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金掌柜也干脆,原本二十文一捆的絲線,直接算作十五文,每捆便宜五文,十捆那就是五十文,這便宜力度不算小了。 周氏把那角碎銀遞給掌柜結賬,心中卻是納悶,剛剛她們挑的彩線可要四十多文一捆呢,這黑線的價格咋低這么多。 “自然是因為買的人少唄!”馮氏笑道,“大嫂,你信不信,咱們走后,那掌柜跟店伙計,指定慶幸陳年老貨終于銷了出去?!?/br> 馮氏還真沒猜錯,金掌柜看著走出店門的幾人,心里是說不出的暢快,積壓多年的貨終于銷出了大半,今日可真是個好日子啊。 果然,這世上就沒有賣不出去的貨,先前之所以積著,那是緣分未到罷了。 離開繡坊后,妯娌三人直接去了布莊,今日的大頭可都在這里。 還是跟先前一樣,周氏和劉氏也沒有參與繡布的挑選。 兩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在做繡活上,三弟媳肯定比她們在行,所以由著人家劃算,肯定錯不了,沒看三弟媳繡的那幾雙鞋墊,連繡坊掌柜看了都點頭嗎。 馮氏一口氣挑了十幾種顏色的料子,每種都讓掌柜給她剪了六尺,總共加起來相當于兩匹布了。 這其中,除了鞋墊跟錢袋的料子顏色稍深些外,其他像筆袋扇套還有帕子什么的,馮氏盡量都往清雅里挑。 劉氏打開包袱皮,把布料一塊塊裝進包袱里,而周氏,則把掌柜找零的十六文裝進了衣袋。 一兩碎銀最后只剩下這些,這銀子可真不經花啊。 “大嫂二嫂,咱們這就去買點心吧?!?/br> 周氏和劉氏,“買啥點心?” “當然是吃的點心啦!”馮氏笑成了月牙,今日她可是掙了不少文呢。 見兩人不為所動,馮氏簡直難以置信,“你倆不會啥都不想買吧?” 周氏和劉氏懶得搭理,自顧自往前走,她們兒子馬上就要說親,這里都愁銀錢不夠呢,哪還舍得往外掏。 馮氏急了,幾步跑上前,攔著兩人道,“哎喲,我說你倆是咋當娘的啊,這好不容易掙了銀錢,不該給孩子買點好吃的帶回去嗎?” 這話讓周氏和劉氏聽的有些猶豫,兩人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從未給孩子們買過好吃的。 見兩人猶豫,馮氏忙快步上前,一手拉過一個,笑道:“走走走,咱們現在就給娃兒們買好吃的去,我說你倆也不想想,今天咱們到鎮上是來做啥的,等把這樁大繡活做成了,還怕沒有私房給你們攢嗎,到時那成堆的銅板,保證讓你倆數都數不過來!” 不得不說,馮氏和林三柱不愧是夫妻倆,這不,馮氏的說話功夫,比起林三柱來,毫不遜色。 最后,在馮氏那句“銅板數都數不過來”的鼓動下,周氏和劉氏,終于把還沒捂熱的十幾個銅板,全都送進了點心鋪子。 這樣的結果就是,林遠槐和林遠柏左手拿著一塊芙蓉糕,右手拽著一根小麻花,都快開心傻了。 且兩人,也第一次有了這么多好吃的,我到底該先吃哪個的煩惱。 同樣吃著點心的還有林遠秋跟兩個meimei。 和周氏劉氏一樣,馮氏也買了芙蓉糕和小麻花,因為點心鋪子里,也就這兩樣點心便宜點,其他像栗子糕松子糕啥的,居然要十二文一包,且一包里頭也沒有幾塊,不說妯娌三人實在舍不得買,就是買回來后,家里孩子分上一兩塊就沒了,有啥意思啊。 不過,妯娌三人已經想好了,等下次再賣繡品時,她們一定要買些回來嘗嘗。 打開包著點心的油紙,馮氏先分出一小半給公公婆婆送了過去,而后就給三個孩子每人抓了一把,讓他們自己收著慢慢吃。 只是總歸是小孩子心性,比起林遠秋這個偽孩童,春燕和春草肯定沒有這么好的定力,這不,明明嘴里答應好好的,結果不出半個時辰,就全吃光光了。 馮氏拿起細竹條,準備好好教上一教,結果林遠秋不樂意了。 看到自家兒子把兩個meimei攔在身后,一副怕她們挨揍的模樣,馮氏倍感欣慰,她兒子這個哥哥當的挺稱職的嘛。 林遠秋當然要護著了,兩個小娃兒,難得吃上點心,一時好吃的難以停嘴肯定很正常,要林遠秋說,他娘把美食誘惑交到兩個三歲娃兒手上,本就不是正確的做法,兩人能忍住不去吃才怪呢。 許是看出了兒子對自己做法的不認同,馮氏也爽氣,給自己跟相公留下一些后,就把其余的點心全往林遠秋面前一推,“喏,這些都是給你跟meimei們吃的,至于該怎么吃,全由你這個當哥哥的來安排!” 小樣,還給你娘我老氣橫秋的,哼,看怎么收拾你! 馮氏的豪氣,著實讓林遠秋吃驚不小,在村里,誰家有點好吃的不藏著掖著,他娘居然把這么一大包點心都交到他手上了? 還有,這點小事哪里能難倒他,他一定會把點心一天吃多少,該什么時候吃,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看到兩個meimei看著他的小杏眼里全是崇拜,林遠秋已開始在心里打著草稿了。 比如meimei們若是乖乖洗手洗臉,就用點心做獎勵,若是meimei們有好好吃飯,那也給點心做獎勵。 最重要的是,每天吃的點心不能超過一定的量,否則傷了乳牙,到時極有可能會影響恒牙的長出。 所以自己一定要把控好了。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超級骨感。 看到整日圍著自己各種賣萌的雙胞胎meimei,林遠秋都快傻了好嗎。 他就不明白了,點心的威力就有這么大嗎? 事實證明,點心的威力確實挺大的。 這不,等最后兩塊芙蓉糕吃進兩個小姑娘的嘴里后,那整日圍著哥哥轉、整日圍著哥哥各種賣萌什么的,立馬不復存在了。 倆小姑娘拿起哥哥用帕子做的小老鼠,歡歡喜喜出了門。 話說,她們都好幾天沒找春梅春秀姐玩了,還怪想的。 …… 自從布料和繡線買回來后,妯娌三人就開始忙碌到各種裁剪中,扇套,筆袋,荷包,錢袋,帕子,還有鞋墊。 十幾塊料子,一共裁了三天,妯娌三人拿著尺子量了又量,做到盡最大可能節省料子。 這期間,吳氏接手了灶房里的活計,捏窩頭,做饅頭,熬稀粥。 而林大柱兄弟三人也都沒閑著,燒火的燒火,劈柴的劈柴,母子四人做起飯來配合融洽。 老林頭把院門一關,外面白雪皚皚,家里熱火朝天,居然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裁剪好了料子,妯娌三人就做了分工,扇套筆袋還有鞋墊歸馮氏,帕子跟荷包交由劉氏和春梅負責,而錢袋則交給了周氏。 原本周氏還有些不敢上手,畢竟前段時間的刺繡體驗讓她印象深刻,她擔心自己會糟蹋了這么好的料子。 哪知周氏聽了馮氏的話,試著繡了一個財源滾滾的“財”字后,才發現,原來繡單一色的字,可比繡多種顏色的花要容易多了,最起碼不用考慮顏色的深淺搭配,她只要盡量把針線走均勻,就完全不成問題, 這讓周氏興奮了一整天。 林三柱特地讓馮氏用紙釘了本賬冊,然后讓林遠秋把買了多少繡線和繡布,以及一共裁出多少扇套筆袋帕子,和多少錢袋荷包鞋墊,都一一記了下來。 說這樣便于計算出單個繡品的成本,到時也好定出具體賣多少價格。 正當林遠秋納悶便宜爹會用什么法子,計算出近幾百個繡品的成本單價時,就見他一把抓過依在門后的竹掃把,然后與大伯二伯,三人一起到灶房去了。 等再出來時,兄弟三人除了臉上的胸有成竹,還有就是瘦身了許多的竹掃把,可見上頭的細竹枝被折了不少下來。 林遠秋偷偷把三人報給自己的成本數核實了一遍,發現居然分毫不差,心里吃驚的同時,又有些了然。 當今社會,不識字之人占據大半,百姓們若是不想個有用的“土法子”,最基本的物資交易都難以進行。 所以,不識字的林三柱他們,能準確計算出繡品成本,就不足為奇了。 …… 今日是臘月二十九,老話都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是以,這會兒的妯娌三人,正在灶房忙著揉面做饅頭,雖用的依舊是黑面,可昨天發面時,吳氏特地舀了兩大碗白面進去,這樣做出來的饅頭,看著也就沒這么黑了。 而此刻,在三房屋里,林遠秋正握筆寫著對聯。 紅紙是前兩天林大柱去鎮上辦年貨時買回來的,用林三柱的話說,家里已有讀書的人了,那買門聯和對聯的銀錢,總不能再往外花了。 …… 第21章 過年 買紅紙時,老林頭特地讓大兒子多買了幾張,大妮二妮就嫁在離這邊村不遠的寺后村和蘭塘村,他準備給兩個閨女也送些春聯過去。 農家人能省則省,雖一副對聯花不了多少文,可一整屋貼下來的話,那也得二十多文了。 林遠秋腦海里是有原身記憶的,印象中這兩位姑姑對他們幾個侄子侄女都挺好,特別是大姑姑,上次回來時,還帶了好幾個煮熟的雞蛋,當時原身也分到一個呢。 至于其他像兩個姑父家境如何,姑姑們日子過得怎樣的記憶,林遠秋是一點沒有的。 這也正常,原身就一個小孩童,平時肯定不會去留意這些。 老林頭把已干了墨汁的春聯分別用油紙包成兩卷,兩個閨女家給的一樣多,都是三幅對聯,三幅門聯,另外還有春條跟門葉各十六張,卷在一起可有不少了。 林三柱主動攬下了送春聯的活,拿著油紙傘就興沖沖的出了門。 他已有好幾個月未見著兩個jiejie了,想趁送春聯的機會,正好可以過去瞧瞧她們過得怎樣。 最最重要的是,這春聯可是他家狗子寫的,由他這個當爹的送過去,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林大柱和林二柱都明白三弟的想顯擺心思,便也沒跟他搶活,全由著他去了。 林三柱速度也快,巳時出的門,未時就回了家。 一起帶回來的,有林大妮家拿來的半籃子腌酸菜,還有林二妮婆家給的兩塊豆腐。 吳氏挑出幾顆酸菜讓周氏用蒜頭炒了,晚飯搭著粥吃肯定格外的香。 “娘,明天殺哪只雞???”林大柱朝鄰桌的吳氏問道。 問清楚了,明日他一早起床后,直接去后院雞窩抓就行了。 一聽這話,幾個小的立馬放下捧著的碗,都“唰”的一下,全朝吳氏看了過去,盼了一年的大雞腿,他們當然上著心。 這些人里面自然也包括了林遠秋。 林遠秋也十分盼著吃雞rou的事呢。 話說,自打來到這里后,他別說吃上一口雞rou了,就是雞rou香他都沒聞到過一回,林遠秋覺得,要是再不讓自己嘗上一嘗的話,他肯定要忘記雞rou是啥個滋味了。 看到孫子孫女們滿是期待的目光,吳氏也沒磨嘰,笑道,“咱家那幾只公雞,你就留下個頭最大的那只,其余全殺了吧?!?/br> 林大柱一時愣怔,四只公雞留下一只,那不還有三只嗎,居然全都殺了? 自己不會聽錯吧? 林二柱跟林三柱,還有周氏劉氏和馮氏,也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往年可都只殺一只的,今年老娘(婆婆)怎么這么舍得了? “殺三只?”生怕是自己聽錯了,林大柱想再確認一遍。 “對,殺三只?!眳鞘宵c頭。 這幾只公雞,還是年初老母雞抱窩時孵出來的,公雞又下不了蛋,肯定不會再養著浪費米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