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海上航行,尤其是尋找新路線是多么危險的事情,不言而喻。若無有一支訓練有素配合得宜的隊伍,無有專業人才,姜握是不許吳英亂動的。 此番送到吳英麾下的畢業生,各有所長:除了精于船只駕駛、了解船只構造和維修的專業人員外,還有擅長船舶人員物資調配管理者,專門研究航海上氣象與洋流學者,甚至姜握還給艦隊配備了專門的外交學院人才,以及經濟學院擅長商業貿易的畢業生。 畢竟出門一趟,肯定不是開空船,必要與各地進行貿易。 術業有專攻,貿易之事指望航海專業的人才兼任,還是差一點,依舊要辛相學院中調理出來的專業人才頂上。 用辛相的話說:組織一次艦隊出海,也不是小花銷,最好能都路上就把成本都賺回來啊。 “大司徒,我去艦隊的每一艘船上都看了?!?/br> 李敬業還在敬業地描述:他也是帶領過戰船軍隊的人,但遠航艦隊自然與作戰的船隊組成不同,除了航行的主船,還有有隨護在側的馬船、衛船、甚至食水船、匠船等皆有所備。 可見吳英雖然遠航之心甚濃,恨不得立馬就出發,但準備工作做的并不浮躁。 也是姜握額外給她寫了好幾封信來強調安全問題:以國朝如今的財力,說句實在的,千百只船只的耗損是經得起的。一處造船港一年也就造出來了。 但人才的耗損,真是經不起! 譬如吳英這一回走,是貨真價實帶走了一大半的‘航海專業’畢業生。若是有了遠航的實際經驗,將來各個都是能回來做老師的寶貴人才??! 除了叮囑的信函外,姜握還給吳英畫了不少作物的圖譜。 她也很期待—— 在她離開這里之前,哪怕吃不上草莓(畢竟野生草莓也是十四世紀歐洲才開始試著培育的),但或許能吃上紅薯和土豆。 而紅薯,在糧食史上,又實實在在是重要的救災糧。 哪怕旁的都沒有,只尋回紅薯一物,從前所有在航海上的投入,都完全是物超所值。 * 李敬業很松了口氣:果然說起吳將軍來,大司徒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沒有就方才的事兒罵他。 而此時馬車已經從上陽宮駛入了洛陽皇城。 李敬業望著窗外—— 這次不是找話題了,而是真的特別驚異,指著外面問道:“大司徒,我剛進神都不久就看到了,這正在修建的通天一般的宮殿是什么??!” 姜握也隨著他的手指望出去。 “是明堂?!?/br> 天子坐明堂的明堂。 如今明堂的中心柱已經立了起來,也就是高度已定。李敬業忍不住仰頭去看,脖子都快折了才目測出來:“這高要有三百尺了吧,這若是建成了,便是古往今來最高的殿宇了!” 姜握道:“你既回到洛陽,有看到明堂徹底落成的一天——如今且先跟我去尚書省,說一說方才上陽宮之事?!?/br> 李敬業立刻蔫巴了。 * 兩人進入尚書省時,倒正好跟要出門的裴行儉撞了個對面。 李培根臉上的表情頓改,堆起熱情笑臉來,與女兒的上峰之一打招呼:“裴相!” 還不忘贊美:“裴相真是風度翩翩風采如舊??!” 然后更熱情表示,要給裴相府上送人參。 吃了他的人參,可要好好照應他家順順啊。 倒是裴行儉看到李敬業后,不由想起一事:“大司徒,若是今日陛下無暇召見李都護,不如讓他去拜訪一下樂城郡公?!?/br> “樂城郡公必然愿意聽一聽遼東之事?!?/br> 劉仁軌一世軍功,盡在東海之上。 如今年老后,倒是越發懷念戰場之事。 姜握點頭:“好?!?/br> 人的衰老并不是一個勻速的過程,而是如同拋物線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迅速。 哪怕劉仁軌這種神人,年近八十歲還能親自披掛出征,八十五歲還比大多數官員要有精力,能夠勝任上陽宮三所學校的教導處繁雜的工作…… 可這兩年,精力減退的也實在一年比一年厲害。 畢竟,劉仁軌今歲,也是要過八十八歲大壽的人了。 他也預備著再堅持兩年,九十歲就正式提出致仕。 第359章 薛定諤的致仕 天授六年秋。 王相府。 “每至九月上陽宮學子入學之際,當真是忙的人席不暇暖,墨突不黔?!?/br> 姜握聽到眼前人如此感概:…… 這兩個詞,形容忙碌倒是精到——忙的連席子都來不及坐暖,煙都來不及熏黑,是為忙的腳不沾地。 這兩個詞沒問題,形容每年上陽宮開學之際管事人的忙碌也沒問題。 但說這話的人,是王神玉。 這就很有問題了! 他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提交過做上陽宮老師的正式報名表,頂多有興致的時候去代兩節課。 上陽宮開學再忙,跟他有什么關系? 見姜握幽幽望著他,王神玉才面不改色道:“我說的原也不是我自己,而是劉仁軌?!?/br> 劉仁軌欲九十歲整而致仕之事,王神玉當然也有所耳聞。 他對此的評價就是:很難評。 這些年,他跟劉仁軌對彼此的看法,也很有趣—— 王神玉看劉仁軌:不理解,但尊重(隨便你把自己卷成什么形狀都可以,當然前提是不要卷到我)。 劉仁軌看王神玉:不理解,也不想尊重(想拉他一起卷)但已經認清現實,這個實在卷不動。 共事同僚多年,也就這么磕磕絆絆過來了,誰也不能拿誰怎么樣。 王神玉又道:“不過劉仁軌欲尋個整十年紀致仕的事兒,與我從前想法倒是相同?!?/br> 姜握點頭:“我知道,原本王相是想三十歲致仕來著?!?/br> 王神玉嘆口氣:“是啊?!?/br> 從少時家族供給他錦衣玉食,就有個要求:家里供給你最高標準的生活質量,你也得入仕給家族做點貢獻。起碼去混個清貴的閑職,再給家里添一點光彩。 王神玉覺得很公平。但他當時的打算卻是,入仕沒問題,反正長輩們也沒規定入仕多久啊。 于是他是從貞觀年間就打好了包準備退休的。 當時恰逢朝廷精簡官員,旁人提心吊膽,王神玉如天降甘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老師杜如晦‘大義滅親’把他這種摸魚黨給踢出官員隊伍了。 結果…… 怎么倏爾五十年就過去了?怎么連皇帝、甚至連朝代都換過了,他還沒有退休? 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了。 * 時維九月,秋高氣爽。 兩人便沒有坐在屋里,而是坐在院中。 擺著茶點的桌案,是姜握很熟悉的芭蕉伏鹿樣式的小幾。桌面就著木的紋理修成舒展芭蕉葉形,并無桌腿支撐,而是一只伏身于蕉葉下的小鹿為支點。 而桌上還擺了幾葉真的芭蕉葉,上面放著桂花糕。 這也是姜握今日過來的緣故之一:除了休沐日來跟好友閑談,再有就是要從人家府上打包點心走。 王神玉府上的桂花糕,是阿鯉最喜歡的糕點,以至于去年的秋天吃過,今年四歲的秋天,她還記憶猶深。 從最早的早桂飄香,那孩子就開始盼著“桂花糕”了。 其實去年得知小郡主喜歡吃他府上的桂花糕,王神玉早就把方子送了姜握,然而不管是姜宅還是宮中御廚,做出來的桂花糕,總是較王神玉府上的糕點差一點。 其實姜握對點心不怎么挑,沒覺得有什么區別,但阿鯉每次都能嘗出來。 她甚至捧著自己的小銀碗去找皇帝,表示:這不是那種好吃的桂花糕。 不但把御廚愁了個夠嗆,還把曜初愁了一愁:這孩子怎么長這么多吃心眼??? 也就是如今阿鯉漸漸長大,開始上【姜府幼兒教育班】后,在學習上還是越發像她的,否則就她這個愛吃,曜初又要擔心女兒隨了她顯眼舅舅。 姜握后來想了想,大概是桂花原料不同——王神玉擅養花木,他府上的桂花,確實也比旁處的好。 于是今年秋日,她就常來王相府上,給阿鯉打包點心回去。 * 看著桂花糕,王神玉自然也想起了武赪小郡主。 他端著茶認真道:“如今小郡主都四歲了,皇儲已經兩度監國,再不讓我徹底致仕,實在是沒道理了?!?/br> 是,徹底致仕。 王神玉之所以如此說,是因他現在處于一種比較微妙的半致仕狀態—— 天授三年七月,也就是皇帝和姜握從蜀地回來的第三個月,他確定了下姜握狀態已經恢復之后,立刻第……不知道多少次上書致仕。 而且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回可算是‘因功致仕’。畢竟,這一年年初,他可是又一次代行了皇后親蠶禮。 皇帝依舊沒有準他徹底致仕離朝。 但許他循當年英國公年老欲致仕的舊例—— 在皇城內特許可乘車馬,不必步行勞累且不說,皇帝給所有年高的重臣都配備了此等待遇。 給王神玉的,更特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