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也就是說,姜沃現在依舊是兼任吏部尚書。 朝上貞觀年間舊臣雖所剩不多,但許多人還是記得舊事的:上一個做尚書右仆射兼吏部尚書的,還是先帝年間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在先帝一朝,可謂是除了房相的尚書左仆射外,其余的重臣之位坐了一個遍。 彼時也有人上書先帝,密表長孫無忌權寵太過。先帝于朝上直接道與長孫無忌君臣之間“凡事無疑”更是直接令群臣勿諫,道‘疏間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取也!’[1] 當年之事,豈不是恰如今朝? 但哪怕是長孫無忌到了改朝換代,結局又如何呢? 正巧,這位姜相與從前長孫太尉也很像:因她與皇后相識少年微時,追隨當今也是起自潛邸,舊年情分頗重,聽聞幾位皇子公主們(除太子身份貴重外),都叫她一聲姨母。 但長孫太尉這種有血緣關系的親舅舅都……何況這種完全沒有血親的什么姨母。 且姜相無家族又無子嗣,也不似長孫家能頻頻跟皇室聯姻——將來若跌重,必是粉身碎骨! 在正式拜相的詔令下來前,姜沃就聽過不少類似的流言,實不太在意。 相較這些流言蜚語,她倒是更在意一件事—— 李勣大將軍為何會薦她為尚書右仆射。 雖說二人私交不錯,她對大將軍是極敬重,而因醫書、火藥、城建署等事,大將軍對她也頗為欣賞,甚至會明里暗里回護一下(譬如為她請罰俸祿事)。 但以大將軍的為官謹慎,本應不會做出在自己還任尚書左仆射時,推薦另一位尚書省宰輔之事。 畢竟如此一薦,便似她收了狄仁杰行卷一般,多少總帶了官場上的半師之誼。 按照大將軍一貫行事來推演,更該是皇帝封了她為右仆射后,請大將軍對她多加教導,大將軍才會應下。 姜沃的這點疑惑,在她拜相的這一日,得到了解答。 * 冬至日大朝會后,姜沃隨著李勣大將軍來到了尚書省署衙。 李勣大將軍并未訓誡太多,只是大致道:“尚書省總領六部,紀綱百揆,自是機要之處?!?/br> 姜沃頷首,簡略來說,三省宰輔的分工如下:中書省擬詔令(制定方案),門下省封駁批議(審核方案),最后由下管六部的尚書省來執行。 尚書省是負責做事的部門。 “你做了多年吏部官員,又掌考功事,于六部公務原就熟知,尚書省諸事接手起來,應當也不會太難?!?/br> 進行過一番簡略的‘崗前引導’后,李勣大將軍還邀姜沃今日去他家做客。 姜沃欣然前往:說來城建署給大將軍修完路后,她還沒見過呢!她也想見見正門前的郁督軍山紋樣。 那可是皇帝特意令工部尚書閻立本畫的,絕對是本朝獨一份。將來無論那些世家豪族出多少錢修路,都不可能逾越這份御賜的榮耀。 倒是閻立本有些郁悶,他更擅長人物畫啊,結果圣命下來,還得畫一座他根本沒見過的山脈。 總之,自打月余前這條路修成,李勣大將軍也常邀親友去做客,而且一定請人去他家大門口看看…… 姜沃今日就應邀而來。 她與英國公于正門欣賞郁督軍山紋樣,李勣指著一處山嶺,給姜沃講他就是在這里抓住了最后一脈薛延陀汗王,也就是夷男可汗的親侄子咄摩支可汗。 可巧就遇到了出門撒歡的李敬業—— 英國公府的正門,除了皇帝駕臨自然是不開的,李敬業是從東面側門出來的。 他一身銀光燦燦的騎裝,極為顯眼,身后還呼啦啦跟著十來個家丁和小廝,前呼后擁替他牽著馬,抱著騎射之物。 不但如此,他自己還‘左牽黃右擎蒼’。 是真·左手牽著一只靈活矯健的純黑色細犬,右肩膀上蹲著一只帶著銀項圈羽翼鮮亮的蘭鶻獵鷹。 好一副斗鷹走馬世家紈绔的標準作風。 姜沃雖然不是大夫,但明顯感覺到,身邊英國公血壓蹭蹭就上去了。 李敬業也沒想到祖父和姜相正好就在門口,跟他撞了個臉對臉。 只能把手里的鷹、犬都交給小廝,自己霜打了的白菜似的上前問好。 李勣大將軍一字一句問道:“這是要去哪兒?” 李敬業不敢扯謊,老老實實道:“冬至休沐三日,孫兒準備去郊外山上射獵?!?/br> 姜沃就聽英國公沉聲道:“好。休沐三日,你安排的倒是明白。那還等什么,還不快去?” 李敬業聞言驚喜道:“祖父允了?多謝祖父!”然后歡快吹了聲口哨,蘭鶻獵鷹聞聲飛到他的手臂上來,李敬業還問道:“祖父見過我這只新的蘭鶻嗎?它特別會抓兔子!” 姜沃:…… 她見英國公手里握著的馬鞭一動,連忙干巴巴勸道:“騎射也是六藝之一?!?/br> 待李敬業離去,李勣大將軍看著二十多歲依舊走馬耍鷹的長孫,再回頭看看不惑之年拜相的姜沃。 發自內心長嘆一聲,然后道:“我這一世,固然是位極人臣,可惜兩子皆平庸,最多官至刺史?!?/br> “孫輩……”李勣大將軍直接放棄評價,轉頭對姜沃直白道:“還盼姜相將來多照拂一二?!?/br> 原來如此。 姜沃心情略有些復雜:李敬業,有你是我的福氣。 ** 在這一天漫長的冬至日后,夜里,姜沃終于獨自一人打開了系統。 她達成【黃金成就】,系統要給她進行體質升級了—— 電子音響起:【系統將在接下來的四十九天,替您提升一點體質(6點·六脈調和→7點·神滿氣足,益壽延齡)】 7點體質,系統用了兩個詞來形容。 不再是之前‘5點·中人之體’和‘6點·六脈調和’這樣單個的詞匯了。 下面甚至還跟著備注:【神滿氣足:精元飽沛,宿疾并消,神氣充足,身輕無乏】 姜沃反復念了兩遍:懂了,就是給我好的精神和體力繼續卷唄? 她又好奇問起小愛同學沒有備注的后半句:“所謂益壽延齡,是指多少歲呢?” 小愛同學答道:“至少八十歲沒問題?!?/br> 姜沃想了片刻,忽然覺得‘7點’體質有些熟悉。 精力充沛加長壽——啊,原來她奮斗半生,系統開掛加持兩次,這才終于追上了武皇的出廠自帶屬性。 ** 冬至過后,很快就是新歲。 而接下來的麟德二年,對姜沃來說,是很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她見到了許多離別多年的故人。 說來,還要感謝許敬宗于年前上的一道奏疏。 他于祭祀之禮上請改:“高祖、太宗皇帝配祭昊天上帝,高祖皇后太穆皇后、太宗皇后文德皇后配祭皇地祇?!盵2] “請旨封禪?!?/br> 二圣下詔,命百官,尤其是禮部議定封禪禮儀—— 皇帝決定封禪泰山了! 其實先帝一朝,曾幾次議過封禪大禮,但因內外朝事等各種緣故,終太宗一朝,終究未成行。 如今陛下再定此事。 封禪可不是今日決定,明日就能啟程的事。起碼要提前一年定下行期,再安排各項事宜。 * 二圣是于麟德元年冬日,定下次年十月出發,后年正月正式封禪。又詔令百官能隨行者皆至,共襄盛舉。 因而麟德二年,姜沃見到了許多故人。 皆是千里,甚至是萬里之外的歸客。 第154章 故人歸 所謂封禪泰山,便是帝王親于泰山祭祀天地。 《管子·封禪》中曾有記,三皇五帝內伏羲、神農、炎帝等亦曾封禪泰山。 夏商周后的帝王中,秦始皇漢武帝亦曾封禪泰山,故而后世帝王皆重此禮。 * 麟德一年正月。 皇帝正式下詔封禪泰山。 姜沃與旁人不同,她是雙重身份:既在大唐待了數十年,亦有后世人的目光——無論從哪一種身份看,先帝唐太宗數次議及封禪,卻都因國事未能成行,實是有些遺憾的。 畢竟一鳳皇帝之功績,實配與秦皇漢武并稱封禪。 不單姜沃如此感嘆,皇帝念及父皇亦做此想,正如姜沃在尚書省內看到的這份詔書。 此詔非中書省代寫,而是皇帝親筆:先寫了高祖開國之功績,又提起先帝惶惶偉業:“太宗功宏煉石,定宇于再麾,業比斷鰲,飲滄溟而一息?!???溥^自家父皇,寫到自己的時候又換了“忝奉馀緒,承威積慶”的口吻,表明自己是繼承先祖基業,努力守成奮進之帝王。[1] 總結完一家三代的光輝歷史(和現狀),最終下詔:岱宗(泰山)封禪! 于是麟德一年,姜沃剛到尚書省,就見一道道詔令發下來,令人忙的暈頭轉向—— 帝詔冊封李勣等六位宰輔為檢校封禪使。 帝詔許敬宗(前禮部尚書)、現任禮部尚書許圉師,以及禮部諸禮官速定封禪典儀,于四月前呈上。 帝詔諸州都督、刺史,于今歲十一月前,集于泰岳之下。(諸邊關防守緊要州府官員不在其列。) 帝詔天下諸州,才子俊彥,皆舉送入京。 …… 姜沃便在李勣大將軍的指導下,挨個分理這一道道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