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許圉師:……我悟了,怪不得人家姜相從年紀輕輕就是囫圇個的宰相,而我到現在才是半個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不服不行! 然而,雖則光宅的年號沒有改,但次年各諸署衙的公文還是要大改。 因自圣圖出,陛下之名改為‘武曌’,已然天下咸知。為尊者諱,從此后所有詔書,為避諱‘曌’的讀音,都要改為‘制書’。 詔書改名,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中書?。P閣)。 當時還有心情悠然琢磨,陛下居然連自己名字都改的王神玉:……又是好大的一個驚喜(創傷)。 百官:啊這,唉,反正都要改所有公文,陛下您要不連年號一塊改了?也不差這一哆嗦了。 朝臣們的心態,姜握一直很關注,這一年來,她就像個泡實驗室的數據員一樣,密切觀察著一切細微的動態改變。 旁觀者清。 終于,走到了這。姜握算是滿意地合上自己的數據本:嗯,這種心理就差不多到位了—— 蛙蛙們從不情不愿被摁在鍋里煮,一點溫度變化就滋兒哇亂叫的嬌氣蛙,終于煮成了擁有熟練自我管理意識的聽話蛙,甚至開始準備自己撿柴火燒水了。 * 不過,真正讓許尚書,以及三省六部九寺等許多中樞之臣徹底真正明白過來的,還是‘元武神皇’這個尊號。 原來,不是天后陛下,甚至不是神皇陛下……如今丹陛之上的人,是要做皇帝! 那句“天姓女武,臨昌帝業”,昌的也是自己的帝業! 事行至此。 都不能說是大勢所趨,甚至該稱為——水到渠成。 甚至早在大半年前就領悟到此事的幾位宰相,都已經疲沓了,尤其是王神玉,私下甚至跟姜握道:陛下改夠了嗎?能登基了吧? 王相真的想說:既然結局都是一樣的,就讓我們少加點過程班吧! 姜握拿出哄神皇的話,再來哄王中書令繼續加班:“下次一定?!?/br> ** 說來,這朝堂之上,從來不缺明眼人,聰明人。 更不缺野心勃勃、獻于權勢、想要爭取從龍之功進而一步登天的人。 政治生態下的倒戈和附庸,其變臉速度之快,有時會超出人的想象。 光宅二年,在天后上尊號為神皇的第二日,就已經有朝臣私下請見神皇,向神皇建言—— 當時姜握正好在同明殿,聽聞御史中丞(正五品)傅游藝有密事要單獨請奏神皇時,姜握就起身準備先回中書省。 “正事還未議完,又是寒冬臘月,你何苦來回折騰?”神皇頭也不抬用朱筆隨手指了指簾子后面。 姜握就轉去簾后等著,還順便給自己搬了個小方凳坐著。 畢竟來請見的是御史,估計要長篇大論,站著等太累了。 而這位御史中丞,不出姜握所料,正是來搶‘從龍之功’的。 御史中丞的官職不微,卻也不如何高,上面還有御史大夫等上峰。因而傅御史面圣的機會都不太多,單獨入陛下書房更是頭一次。 因此入內后,傅游藝見到殿內懸掛的十二幅通天徹地的金色帷帳,再見到擺著七枚玉璽的寬大御案,以及端嚴坐于案后的神皇,整個人就緊張的有些僵直起來。 這一慌,就將自己背了一整夜的那些精妙辭藻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是跪俯于地,很快交代了來意:表示陛下既然是‘天姓女武,臨昌帝業’,理應為天下萬民考量,勿違天意,登基為帝! 而且表示他愿意去組織神都中百姓請命,代表萬民恭請神皇登基。 姜握抱著手爐坐在一道帷帳之后:誒,是一只機靈的見風使舵蛙! 雖說請命之事,她已然帶著曜初安排過了。但這種請命事,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而這位姓傅的御史,能在陛下改神皇尊號的第二日,就來提出此事,可見政治嗅覺很靈敏出眾。 這種官員,只要放在對的地方,就是很有用處的。 姜握都開始思考傅御史下一步的職業生涯了,卻聽傅御史又開口了。 大約是方才他提出‘請陛下登基’以及‘他愿率百姓請命’兩件他精心琢磨出的大事后,神皇的反應不如他預期中的喜悅贊揚,只是如常道:“傅卿有心了?!?/br> 這讓傅游藝有些失望。 不過還好,他還準備了另外一道建言。 “臣還有一事請奏神皇?!?/br> “陛下設若要做天子,自當立武氏七廟于神都,追立陛下父、祖為皇帝,方為正統?!?/br> 帷帳后,姜握垂眸,同時在腦海里劃掉傅御史的名字:果然,觀念不是一天能改變的。 沒關系,一次不成就兩次,一年不成就十年! 橫豎她們還有很長的時間,也還有很多‘新廟’可以立。 而傅御史大約面圣實在緊張,甚至把心里話都禿嚕出來了:“如今朝上無有臣子主動提出此事,陛下自不好先提,臣愿為陛下分憂!” 不但如此,為了顯得自己最忠誠,還加了幾句:“誠如陛下從前訓誡之言:‘諸卿富貴,皆陛下與之’?!?/br>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br> 傅御史痛心疾首道:“然如今滿朝文武,尤其是有些宰輔重臣,受陛下恩典良多,卻只字不提為陛下生父立廟之事,可見,心尤自向著李氏!” 姜握:??感覺在內涵我。 傅御史其實算是平等地掃到每一位比他官高的人:陛下,那些位高重臣(當然,尤其是宰相們)受陛下大恩,卻都還是雙面人,唯有臣是最忠心的! 言下之意,臣更適合做高官。 至于神皇其實本就不準備立‘武氏七廟’這件事,傅游藝根本就沒想過!怎么會有人,不愿意追封自己親爹,親祖父為皇帝呢? 因而…… 神皇接下來的反應,就讓傅御史完全懵掉了。 當神皇以他‘沖撞圣駕,傾陷宰輔’之罪名,革去官職流放邊境之時,他都忘記了求饒。 ** 元月大朝會。 在神皇敕令朝堂,要再立三座帝王廟時,文武百官再次被震驚了—— 每次他們以為陛下已經改到頭了,很快就又會被新的改法狠狠創到。這次陛下要立的三座帝王廟,皆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姜握深知,困住武皇的,不單單是以男性為主的宗廟制度,還有‘宗廟’中這個‘宗’自本身。 血統,祖宗祭祀。 說來,姜握作為后世人,對‘宗廟’等制度研究起來,常常頭疼的要命。但沒辦法,系統里只有她自己,只有她去啃這些書本子。 終于讓她薅到了一只新的羊。 嘉靖帝曾建過‘歷代帝王廟’,把古往今來的皇帝的牌位都放了進去一起祭祀供奉。真別說,嘉靖道長不愧是搞大禮儀出身的。 而姜握就以此給神皇提供了一點新的思路。 而神皇,也很快做到了真·舉一反三。 神皇要建的三座帝王廟如下—— 歷代帝王廟,將古往今來的帝王牌位都供奉一二。這是無需‘選拔’的,只要正史上有記載的帝王,包括跟帝王一樣有本紀的呂后,都一起供奉,四時按天子祭祀。 而剩下的兩座帝王廟,則是供奉史冊上的圣主賢君,一廟內只供奉七尊牌位: 社稷廟,供奉堯舜禹夏商周等古朝的圣明君王。 華夏廟,則是供奉自始皇帝起的圣明皇帝。 不但主打一個廟多多。而且‘社稷廟’和‘華夏廟’正是故意以賢名功績為帝王立廟,而不以血統立廟祭祀! 此乃前所未有之禮制。 果然,哪怕這半年已經快被煮化了的青蛙們,也有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尤其是華夏廟中的七位‘圣明皇帝’的牌位,大唐的皇帝,居然只有太宗皇帝的牌位進去了! 雖說,朝臣們也心知肚明,從秦始皇至今的諸多皇帝里,論功績算前七名抬進華夏廟,是該太宗皇帝進去。 但,但這不是咱們大唐自己的廟嗎?就不能把大唐的皇帝都放進去? 便有御史當朝上奏:“若有廟堂有子無父,有太宗陛下而無高祖陛下,豈不亂了禮法綱常?太宗陛下若英魂有知,只怕也不肯應允此事?!?/br> 神皇頷首道:“既如此,不如你替朕去見一見太宗陛下,若太宗真不允,你再說?!?/br> 御史:……再說?怎么再說,托夢?還是等七月十五鬼門開看看能不能沖出來? 于是御史很快躺回到了鍋里:“臣愚鈍,一應由陛下圣裁?!?/br> ** 光宅二年,二月甲寅。 洛陽城內,百僚、勛貴、遠近百姓、四夷酋領、僧侶道士等數萬人俱上表請奏—— 恭請元武神皇登基為帝。[1] 作者有話要說完全不負責任小劇場: 昭陵轉播間。 聽聞陽間欲立華夏廟,昭陵眾人先錯愕:還能這樣??不立一家一姓的宗廟? 后又聽聞,在自秦始皇起至今的帝王里,華夏廟只選七位‘圣明君主’,昭陵諸臣就這七個名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但,無論怎么爭辯,太宗是一定入榜,而高祖都不在…… 聽聞此信的李淵:要不是鬼魂,我現在就心梗發作給你們看! * 二鳳皇帝(在昭陵面對群臣):雖然但是,這種帝王廟我在,我敬重的老父親不在,多不好啊。 (在獻陵面對親爹李淵):都是后人不懂事(完全是:哎?誰把龍袍披朕身上了,快拿走) (轉頭去乾陵面對兒子荔枝):真會娶媳婦! [1]見于《資治通鑒》【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馀人,俱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