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從大殿正門外,都能看到里面的葳蕤草木藤蔓,多年肆意生長,有些已經攀爬且覆滿了外殿墻。此時冬末尚不明顯,姜握遙想春夏之景,只怕遠遠看過來,這含風殿花木掩映,會像一座翠綠色的宮殿。 李淳風走過去。 他當然也不會去打擾太宗皇帝駕崩之所,只是,依舊想走近看一看。 姜握陪著師父走到門前,看到一把精銅瑣——據說,這種銅鎖能千百年不斷不壞。 是,銅鎖未斷。 可此時,姜握分明看到撫過銅鎖的師父手上,有一抹淡青色的銅銹。 她終是落淚。 是啊,自太宗皇帝駕崩,距今,已經三十五年矣。 ** 是夜,姜握陪師父走上了翠微宮的觀星臺。 她還記得,當年太宗駕崩之晚,為保先帝登基之安穩,翠微宮秘不發喪,亦是如此時一般寂然,并無帝崩哀哭之聲。 但師父自然是知曉太宗龍馭賓天,于是在這觀星臺站了一夜。 自己也陪了一夜。 今夜,師父自不像當年那般哀痛。 他甚至還有興致,如多年前一般,用觀星臺附近太史局的官廚,給姜握簡單做了兩道菜。 還有一壺淡酒——這從前是沒有的。 畢竟從前,師父帶她上觀星臺,都是教她觀星,給她帶點宵夜補一補也就罷了,酒自然是不能給的。 姜握走上觀星臺時,恍惚竟似見到了袁師父—— “今日教你用這璣衡撫辰儀?!睌凳昵?,師父教她用此觀星儀之時,袁師父也在側陪教。 只是袁天罡頗為懶散,又覺得在星象上,李淳風更勝于他,便根本是來湊個人數。 來是來了,但并不怎么教,反而像一只曬太陽的老貓一樣,會找個軟墊半臥在觀星臺上曬星星。倒是每回中場吃宵夜的時候,就來了精神。 李淳風望著星辰:“還記得師父教你辨認的第一顆星辰嗎?” 姜握點頭:“記得。師父說過,天下星可名者中,北辰最尊,天樞也?!?/br> 帝星北辰。 李淳風在一把寬大的交椅上坐下來,笑問道:“你離開太史局這么多年了,還記得師父教過的諸多星辰嗎?” 姜握背對師父,立在觀星臺的最高處,憑欄而望。 “我都記得,數給師父聽一聽好不好?” “好,你數我聽著?!?/br> * “自定星圖,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盵2] “北極五星,鉤陳六星……” 她一顆顆的數過去。 身后,一片寂靜。 姜握從夜晚數到天邊啟明星亮起,一直未曾回頭一顧。 然而,姜握是很清楚,師父究竟是哪一刻走的。 星辰諳熟于心,于是她在一一歷數星辰之名時,還一心二用,心底一直在重復默念一句話:我是來自于一千多年后的華夏。 這種話,她不能對任何人說出口。 然而…… 就在她數到‘攝提六星’之時,忽然就能夠講出口了。 說明這觀星臺上,只有她一個人……準確來說,是只有她一個活著的人了。 無論死亡對其余人來說是什么。 對姜握來說,死亡,就是終于能說出口的真相。 她與所有人之間,隔著一次死亡,隔著永恒的真實的自己。 姜握接著攝提六星繼續數下去,直到東方既白。 “師父,天亮了?!?/br> 但師父再也不會如貞觀二十三年一般問她,太史局的公文都收好了嗎?明日要回長安了。 得不到回答,姜握就自言自語道:“天亮了,咱們該回長安去了?!?/br> 黎明時分,黑夜與白日相接。 翠微宮寂靜無人聲。 一切如舊,她低下頭,在璣衡撫辰儀的銅鏡上,看到自己的面容。 因系統的緣故,她體質未變,自容顏未變。 只是發已半白。 從前,她只有絲縷白發時,總是可以在梳發時稍加隱藏的。 然而如今這般形容。 只怕從今后,青絲白發,再難分別。 第352章 帝至長安 天授二年二月。 翠微宮。 崔朝亦一夜未眠。 他立在翠微宮一處不顯眼宮殿的窗口處。 從這間屋子望出去,正好能看到觀星臺。 身后的桌上,是一盞一夜未動此時已經冷透的茶,以及一副望遠鏡。 望遠鏡是李淳風之物。 當年城建署做出最早的幾只望遠鏡后,姜握除了送去給戰場上的文成等人后,自然還留了一枚給師父。 雖做不成后世的天文望遠鏡,但也聊勝于無。 與羅盤一樣,李淳風是很喜歡這件禮物的。 李淳風是在來翠微宮之前,把這枚望遠鏡單獨給了崔朝。并且讓崔朝在翠微宮觀星臺外,尋一間能望到觀星臺的殿宇,等著姜握。 其實原本,得知師徒兩人要往翠微宮一行后,崔朝本不欲跟從打擾的。 然而李淳風如此要求,他便明白了。 * 就像當年袁仙師故去,崔朝因擔心姜握,拿著她寫的那首‘我亦飄零久’去給李淳風看一般。 如今,李仙師也是在擔心姜握。 于他而言,能在太宗皇帝仙逝的翠微宮,在他最熟悉的觀星臺上離去,還有弟子陪伴在側,自是此生心愿圓滿,一了百了。 然而,被留下來的人怎么辦。 故而李淳風提前將望遠鏡,以及一張他親手繪的翠微宮簡圖交給崔朝。 他甚至還提前給崔朝規劃了一下路線:“我們應當會去看看這些宮殿。你們避開正門和這幾條宮道,從翠微宮南門進來吧?!?/br> 你們,而并非你。 崔朝更確定了李淳風之意。 于是崔朝落后姜握半日進翠微宮,并不是孤身一人來的。他帶來了宮中善于裝裹遺體,以治棺槨的喪吏。 此時,他們都安靜等在這院中。 故去者仙魂渺渺,再不受羈絆。 然而活下來的人,總還有許多世俗中事要做。 就在黎明到來,天光有幾分亮起時,崔朝曾取過李仙師留下的鏡子看過姜握一回。 見她一夜新生的白發便知……師父應當是已然仙逝。 而不用望遠鏡后,崔朝自是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能遠遠看到一道素白身影立在觀星臺的最高處。 衛國夫人過世后,姜握自不會再著紫袍金帶的耀目官袍,亦早去官帽。 此時崔朝遠望她。 霜發抱素月,似欲飄然乘云去。 有那么一瞬間,崔朝在想:若你真能乘云歸去,也好。 **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許多年前,姜握第一次走上觀星臺,就想起過李白這首詩。 而今日,再次想起這首詩,心境自不同。 不光因為她的長輩皆已化作天上人,也是在努力去想一些以后的,似星點光芒一樣,還會令她期待的事情,來壓下自己捏碎系統內那枚紅色骰子的心思。 她在細細算著—— 如果,她能堅持活到七十六歲的話,李白就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