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于是皇帝道:“你既然喜歡食鐵獸,可讓蜀地多供一些,就養在閑廄五坊內。待如犀象一般養上兩三代,大約就與人親近了?!?/br> 她看得出來,今日姜握很有種想摸一摸食鐵獸的樣子。 但如今這只剛從蜀地供上來的野性食鐵獸,皇帝是絕不可能叫她伸手去摸的。 姜握聽皇帝這么說,連忙點頭,又想到皇帝方才提起的犀象—— 雖說史冊上皇帝,以正德皇帝朱厚照同學喜歡養‘老虎豹子’等獸類最為出名,但其實古代皇城中,豢養奇珍異獸的實在不少。 就比如這閑廄五坊,除了會養訓以供皇帝狩獵用的猞猁豹子鷹鷂犬馬等物,也會養各地進貢的奇珍異獸。比較常見的就是大象和犀牛了。 因按照禮樂制度,大節慶下有‘象、犀,入場拜舞’,是為吉慶。* 而象犀不但可以當歌舞演員,還能當苦力:前兩年建明堂的時候,有的巨木和鐵柱難運,還讓大象和犀牛來拉過貨。 因此皇帝完全不覺得替宰相要幾只熊貓來養有什么異常。 皇帝把食鐵獸圖放到一邊。 與姜握說起另外一件事:“王相這一回的致仕奏疏,朕預備允了?!?/br> 從天授三年夏,她們自蜀地歸來,王神玉上書堅求致仕,皇帝卻依舊留任宰相——又是六年過去了。 今春樂城郡公又不再矣。 王神玉再次上書致仕,皇帝便慨然道:“由著王相吧?!?/br> ** 端午休沐。 姜握登門拜訪王神玉,單獨賀他致仕之喜。 大概是多年美夢終于成真,王神玉整個人看起來簡直能用‘容光煥發’四個字來形容。 從前其余宰相致仕時的悵然若失,他是半點沒有。 姜握打量了他片刻,開口道:“王相如此神采……”看起來能再干十年。 然而兩人做了幾十年的朋友,王神玉實在太了解姜握了,當場打斷施法:“端午佳節,不吉利的話可不許說!” 在王相‘說則友盡’的目光下,姜握把話吞了回去。 然后換了一個話題來說:“我昨日收到了辛相的回信,好厚一封,特意沒有拆,等著今日來與你一同看?!?/br> 王神玉很感興趣,炎夏中連手里的折扇都扔到一旁去了,接過信邊拆邊道:“辛相最喜收集錢幣,之前還從我這里搜羅過不少漢代的古錢——也不給錢。我對古幣倒沒什么興致,給他也罷了?!?/br> “但后來我聽說他給過你五貫錢?” 這怎么還厚此薄彼呢? 姜握用手里的折扇點了點桌子:“辛相這是放長線釣大魚。你看,之后每版紙幣我都得給他寄一套不是?”而且除了她與皇帝畫像的特殊紀念幣,其余的諸如山河風光等紀念幣,辛相那里肯定也得寄給他收藏。 王神玉想了想笑道:“也是,這五貫錢花的倒是值?!?/br> 而很快,他們便知辛相為何至多拿出‘五貫’錢來了。 辛相信的第一頁,先就姜握給他寄全套紙幣道謝,然后用剩下的大半頁紙提了些對紙幣的建議,最后才圖窮匕見,表示:一套紙幣不太夠,萬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甚損毀了呢?多給他寄幾套。 姜握:……確實是她考慮不周了。 不過很快,她和王神玉的注意力,都被辛相接下來的信吸引住了。 是許多數字。 “我做戶部尚書那一年,曾至鄉間安民?!?/br> “一農戶之家,若想要耕種,需得有耕牛一頭,更得有犁、耙、鋤、鍬﹑闕﹑鐮刀等農具?!?/br> “若要開荒,還要有開荒熟刀,再加上每五戶人家就要分攤的踏水車、石轆軸等用具……” 辛相雖說他后來學新式數字有些吃力。 但其實也只是相較他自己年輕時學的慢,實則還是運用很純熟。這封信中,標的就都是新式數字,還列了表格?!?/br> 比如鋤,上等值錢55文,次50文,下45文。 再有耙,上等值錢550文,次500文,下450文。 再有鐮…… 凡此種種,全都列了出來。 最后總結道:“當時我便算過:按朝廷對耕牛和鐵器農具的定價(農具會有官方調控價格),若農戶之家,想配齊以上用具,以中等的價格來算,正好是五千一百文?!盵1] 五貫。 姜握懂了。 五貫,就是這天下無數農戶之家最需要的,能夠養活一家老小的‘成本錢’。 所以在辛相眼里,五貫至重。 姜握與王神玉往后看去。 “就用大司徒曾經提過的‘生產成本’一詞吧——” “當年我做戶部尚書時,農戶之家的農具(包括耕牛)生產成本,是五貫。而如今,我致仕歸鄉,再次去鄉間與市中挨個問過?!?/br> “如今再購齊這諸多農具,只需要三貫了?!?/br> “至此方覺,這數十年宦海,并未虛耗?!?/br> “故將此諸多農具瑣事寫與大司徒,想來雖人在兩地,欣然之心必同?!?/br> 姜握與王神玉坐在屋內,看完了這封信。 雖是炎炎夏日,但實覺得內心蘊涼而寧靜。 片刻后,王神玉忽然開口問道:“你知道辛相特意寄這封信過來,還有什么用意嗎?” 姜握轉頭看他。 王神玉道:“以后他再向你買諸如眼鏡一般,不得不用之物,就不會再給五貫錢?!?/br> “只給三貫了?!?/br> 姜握笑道:“如此也好?!?/br> * 而這日,姜握離開王相府之前,王神玉遞給了她一根木簽。 簽柄為木色,簽頭卻是朱色涂過。 王神玉道:“既然致仕,從此后我便閉門謝客,再不會見朝臣了?!彼D了頓又道:“除了朝臣,還有諸多族中的晚輩,也終于可再也不見了?!?/br> 從前他做宰相,所有太原王氏的晚輩為官者,或者想要為官者,凡入京者自然都要來拜會他。 甚至王氏的姻親,其余世家的晚輩,也少不了想往王中書令這里多走幾趟。 從此后,他終于可以再不管這些事了。 姜握低頭看手里的朱色簽,聽王神玉繼續道:“你若過來就帶著這朱簽,以防門房竟把你也當朝臣一般,攔在外頭?!?/br> 還不等姜握說話,王神玉就道:“但你若來說些朝堂事,我可就把這朱簽沒收了?!?/br> 姜握再次被打斷施法,只得笑道:“好,從此后我再不與王相論朝事?!?/br> 她告辭離去,在馬車上,轉頭見夏日中,王相府門庭閉合。 自此,閉門謝客。 ** 姜握從王家離開后頗為悵然,倒是去將作監見了鳴珂。 雖是端午休沐,但鳴珂……還在加班。 王鳴珂比她小五歲,算來今歲也已然是年過六十之人。 只是她性情經年未變,總覺一如當年。 姜握也未特意與鳴珂說起她的來意,只是聽鳴珂閑談。 其實上了年紀后,姜握是很愿意跟王鳴珂論起故人之事的。 因哪怕是有故人離去,鳴珂談論起她們也并不會沉溺于傷感。她身上有一種特有的鈍感力:也會哭也會煩躁,但無論什么樣的世事從來不會傷她太深。她總是能更專注于當下,當這日子只如江潮往復。 果然,王鳴珂說起王相終得致仕之事,也只笑道—— “那以后,王相更多閑暇侍弄花草,他府上的桂花糕,就更好吃了?!?! 第366章 大司徒隔代教育的區別 證圣二年,夏。 每年五月,都是朝臣們最期盼的月份——端午連著十五日的田假,一個月內休沐比上班時間都多。 然而何為田假? 正是收麥子的季節,也就是說,五月其實是百姓們,尤其是北方農戶們最重要也最忙碌的一個月。 甚至可以說,一年的生計就懸在這上頭。 姜握還記得父母曾提起過:他們小時候學校都還放‘麥假’的,就是田里忙不過來,讓孩子回去幫著收麥子。 夏日炎炎,全家勞動力都得出動,揮汗如雨。 哪怕干不了什么重活的小孩子,也可以拎著半大的麻袋在后面撿拾掉落的麥穗,給家人們送茶水餐飯——飯自然都是在地頭上吃的,省了耽誤功夫。 烈日高溫,每年麥收都是一場辛苦仗。 如今是田假的末尾,洛陽神都外的麥田都收割的差不多了。 但這不代表農忙就過去了,收完后的新小麥,還要再晾曬才能貯藏或是拿去磨面。 姜握曾經帶十歲左右的曜初去看過麥收,不過這回,她準備帶年紀更小的阿鯉,去看麥收后的農事,以及,一項城建署的新發明,或者說創造性地改進。 * “外面這樣熱,大司徒真要帶小郡主去鄉間?就為看什么立新式水車?唉,什么樣的水車,不還是個水車,哪里值得咱們小郡主親自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