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之后皇帝也不肯再聽沒完沒了的庭辯了,直接下旨: “圣人令許敬宗先將《姓氏錄》擬一份名錄出來,又令李義府將‘禁婚令’按照本朝《戶婚律》的疏議形式寫成細致的條律——待有詳細成文后,朝臣覺得不妥者,再具事以辯?!?/br> 畢竟現在許、李兩人提出的只是想法和總綱。 以至于今日庭辯吵了一個時辰,基本都集中在‘有這兩個想法就荒謬’和‘我這個想法不荒謬’這種車轱轆話上。 給皇帝煩的要命:沒有細則條錄,吵架都吵不到點子上—— 有些政策和詔令,只停留在總綱階段的時候,確實看不出來能不能行的通。 皇帝就此退朝。 世家也勉強接受這個結果。 雖說皇帝的態度,明顯是偏向許李二人的,但既然沒有把話說死,就還有回旋的余地。 各世家準備群策群力,等許李二人的細則出來,集中精力從每一條上辯倒他們! 而盧照鄰在聽聞皇帝并不曾追問姜沃的看法后,很是松了口氣—— 其實這兩年他一直在擔心:皇帝將吏部‘資考授官’這種得罪人的事交給她來做,不會是把她當成一把專門砍硬骨頭的刀來用吧…… 需知,刀砍硬骨,硬骨如何不說,刀自己也會受傷。 而且,若是刀用的太狠,或是卷了刃或是斷裂,都再不可挽回。 執刀人卻是可以隨時換一把刀用。 盧照鄰一直很擔心,皇帝就是這么看待她的。 不過以現在的情形看,皇帝應當無此心:吏部資考事后,她升了同中書省門下三省,并領吏部最要緊的考功屬。 而且這次往狠里得罪世家的事兒,皇帝也未交給她做。 甚至李義府都直接點名問到她本人,皇帝也不令她作答,也不令她接此事,而是依舊是交給許李二人。 可見,在皇帝心里,她應當真是個心腹臣子,而并非一把隨時可棄的刀斧。 盧照鄰心下寬慰多了。 而盧寺卿與他說過朝事后,就囑咐道:“你雖不上大朝會,無法為此事庭辯,然你在京中交友廣闊,便多打聽著些消息,尤其是許敬宗那本《姓氏錄》!” “也多托付些能夠上朝的友人,庭辯時,也好多一份人望?!?/br> 盧照鄰沉默片刻,終是應了下來。 * 在盧照鄰跟伯父告辭后,盧寺卿忽然又想起一事:“你先等等,我這里還有幾本坊間的傳奇,你拿回去看看?!?/br> 盧照鄰:? 盧寺卿從鎖著的柜子里,拿出一個小書箱。 打開來,最上面赫然是一本兩年前風靡酒肆坊間的《權相奪親外傳》。 盧照鄰見此書就皺眉——只要對朝堂稍有了解的人,自然都看的出這本書在影射編排誰,又是在警告誰。 當時盧照鄰還特意來問過大伯,這不是盧家人干的吧。 盧寺卿斬釘截鐵表示不是。 彼時盧寺卿看到這本書,也是很感慨的。他當時就想起了十六年前,貞觀十六年的元宵燈會。 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姜沃,出現在朝臣之前。 當時她還只是太史局一個小小的太史丞。 朝臣們對她的印象都是,袁李兩位仙師的徒弟。 哪怕她在詩會上相人很準,一眼看出盧照鄰這個詩才,那也只是一種讓人聽了覺得‘畢竟是袁仙師之徒’的虛浮名聲。 并沒有朝臣真的關注她。 盧寺卿反而是最早關注姜沃的朝臣之一。畢竟,當年他曾經為了自家晚輩去找李淳風提過一次親。 只是親事未成。 當時李淳風給出的理由是,他這個徒弟命格奇穎,婚事極難相配—— 當時盧寺卿還以為是敷衍,現在想想,簡直是一道神卦??! * 盧寺卿拿起這本《權相奪親外傳》,先擱到一邊:“我不是為了給你看這本——是為了給你看另外幾本?!?/br> 說著從書箱中另外拿出幾本傳奇,遞給盧照鄰。 盧照鄰就見第一本是《東女國宰相傳》。 翻開看到筆者名為‘丹青’二字。 盧寺卿邊觀察盧照鄰的神色邊道:“這幾本,都是這兩年新冒出來的傳奇。與之前那本《權相奪親外傳》一樣,只要是知曉朝堂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寫的正是姜侍郎和崔少卿之事?!?/br> “只是這幾本傳奇,寫的更大膽直白?!?/br> 之前那本《權相奪親外傳》,可是特意以漢喻唐,而且是假托男相奪貴女的故事,還算是隱晦。 但筆名為‘丹青’的人寫的這幾本傳奇,幾乎就是明寫。 只是換了地名。 借用了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里的一個‘東女國’來代指本朝。 東女國是個女王當家的國度,國中自然也是女相。 盧寺卿繼續道:“而且這幾本傳奇,顯而易見是站在姜侍郎那邊來寫的?!?/br> “將崔家那些逼迫崔少卿的舊事寫了不少,傳言也頗多,鬧得崔族長更心煩了?!?/br> 盧照鄰聞言頷首道:“那原是實情?!彪y道只許世家編書污蔑旁人,不許人家尋擅寫文者編書回擊嗎? 盧寺卿見他這副神態,不由問道:“最要緊的是,這位‘丹青’在行文里表露出的,對世家也太了解了。而且對姜侍郎和朝廷事所知也甚細——升之,這不會是你寫的吧?” 盧照鄰:…… 這一瞬間,他一向謙謙君子的風度都差點維持不住。 伯父,您真覺得,我會去寫她與崔郎的姻緣故事嗎?還一寫兩年? 盧寺卿見他如此神色,終于放心:“不是你寫的就好!” 然后又蹙眉思索:“那這位‘丹青’到底是哪個世家子?” 哪怕‘丹青’此人,寫的都是俠女傳和東女國系列。 盧寺卿也完全沒想過,會是世家婦或是世家女子寫的此書——世家名門深深,未出閣的女子都在長輩與各種婢子的照顧和環繞下成長。 而世家婦要恪守的規矩禮儀甚多,每日要侍奉長輩、照應子女、料理內宅事,哪有空寫這些傳奇? 且世家多是一家子數房住在一處,行動瞞不了人。若說世家婦人或是小娘子,能以這種頻率寫書、還能有門路將此書送出去在坊間傳開,而不驚動家里任何人——完全是天方夜譚。 盧寺卿問過不是盧照鄰,就放心多了:他原本真擔心這位‘丹青’是自家侄子,到時候崔家找上門來,他老臉無光。 * 盧照鄰第二次告辭,又被伯父叫住了:“把這幾本傳奇都帶上,你回去細看看?!?/br> “京中才子墨客的文采行文,你多是熟悉的?!北R照鄰凡是在京中,每逢詩會,一定會被請去。 “你回去細細看這幾本傳奇,最好分辨出是誰寫的?!弊プ≌髭s緊阻止,可別把世家事往外抖摟了! 盧照鄰望著眼前這幾本傳奇,想到里面的內容,頗為扎心,無言以對。 為了避免伯父的念叨和反復尋他,盧照鄰也沒拒絕,把這幾本傳奇胡亂往書箱里一塞,拎了就走。 決定回家就把這個書箱塞到角落里去落灰。 * 然而,他剛走到大理寺署衙門口,就遇到了一個此時他絕不想遇到的人。 姜沃與盧照鄰撞了個對面。 今日朝會后,她忙完手邊吏部要緊的公事,就直奔大理寺來。 她要尋狄仁杰,細問下李義府的罪行,看看怎么體面地送走他。 誰料才拐到大理寺署衙門口,就撞上了盧照鄰。 “升之?”姜沃頷首道:“你是來尋盧寺卿的?” 說著目光自然而然落在他手里拎著的小書箱上。 箱頂木蓋半開著—— 里面散落著姜沃很熟悉的幾本書:《東女國宰相傳》《東女國將軍傳》…… 陽春三月,明明春風拂面,但盧照鄰覺得,空氣似乎都停滯了。 偏生姜沃什么也沒說,只是笑了笑,又對著書箱深深點了點頭。 等盧照鄰終于想起說什么的時候,才發現她早就走到大理寺里去了。 第133章 一紙空文 大理寺。 姜沃正捧著一份卷宗在看,手邊桌上還堆放著不少—— 都是彈劾李義府的。 狄仁杰甚至已經按照被彈劾罪名,分門別類給姜沃排好了:經濟問題、瀆職問題、濫用職權問題…… 姜沃看了三份后,目光轉移到手邊剩下的,數量可觀的奏疏上,心道:李義府自己有這么多小辮子,還敢主動充當馬前卒,往死里得罪世家呢? 以往看在他中書侍郎的官職份上,他的許多細碎罪行,都是民不告官不究。 畢竟很少有朝臣愿意無緣無故,就去得罪負責擬詔的中書省侍郎。 問題是,現在有緣有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