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男主的嫡兄 第117節
書迷正在閱讀:貧家子的科舉路、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
他事先已經了解過契書的基本格式,寫起來倒是得心應手,不多時?就成形了。 二人在相應位置寫下?各自的姓名,只待稍后?去衙門做公證,這份契書就正?式生效了。 杜必先簽完自個兒的名字,再瞅瞅旁邊蘇源的,忍不住贊道:“蘇公子字寫得真好?!?/br> 蘇源心說這可是他八年?如一日地練習,從未間斷的成果,能不好看么,嘴上卻?說:“尚可,只是遠不如苦練多年?的大家??!?/br> 杜必先權當蘇源在謙虛,正?要再說,突然想到什?么,猛地一拍腦門,神態懊惱。 蘇源睨他一眼:“怎么了?” “之前只顧著火鍋,我都忘了問,之前誠王府那匹馬當街發瘋,蘇公子可有受傷?” 蘇源面上不動聲色:“我躲得及時?,并?未受傷?!?/br> 顯然不想多說他和梁盛的恩怨。 杜必先狠狠松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br> 蘇源不著痕跡轉移話題:“時?間不等?人,趁衙門還未散值,咱們趕緊去做個公證,明?日便可相看鋪子了?!?/br> 杜必先想也是,旋即起身:“那我就帶著契書跑一趟府衙,蘇公子你在家?好生準備殿試,爭取奪個狀元回來!” 蘇源但笑不語,把人送到垂花門,這才折返回去。 路過馬廄,他又?拐過去看了眼小紅,得到一個親昵的蹭蹭。 陳正?正?在打掃馬廄,初春時?節卻?出了一身汗,看見這一幕忍不住咧嘴。 陳大走過來:“公子,方才那位客人帶來的東西,該放到何處?” 初次登門,杜必先帶來不少?東西,一看就價格不菲。 蘇源指向西北角:“都送去庫房吧?!?/br> 陳大應是,和盧氏把大件小件搬去了庫房。 中午吃了不少?紅油鍋底里撈出來的rou菜,又?說了不少?話,蘇源自覺嘴巴發干,去廚房尋熱水喝。 之前一片狼藉早已收拾干凈,兩個鴛鴦鍋纖塵不染,放在碗柜頂上。 拿茶壺灌了熱水,蘇源連喝兩大杯,把門一關,往床上一躺,進了自習室。 從早上到現在,他連書角都沒碰過,得抓緊時?間再學一會兒。 等?陳大和盧氏把禮物?收拾好,途徑東廂房時?見房門緊閉,就知道公子在休息,不約而同放輕了腳步。 直到走進廚房,才輕聲說話:“公子今天肯定累壞了?!?/br> 盧氏深以為然,回想火鍋的滋味,忍不住吞咽一下?:“公子待咱們可真好,那么貴的rou菜和紅尖都給咱們吃?!?/br> 窮人命賤,更?遑論賣身為奴的。 主家?不隨意打殺,愿意給口飯吃,按時?發工錢都謝天謝地了。 公子這樣溫雅平和的主家?,他們上輩子恐怕積了大功德,才能被這樣的人家?買進來。 提到這個,陳大很是好奇:“你說今天來的那人是什?么身份,值得公子如此鄭重對待,但我又?覺得那人對公子有些討好,怕不是我看錯了?!?/br> 盧氏狠狠掐了陳大一把,瞪著他說:“這不是咱們該問的,這么好吃的東西都堵不住你的嘴!” 陳大被掐得齜牙咧嘴,直吸涼氣,憨著臉笑:“堵得住,堵得住,這滋味夠我記一輩子?!?/br> 盧氏推了他一把,她又?何嘗不是這么想的:“院子里那么多事兒,趕緊去做,別?杵在這?!?/br> 陳大點頭如搗蒜,腳步矯健地往馬廄去,幫陳正?鏟馬糞。 外面的動靜絲毫沒有影響到蘇源,他學到傍晚才姍姍出現,吃完晚飯又?回去繼續學。 直到亥時?,蘇源才從自習室出來。 仰面躺在床上,重重吐出一口濁氣。 明?明?這些年?磨穿鐵硯,作了成千上萬篇文章,他還是覺得不夠。 尤其?是自習室升級,升到十倍速,他都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待在里面,筆不輟耕。 這或許就是文字博大精深之妙處,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閱歷和感?想。 兩世加一起,他讀了快要二十年?的書。 可即便如此,每次翻閱那些大儒的文章,蘇源總能總結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他迫切地想要完美,想要作出令所有人拍案叫絕,成千古絕唱的詩作。 事實卻?是,他除了五次案首的名頭,再無其?他。 抬手揉了揉額角,蘇源頗為沮喪。 胡思亂想了小半個時?辰,蘇源拿被子蒙住頭,像極了把自己埋進沙坑里的鴕鳥。 罷了罷了,還是專注殿試。 等?殿試過了,有機會他再登門拜訪宋先生。 以宋先生的閱歷與心境,或許能為他解惑。 之后?的十來天,蘇源再未踏出過院門半步。 除去早晚的鍛煉和一日三餐,蘇源幾乎是把自己種進自習室,大有在里頭生根發芽的趨勢。 這期間腰傷也徹底好了,在藥酒和中藥的加持下?并?未留下?任何后?遺癥。 三月二十一,殿試。 當天卯時?初,考生候于皇宮門口。 兩刻鐘后?,自有禮部官員出現,引他們去往奉天殿。 蘇源作為會元,自然居于位首。 他的身后?,綴著二百九十九位考生。 行走間,眾人皆垂眸作端肅狀,眼觀鼻鼻觀心,生怕走錯一步。 有膽虛者,遙遙望見威嚴莊重的宮殿,就臉色發白,兩股戰戰,一副將要暈厥過去的架勢。 至奉天殿,考生面朝北方站立。 文武百官則身著官服,侍立在旁。 一刻鐘后?,鴻臚寺官員出列,奏請升殿。 陛下?身著常服,出現在奉天殿。 鳴鞭后?,百官及考生齊齊下?跪,行叩頭禮。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響回蕩在殿內,震耳欲聾。 陛下?的嗓音低沉雄渾:“眾卿平身?!?/br> 眾人起身,陛下?頒賜策題。 鴻臚寺官員領考生行五拜三叩之禮,禮畢后?分發試題。 考生按會試名次落座,開始作答。 蘇源甫一坐下?,就察覺到頭頂存在感?極強的注視。 第72章 考生作答時,百官皆不得滯留考場,此時已盡數退出。 偌大的奉天殿內,除了監試官、巡綽官等考場官員,只有端坐上首的九五之尊才可堂而皇之地注視某一人。 蘇源定下心神,似無所覺地整理策題和答卷紙,按習慣一一放好。 與前五場不同,殿試只考策問,且只有一道大題。 忽略不時落在身上的目光,蘇源凝神閱題。 策題僅四個字,“君臣之道?”。 此為弘明帝親自命題,可謂簡單直白。 在蘇源看來?,為人臣子者能?否恪守本分?,確實是?弘明帝最為看重的。 君不見?,弘明帝登基二?十余年,作為革新派領頭人,新政的倡導者,他從未停止過?與守舊派那群老人的斗爭。 奈何守舊派勢力盤根錯節,有他們的桎梏,新政之道?路可謂千難萬險。 革新派步履維艱,好容易取得一些成就,卻又被當年那場天災打回原形。 順來?集市暫且不提,民眾的聲音逼得弘明帝下罪己?詔,革新派再次束手束腳。 直到后來?天鈴在全國范圍推廣,百姓有了良種,對陛下感恩戴德,形式才逐漸好轉。 只是?這段時日里,守舊派趁機瘋狂擴張,幾?乎將革新派擠兌得毫無立足之地。 蘇源想,那時的弘明帝定是?憤懣且無力的。 身為天子,卻無法隨心所欲地施展政治才能?,甚至很多時候還要向世族低頭,稱得上奇恥大辱。 而?世族能?如此囂張,離不開那位頭腦不太好的先帝的縱容。 見?過?坑爹的,沒見?過?坑兒子的。 蘇源心下唏噓,將飄遠的思緒拉回到策題上。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因素,弘明帝才迫切地想要往朝堂引入新鮮血液,選納謹遵“為臣之道?”的臣子,為己?所用。 整理好思路,蘇源取來?草卷,執筆起草。 “臣對:臣聞君臣上下,以禮為本。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臣謹對?!?/br> 雖說?蘇源自覺到了瓶頸期,才識停滯不前,無法再進一步,但對于?此類策問,稱得上得心應手。 不消多時,一篇策文一氣渾成。 蘇源緩緩放下毛筆,細微的響動引起高居上位的弘明帝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