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于是,等第二天才順再過來時,是帶了兩只箱籠過來的,一只裝著少爺慣常用筆墨和書冊,以及寫好的文章。而另一只箱籠里,則是少爺的換洗衣衫以及洗漱用品了。 這哪像只住上幾天的陣仗啊。 和周子旭一樣,林三柱把二女婿也安排到了山上的小院里居住。雖已和自家閨女已定下親事,可該有的規矩還是不能少的,如此也能避免旁人的閑言碎語。 因著來求春聯的村人太多,原本說好的三天,最后只得再多加了一日。 第四日當晚,林遠秋也干脆搬到了山上,之后的幾天,郎舅三人一起探討學識,一起研讀文章,倒是難得的愜意。 一直到了臘月二十九,周子旭和王文昌才匆匆回去,離開時,兩人都未把換洗衣服帶回去,這是已經約好,等過了除夕又來岳父家相聚了。 院宅圖已經裱好,六尺的畫芯加上軸頭和卷尾,看著很是壯觀,老林頭把它掛到了自己的房里。是以守歲這晚,全家人對著京城的新宅子又生出了不少暢想來。 吳氏依舊和先前一樣,挨個給兒媳、孫媳發了紅紙包,里面則是每房來年的零花錢。 家里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吳氏給發的零花銀錢自然也有了增加,兒媳婦每人七兩,孫媳則是每人四兩,比起去年,每房都多了一兩。 雖過了年林遠秋已是十九,可只要沒成家,壓歲錢自是不能少的,何況還未及弱冠呢。 所以包括幾個堂哥在內,林遠秋一共收了八個紅包。 接著便是他這個當小叔叔的給幾個侄子侄女發了,從京城回來之前,林遠秋特地去銀樓換了一把小銀花生和小銀如意,這會兒給每個孩子當壓歲錢正合適。 經過半個多月的相處,幾個孩子早已叔叔長、叔叔短的只差每天繞著林遠秋轉了,此時收到小叔叔給的漂亮壓歲錢,一個個嘴巴就跟涂了蜜似的,都喊著小叔叔真好呢。 兩個meimei的壓歲錢林遠秋自然沒忘,等守完歲,大家都各自回房時,林遠秋拿出衣兜里的紅包,遞給了兩人。 “謝謝哥!”姐妹倆異口同聲。 春燕隔著紅紙摸了摸,好像是剛剛自己看到的銀花生和銀如意的形狀,不過這紅紙好像有些厚度的樣子,她忍不住問道,“哥,紅包里是啥???” 林遠秋笑道,“回房里看看不就知道啦?!?/br> 一聽這話,春燕和春草就更加好奇了,與哥哥說了明日再見后,姐妹倆就去房里把紅紙包打了開來。 然后春燕和春草發現,紅包里面除了兩個銀花生和兩個銀如意外,還有一張紙疊著,把紙展開,才發現居然是一張銀票,而銀票正中印著“憑票取足銀五十兩”八個字。 所以,哥哥這是直接給她們每人包了一張五十兩的銀票當壓歲錢。 春燕和春草都濕了眼眶,兩人明白,哥哥這是變相的給她倆攢嫁妝,就像先前那套首飾,沒個一百兩銀子根本買不下來。 春燕和春草知道,哥哥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她們嫁到婆家后,能有自己的底氣和腰板吧。 小紅和小菊兩個雖不識字,可看到自家小姐臉上的表情,也能猜到銀票上的數額肯定不小,再想到那套金頭面,不得不說,公子對三小姐和四小姐可真好啊。 想到這里,兩人忍不住摸了摸衣袖里的紅包,這是吃年夜飯時公子賞給她倆的,里面是塊碎銀。除了公子給的,今早老太太和三太太也都賞了紅包給她們。 姐妹倆時常會想,比起先前的主子家,現下她們的日子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不說旁的,最起碼老太太和幾個太太從來不會動不動就責罰人。 再看公子的家人,也都是和和睦睦的,所以她們一家算是遇上好主子了。 …… 大年初一,林遠秋跟著林三柱去族長和族老那兒拜了年。 兩年未見,幾個族老頭發更白了些,不過精神頭都不錯。 用他們的話說,那就是養好身體,一定要活著看到遠秋考中進士的那天。 族長變化倒是不大,看到林遠秋過來后,族長臉上的笑就沒怎么停過。 這讓林三柱又自覺腰背挺直了不少。 …… 初二是閨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四個孫媳,除了丁菊因娘家離的遠沒有出門,其他三個一大早都帶著夫君和孩子回娘家去了。 周氏妯娌三個在灶間忙碌,吳氏則在一旁掰著手指,今日大妮、二妮肯定要回娘家,還有春梅和春秀也要回來,再算上幾個姑爺以及外孫、外孫女,對了,還有曾外孫和曾外孫女,所以中午這頓最起碼得擺上四桌才行。 大妮和二妮是前后腳回來的,姐妹倆的臉看著比去年又圓潤了些,自家中田地不用再交糧稅后,姐妹倆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得到了改善,如今十年過去,她倆也算有些家底攢著了。 對爹娘來說,孩子們日子好好的,自然比什么都讓人舒心,看到兩個閨女笑容滿面的樣子,吳氏也跟著喜氣洋洋了起來。 …… 周子旭和王文昌是初三這日上門來拜年的。 然后初三當晚連襟二人與大舅哥又住到了山上的小院,三人繼續過起了寫文作賦的日子。 今年是大比之年,八月里的鄉試王文昌是肯定要參加的。是以這幾日,林遠秋和周子旭與他說了不少學識上的見解,鄉試中,策文是關鍵,林遠秋把自己備考鄉試那會兒的估題冊子拿給了王文昌,上頭寫著的,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策文論據,也算是對這個妹夫一點都沒有藏私了。 郎舅三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十來日,等下山時已是正月十二,再有幾日,林遠秋和周子旭就要啟程回京了。 每次小孫兒的行李都是吳氏幫著收拾的,這次也不例外。除了新做的幾身衣衫,吳氏又給裝了二十多斤柿餅,這是準備讓小孫子給老師送去一些的。 林三柱和林遠楓準備跟林遠秋一起過去,東跨院的廂房馬上要開始新蓋,總要有人時??粗拍芊判?。 得知爹爹要去京城,婉清就有些心動。 林遠楓向來寶貝這個閨女,想到清兒已經八歲,不用背不用抱的,帶出門去也煩不了人,便應了下來。 這下可把家里另幾個小的給羨慕壞了。 見狀,婉清拍了拍腰間掛著的小荷包,笑道,“大姐一定給你們買好多好玩的東西回來!” …… 回京這日,林遠秋起了個大早。自家有了馬車,出行就要方便了許多。 老林頭和吳氏的叮囑繼續,都是讓出門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話,林遠秋點頭一一應下。 馮氏則開始悄悄掉淚,一想到兒子又得要好長時間才能回來,這都還沒出門呢,她就開始盼著歸家的那日了。 “娘,兒子定會加把勁的?!绷诌h秋輕聲與馮氏說道。 馮氏知道兒子這話的意思,這是想說他一定會努力考中進士,這樣往后就不用常年求學在外,讓娘擔心了。 所以她可不能讓兒子為了能考中進士,而拼死命的讀書。 想到這里,馮氏忙一把抹去眼淚,“娘不急,娘一點都不急,遠秋啊,娘沒旁的要求,只期望你照料好自己,在外好好的就行?!?/br> “兒子知曉了,娘您在家里也要注意著身體,別熬夜做繡活?!?/br> 馮氏點頭,她才不熬夜呢,不然熬壞了眼睛,以后還怎么帶孫子孫女啊。 與周子旭在鎮上會合后,一行人就坐上了去往府城的馬車,之后便是沿著水路北上。 讓林遠秋高興的是,婉清沒有一丁點坐船的不適,直到官船在通州碼頭靠了岸,小姑娘除了久待在船上有些無聊,都沒有頭暈腦脹以及不舒服的地方。 林遠秋也沒另外找睡覺的客棧,而是把爹和堂哥父女倆直接帶到了新宅院里。 年前泥瓦匠已修繕了第二進和第三進院落,這會兒已經在檢修最后一進的后罩房了。 看到偌大的宅院,林三柱和林遠楓在院子里來回走了好多遍,高墻灰瓦,亭臺游廊,兩人眼中的驚喜不言而喻。而婉清,在見到梧桐樹下掛著的秋千后,就不愿走開了。 “小叔叔,咱們家院子可真好看,清兒實在太喜歡了?!?/br> 這是小姑娘今天重復說了好幾遍的話。 林遠秋讓張貴買了鋪蓋被褥過來,然后把爹和大堂哥都安頓在了已修繕好的第二進院落里。 有了幫忙的人手,的確要輕松許多。把修繕院宅的事交給爹和大堂哥后,林遠秋就沒再為此事cao心過。 …… 很快到了休沐這日,想到爹和大堂哥這會兒應該在墨林軒,是以從國子監出來后,林遠秋就帶著周子旭往自家店鋪去。 只是快到鋪子時,林遠秋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怎么自家店門口圍著好些人啊。 難道是出什么事了嗎? 周子旭也看到了,心里也擔心著是不是出了事。 于是兩人快步往前走。 結果還未到鋪子門口,張貴媳婦呂氏就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公子公子,小小姐不見了!” 小小姐? 林遠秋呆愣片刻后,才明白小小姐說的就是婉清。 可婉清怎么會不見了的? 林遠秋著急道,“你快與我說說是怎么回事?” 呂氏也不敢耽擱,很快就把事情說了個清楚。 因著宅子里的廚房重新打灶臺,所以這兩日林三柱和林遠楓都是來店鋪這邊吃飯的。 今日婉清吃好中飯后,依舊跟昨日一樣站在店門口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小孩子愛看熱鬧也正常,只要不亂跑就成,所以林遠楓也沒當回事,想著女兒定也會和昨天一樣乖乖在門口等自己的。 可才一會兒,張貴就發現站在門口的小小姐不見了,他忙跑到門口去找,結果沒看到人,于是就跑進內堂喊老爺和大公子去了。 呂氏繼續說道:“公子,方才賣燈籠的許掌柜說,說有看到一個漢子抱著一個小姑娘往街路口方向跑了,老爺和大公子聽了后,忙都追了過去?!?/br> 此時呂氏已嚇得臉色蒼白,小小姐可是再張貴眼皮底下丟的,今日要真出了事,公子怕是饒不了他們一家了。 林遠秋此時哪顧得上這些,這會兒他想到的是,比起爹和大堂哥,自己肯定更熟悉城里的地形,所以他得快點去追人才行,不然真被人販子把人運出城,到時可就大海撈針了。 “子旭,你快去報官!” 話音未落,林遠秋已撒腿往街路口跑去了。 …… 第135章 打拐子 河福街位于京城南面,是條十足的老街。 這里的店鋪大多做著布匹和成衣的生意,也有幾家繡坊開著,余下的那些,有賣糕點的,有賣雜貨的,還有賣茶葉和脂粉的,也算是多種多樣了。 鐘鈺柔今天過來河福街,是為了街口開著的那家成衣鋪來的。 當年一家人去涇州時,周氏就把自己的幾間嫁妝鋪子交給了忠叔照看。忠叔是周氏奶娘的丈夫,一家子都是周氏的陪房,所以把鋪子交給他來打理,還是讓人放心的。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這些年這幾間鋪子的盈利都還可以。 只不過忠叔年事已高,所以這次周氏回京后,他便把幾間鋪子交回到了主子手上。 而周氏想著自己的嫁妝遲早要分給幾個孩子,不如趁著這次干脆把店鋪做了分配,也好讓兩個兒媳以及自己女兒早些接手管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