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姜沃一見便贊媚娘的衣裳顏色好看——是天際淡紫透霞殘的紫色。 然后低頭看看自己的官袍,嗯,就是單純的大紅大紫的紫色。 兩人如多年前挽臂而行。 當時媚娘剛回宮,還是婕妤,兩人一并來看剛開始整修的大明宮。數年過去了,大明宮已然巍峨而立。 說是挽臂而行,實則姜沃一直牢牢托著媚娘的胳膊,也格外留心腳下。 媚娘無奈看她一眼,余光也看到身后跟著的宮人和輦轎,以及緊張地一直探頭探腦的嚴承財,開口道:“又不是第一回 有身孕了,你也不用這么緊張?!?/br> 姜沃轉頭笑瞇瞇道:“小心駛得萬年船?!?/br> 然后又帶著無限的好奇低頭去看媚娘還未隆起的小腹—— 她是真的好奇。 這位,到底是哪個武皇崽崽???! * 姜沃能數過來歷史上武皇的兒女:四兒兩女。 除了現在她已經見過的弘兒和安安。 原該還有三子,按排序是:李賢、李顯、李旦(這四位不是當過太子就是當過皇帝)。 女兒的話,除了安安還有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 可…… 姜沃算了算:若是李賢、李顯,應該已經出生了,若是李旦和太平,卻還有些早。 所以,姜沃是真的好奇。 也是真的體會到,歷史像是無數條分岔路,當一個岔路口做了另外的選擇,之后便會是越來越多陌生的岔口。 * 此番,皇后有孕,帝大喜。 媚娘就與姜沃道:“其實,安安兩三歲后,陛下就一直想再要孩子的?!?/br> 之前她接連生下弘兒和安安,因孫神醫扶脈,建議修養兩三年為佳,皇帝與媚娘倒是確實避了兩年—— 每次提到這件事,姜沃其實還挺慶幸,自己先兌換的是醫書。 系統給出的醫書,婦人科里面有詳細的安全期介紹,以及物理避孕方法。雖說古代沒有橡膠和現代工業,但天然之物,諸如腸衣、魚鰾等物,經過制備也是勉強能用,只是步驟麻煩造價不菲,并非能推廣之法。 但,總比古代流傳的一些‘水銀’‘生吞田螺’避孕強多了! 言歸于正傳,安安兩三歲后,皇帝自然盼著與媚娘再有孩子——嫡子只有一個實在不保險! 尤其是這兩年,皇帝風疾愈重,又想起先帝的病,如何能不憂心。自然想要更多的孩子。倒不是他做父皇的盼著弘兒不好或是不成器,而是,繼承人,還是要有備無患??! 否則萬一需要,可不能立刻蹦出一個來。 姜沃頷首道:“是啊,畢竟家里有皇位要繼承?!?/br> 還是雙重皇位。 于此時的媚娘來說,孩子也是需要的,甚至比皇帝還需要——畢竟除了弘兒,皇帝再不濟還有倆兒子。若是嫡子有失,那皇帝的庶長子還是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 至于姜沃心中的想法……現在說出來,除了她自己,所有人都會以為是天方夜譚。 還是要一步步走下去啊。 * 說來,姜沃對于新崽崽即將出現的好奇,遠不如媚娘對于她和崔朝事的好奇。 此番與姜沃一同游大明宮,正是要她長談此事。 媚娘出門的時候,皇帝還在后面笑問:“何必非要出去說?在立政殿后殿說不得?實在不行,朕走還不行嗎?” 媚娘笑道:“立政殿天子居所,只怕她沒法暢所欲言?!?/br> 李治想了想,有道理! 問過了尚藥局的奉御,得到‘皇后的身孕已過三月,走動一二也好’的回答后,李治就扶著媚娘的手一路送到大門口。 然后殷殷期盼,甚至帶了點眼巴巴道:“媚娘啊,記得朕說過的話,不要偏頗??!” “朕這回若是允了子梧分宗,他就再不是博陵崔氏子了?!边€不忘加一句:“朕可是才于朝上贊了姜卿為人‘篤厚’,升了同中書門下三品?!毖韵轮?,姜卿要繼續‘厚道’啊。 媚娘無語止步:“陛下,崔司業是你的伴讀,陛下難道不了解他?若不是他們兩人商議好了,他怎么會忽然冒失提出分宗?” 李治想起總是過分樂觀的崔朝,天子的眉眼都愁的皺起來了:“唉,這可保不準。你不知道他——總之,你與姜卿好好聊一聊?!?/br> 不能讓人白分一回宗??! * 此時媚娘就問起姜沃。 姜沃抬頭望著大明宮上湛藍的初春天空。 說來,這是她這些年,少有的悠閑日子。 好像忙忙碌碌的,年月倏爾過去。她說完后,媚娘也有此感。 姜沃就繼續道:“因每日都忙著,諸多事別說排到下月,甚至是明年或是許多年后……我原來真是想著,一輩子這樣過去就行?!?/br> “兩個人合得來之時,就呆在一處。若是將來情不相得,分離比相處更歡喜,那就分開?!?/br> 聽至此,媚娘不由止步。 原來,真的被皇帝猜準了啊。 她真是不想成婚。 那……媚娘看了看姜沃的側顏,很快決定:得想法子,讓皇帝別為了崔朝事真的惱她才是。 媚娘腦海里,已經從‘怎么替姜沃在皇帝跟前描補遮掩’思考到了‘怎么‘請’崔朝認下是他不肯成婚’時,就聽姜沃繼續道—— “不過,后來我們交換過遺書了?!?/br> 媚娘冷靜地把腦海里方才的念頭暫時存放起來,然后道:“什么?” 姜沃就將崔朝對身后事的擔憂說了。 而崔朝之后問過她:那將來,又以什么身份來安排對方的身后事呢。 當時姜沃不假思索答道:“就以現在的身份吧。你都不想被家族安排身后事,肆意涂抹你的生平——我更不想作為什么崔家婦被崔氏族志記下來?!?/br> 崔朝很少追問她什么,但那日追問道:“那若是,這世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只是單獨的兩個人,不再管什么宗族,戶籍、譜牒……” “只是,交換一紙婚書,宴請親友呢?” “只是……安安再問我,在外面能不能叫我姨父的時候,我想回答一個能?!?/br> 想在世人眼前,并不是毫無干系。 或是只在旁人捕風捉影的話語中,才是有過關聯的人。 “好?!?/br> ** 分宗。 與分家不同。 分家算是將門戶和財產分開,但依舊是同族,說的簡單粗暴點,就是誅九族,跑不了。 而分宗,則是徹底的姓氏的分離。是直接離開宗族,另以自己的父祖為一脈。從此后宗法再無關聯,祭祀喪葬無涉。譜牒除其名。 相當于此后,就算崔朝謀反,崔氏也完全不用慌,不會牽連到他們。 正如《周紀》中曾記載,春秋晉國智宣子想要立子智瑤為后,他弟弟智果勸道,智瑤此人不行,立他為承宗之人,智宗必滅。見他兄長不聽,智果就分宗跑路,別族改姓為輔,等到智族滅亡,他這一支就保存了下來。[1] 可見分宗后,崔朝別說跟博陵崔氏沒關系,他要是想,都可以改個姓。 同樣,分宗后,就會如他所說—— 他們身后再無牽絆,都沒有家族。只是這世上,你是你我是我的兩個人而已。 * “不過……” 姜沃與媚娘笑道:“起初,他也沒打算鬧得滿城風雨的?!?/br> “分宗這種事,去尋族長開宗祠,再有族中耆老見證,族中辦了就成?!?/br> 然而…… 崔朝在登門拜訪崔敦禮這位族長時,還沒正式說明來意就被族長‘教訓’了。 也巧,教訓的正是他的婚事。 且說,崔朝的事,旁人不知,但崔敦禮可是一直很注意這個晚輩,想把他拎回家族效力,如何一點風聲不聞? 甚至不只風聲,在皇帝讓崔朝陪同姜沃往蜀地拜祭袁仙師后,崔敦禮九成九確定,這兩人關系匪淺。 只是之前出于‘皇帝顯然知曉并且默認二人關系匪淺’之事的考量,崔敦禮憋著一直默不作聲。 但今年不能不做聲了—— 朝上耳聰目明的朝臣都看得出:皇帝裁入流官,以及吏部‘資考授官’兩件大事明顯跟姜侍郎脫不了干系! 崔敦禮作為族長,警告崔朝道:“她是身無家族,無所顧忌不怕得罪人。但你不是,咱們崔氏更不是?!?/br> “今日我便與你透底:你哪怕這一世不娶,不愿為家族出力都罷了。你私下做甚,我也可以睜一只眼閉一眼?!?/br> “但要記得!士庶不婚!” “姻不失親,古人所重,豈得茍安富貴權勢,輒婚非類?”[2] “非世家女,再不可能入崔氏譜牒!” 崔敦禮還未說完最后一個字,就見面前坐著的晚輩,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那就,朝堂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