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兩人正說著話,卻見一只看起來體型還未長全的小鶴,慢慢溜達著蹭了過來。 甚至走上了琉璃亭。 姜沃笑道:“可見這些鶴在宮中活的自在,都不怕人?!币话阋吧您Q,都要跟人保持百米以上的距離才安心。 小鶴慢慢走到近前。 媚娘取了一塊秋梨擱在石桌上——除了吃魚蝦等物,鶴倒是也會吃些果子草籽等物。 小鶴圍著桌子轉了一圈,這才叨了這塊梨。 兩人邊間歇性拿果子喂小仙鶴,邊繼續方才的軍權話題。 說過京中禁軍,自然要說起邊境守軍—— 其實封疆大吏們反的可能性反而比較低:他們并非朝堂上攪弄風云的權臣,比如對常年駐守北庭的寧都護(寧拂英之祖父)來說,只要京中的帝王信任他,不斷了軍需軍餉,其實帝位更迭對他影響并不大。 倒是他一旦起兵造反,手下聽不聽從是一回事,首先京中軍餉一斷,就要抓瞎。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故:他們都有子孫在長安城里。 “且還有文成呢?!彼齻円嘤袝С炙齻兊姆饨罄?。 媚娘喂過小仙鶴,也用銀簽叉了一塊專貢宮闈的紫皮梨給姜沃:“你剛從長安趕回洛陽,一路上風餐露宿,必然也沒什么鮮果吃?!?/br> 姜沃:其實驛站里準備的宰相餐標挺好的。 但她還是接了過來。 邊吃邊聽媚娘道:“應當不會有封疆大吏糊涂到做這出頭鳥?!?/br> 但聽媚娘這么說,姜沃不由就想起,如今也能算是半個封疆大吏的李敬業,李培根。 其實這也是她一直讓李培根留在遼東的緣故——史冊之上,李敬業是在江南之地做刺史。姜沃代天巡牧第一站就是江南西道,如何不知,因處中原腹地不需防備四夷,江南兩道是沒有什么常備軍的。 故而李敬業開始還真是沒什么阻礙拿下了揚州,號稱十日得兵十萬。 而如今李敬業在遼東,就大不相同了。一來,比他還高一級的安東大都護王方翼,是個小心謹慎的人,估計不會跟著他作死;二來,吳英就在倭國,李敬業就算想造反,也得先組織水軍坐船回來,他若真有此心,都未必能回到中原之地。 當然,培根的腦回路,也不是旁人能拿準的。 姜沃只希望他不要一拍腦殼‘我反了吧’,就做出什么決定來,連累英國公身后事,還連累妻女,寧拂英雖在遼東為守將,但其女李慎修(順順)可就在安定公主府上。 媚娘,從來是個殺伐決斷的人—— 正如此時,媚娘就在說:“哪怕邊關將領不反,但我若要稱帝,一定不會所有人都恭敬順服,必有人反?!?/br> “到時候需得殺一儆百?!?/br> 動物從來比人敏感,媚娘雖神色語氣不變,但透露出來的崢嶸之意,甚至是殺氣,驚動了原本還在繞桌走的小仙鶴。 小鶴叼起最后一塊梨,撲棱著翅膀飛走了。 姜沃則伸手拿起桌上落下的一根鶴羽。 是啊,無論是誰,只要是做出頭鳥,舉起反對武皇的第一桿旗幟,是必然要死的,而且一定會罪及家人,受到重處! 武皇是不會,也決不能念舊情。 尤其是面對頭一個反者,必須要一次震懾的人心膽寒畏懼才行。這絕不是能商量的事情。 姜沃心中道:培根,你最好老老實實的哈。 見姜沃一時對著一根鶴羽沒有說話,媚娘自想不到其思緒是飄到了遼東李培根那里,還以為姜沃是在為了她那句‘必有人反’而擔憂她。 于是媚娘伸出手,自姜沃手上取走了那根潔白的鶴羽,然后拍了拍她的手:“別擔心,從臨朝主政到攝政,這么多年我又不是白做的。便有人反,也不過是芥癬之患,必可鎮壓!” 姜沃抬頭笑道:“我相信?!?/br> 她真的相信。 莫說此世已然不同,有她為宰相多年,一直在往天后的船上撈人,甚至都出現了文成這樣的封疆大吏。 便是史冊之上,孤身立于朝堂的武皇(哪怕還只是太后時期),也不只有野心,更有實力。能夠只手擎天,牢牢按住朝中大勢—— 史冊之上李敬業的謀反,響應者并不多,甚至連李敬業的親叔叔李思文,都不肯響應,早早跟朝廷報信他那倒霉侄子造反不說,還親自堅守潤州,哪怕后來被李敬業破城逮到,也不肯跟他一起造反。 給李敬業氣的,又不好宰了自己叔叔,只好道:叔父既然如此依附武氏,就改姓武吧。 別說,后來李敬業兵敗,李思文入京請罪,武皇(時臨朝稱制太后)得知此事,還表示了贊同:既如此,從此你就姓武吧。 估計李勣大將軍泉下有知能氣活過來:李敬業這一造反,直接害得他被‘發冢斫棺’墳塋不保,御賜之姓(武皇下旨李勣復姓徐氏)也給弄沒了不止,還把他兒子弄去姓了武。 好嘛,托這‘孝子賢孫’的福氣,一家子搞出了三個姓。 如果說,李敬業謀反連親叔叔都不肯看好,只能說明武皇當時已經大權在握,明眼人看得出勝負。 那么武皇用以平定李敬業叛亂的將領,則足以證明,她對朝堂的掌控力—— 史冊上,平定李敬業之亂的,是梁郡公李孝逸,正經八百的李氏宗親! 可見當時的武皇,已經牢牢握住了政權與軍權——李孝逸絕不是當時她手下最能打的名將,但她偏要,也敢于派出梁郡公李孝逸去平定李敬業之叛亂,正是為了做給天下人看:李唐宗親亦為她所用。 故而…… 姜沃看向眼前正在安慰她‘將來便有人反,也無需擔憂’的媚娘,是發自肺腑地點頭,又重復了一遍:“我相信?!?/br> 都說時勢造英雄。 武皇能從掖庭走向帝位,自然是有時勢加持,她穿過了命運一道又一道幽玄的門。 但……絕不只有時勢! 這世上多少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和帝王, 順利到手的大好河山一手好牌被打個稀碎。 而武皇能作為古往今來唯一一個拿住江山的女皇,她靠的絕不只有時勢。 她最終走向了帝位,是她作為政治家的成功,也是她走到了巔峰,看清了并掌住了這‘唯強是從’的天下。 姜沃認真道:“我從來相信,jiejie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是治國之才?!盵1] 媚娘不由一笑。 說來自打天后攝政以來,年節下朝臣們上賀表,就都是上兩份。帝后各一份。 這些年,她聽過的褒贊懿美之辭不知有多少。 然這句并無甚辭藻修飾的話,她聽來,卻覺得萬分洽意,遠勝其它萬言。 而對姜沃來說,這句話也并不只是她想要說給武皇的,更是隔著漫長的時空,將一位偉人的評價,帶給武皇。 那是位開辟了新華夏,令東方紅太陽升的偉人。 * 這一日,兩人走過了整片九州湖,如望九州。 至夜,姜沃才離開紫微宮,持宮中與宰相雙重手令,一路犯著宵禁回了洛陽城的姜宅。 才坐下來,就聽崔朝說:“陛下有意返回長安?!?/br> 姜沃:……我才剛到洛陽一日??!陛下早點決定,我就不用趕這一趟路了。 崔朝見她神情,就知道她誤會了,連忙道:“年后,年后再回?!?/br> 姜沃算了算日子:“也是,到時候周王妃應當就誕下子嗣了,陛下應當想回長安看看嫡出孫輩?!?/br> 之所以說是嫡出孫輩,是因去歲,周王府已經有庶長子誕生。 **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東宮。 太子妃裴含平安安靜靜坐著,任由母親在眼前急得仿佛著了火:“周王已有庶長子,如今正妃身孕也已滿七月,人人都道尚藥局大夫扶出來亦是男兒脈象!” “你就一點都不急?!” 裴含平禮貌回應了一句:“急?!?! 第273章 太子與鎮國公主的現狀 感謝太平公主。 裴含平看著今日格外執著,翻來覆去說起子嗣的母親,腦海中忽然冒出了這句話。 多虧了這些年,太平公主隔三差五來尋她,極大鍛煉了她陪聊的能力,無論什么樣的話題,她都可以應對。 不過…… 裴含平看著眼前至為苦惱焦慮的母親,再想想總是一團火光一樣明烈快活的太平公主——不得不說,比起生母,她更愿意見到‘毫無邊界感’的小姑子。 裴含平已經熟練地走神了。 因母親為此事找過她太多回。 自她進東宮以來,逢年過節凡是能夠見到她,母親都是這番催生的車轱轆話。而若是她倒霉,母親進宮的時候,正好趕上家里有親戚生下兒子(尤其是與她年齡相仿的堂姐妹表姐妹),那母親就會焦慮十倍。 這次更慘,偏生是她的妯娌周王妃要有嫡子了,用母親的話說:“我一聽這信,簡直是在我心上插了一刀,焦的我好幾夜沒睡著覺?!?/br> 裴含平想:或許是吧。母親的焦慮是真的,為她考慮是真的。 但這些年,母親凡有焦慮一定要傳達給她,更是真的。 她不想聽。 而裴含平之所以聽著,卻不出聲制止,也并不是懦弱不敢違背母親什么的。 只是……嫌麻煩。 她曾經開口說過一回‘母親別說了’,結果好嘛捅了馬蜂窩了:母親從生她多么艱難開始哭訴,一路說到怎么把她培養的知書達禮,連皇家都看中求娶。如今卻要被成了太子妃的女兒嫌棄,連話都不許她說。 裴含平看著刻漏算著:若是如此,母親反而會多念叨半個時辰。 那賠本買賣,沒必要了。 于是此時,裴含平一邊禮貌而沉重地適時回應母親“唉”“是”“急”“怎會如此”,一邊早就走神走遠了。 既然想到太平公主,她不免想到昨日,太平公主居然還來邀請她一起去禮部,看她的駙馬復選。 裴含平差點就習慣性附和說‘嗯,好,都聽公主的’,還好及時剎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