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1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自辰時起老夫就在府中等著了,原以為你定是記岔了日子,今日一準不過來了,直至到了午時,老夫才突然想起,上午半日國子監還有課來著,唉,老了老了,居然把這事都給忘了?!?/br> 秦遇雖嘴上說著自己老了,可滿臉是笑的樣子足見這會兒心情極好。 至于原因,自然是覺得自己眼光實在不錯的緣故。 可不就是不錯嘛,換做旁的學子,這樣難得的討教機會,哪還管上不上課的事,肯定請了假一早就過來了。 可這小子呢,那日看他樂成那副傻樣子,結果人家還是好好把半日課上完才過來,這心性,足見是個穩重踏實的。 不得不說,今日林遠秋的做法,讓秦遇對他又另眼相看了幾分。 林遠秋哪里會知道這些,只想著不好打攪人家太久,是以再次與人道謝后,就打開包袱把里頭的兩篇文章拿了出來,而后雙手遞過,道:“請夫子斧正?!?/br> 秦遇可是老成精的人兒,這不,等接過文章后,就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了,就自己手里的十來張紙,只需往衣襟里一塞即可,哪還用包袱皮包著過來啊。 再看眼前的人,因著方才躬身行禮的動作,使得胸口處凸出了一大塊,所以,只一想,秦遇就明白了個大概。 這小子怕是還有文章不好意思拿出來吧。 想到這里,秦遇忍不住感慨,這是擔心文章太多,怕自己不愿指點吧。 唉,小娃兒求學不易啊。 秦遇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人家放下心來,再說既然決定指點人家了,兩篇和三篇也沒啥區別,不如讓他拿出來一起點評好了。 考慮到小娃兒面皮薄,秦侍郎沒直接往對方胸口一指,讓他快把文章拿出來,而是舉著手上的紙,委婉開口道,“今日只拿來這么些?” 說罷,便滿是慈和的看向林遠秋,這鼓勵明顯的眼神,讓林遠秋情不自禁把手伸進衣襟,而后把懷里藏著的文章都拿了出來,并有些不好意思道,“小子這邊還有文章,煩請夫子一起斧正?!?/br> 而秦遇,在看到林遠秋掏出來的厚厚一大疊文章時,雙眼簡直看呆了去,這厚度,怕得有十來篇吧? 所以,先前的穩重踏實,還有面皮薄,恐怕全是自己想當然了。 若是可以,秦遇很想上前掐上一把,臭小子這是準備把他給累死吧。 可抬頭,看到的卻是滿是期待的眼神。 唉,算了算了,既然準備指點,兩篇和十幾篇的,咳咳咳,也沒啥區別吧? 秦遇讓林遠秋搬了凳子坐到自己面前,而后翻開文章仔細看了起來。 …… 第114章 去秦府(二) 秦遇自考中進士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可像這樣的點撥和教導,他除了對自家兒孫做過,其他人還真沒怎么有過。 不是沒人尋過他,可都被秦遇給婉拒了。 至于原因,除不想費這個心力外,更多的還是不愿參與其中。 京城官圈復雜,底下拉幫結派的激烈程度遠超于朝堂上的政見不一,圣上年邁,大皇子和二皇子各有自己的擁躉,而皇后嫡出的三皇子雖看似落了下乘,然而在秦遇看來,世事難料,最后到底哪位能榮登那張寶座誰都預料不了。 從龍之功雖看著富貴,可在此之前,還不是得拿全家人的性命去搏,贏了固然是好,可若是輸了呢。 所以秦遇從不站隊,除了效忠當今陛下,他哪邊都不沾。 這并不是秦遇怕事,而是不想讓自己的子孫陷入萬劫不復中。 也所以,那些打著給家中小輩拜師名頭,實則過來拉攏的同僚們,全都被他謝絕了去。 秦遇可以肯定,眼前這小子若是哪個站隊官員的子侄,哪怕再入了自己的眼,他也不會讓對方來家中教學,更別說這會兒還一講就是半天了。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此句為何意?” 想了想,林遠秋答道:“有仁德之人定有善言,可能說會道之人不一定有仁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但勇敢之人不一定有仁德?!?/br> 秦遇點頭,“此解極對,德仁為本,言勇為末,金剛非堅,愿力為堅,有人雖看似勇猛,但卻源于內在深深的貪欲,汝切記不可為之!” 這樣的事林遠秋自然不會去做,遂點頭道,“學生知曉了?!?/br> 小廝換來了熱茶,又去端了一盤糕點過來。 說了這么久的話,秦遇除了口渴,腹中也覺有些空空,于是招呼林遠秋吃茶點的同時,自己一連吃了四塊芡實糕,外加一盞熱茶,直把一旁立著的小廝看呆了去。 他家老爺啥時候胃口這么好了。 仆人詫異的表情,秦遇并未看到,在吃過茶點后,他接著翻開題為《安民強軍之道》的策文細看了起來。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秦遇邊看邊點著頭,嗯,此篇開頭立意明確,不錯。 不過等他看到文章以北邊山戎常犯我朝邊境作為論據,并展開事件論述時,心中不免有些驚訝了起來。 讓秦遇驚訝的并不是山戎常犯邊境之事,而是在這篇文章中,不但細數了戎人的諸多分支,且還知曉他們最擅長的種植,那就是冬蔥和戎菽。 秦遇可以肯定,這些內容不止是他,就是京城的官員,恐怕都有很多不知曉,所以也不知這小子是從哪里得來的信息。 林遠秋也不隱瞞,把自己在府學時,常會去茶館的事說了。 “這是你從茶館得知來的訊息?” 秦遇有些不可思議,也不知這小子的腦子是咋長的,小小年紀居然能想到這樣的好法子,還知道選了南來北往行商眾多的碼頭茶館。 林遠秋點頭,道:“不止這些,方才論積貯疏文中常平倉儲糧諸事,也是學生從茶客談話中得知的?!?/br> 看到秦大人滿眼的贊賞,林遠秋自然知道這是夸他聰明有腦子的意思。 可這不是自己想出的主意,林遠秋肯定不會裝作不知的默認下來。 哪怕自己不說旁人也絕對不會知道,可林遠秋的良心不允許。 何況他本就想著該怎樣在秦大人面前提一提周子旭呢,不說對方是自己的好友加同窗,就沖人家每回去呂府時,都會特地把他的策文重新謄抄一遍,然后一起帶過去給呂大人點評的做法,林遠秋都覺得自己有必要投桃送李。 哪怕這會兒自己都確定不了還有沒有再次過來秦府的機會。 是以,林遠秋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出了實情,“夫子,此方法乃是學生同窗所想,并非學生的主意?!?/br> 說著,林遠秋便把事情從頭至尾說了一遍,且他和周子旭一去八方茶樓就是三年的事也沒落下,還有,給碼頭扛貨工寫信的事林遠秋也說了。 至于秦遇,聽著林遠秋的敘述,很快在腦海中生出一幅繁忙景象的茶樓圖來。 在圖中,好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圍著一張茶桌,而在他們的中間,則是兩個十四、五歲的小少年,他倆手里握著筆,飛快的寫著漢子們的家書。 才半日的時間,十幾篇文章肯定講不完。再則,一口也吃不成一個大胖子,若是一股腦兒的塞得太多,怕要成一鍋粥了。 等聽到余下的文章下次再給點評時,林遠秋心里簡直樂開了花,嘴角更是忍不住往上翹。 而林遠秋的這副強忍著笑的模樣,看在秦遇的眼里,越發覺得這孩子赤誠不做作了,就像剛剛他并沒把去茶樓的主意往自己身上攬一樣。 足可見這孩子的確是個實誠的。 書房是有沙漏擺著的,看到這會兒已是申時正,林遠秋便起身告辭。 至多半個時辰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自己可不能再叨擾人家。 秦遇喊來小廝,讓他送林遠秋出府。 而在林遠秋快跨出書房門時,秦遇說道:“下回再過來時,讓你那同窗也一起吧?!?/br> 秦遇還想著茶樓的事呢,自然想見一見能想出如此妙主意的人了。 再有一點,方才這小子可是夸了不少同窗的好話,他倒要看看,這小子識人的眼光到底如何。 林遠秋欣然應允。 原本他還想著下次過來時要不要帶上周子旭的文章,沒想到秦大人竟然直接讓自己把人給帶過來,這實在是太好了。 …… 出了秦府,林遠秋就飛快往回趕。國子監可是有落鎖時間的,自己可不能被關在門外了。 緊趕慢趕,等到了國子監時,離酉時也只差一刻鐘了。 才到宿舍沒一會兒,書硯就提著飯過來,“林公子,我家少爺想著您恐怕要晚些回來,便讓小的先去幫您把飯給打來了,哦,對了,今日飯堂燒了魚塊?!?/br> 聽到晚飯吃紅燒魚塊,林遠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已經好久沒吃過魚了。 雖國子監飯堂幫工的燒菜手藝不如醉香樓,可燒魚并不多難,只要去除了土腥味,就都是好吃的。 吃好了晚飯,趁著還未天黑,林遠秋先去井邊打了一桶水,等提回到宿舍后,就去了周子旭那里。 聽到秦大人也讓自己過去的話,周子旭心情激動,連連道謝道:“多謝林兄多謝林兄!” 周子旭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定是林兄在秦大人面前提了自己,不然人家哪里會知曉他這個人,更別說還讓他上門求學了。 等洗漱過后,林遠秋便早早上床睡覺,今日可是走了不少的路呢,他實在有些累了。 …… 古代書畫不分家,自報了六藝中的“書”后,林遠秋跟著書畫夫子學書法和繪畫時,都特別的認真。 而這樣做的目的,除想多學些繪畫手法,最重要的,還是想讓自己畫畫還不錯的事過了明路。 畢竟如今在國子監里教書畫的甘夫子,可比王夫子和周夫子專業多了。 有這樣的高手教著,往后若是有人問起自己的畫畫本事,也算有個出處了。 今日下雨,外面濕噠噠的,是以等吃過中飯后,眾學子都待在自己的宿舍里,基本沒往外去。 林遠秋也一樣待在宿舍。 因著前幾日忙著策文的事,給家里的回信林遠秋還沒有寫呢。 還有就是作畫的事,他已經好多天沒有畫了,想來朱掌柜肯定等得著急了。 所以林遠秋準備寫好家書后,就加緊畫上幾幅。 雖學習的事耽擱不得,可掙銀錢也同樣重要,特別在看過秦大人的宅院后,林遠秋心里對在京城擁有屬于自己大房子的事,更加渴望了。 所以他一定要努力掙錢才行。 不過今日作畫的事最終還是沒有完成,這不,等林遠秋把家書寫好,正準備拿出裝著顏料的瓷盒時,就聽到了有人敲門。等他過去把門打開,就見周子旭跑得氣喘吁吁,“林兄,我爹到京城來了!” “周叔來了?” 林遠秋詫異,才回去沒多久呢,怎么突然又上京城來了。 “嗯,”周子旭點頭,他心中也有些納悶呢,不過這會兒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到底怎么回事,等去客棧見到父親就知道了。 “我爹剛剛讓門房傳了話,說他就在先前住宿的那家客棧,還有,林伯父捎了東西過來,我爹讓你過去取?!?/br> 林遠秋沒有耽擱,鎖好宿舍門后,就跟周子旭出了國子監,兩人一同往云來客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