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68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此次院試有近兩千的參加人數,從亥時開始,學子們就開始依次進考棚了。 林遠秋很快找到了與自己互結的四名橫溪鎮學子。 而后是廩生唱保,確認無誤后,五個人就被帶到幾個搜子那里,然后從人到考籃,都一一收檢了一遍。 等到了號舍,已差不多快子時了。林遠秋沒再耽擱,用抹布擦去板上的灰塵后,再用力把木板取下,而后與另一塊木板合并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躺在上頭睡覺了。 到底還是個小孩兒的身量,躺在木板上頭時,并不用曲著腿,林遠秋找出一件薄衫蓋在肚子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這幾日考生們的吃食,全都由府衙提供,至于飯錢,早在報名的那日就已經收取了。 等一覺醒來,天已經亮了。 衙役們把試卷發了下來,這一場考得是帖經,到底是院試考試,林遠秋發現,考題的內容基本來自尚書和周易,還有論語,算是有些難度了。 林遠秋先在稿紙上把題目一一解答,等檢查沒發現有錯漏的地方后,再謄抄到了答卷上。 在抄寫時,林遠秋盡量把字寫得工整一些,這可是能給考官留下好印象的做法,想來任何一個考生都不會錯過的。 等把帖經部分做完,已到了飯點。衙役們給每位考生送來兩個餅子當中午飯。 好在現下并不是冬日冷冰冰的時候,所以哪怕這會兒餅子早已涼透,也丁點不妨礙肚子早已咕咕叫的林遠秋吃得正香。 吃好了中飯,稍作休息后,林遠秋就提筆把那道要求寫冬景的七言絕句,在草稿紙上寫了出來,再稍作潤色,而后抄到了答題卷上:煙輕樹靜亂花迷,云山早鶯啄蕊泥,風渡梓嶺飄霜葉,桃源茅舖燉雪飲…… 到了傍晚時候,帖經試卷上的的考題,差不多都已經完成了。 林遠秋把題卷小心收到了考籃,然后吃起了晚飯來。 考慮到考場里除了紙還是紙的,所以府衙給考生們提供的吃食,基本以面食為主。 就比如此時,林遠秋吃的正是rou餡包子來著,每人五個,至于包子的個頭,林遠秋伸出拳頭比了比,嗯,差不多大,想來這一頓吃下去,就不怕晚上會肚子餓了。 第二日的墨義林遠秋也順利完成了。而第三日的考雜文,讓林遠秋真正體會了一把,啥叫“無心插柳柳成蔭”。 林遠秋是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不久前抄寫的律法條例,在今日的雜文考試中,居然派上了用場。 …… 第68章 治安論 雜文也可稱之為“雜著”和“雜說”,林遠秋覺得這幾道以案例為題引的類型,把它定為“雜說”更為準確。 想到類似于這種題型的雜文,林遠秋腦海里立馬浮現出前世讀書時學過的文章,如《出師表》《誡子篇》《桃花源記》《歸去來辭》,還有《愛蓮說》等等等等。 所以想要寫好這道文藝性的律法論,對林遠秋來說,并不是難事。 只是一想到居然有人把嚴謹的律法融貫到注重辭采的文章中,林遠秋就不得不吐槽主考官給考生們出難題的心思。 同時也表明,院試與先前的縣試府試比起來,難度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終于明白,為何有些人考中童生后,就止步于童生了。 但愿自己永遠別成為其中的一員吧,這樣想著,林遠秋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雖帖經和墨義都順利完成了,可除了今日的雜文,還有明天最為關鍵的策論呢。 所以自己可一定得仔細才行,別臨到最后,因為大意而出了錯。 另外,林遠秋忍不住在心中默念,保佑保佑,保佑明日的策論題別太難。 可惜,老天爺并未聽到林遠秋心中的期盼。 這不,等第四日的題卷發下來后,林遠秋看到上面《治安策》的論題時,眉毛不禁打起了結。 怕得就是這種與自己見識不匹配的論題了。穿到這里四年多,其中三年時間在村里,一年時間在鎮上,這期間除了讀書,自己還真沒時間去了解這個朝代的治安條例是怎樣的。 是以就目前而言,林遠秋所知道的也就是城門的開關時間和宵禁時辰。 想到這里,林遠秋不得不慶幸自己前段時間背讀了大景律法。那上頭雖沒有治安的明文條例,可有處罰啊,這樣自己多少可以順藤摸瓜的反推一下,不然可真是兩眼一抹黑,一點思路都沒有了。 只是,單這點肯定是不夠的。策論分為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自己最起碼要有可以說的內容,不然沒有話頭可聊,談何論點、論據和論證呢。 于是,一時沒個頭緒的林遠秋,開始有些心焦了起來。 說來,在來府城之前,林遠秋也是給這次院試的策論押過題的。只不過,他的押題思路全在安國強軍上,誰讓這幾年的院試策論大多都是這樣的出題方向呢,說來也是自己大意了。 林遠秋深吸了口氣,準備再好好理一理思路。結果,這口氣不吸也罷,唉,這大熱天的,在狹小的號房里放了個蓋不嚴實的馬桶,可真真是造孽喲。 林遠秋閉上眼,盡量忽略這難聞的氣味,而后搜尋起印象中的記憶來。 從自己剛穿過來的那會兒,再到上族學,然后考縣試,考府試……對了!林遠秋一拍腦袋,自己怎么把周善縣的偷盜之事給忘了。 雖然失竊算不上重大事件,可也屬治安范疇啊,何況這事可關系到百姓的生活日常。 在林遠秋看來,只要與百姓相關的事,就值得一提。 何況社會治安不就是由這些雞零狗碎的小事組成的嗎。 說來,這件事還是去年林遠秋參加縣試時,在縣城客棧里聽人說起的。 也是在那會兒,林遠秋才知道官府對夠不上刑律數額的偷盜,是如何處罰的。那就是打上幾十板子后,就放回家去了。 在林遠秋看來,這樣的處罰并不可取,根本起不到懲誡的作用。 這樣一來,有好些小偷等養好傷,大概率會重cao舊業,反正只要把控好數額,別超過吃牢飯的界限就成。 這應該也是各處盜竊之事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百姓們也是煩不甚煩。 所以這會兒,自己何不就以此事為論據,好好展開來說一說呢。 至于解決的法子,林遠秋當時就想到了南北朝時期吳興太守王敬則的做法,像這種能讓小偷知恥知羞的法子就很不錯,自己今日大可以借鑒一下。 既然已想出了論據,林遠秋便沒耽擱,提筆蘸墨,很快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 先從屢制不絕的偷盜讓百姓們煩不勝煩說起,然后引出論據,再闡明自己的觀點,最后是解決之策。等林遠秋把整篇文章都寫好,已是一個時辰后了,今日酉時就得出考場,所以自己得抓緊時間才行。 是以,等衙役把中飯的兩個餅送來時,林遠秋只是接過來放到了一邊,并沒停下潤色文章的思路。 等把整篇文章該修改訂正的地方都修正后,林遠秋又從頭到尾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最后再用工整的館閣體,把治安策謄抄到了答題卷上。 這一抄就抄到了未時末,再有一個時辰就得交卷出場了,可林遠秋還有最后一道詩賦題未做。 考場里適時響起了三下梆子聲響,這是提醒眾考生,離今年院試結束,還有最后的一個時辰。 而隨著梆子聲的落下,是林遠秋肚子的咕咕抗議聲響起。 離早飯三個包子,已經過去四個時辰了,所以肚子會餓也正常。 別急別急,越是緊張的時候越不能亂。 離考試結束還剩下兩個小時呢,兩個小時寫一首七言絕句,對他來說并不是難事,自己還是先咬幾口餅子,把肚子墊一墊再說吧。 想到這里,林遠秋又看了看詩賦的命題,確定內容為抒發田野之趣后,就把試卷小心放進考籃里,然后拿起油紙包著的rou餅,邊吃邊琢磨起詩句來。 雖在心里勸著自己別著急,可林遠秋也沒敢多耽擱。把吃了一半的餅子放置一旁后,就把手往四天未換的汗臭衣裳上擦了擦。而后拿過草稿紙,提筆斟酌了起來。 到底是寫慣了詩的,不多會兒,一首名為《田園言懷》的詩就寫好了。 等認真推敲,稍作修改之后,林遠秋就把它抄到了答題紙上:深龍霞浦在山頭,丹梯躡足小心游。田鋪農家炊煙裊,檐階泉溪湲潺流。 等謄抄完畢,林遠秋終于大大舒了口氣,總算全都做好了。 可是現在還不是松懈的時候,林遠秋又從頭到尾檢查起一張張答題卷來,包括填寫名字和籍貫的部分,還有用字的避諱,都認真查看了一遍。 不多會兒,林遠秋便看到已有提著漿糊的衙役過來了。這是準備給要交卷的考生提前糊名呢。 此次考試的所有卷子都會糊上名字和籍貫,然后由專門安排的人重新謄抄一份。 所以,在院試成績未定下前,考官們看到的并不是考生所寫的那份答卷。 只有等大致定下院試的名次后,才可以拆封原卷做最后的比對,若沒相差,那么就沒有異議的地方了。 林遠秋并沒有提早交卷的打算,四天時間都熬下來了,不相差這一時半刻。 隨著三聲銅鑼響,癸卯年江州府的院試結束。 考生們全都起身,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出場。林遠秋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東西,然后提著考籃跟著人群出了考棚。許是今日一直都提著心的緣故,這會兒的林遠秋只覺渾身疲憊,若是可以的話,他恨不得現在就找個地方好好躺一躺。 考場外擠滿了等待的人,林遠秋想找找他爹在哪里,可惜個子太矮,被前面的人給擋住了視線。 林遠秋不知道的是,在他剛跨出龍門的那一刻,只朝矮個子看的林三柱很快就發現他了。 所以正當林遠秋墊起腳,準備好好找一找人時,林三柱已經快步跑了過來,“遠秋,爹在這兒呢!” 爹?林遠秋擦了擦眼,確認自己沒有看錯,眼前這個頭發凌亂,衣衫快成梅干菜的人確實是他爹林三柱來著。 所以才幾日不見,他爹咋成這副模樣啦? 待他爹一把接過考籃,然后蹲下身子,把他攬到背上時,林遠秋聞到他爹身上比他還臭的汗味。 林遠秋納悶,“爹,您又去扛麻袋啦?” 林三柱搖頭,好好的,他跑去扛麻袋做啥,再說這兩日他哪有心思跑去做旁的事啊。 可以說,自從林遠秋邁進考場后,林三柱整顆心都是緊著的。 因為他聽到客棧有人說起前年院試有考生因中暑而喪命的事。想到自家兒子這么小的歲數,以及這幾日的大熱天氣,林三柱是越想越害怕。 于是,院試的第二日,林三柱就開始待在考場外頭寸步不離的守著了。 而原本打算趁著這幾天采買些繡線和繡布,還有盤扣的事,早被林三柱拋到了九霄云外。 這會兒看到兒子除了有些疲倦,旁的啥事都沒有,林三柱總算放下了心來。 回到客棧,父子倆簡單吃了晚飯。而后兩人都洗了個澡,感覺渾身清爽了許多的林遠秋很快就睡了過去。 這一睡就直接睡到了第二日的中午,林遠秋是被自己肚子的咕咕聲給叫醒的。 等睜開眼時,他爹已經給他端了雞蛋面過來。 趁著兒子睡覺的空檔,林三柱已去繡坊把該買的東西都采買回來了。 此時幾個包袱都已打好,這樣等到了明日,他們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林三柱并沒有在府城多停留的打算,再過幾日,家里說不得就要開鐮割稻子了,他總要回去幫著一起才行。 至于等放榜的事,還是算了吧,反正真要是考中的話,屆時衙門肯定會送了喜報過來的。 不過林三柱覺得,這樣的可能性大概率沒有,因為昨晚他特地問了兒子這次院試考得如何,得到的答復是:說不清楚。 林遠秋是真的說不清楚,原因還是那道策論題,因為他突然覺得自己所寫的論據似乎有些小眾。雖給出的論點鮮明、新穎,可那也只是他個人的以為。若考官看過后不認可的話,那么這次的院試,就肯定沒有中榜的可能了。 第二日一早,父子倆就坐上了回程的馬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