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司農寺官員在后面小心糾正:“回大司徒,辛相,這一株可不止二百貫——若是標明是宮里出去的,就更貴了?!?/br> 辛相搖頭道:“其實都是花,有什么分別?就像那城建署的玻璃碗,與瓷碗在我看來也沒什么分別。只架不住有冤大頭愿意花錢買?!?/br> 姜握笑道:“這話,辛相別讓王相聽見?!?/br> 辛茂將顯然也想起極愛花草的王神玉,也搖頭笑道:“王相,得虧出身太原王氏,往上數十代都不為錢財事發愁,否則就他那個花法……” ** 兩人一并沿著樹蔭往上陽宮內走去。 身后跟著的十數官員,則在一路打量并記錄:按照辛相的吩咐,看看什么能搬走。 他們選定的‘模板宮殿’為觀風殿建筑群。 上陽宮占地面積極大,大約可以分為八塊建筑群——每一塊都比故宮還要大。 他們兩人一日也逛不完一處建筑群,只好選了觀風正殿,以及附帶的院、殿、堂、亭、臺、觀作為代表。 觀風殿乃大殿,修的自是富麗堂皇。 辛相看著‘琉璃瓦’‘紅油漆殿柱’‘描金紋飾’‘鏤飾各種花紋的門欄窗槅’,一邊走一邊搖頭。 真是可惜了的,也搬不走。 看過正殿后,辛相出門來,是真的‘撫欄而嘆’,然后低頭一看這撫的欄桿,還是拆不走的白玉欄,就更心痛了。 辛相轉頭就見大司徒亦撫欄桿而望遠,神色間竟然有些與往日不同的感傷。他還以為大司徒跟他一樣嘆息此處之奢靡。 自然,姜握也有此感,但更多的緣故,還是因為她遠遠望到了仙居殿。 在系統里看到的史書,不期然浮現在眼前:“……是日,(武皇)崩于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 于是辛茂將就聽大司徒道:“辛相,仙居殿的正殿不要動了。之前陛下駕臨行宮時曾住過這里?!?/br> 辛相頷首表示贊同:他也是有底線的,總得留出幾間宮室來保持原樣,將來陛下駕臨還得暫歇,不能都給搬空了。 * 戶部的官員們在殿內繼續記錄,兩人在外憑欄閑談。 說來姜握今日與辛茂將一起來,還有一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光搭起一個學校的架子沒有用,還需要強大的師資—— 姜握早就熟諳不能只有自己卷的真理,她從身邊抓起:“辛相,高等學校會設置許多學院,不知能否請辛相出任‘經濟學院院長’?” 辛茂將雖知道姜相奉命辦學之事,但他關注的是上陽宮本身,對學堂本身之事了解不多,故而略有疑惑:“經濟學院?” 姜握笑道:“辛相不是常抱怨,戶部真正能頂事的官員胥吏總是不夠嗎?之前雖有‘資考授官’制度,但也只能等擅長術算的人報名來考?!?/br> “可現在,辛相可以自己親自教出更多擅于‘經費赒給、厘清戶籍、藏貨贏儲、謀算度支’的人才來了?!?/br> 辛茂將轉頭看了看跟在他后面的幾位郎中、員外郎。 從前戶部許多官員都是他帶出來的,比如現任戶部侍郎岑長倩。 但他現在到底是宰相,去親自帶人的時候少了——若他還在戶部,也不會出現上陽宮都先超額建完了(有朝廷背書,韋少監還到處賒賬來著),戶部才后知后覺繼而傻眼的情況。 他再轉頭看了看大司徒,想起了那日她也曾神色肅然道:“辛相,你要信我。教育是百年大計,是最值得的‘度支’?!?/br> 夏日的陽光,明亮亮照在觀風殿前。 辛相頷首:“好。大司徒若是信得過,便將‘經濟學院’交給我吧?!?/br> 他說起‘經濟學院’四個字的時候,還略微有點陌生。 隨后又好奇問道:“大司徒,這學校里,除了經濟學院,還有什么學院?” 姜握笑道:“還有很多啊,諸如文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農學院、醫學院……”[1] 她一時也說不完,且今日也沒必要說完:“明日,端午休沐前的最后一日。咱們開一次三省六部九寺的大議事會?!?/br> “只論此事!” 作者有話要說*根據《舊唐書·則天皇后武曌本紀》: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 [1]大專業名稱見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專業目錄共包含12個學科門類(不含軍事學)。 昭陵小劇場: 聽說上陽宮高等學校的學科設置,昭陵眾人開始討論,他們能做什么學院的院長—— 長孫無忌(拿出《貞觀律》《永徽疏議》等法學著作):法學院院長,就都不要跟我搶了。 房玄齡、杜如晦(謙虛):經濟學、管理學院長,我們‘勉強’可以勝任吧。 李靖李勣蘇定方等(名將太多了列舉不完):軍事學校被我們承包了。 …… 二鳳皇帝(六邊形戰士的苦惱):朕,好像都可以。 眾人(捧場)(揮舞手里的香火燈燭):陛下,陛下,陛下?。g呼) * 然而二鳳皇帝一個沒注意,兒子們又扯起了頭花—— 李泰(大聲):我可以去文學院,也可以去教地理。(《括地志》)。 李承乾荔枝(視而不見):沒人問你。 李承乾(溫聲):雉奴如果做老師,想去什么學院教書呢? 李泰(趁荔枝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表演學院!這么能裝,不去表演學院可惜了! 荔枝(登時眼淚汪汪)。 李承乾(挽袖子):胖綠鳥真的好煩。 (長孫皇后第一萬次調解兒子們扯頭花,但想起在昭陵看過了雉奴的一生:不得不說,青雀說的還是有那么幾分道理的……) * 二鳳皇帝(心動)(并覺得心動不如行動):要不,咱們也在地府辦起學校來吧,大家出去抓點魂回來如何? 閻羅王:??!你們不要過來??! 第301章 第一次大議事 天授元年,端午前一日。 朝臣們陸續進入尚書省,只見都堂官闕峨然屹立。 如果說皇城正殿是天子上朝,文武百官列朝奏事回稟之所。 那么尚書省的都堂,便是宰相們帶著朝堂官員議事之所。 根據列會朝臣的部門數目,分為大議事(三省六部九寺等各署俱全)與小議事(宰相與涉事相應署衙)。 今日,自然是大議事。 為防人多口雜會議冗長,參加議事的官員,品級是定在五品以上,基本卡在各署衙各部門的負責人一級上。 * 裴行儉今日到的頗早。 其余已經早到的朝臣皆起身見禮:“裴相?!?/br> 裴行儉一一頷首還禮,走到屬于自己的宰相位坐定。 然而才坐下,就不由就想起了過去一次很慘痛的大議事——那還是先帝年間,姜相‘因病辭去’相位,離開京城去做巡按使。 然后……劉仁軌調任尚書左仆射,第一場大朝會,就為備旱災事與王神玉當場吵翻。 裴行儉當時勸了這個勸那個,累個半死,也完全沒有任何勸架成果。 兩位宰相直接一個拍桌子,一個拂袖而去,直鬧到時為天后的圣神皇帝跟前去,才拆解了此事,各安其職。 裴行儉當時的心態就是:我做了什么孽要做這兩人的調解員!同時希望姜相趕緊回來,共建和諧朝堂。 如今……裴行儉望著這洛陽宮的尚書省都堂,姜相不但歸朝,今日還是她第一次作為尚書左仆射,主持大議事。 因思及舊事,裴行儉略微有些走神,直到有聲音把他喚回—— “裴相?!笔莾傻琅?。 裴行儉聞言回神起身,先與其中一人見禮:“鎮國公主?!比缓笤倥c一人還禮:“庫狄署令?!?/br> 時日流去如江河,而朝堂之上,已多與舊年不同。 從前出版署與城建署,初設的時候官位是頗低的。哪怕是其中最高的官職署令,也不過正六品(哪怕如此,當年在朝堂上也是頗費了一番力氣才通過的,若再涉及五品以上的官位,必不能成)。 不同品階的官員,服制不同。 裴行儉就見夫人穿了許多年的深綠色官袍。 直到陛下臨朝稱制,改各官制官名之時,才就把兩署的品階提了上來,且直接改成與九寺的官職設置等同——正卿(署令)一人,從三品;少卿(副署令)二人,從四品,署正二人(從五品)。 所以今日,鎮國安定公主也好,庫狄琚也好,都是以兩署一把手,署令的從三品官職列席的,并非因為旁的身份(公主/兼任的禮部侍郎)。 裴行儉目送夫人著紫袍入座,與下屬交談——在鎮國公主和庫狄琚到都堂之前,兩署的副署令和署正自然先到了,她們起身與上峰見過禮后,還趁此機會趕緊拿出公文請鎮國公主與庫狄署令看。 畢竟這兩人都是大忙人,不是隨時都能找到她們的。 正好趁現在開會前的候場時間,抓住領導審核簽字!為此,她們連紙筆和印泥都準備好了。 望著數位服制不同的女官低聲交談,裴行儉忽然想起一個詞:姹紫嫣紅。 說來,他是親眼見著姜相一路行來:綠衣、緋袍、紫服??赡菚r,終究只有她一人,她在朝堂上踽踽獨行,走過了所有的顏色。 如今,終是不同了。 且不止有文臣陪她立在朝堂之上,還有……裴行儉的目光落在方踏入大門的人身上。 亦是一身紫袍。 時任兵部尚書,安西大都護李文成。 “李尚書稍等?!迸嵝袃€叫住李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