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火鐮、防蟲藥、油布、提神醒腦的香包、煤油爐、小鐵鍋等等等等。至于點心,林三柱準備等開考的前一日再買,不然這大熱天的,很快就壞了。 按照規定,鄉試須得在貢院里待上九天,而這九日的伙食都得考生自行解決,所以大家才會把煤油爐和小鐵鍋帶進去,這是用來燒水煮飯的。 …… 在開考的前兩日,眾考生去衙門領了各自的考牌,有了這個,等進入考場后,直接依著考牌號找尋自己的號舍就行了。 因著這次鄉試的考生數超過以往,擔心會有延誤,是以今年進貢院的時間往前挪了一個時辰,改為亥時三刻,也就是半夜十一點。 這對眾考生來說,是巴不得的事,反正沒進考場前哪有睡得著的人啊,反而早點進場后,還能安心趴著睡上一會兒。 林遠秋自然也是這樣想的,所以聽到貢院方向有鳴炮聲傳來,就跟他爹快步出了門。 考籃里裝了不少的東西,提著有些沉手,所以林三柱沒讓兒子提著,只等到了兵衛設卡的位置,才停步把考籃遞給了林遠秋。 想到這么熱的天,兒子在考場里一待就要九天,林三柱邁著的腳步都少了往日的輕快。 與前幾次考試不一樣,這次沒了唱保的環節,進入貢院后,就開始了搜檢。 散發、脫衣、蹦跳,以及考籃里的東西都被一一翻了個遍??吹剿炎幽沁^大的動作,林遠秋皺眉,正擔心自己的東西別被弄壞了,結果就聽“啪”的一聲,那用小瓷瓶裝著的梅子酒掉落到了地上,碎了。 再看那搜子,臉上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沒有,還催著林遠秋快些把考籃提走,他要準備搜檢下一位了。 唉,碰到這種事,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林遠秋提著考籃尋到了自己的號舍,發現在整排號房中間的位置,離著最西頭的那間茅廁有些遠,這讓林遠秋忍不住松了口氣。 剛剛他走過來時,可是瞧到茅廁里有好幾個糞桶放著呢,若是都裝滿的話,那與茅廁離的近的考生,一準得瘋。 沒再多想,林遠秋把提著的考籃放下,而后從里拿出抹布,開始仔細收拾了起來。 等灰塵都擦拭干凈后,林遠秋也沒耽擱,把上下兩塊木板合并到了一起,接著就和衣躺到了上頭。 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會有清醒的頭腦,所以自己得抓緊時間睡一覺才行。 …… 第85章 放榜 感覺才睡了一會兒,林遠秋就聽到了銅鑼聲,這是提醒眾考生要開始發第一場考試的試卷了。 秋闈一共分為三場,每場三天時間,眾考生須得在貢院里帶上九天,加上八月正是最炎熱的時候,可以說,科舉考試中,最艱難的一關就是考鄉試了。 等林遠秋把隔板放回原位,發卷官兩人一組,挑著擔子就過來了。 兩只竹筐里,一邊是一摞摞碼放整齊的卷子,另一只筐里是整疊的草稿紙。隨著擔子的移動,發卷官挨個給每位考生把卷子和草稿紙遞了過來。 接過之后,林遠秋并沒急著把卷子打開,而是先從考籃里把一應物什拿了出來,然后往硯臺加水磨墨。 這是考前必做事宜,如此可避免考卷上被沾上墨汁。 等磨好了墨,把硯臺挪到右上角的位置,林遠秋才拿起卷筒小心解開。 很快,第一道經義題就映入了他眼簾。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 林遠秋立馬想起這是禮記中的樂記篇,本篇用五音擬喻了音樂與政治的關系,且把“宮”音比作“君”,把“商”音比作“臣”,把“角”音比作“民”,把“徵”音比作“事”,把“羽”音比作“物”。 想來,這題接下來想問的,肯定是那句“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為何意吧? 像這種闡明義理的題目對林遠秋來說,并不難,只要記住了釋義,就能解出其義。而每次夫子講到這些內容時,林遠秋都會用筆墨記錄下來,再加以熟記,所以對經義題,他是不懼的。 心里想著答題的思路,手里翻試卷的動作并未停,林遠秋把試卷從頭到尾數了一遍,一共有二十四張。三天時間,相當于每天八張試卷,且第三天酉時就得交卷,可見在時間上還是比較緊的,所以得規劃好了才行。 林遠秋在心里給自己定了每天的答題量,那就是必須完成八張以上,否則等到了第三天,就會有些忙亂了。 想到這里,林遠秋也沒耽擱,很快把所有試題都瀏覽了一遍。最后發現,像填空題一類的帖經和墨義沒有了。這場考試除了六道經義題,剩下的就是詩賦和律法,以及三道算術題,算是中規中矩了。 心里有數之后,林遠秋點出九張試卷,把剩下的小心放到考籃里,而后拿過草稿紙,準備答題。 不過在此之前,還得在卷頭的位置先填上自己的姓名、籍貫,以及年齡。 等交卷時,收卷官會把這處用紙封上,再在騎縫處按上指印。如此,在出成績之前,不論是謄抄朱卷之人,還是考官們,都不會知道答卷人的姓名籍貫。 填好了籍貫信息,林遠秋便開始在草稿紙上正式答起題來。 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其釋意為有序協調,才能奏出和諧之樂。知曉釋意后,接下來便是闡明義理了。 雖林遠秋已剖析出義理的脈絡,可他知道,越看似簡單的答題,越要仔細對待。再則,此次青陽郡鄉試,赴考學子足有兩千之巨,若想自己的義理能在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須得思路新穎,要寫出新意才行。 想到這里,林遠秋就用起了最簡單最笨的法子,先提筆把一條條端緒列到了草稿紙上,這樣更方便自己理出新的答題思路來。 等做完三張答卷,已差不多到了午時,該是吃中飯的時候了,林遠秋把試卷收到了考籃里。而后拿出煤油爐,點上,再從竹筒里倒出水到小鐵鍋里,接著小心把鐵鍋架到了煤油爐上。 天熱,水很快就燒開了。 林遠秋把他奶做的炒米拿了出來,往鍋里抓了兩把后,再放了幾塊兔rou干進去。 原本這米就是炒熟了的,下到鍋里后,很快就顆顆飽滿了起來,林遠秋拿著小木勺攪拌,再往鍋里加了點水,等翻滾開后,就可以吃了。 兔rou干吸足了米湯汁,嚼著特別的香。剛剛林遠秋特地往鍋里多放了水,這樣帶著湯汁的泡飯,大熱天的吃起來才舒服呢。 在林遠秋吃飯的時候,就看到有考生往號舍前經過,身后還有衙役跟隨,這樣子應該是去上茅房的。 林遠秋突然想到他們這一排可有三十多間號舍呢,這樣的話,不就等于有三十多名考生要在最西頭那間茅廁解手了? 所以,臨近茅廁的那幾個考生也實在太慘了吧。 想到這里,林遠秋不免有些慶幸自己還好離的遠,否則這臭氣熏天的,哪還有答題的心思啊。 可讓林遠秋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慶幸也只堅持到了第三日的早上。 等茅廁里堆積的“肥料”越來越多后,臭氣終于往整條過道上散發,加之蒸籠般的暑氣,讓處在中間位置的林遠秋也聞到了刺鼻的臭味。 特別是在他憋不住去了一趟茅房后,那裝得滿滿的糞桶,讓剛吃了早飯的他實在惡心了起來。 林遠秋有些想不明白,為何就沒人想到給那些大糞桶配上木蓋子呢,這樣就不會直觀的讓人難以“承受”了啊。 忍住想吐的沖動,林遠秋盡量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到答題上來。 今日酉時之前,自己還有五張題卷要完成呢,所以千萬不能再分心了。 想到這里,林遠秋提筆蘸墨,對照著卷子上詩賦題的要求,開始在草稿紙上作起詩來。 詠梅的詩句前世林遠秋寫過不少,所以這會兒稍稍一想,就把一首七言絕句寫了出來,待修改潤色之后,便謄抄于答題卷上:古月清風凈寒潭,唯有梅梢寄冷香…… 今日的中飯林遠秋沒有煮,只從考籃里拿出芙蓉糕吃了起來。 之所以沒做,一是怕答題時間不夠。再有就是大熱天的點心根本存不住,不趁早吃,就浪費了。另外,這無處不在的臭氣實在讓人沒有一點食欲。 若不是擔心不吃東西會傷了胃,恐怕這幾塊點心林遠秋都不愿吃。 等把糕點吃下肚,林遠秋又拿起竹筒猛灌了幾口水,總算把中午這頓解決了。 正午時分的日頭是最烈的,雖沒直接曬到身上,可也讓人熱得受不了。 這會兒眾人也不講究什么溫文爾雅,什么風度翩翩了,一個個都寬衣解帶,怎么清涼怎么來。 林遠秋也看不到其他考生的形象,反正他自己已經褲腿卷得老高,至于那長褂,早就往褻褲褲腰里一塞,跟短衫沒啥區別了。 差不多到了申時,林遠秋才完成了所有題卷。等檢查沒有遺漏后,他總算松了口氣。 今日是第一場的最后一天,交了試卷后,考生們是被允許出號舍的。 林遠秋提著竹筒去巷口的大水缸里裝水,趁著這會兒天還亮著,他想煮碗兔rou泡飯吃。 交了卷子之后,就有差役過來把幾個糞桶抬去清理了。所以,今晚應該會好過一些。 等吃了晚飯,林遠秋準備早點睡覺。過了今晚,第二場又得開始,只有睡醒了,明日才會有個好狀態。 再睡覺之前,林遠秋點燃驅蚊草熏了熏。沒有門擋著,號舍里蚊子成堆,不熏一熏的話,簡直能把人抬走,至于睡著之后,那就隨它怎么咬了。 …… 第二場的題卷發下來后,林遠秋就加快了做題的速度。昨晚剛清理了糞桶,這會兒還聞不到臭味呢。 這場考的是雜文、律法,以及詩賦三首。 和第一場一樣,每在草稿紙上做好一題,林遠秋就會把它謄抄到答題卷上。這樣的做法,就杜絕了張冠李戴的情況發生,也不會出現漏題的事。 感覺天越來越熱,其實這個時候想預防中暑的話,就可以抿上一小口梅子酒了,可自己的那瓶已經被打碎了,所以這會兒林遠秋只能用多喝水來稀釋暑氣。 等交了第二場的試卷,好多考生連晚上睡覺都不愿在號舍里待著了。 林遠秋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把兩塊木板搬到號舍門口的地上,然后就這樣露天躺著。 也不知是不是心里作用,這樣睡著,確實要比在三面圍著的號房里,涼快了許多。 人一但舒服了,就有了聊天的欲望。于是就有相鄰的考生說起了話來,內容從你是哪里人,漸漸說到了今日的考題上,比如那句“唯君子為能知樂”是如何審題的,再有那兩首詩賦作的如何。 林遠秋沒有參與到討論中去,像這種能影響情緒的事他才不干呢。 在林遠秋看來,既然題已經答好了,那就隨它去吧。 對于考生們的討論,監考官不會過來干涉。反正卷子都已經收上來了,再怎么探討也與成績無關了。 等第三場的試卷發到手時,林遠秋發現,這場只考策論。 雖卷面上的考題只有一道,可林遠秋知道,這道題為《益稷》的策論才是重中之重。這不,單答題紙就有七張呢。 林遠秋并沒急著提筆,而是先把尚書中的益稷篇好好在心里溫習了幾遍,特別是禹告誡舜的那部分。 等理出了頭緒,林遠秋才動筆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 這一寫就是兩天,寫好之后便是潤色修改、檢查避諱,等發現無誤后,才開始最后的謄抄。 要寫三千多字的館閣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抄寫中不但要求字體工整,還要避免錯字漏字。 林遠秋全神貫注,從早上一直寫到收卷前半個時辰,才堪堪謄抄完畢。 來不及安撫咕咕叫的肚子,擱下毛筆后,林遠秋立馬檢查了起來。 先是姓名籍貫處,再把檢查無誤的答題卷按照順序整理好。草稿紙也一樣,這些都是要交上去的。 等林遠秋剛把試卷收拾好,考場里就響起了銅鑼聲,最后一場考試結束了。 交了試卷后,身心俱疲的眾人,在各自號舍里呆坐了好一會兒。 備考了三年,也不知結果如何。 林遠秋起身,拿著竹筒去巷口裝水,炒米和兔rou還有一些,他還是想煮泡飯吃。 身上的衣衫已跟梅干菜沒啥區別了,加上汗臭,著實不太好聞,可誰還會去管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