自家和二叔家親如一家后,自己一定要讓遠秋給文慶說個好的夫子。如此,等明年再考縣試時,兒子就肯定能考過了。 這樣想著,許氏仿佛已經看到兒子金榜題名的時候,嘴角忍不住上揚了起來。 一旁的文延媳婦柳氏,在聽到婆婆和嬸嬸的話后,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柳氏是真的想不明白,各家有各家的日子,自己過好自己的不就行了嗎,為何爺奶公婆他們的眼睛非要盯著二叔一家呢。 聽他們這意思,這是準備跟二房好好走動起來,然后去沾人家的光吧。 想到這里,柳氏不禁想笑,這是有多異想天開呢。 雖不知自家跟二叔一家,先前是因著何事生出的間隙,反正就憑自己這些年看到二房對他們平平淡淡的態度,就覺得兩家絕對不可能再親熱起來。 至于跟著二房一起得勢的事,就更不可能了。 而金氏,在聽到兩個兒媳的話后,很快若有所思了起來。 不得不說,張氏和許氏的話,簡直說到金氏心坎里去了。這兩年,金氏早已沒了壓二房一頭的念頭,不是她不想,而是人家早已跑到前頭去了,自家就是拍馬都難追上,還有啥頭可壓。 再有,就二房如今這般的好光景,自己不快些去想法子沾沾光,還一個勁的與人家別苗頭,這不是傻子還會是啥。 所以這會兒兩個兒媳的這番話,等同于給早已心生后悔的金氏一個臺階,讓她有了不是老娘要退讓,而是讓你們勸通了的姿態。 然后,金氏一掃這些時日的愁悶,很快進入到了,怎樣才能與二房親如一家的狀態中來。 說實話,對于如何與二房親如一家的這件事,金氏是一丁點都不愁的。畢竟這些年自家雖與二房走動不多,可兩家人還從未有過撕破臉皮鬧掰的時候。 所以金氏心想,只要自家不再端著長兄長嫂的架子,兩家保證能親親熱熱走動起來。 畢竟老頭子和小叔子可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兄弟,老話不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嗎,兄弟倆可都在村里住著呢,小叔子遲早有用到他大哥的時候。 此時的金氏,若是知道再過上一個多月,二房就會舉家搬去京城的話,也不知道會是個什么想法,不過屆時呆若木雞是肯定的。 …… 等林遠秋把鎮上富戶送來的禮和名單都對應整理好后,就準備前往縣城。 meimei們的親事近在眼前,那宅子和田地,還有鋪子,都還未置辦好呢,林遠秋準備趁著這次,把嫁妝的事給辦好了。 在出門前,吳氏把周、王兩家送來的聘銀全給了林三柱,“這些銀錢你拿著,是用來置辦嫁妝,還是當作壓箱銀,你們自己看著劃算吧?!?/br> 納征時,周、王兩家都送了聘禮過來,除了各色布料,聘餅和三牲,以及四京果四色糖外,還有就是用帖盒裝著的聘銀了。 周家送的聘銀是二百六十兩,取二六大順的意思。 而王家,比周家稍微少上一些,王家的聘銀是二百二十兩。 那日送聘銀過來時,村里好些人都看得眼熱,直說這樣的閨女若多來幾個,那娘家就發達了。 吳氏可沒有一丁點留下孫女聘銀的心思,不說現下家里寬裕,就是大妮二妮嫁人那會兒的聘銀,自己都沒留下一文呢。 至于公中給春燕春草的嫁妝,早在年前就置辦好了,和當初春梅、春秀出嫁時一樣,也是每人六畝上好的水田。 …… 家里有馬車,出門自然要方便了許多。 今日趕馬車的是林遠柏,這幾年馬車經常來往于鎮上,所以像林遠楓幾個年輕一輩的,幾乎都是駕車的熟手,軛馬、打響鞭、御車都不再話下。是以,等馬車到了周善縣縣衙時,也才正午時分。 雖林遠秋未穿官服,可今日出門時,他是帶著腰牌的。 凡大景朝的官員,都會有一塊自證身份的腰牌,其質地,視品階的高低而定,像王公侯伯這些是金制腰牌,而三品官以上是銀制的,其余全是銅制腰牌,林遠秋這塊就是。 守門衙差在看過官牌后,忙一個行禮說了句“大人您稍等”之后,就飛快往衙門里跑,腰牌上頭可是六品京官的徽制呢,自己得快些把大人喊出來。 見此情形,林三柱和林遠柏,忍不住相互對望了一眼,心中突然生出了“果然門庭改換”的感覺。 很快何知縣與王縣承就迎了出來,雙方見了禮之后,林遠秋也不墨跡,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在聽到林大人今日是特地為著給慈幼局捐銀錢而來,何知縣眼睛就是一亮,這段時日他正在煩心慈幼局生計的事呢。 慈幼局共有老幼一百四十九人,而那些小娃兒,前幾年還好,人小胃口也小,撥下去的糧食還算夠吃。 可如今,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曾經的小毛孩兒現下都到了會吃的年紀,可每年撥過去的糧食依舊這么多,所以哪怕每次做飯時,都會摻了六、七成的雜糧進去,可還是撐不到一年,就把口糧全都吃光了。 而那些孩子,看著還都瘦巴巴的。 除了吃食,還有每個孩子的穿衣,這些可都是開銷啊。 所以在聽到林大人今日來給慈幼局捐銀時,何知縣怎可能不高興。 “下官替慈幼局老少多謝大人,大人真可謂雪中送炭啊?!?/br> 何知縣拱手道謝,王縣丞也跟著連連感激。 林遠秋擺手,“此次捐銀之人并非本官,實乃鎮上十幾位商賈的善心,本官只是代為轉交而已?!?/br> 說著,林遠秋就從平安手上拿過包袱,解開后先把名單遞到了何知縣手里。 何知縣正疑惑“代為轉交”是個什么意思,按理說,這些商賈又不會不知縣衙大門朝哪兒,大可以自己直接過來就是。 不過,等他看清名單上不但有銀兩,還有水田和屋宅時,頓時就明白了過來。這哪是商賈們往慈幼局捐錢銀啊,明明是林狀元把人家送給他的禮,全捐了出來好嗎。 只不過,何知縣實在有些想不通,哪怕是借花獻佛,那也是大善舉一件,為何林狀元只字不提自己呢。 林三柱也有些不明白,所以在出了衙門后,就忙不迭的問道,“遠秋,你為何不與知縣說這是人家送給咱家的禮呢,這樣雖說捐錢銀時用的是送禮人的名字,可也能讓旁人知道你的清白廉潔啊?!?/br> 林三柱有些心急,為官之人不是最需要好名聲的嗎,這樣的好機會白白錯過了豈不可惜。 本來他以為這次狗子也會跟著捐一些銀子的呢。 想到這會兒還在衙門口,林遠秋并沒多說,等上了馬車后,方開口道,“爹,兒子問您,像兒子今日這般行徑的人多不多?” 這般行徑? 林三柱搖頭,“這哪是多不多的問題,爹壓根就未聽過有這樣做的人?!?/br> 誰不是收到賀禮后全歸到自己口袋的,就像林有志,當初正是收下旁人送的禮,才搬去了縣城,才日子過得好了起來。 也正因為如此,林三柱才更加不明白了,“旁人都收了,就咱家未收,不是更應該讓大家知曉嗎?” 這樣不就更能凸顯出自家遠秋的與眾不同,都會被稱贊是個好官了啊。 平安顯然很認同老爺的說法,是以在一旁忍不住的點頭,可不就是要讓旁人知道嘛,這樣,大家就都知道公子是個好官了。 林遠秋自然知道他爹的心中所想,不過他卻不是這樣認為的,“爹,兒子問您,換做您是其他秀才舉人的話,知曉兒子的做法后,您覺得他們心里會怎么想?是不是覺得兒子這是沽名吊譽,為了博取好名聲才故意這樣做的,且兒子還壞了他們的聲譽,讓大家都以為他們是貪婪愛財之輩?” …… 第150章 置辦嫁妝 林三柱瞪眼,“哪里故意博名聲了,遠秋你可不是這樣……” 話沒說完,林三柱立馬反應了過來,對啊,若換自己是那些秀才,或是舉人的話,肯定要罵,因為遠秋擋了他們的財路,或者讓他們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左右為難。 所以,兒子說的沒錯,這事絕不能聲張,否則就會得罪太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