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而想到將來還會有‘炮兵營’之類的火器分營,直接叫火器營不好區分,最后依舊叫了火銃營。 ** 時間再次回到證圣二年大朝會。 群臣恭賀陛下新年新氣象,新歲新大兒—— 其實默啜可汗第一封‘歸降且愿為子’信送到神都,圣神皇帝是不接受的:先生出野心起兵造反攻打靈州,輸了又迅速滑跪,還想給她當個兒子就算了? 在想什么好事? 而默啜可汗為人比較‘靈’,他很快也認識到,犯了錯誤后空口做兒是不成的,于是他很快表示出了做兒子的誠意,拱手送了圣神皇帝一份大禮—— 有人要造反,我舉報他!而且我愿意替mama打他! 是為“契丹首領李盡忠欲謀反,臣子愿帥其部眾為國討契丹!” 而被默啜可汗舉報的契丹,確實是正在策劃謀反。 從其首領名字李盡忠可知,也是從前被李唐打服過的——契丹部落地處東北, 貞觀二十二年歸降,首領賜李姓,封為松漠都督。 但李盡忠這次造反,倒不是人如其名,準備為李唐而反:畢竟契丹在顯慶年間(高宗登基后的十年)也造反過,可謂是造反就是認真為自己造反,不針對姓李還是姓武。 而當年造反不成,被高宗嘎掉的契丹首領阿卜固,正是如今這位李盡忠的爺爺。 可以說,家族中流淌著濃厚的造反基因。 李盡忠欲造反是真:而后突厥之所以知道,是因李盡忠偷偷派人到后突厥之地收購戰馬。 當時默啜可汗聽說這事兒,并不怎么當回事,畢竟兩人地處不同,契丹要反,也不會跟他在靈州撞上,應當會去偷襲營州。 但現在,默啜可汗非常慶幸自己擁有這條情報! 當場獻上契丹。 而原本確實在積極準備造反,但在后突厥摧枯拉朽輸掉之后,就有點想要退縮的契丹,忽然就被推了出來,而且是被人當成認干媽的籌碼。 契丹李盡忠:……默啜你*%¥ 無論李盡忠心底怎么崩潰,都不得不面對現實—— 契丹地處東北,圣神皇帝一面令裴行儉于靈州受降安民,一面飛書令安東都護府寧拂英就近去平契丹。 并將新收的‘好大兒’默啜可汗也編入行軍大總管寧拂英麾下,令他率兵趕往契丹之地——既然降書上寫的赤膽忠心要歸降效忠,就看看上戰場的表現吧。 * 如果說對裴行儉來說,后突厥的造反,還屬于:誒,巧的有點善解人意,我的‘空窗期’,默啜可汗就造反打靈州。 那對寧拂英來說,就真是人在家中坐,天上掉了個大餅下來。 她愉快點將點兵,奔赴契丹。 于這一年春日,獻俘契丹首領李盡忠于神都。 第371章 天下戶籍 證圣三年春末。 按‘軍凱還,飲至于廟’之禮,將軍向帝王獻俘虜都是在太廟進行。 而圣神皇帝受俘虜的太廟,自然是天姓武氏廟。 太廟中還供奉著那塊出自洛水的白石,上有文記:天姓女武,臨昌帝業。 * 直到獻俘儀式圓滿結束,寧拂英一顆心才放下:從接到圣旨出兵契丹起,除了領兵作戰之事,她也不得不擔心李盡忠的身體情況—— 這位叛軍首領的年紀可不年輕了,已經年近六十。 而且據前線情報所知,李盡忠似乎叫默啜可汗的‘出賣兼甩鍋’行為,給氣病了。 以至于領兵作戰的是契丹部落另外一個首領孫萬榮。 想到祖父英國公,寧拂英發自內心為李盡忠祈禱:……請一定不要病死。 否則英國公府這怎么洗的清啊。 好在,李盡忠‘善解人意’,病的不重。同時也是心里憋著好大一口氣,在聽說默啜可汗不但出賣他,更非常積極帥部來攻打他以表現投降誠意,李盡忠就像是曹丞相見到檄文一樣,頭疼都被氣好了。 當即親自披掛上陣。 然后親自被抓成俘。 整個流程非常之流暢:畢竟契丹之前雖然準備了叛亂,但所做的準備,哪怕在他們自己的認識里都尚不充分(不然就會像默啜可汗一樣直接動手了)。 此番純屬倉促應戰。 而且又是被東西兩邊包抄,很快就像是餃子里的餡兒l一樣被包圓了。 寧拂英抓到李盡忠之后,在‘護送’他去神都洛陽的路上,都不忘帶兩個隨行的軍醫。 此時終于完成了獻俘儀式,在看李盡忠病病怏怏的樣子,寧拂也就不擔心了:死活隨便你吧。 她還有許多旁的事兒l要忙呢—— 先向圣神皇帝交上一份報告:此番出征契丹,她帶的幾乎都是軍事學校的畢業生,因此這也算是一份‘就業’反饋報告了。 之后,寧拂英還要回上陽宮學校去做匯報演講;接受報紙的專欄采訪;將整個作戰過程的原始資料提交史館留檔…… 實在是忙得很。 * 上陽宮。 寧拂英上臺的時候,就看到下方人群中,坐了一張熟悉的面孔,呱唧呱唧給她用力鼓掌。 正是李敬業。 寧拂英看到他就有點頭疼:按說李敬業是天授六年秋日入學的那一批學生,甭管是兩年制還是三年制,都該畢業了。 然而,前年畢業考,他有兩科成績并不是很理想。 倒是沒有掛科,老老實實領了成績單也是可以畢業的,頂多是評不上優秀畢業生罷了。 但李敬業總覺得自己的時務策里的‘政治理論’和‘外交策略’答的非常好啊,不應當得個普普通通的分數,于是拿了他的試卷去跟副校長李文成、負責軍事學院高等班的裴行儉都請教(理論分數)過。 這也罷了,畢竟李文成也好,裴行儉也好,不在戰場上時,都是脾氣溫和的宰相。 且二人在學校里和人前雖不會偏袒李敬業,但私下里都會念在李勣大將軍的份上,對李敬業格外照顧些,因此詳細與他補了課,講了卷子。 然而,李敬業天生就是會惹事的,他又拿著卷子去問彼時還未致仕的劉仁軌去了。 劉仁軌可不會慣著他。 于是教導主任劉仁軌當場表示:你說的有道理,這個分數尋常學子畢業是夠了。 但李敬業一是安東都護府都護,二來也是朝廷的英國公,這個分數畢業確實是說不過去。 那就——別畢業了,繼續修吧。 于是李敬業就繼續留下來‘重修’,遼東之地這幾年都是寧拂英代安東大都護。 而此番寧拂英來做匯報,就在觀眾席上看到了久違的李敬業。 怎么說呢,其實不見也可以。 因李敬業不但在她上臺前、講話中、匯報后都熱烈鼓掌,并且還像一只大鵝一樣左搖右擺,跟旁邊人道:“臺上是我夫人?!?/br> 這還不算完,李敬業還跟旁邊同學道:“你們看到管理學院那個穿緋袍的女娘了嗎?年前大考考頭名的那個,那是我女兒l!” 寧拂英李慎修:…… 我們不是,我們沒有。 ** 寧拂英于上陽宮做匯報之時,蓬萊宮中,圣神皇帝正召皇儲、諸宰相并六部尚書議戰后事。 東宮皇儲與諸臣入內,就見大司徒已經在了,正坐在御案側面,手上拿了幾張硬黃紙,傾身遞給皇帝看。 皇帝則拿了只鉛筆,在自己手下的紙上正在隨手記錄著什么。 見曜初和諸同僚入內,姜握從御案旁起身避開。 朝臣們可不是當時武三思,他們來見皇帝,姜握自不會坐著不動。 待諸人見禮完畢,皇帝賜座。 眾人落座后皆屏氣斂聲,等待皇帝發話。而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個硬皮本和鉛筆。 自有鉛筆后,對朝臣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做記錄了:從前筆墨紙硯不方便攜帶,總不能到皇帝跟前,向皇帝借水借地方現場磨墨鋪紙寫字吧。 因此從前在御前只能拼命開動腦瓜子,努力記住皇帝的每個字。 雖說能考出來官來朝臣們記性都不差,但再好的記性也不如筆頭,況且在御前常十分緊張,有時候腦子空白也是難免的。 自從有了鉛筆和會議本,真是給了朝臣們大大的安全感。 * 圣神皇帝先將案上散落的硬黃紙,親手重新理了排序。 在座諸位臣子,其實不必等皇帝說起這紙張上的內容,只見這種特殊質的硬黃紙,就知這是記錄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戶籍的公文。 如今朝中用紙多用竹紙等(成本問題),但要緊的存檔公文,還是專門用軟硬黃紙(剡紙已停用)寫成,不光因其堅韌澤瑩,更取其辟蠹。 許多魏晉時候的世家子多以此做書為貴,雖不知能否真的‘紙壽千年’,但事實證明,二三百年過去了,依舊保存頗為完整。 因此戶籍要事,朝有定規,要用這種尺寸特殊的硬黃紙記錄。 見到皇帝手中的硬黃紙,現戶部尚書岑長倩就不由摸了摸袖中記錄著不少關鍵數據的公文紙,開始在心內復習。 陛下今日一定會問到戶籍相關事宜,他可不能磕磕巴巴。最好能夠如當年辛相一般,不需要取出小抄來,就能回答流利! 圣神皇帝先提起的并不是戶籍事,而是戰后處置—— 默啜可汗這種逆風局很快滑跪,并且在此番平契丹戰事中,也著實出力的,受降收貢,封其歸順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