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姜沃沒有回頭,但她也能想象到身后的情形:對許多朝臣來說,這個名字,大概有些模糊甚至是陌生。 畢竟,平陽昭公主于武德六年仙逝,距今已四十余年。 更要緊的是,公主的兩個子嗣,因牽涉進永徽年間‘房遺愛謀反案’,一死一貶黜流放,均已不在人世。 后人凋零無掌權者,自會被這權力中心的朝堂遺忘。 甚至于,如今的朝臣們想起平陽昭公主,大概會最先想起她謀反的子嗣柴令武,而不是她的赫赫戰功。 沒關系。 姜沃想,那就一起來復習一遍吧。 * “當年高祖舉義兵反隋朝。平陽昭公主獨自一人于鄠縣,散家資招兵?!北藭r其駙馬柴紹,已然與公主作別,去尋高祖李淵。 “起兵之初,不過數百人。時有胡賊何潘仁攻鄠縣,公主以智計武略將其困之,收為己用?!?/br> “后公主又遣麾下馬三寶,說降李仲文、丘師利、向善志等群盜。自此率眾數千人?!?/br> 也就是說,平陽昭公主起家之時,身邊收服的根本沒啥良民。畢竟隋末亂世,良民也難招兵馬買成就一方勢力。 手下能用的人,基本上除了胡賊就是大盜悍匪,但平陽昭公主卻能把這些人降伏的老老實實—— “公主治軍極嚴,令軍隊所到之處,不得侵掠,申法誓眾殺伐果決!” 深廣的含元殿上,姜沃遙想公主當年沙場風范。 戰爭從來最為殘酷,從不會憐憫弱者,生死面前更是所謂的‘黃泉路上無男女老幼’!公主能夠治住這群盜匪,令他們言聽計從不敢違背,只能說明一件事——平陽昭公主,確實比他們都要強! “公主治軍之名,遠近皆知,投奔者眾?!?/br> “年余間,由數千兵馬增至勒兵七萬,威振關中!” 彼時平陽昭公主令使者將此信送與父親處,把李淵都給整蒙了,沒想到女兒給她整出一個七萬人的隊伍來,還就在關中! 史載:“高祖大悅。令義軍渡河!” * 朝堂之上。 群臣嗡然之聲不知何時已經盡數屏息。 時隔四十余年,他們聽著已經漸漸被塵封遺忘的,公主的功勛。 其實人都是健忘的,哪怕掛在凌煙閣里的畫像,都會漸漸蒙塵。若沒有人真的記得,那也不過是一張畫。 但只要有人記得,有人在訴說,那些故紙堆上的過去,就會立刻鮮活起來。 烽火狼煙未熄,刀鋒之上熱血guntang。 姜沃繼續說下去。 “平陽昭公主親率精兵萬余,與先帝會于渭水之北。俱圍京城?!?/br> “公主營中號‘娘子軍’。后長安城破,高祖入定關中,稱帝立國。曾親稱公主獨有軍功、功參佐命!” 姜沃握緊了手里的笏板,朗聲奏道: “平陽昭公主一生戎馬,征戰沙場,立下不朽功勛。公主病逝之年,亦以軍禮下葬,鼓吹、班劍為儀、虎賁甲卒相送?!?/br> “為將者軍功懋著,于國有功?!?/br> “故,臣請為平陽昭公主,圖形凌煙閣!” * 隨著姜沃聲音落下,朝上再次響起了議論之聲。 這…… 雖然姜相將平陽昭公主功績一一道來,但,從前可未有女人入功臣閣的先例啊。 就像是公主當年下葬之時,太常的第一反應是“以禮,婦人無鼓吹”。 果然,此時已有禮部官員提出此事:“公主雖有戰功,但當年高祖已然用‘平陽公主’之位賞之?!?/br> 更有人道:“夫妻一體,公主已有公主之尊,其駙馬譙國公柴紹已入凌煙閣一十四功臣,與公主入閣又有何異?” 姜沃聞言頷首道:“若是夫妻一體,何苦周員外郎上朝?明日只請尊夫人來上朝吧?!敝笥终\心誠意道:“畢竟,周員外郎這種稀里糊涂的話都說的出來,上不上朝也無甚差別?!?/br> 周員外郎憋的臉通紅,在內心勸告自己好幾遍‘姜相掌吏部,不要鬧僵,她掌考功、授官!’才憋住了反駁,憤憤閉嘴。 姜沃靜靜立在原地,等著下一位人來反駁。 以上這種蠢言論,姜沃并不在意,她在等的,是真正的攻訐。 果然,來了。 御史中丞李敬玄站出來道:“陛下,皇后,若論戰功,平陽昭公主入凌煙閣也未嘗不可?!?/br> “但下官令有一要事請教姜相?!?/br> 姜沃轉頭,看著這位李敬玄。此人前后三娶,皆是氏族名門。[2] 故而此人一向最標榜于世家禮法——之前泰山封禪,提出帷幔遮擋皇后祭祀之禮的官員中,就有他。 此時他手持笏板,對姜沃道:“下官不得不疑惑,之前未見姜相替邢國公請命,也未見替江夏王請命,卻獨獨為平陽昭公主請入凌煙閣?!?/br> “是否因為平陽昭公主與姜相都為女子?” “姜相到底是為平陽昭公主請命?還是……” 李敬玄直直望著姜沃,語氣里帶了幾分‘我看破你心思’的篤定:“還是姜相自己覬覦凌煙閣之榮?便以平陽昭公主作筏子,先做定女子入閣的先例?” 朝上一片寂靜。 無數目光聚集在姜沃身上。 姜沃倏爾笑了。 真是個……好問題。 她等的就是這個質問! * 朝堂之上,百官只見姜相并不理會李敬玄,而是手持笏板,向丹陛之上道:“李御史既有此疑,臣今日便奏請一圣,為后世凌煙閣定規!” 道理不辯不明。 今日姜沃要做的,并不只為請平陽昭公主畫像入凌煙閣,更有,要定下規程,到底何等功績,才能入凌煙閣。 免得后來牛鬼蛇神的畫像,都掛到凌煙閣中! ** 含元殿。 同樣立在朝中的李淳風,忽而想起一事。 玄門之中,向來有一條定規:算人不算己。除非是像袁師那般壽數將盡,才為自己算終卦。 亦要少為至親之人卜算命格。 但在收徒前,他與袁師曾為姜沃推演過一回命格。 算得四句讖詞—— 【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游戲?!? 與‘日月當空’之讖一樣,彼時他們尚不能解弟子此讖。 可今日,李淳風望著在朝上,身做宰相,欲為凌煙閣定下后世之規的弟子,想起了這一卦。 或者說解開了這一卦。 原來如此。 飛者非鳥,潛者非魚。 戰,不在兵! 第165章 為后世定規 含元殿上,空氣繃緊如弦。 在李敬玄直接質問‘姜相可是自己覬覦凌煙閣之榮?便以平陽昭公主作筏子,先做定女子入閣的先例?’后,朝上一片寂靜。 人人肅立不動,似乎一動都會觸動空氣中那根弦,割傷自己—— 御史李敬玄提出來的問題,實在刁鉆。 是啊,大唐戰功赫赫的將軍不少。先帝年間因‘凌煙閣位置緊張’,遺憾未入閣的將領也不止一人。 姜相怎么不提旁人,單提跟你一樣為女子的平陽昭公主呢? 你……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在李敬玄提出前,許多人并未想到這一點,但他一旦提出,許多人下意識是暗自頷首‘恍然大悟’的。 尤其因‘資考授官’事,久已看不慣姜沃的大批世家朝臣、蔭封勛貴,均是眼前一亮。 提的好! 提的妙! 提的呱呱叫! 說白了,很多世家朝臣并不在乎這位姜相研制出水泥混凝土(除了為他們修路時會在乎),做出火藥,更別提礦燈這種離他們特別遠的東西,這些事物,說白了并沒有改善他們世家的生活——他們對姜沃最深的印象,還是吏部的改革! 唯有這件事,與他們切身相關。損害的可是他們真真正正的利益,如何能忍。 這些年,他們也一直想抓姜沃的把柄,或者說可以交易的弱點——就像曾經那本風靡一時的《權相奪親外傳》里,他們暗含的警告一樣:“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今日以帝恩權勢欺旁族,難道不怕自身百年后,又有權相欺你之后人?” 誰料這位竟然真的沒有子嗣! 這些年來,許多世家朝臣想起這件事依舊是搖頭驚嘆:果然道不同不相為謀啊,世家最看重的就是宗族香火、姓氏不斷、血脈延續。這位姜相,是怎么回事??!連個后代都沒有,她這么拼做什么??? 無論世家多么不解,但人家沒有子嗣就是沒有,也變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