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但行好事
書迷正在閱讀: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hidden love(現言女尊 重生1V1 HE)、仙驕/被渣重生后我在修仙界內卷成第一、穿回廢土開修仙雜貨鋪、我在廢土開荒種田、我的閨房通仙界、喑聲萃鱷、窩囊男人
建功還鄉,人生得意。 李欽載領著部曲們上路,當然,還得加上一位相親相愛一家人群里的大舅哥。 與大舅哥相處不多,這次算是認識他以來相處最長的一次。 與他同行真的超級尷尬。 兩人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崔升顯然是個好孩子,高門世家教養出來的子弟,無論言行還是禮儀都無可挑剔。 知識淵博,出口便是圣賢典故,通曉青史,上下千年如數家珍。 剛離開涼州,崔升便與李家的部曲們混得很熟了。路上無聊便將上古的圣賢故事用最直白的語言述說出來,聽得部曲們如癡如醉,紛紛贊不絕口。 李欽載有點嫉妒,但毫無辦法,奈何自己沒文化…… 有本事跟我比二元一次方程啊,牛頓三大定律你行嗎? 出涼州城東行,越過長城,放眼望去仍是一片荒漠,偶爾能見商隊駱駝悠悠南下,駱駝嘴里不知咀嚼著什么,脖頸下的駝鈴鐺鐺作響,在遼闊荒蕪的土地上回蕩。 蒼茫而孤獨的旅程,愈發顯得人類的渺小,天地仿佛被放大到宇宙中。 看著這壯闊又寂寥的風景,李欽載情不自禁脫口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br> 話音落,與他并肩而騎的崔升猛地扭頭看著他,眼神里布滿了震驚。 李欽載吟誦過后,突然反應過來,咦,我又偉岸了一次? 再看崔升震驚的眼神,李欽載不由冷笑。 傻了吧?我會抄詩。 “大舅哥何故如此震驚地看著我?”李欽載無辜地眨眼。 崔升忍不住問道:“剛才這首詩,是你作的?” 李欽載矜持地道:“觸景生情,隨口吟了兩句,此詩如何?” 崔升見不得他這副故作矜持的虛偽樣子,收回了目光望向前方,淡淡地道:“還行?!?/br> 李欽載眨眼:“如此遼闊壯懷的風景,大舅哥學富五車,何妨也作上一首詩,應和這大好河山?!?/br> 崔升不服氣地圓睜雙目,倆眼直勾勾地盯著眼前的風景,似乎在措辭詞匯平仄,想要作出一首壓過李欽載風頭的詩。 然而一首絕世好詩豈是那么容易作出來的。 臉頰漲得通紅,表情猙獰且用力,猶如便秘十天仍不服輸的中老年男人,與天斗,與地斗,與皮燕子斗。 半晌之后,崔升的肩膀突然一垮,被斗得服服帖帖。 “欺人太甚……”崔升悲憤喃喃道。 李欽載親熱地勾住他的肩,道:“大舅哥息怒,妹夫跟你開個小玩笑。我從來不會做讓人感到難堪的事,那太失禮了?!?/br> 崔升臉色稍霽,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誰知李欽載話鋒一轉,道:“作詩這種事,太難為人了,靈光不至,不可強求,但是旅途無聊,總要找點事做……” “我這里有瘋狂水池管理員,業界良心甲乙包工頭,以及變態老農數雞兔腳丫等題,不知大舅哥喜歡哪一款?” 崔升臉色一寒,當即狠狠抽了一下座下的馬兒,一馬當先絕塵而去。 李欽載搖頭嘆道:“沒學問也就罷了,態度還不端正,你若是我的學生,今日至少要脫層皮……” 接下來的路程,崔升莫名沉默了許多,不知是因自己的淺薄而羞愧,還是仍憋著勁兒搜腸刮肚尋找作詩靈感。 越過長城后轉道往南,李欽載一行人朝蘭州進發。 行走三日,路上的風景終于不再荒涼,沿路已經有了人跡,商隊也多了起來。 李欽載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明顯。 終究是世俗凡人,李欽載喜歡人間煙火,喜歡看庸碌的世人熙熙攘攘,大人吵,孩子哭,雞飛狗跳,無事生非。 這才是真實的人間,身處于這樣的環境里,才能切身感到自己活得踏實,無所謂對這人間是否重要,只愿成為融入人間的一粒沙。 繼續往南走,沿途的百姓越來越多,多得有點不尋常。 他們大多是攜家帶口,家境稍微殷實一點的甚至會趕著一輛牛車,牛車上載著全部的家當和婆娘孩子,漢子騎在車轅上,揚著鞭,哼著小調,充滿了喜悅安寧。 也有貧苦的百姓,簡簡單單拎著一個包袱,另一只手牽著孩子,婆娘黑紗遮面,亦步亦趨地跟在后面。 孩子不聽話鬧騰,父親劈手就是一巴掌,孩子咧嘴大哭,婆娘默默地往他嘴里塞半只煮熟的雞蛋,孩子立馬眉開眼笑。 李欽載看著這一切,嘆道:“真好,勃勃生機,人間真實?!?/br> 劉阿四湊在他耳邊道:“五少郎,當初吐蕃兵圍鄯州的時候,咱們解了鄯州之圍,百姓紛紛出逃,后來吐蕃被打退了,逃出去的百姓得知了消息,又紛紛返回故土,這些人都是要回鄯州重建家業的百姓?!?/br> “說起來,五少郎可是這些百姓的恩人呢?!眲⑺男Φ?。 李欽載點點頭,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低調點往前走,莫驚擾百姓?!?/br> 一行人剛要加快行程,突然一位與李欽載隊伍擦肩而過的百姓看到了他,驚鴻一瞥后,百姓指著李欽載放聲道:“是天子使節李縣伯,是李縣伯!” 拖家帶口的百姓們頓時一靜,紛紛側目朝李欽載望去。 李欽載被眾人盯得渾身不自在,急忙低下頭,下令部曲打馬疾行。 那名認出李欽載的百姓猶自激動地道:“是李縣伯沒錯,我在鄯州城里見過李縣伯!” 百姓們轟的一下,紛紛圍攏過來,許多百姓甚至攔在李欽載隊伍的馬前,隊伍頓時寸步難行,李欽載苦笑,只好下馬與百姓們招呼。 “是大恩人吶!” “鄯州數萬百姓活命之恩,全托李縣伯!” “擊退吐蕃賊,護我生民周全,李縣伯莫非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轉世?” “英雄豈可無名,當受我鄯州百姓大禮!” 百姓們圍著李欽載感激涕零,然后動作統一地同時跪拜下來。 李欽載急忙將面前的百姓扶起,然而跪拜的人太多,扶起這個,跪下那個,實在忙不過來。 李欽載只好苦笑長揖回禮,道:“諸位父老不必拜我,天子之臣,守土護民是本分,換了朝廷任何一位朝臣都會如此,諸位還是快快啟程歸鄉,重建家園吧?!?/br> 激動熙攘的人群外,崔升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望向李欽載的目光終于有了一些變化。 沉默地掏出紙筆,崔升在紙上奮筆疾書。 帝王事,朝堂事,人間事,皆當記諸于青史。 后人為鑒,為憑,為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