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赤牒授官便是她留下的后手。 將來她的君王,想要任用女官時,便可用這道兩朝舊例行事,直接授官。 甚至這道舊例,本就是朝臣們自己抗議統考,努力爭取來的,不是嗎? * 一個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什么呢? 姜沃走出屋子。 她至少要留下一盞燈。 ** 貞觀殿。 媚娘見皇帝依舊在案前糾結,不由走過來道:“陛下,最后就剩下這幾個字,都很好?!?/br> “明兒一早,安安可是要進宮來要名字的?!?/br> 皇帝手里拿了只新的未蘸墨的筆,雪白的筆尖在紙上劃來劃去,看上去依舊在糾結。 媚娘無奈了。 她走過來指著皇帝寫在最上面的字道:“這個‘曜’字,陛下不是很喜歡嗎?” 頓了頓又道:“漢時《釋名·釋天》中解此字:曜,耀也,光明照耀也。這個字,我也很喜歡?!?/br> 媚娘覺得這個曜字就很好。 皇帝點頭:“是,《檜風》有云,日出有曜,是好兆頭?!?/br> “但……” 媚娘一聽皇帝的‘但’就頭疼,這些日子皇帝‘但’掉了好多吉利字。 此時媚娘就直接道:“陛下只自己舉棋不定,也不與我說,這個‘曜’字哪里不好?!?/br> 到了這最后一夜,皇帝也就說了:“并非不好,而是此字有點重。安安是早產的公主,朕有些害怕她壓不住這個字。而且……” 皇帝抿了抿唇:“朕兒時曾聽父皇提過,平陽昭姑姑,名字里就帶著一個‘耀’字。雖非同字, 但到底同音?!?/br> “姑姑天不假年,壽歲不久。仙逝時才過而立之年不久?!?/br> 媚娘便將手擱在皇帝的小臂上,以作安慰。 怪道皇帝喜歡這個‘曜’字,卻又一直糾結至今。 媚娘想了想,先勸慰皇帝道:如今這些字,都是姜沃根據安安的生辰八字算過的,都是相合的字,必不會有妨礙。 她又道:“我還是覺得此字很好。天下同音的字多了,天妒英才,以至于天不假年之人古往今來也有許多?!?/br> “陛下若要避諱,只怕總能尋到可避諱處?!?/br> “且安安若能如昭公主一般,做個巾幗英雄豈不很好?” 皇帝望向媚娘:“那,咱們就為女兒選這個字?” 媚娘取過皇帝手里的筆,蘸墨,卻不是圈出這個‘曜’字,而是另外寫了一個字。 “初?!?/br> 皇帝念出來:“初?” 媚娘點頭:“陛下覺得‘曜’字太重,那再加一個‘初’字如何?!?/br> “《解字》中道:初,舒也。始也?!?/br> 皇帝看了片刻:“好?!?/br> 提筆為女兒寫下名字:李曜初。 ** 按本朝例,公主及笄賜公主號,出降時再賜實封。 皇子的實封一般在八百戶到一千戶,而公主的實封,則在三百戶。[2] 然此例,在先帝年間幾位嫡出公主身上,就已經破例過了。 長樂公主等文德皇后所出公主,皆是年少即有封號實邑。 皇帝自然愉快繼承了這個光榮傳統。 * 顯慶二年五月。 帝冊皇后所出嫡女為安定公主。 按例,賜安定公主食湯沐之邑三百戶。 因時年愛州得良稻之種。 帝大悅。 再加安定公主實封三百戶。 時人云:公主未及笄,先開邑封,又逾制特加,帝寵重之。 第125章 大唐公務考報名中 五月底。 蜀地黔州。 李承乾是等到太陽西下,沒那么曬,才撐了一把傘出門。 他們一家子都不喜暑熱,夏日總是懨懨的。若非特殊情況,他夏天的白日絕不會出門。 但今日收到了來自洛陽的信。 李承乾看到雉奴需要新修的《職制律》后,想了想,還是決定當日交給舅舅比較好——這樣舅舅今天晚上也不會荒廢。 他撐著傘出門,一路盡量沿著樹蔭來到屋舍后的田圃外。 還未走進園圃,就見舅舅正在竹椅上坐著整理葡萄苗。 園圃中的地被分成了好幾塊,有的已經于春日插上了葡萄苗,有的則于上月插苗,而現在,舅舅又在挑新的苗。 李承乾也不太懂,只聽長孫無忌說過兩回,什么農書上說的硬枝扦在春日,嫩苗栽于夏之類的。 反正對他來說,一年四季都一樣種不活。 在李承乾走進園圃前,長孫無忌也看到了他,立刻道:“承乾,等等!” 李承乾一怔止步。 長孫無忌放下手里的青苗與剪子,邊自己走出來邊道:“你就站在外頭跟我說就行了。不用進來?!碑吘顾X得今年葡萄結果子還挺有希望的。 李承乾:…… * 次日清晨。 趁著太陽還未出來,李承乾來到長孫無忌屋前,原以為舅舅沒醒,他準備在院中坐一會。 誰料見屋里已然亮著燈燭,他就叩門而入。 “舅舅不會一夜未眠吧?” 長孫無忌搖頭:“上了年紀后醒的早?!?/br> 然后示意李承乾在對面坐下,幫自己一起整理面前的文書——修律此事并不是腦子一拍,隨意就能定下一道律法。 而是要參考前朝律法、當朝現狀、以及已發生過的案例,定下合乎能行的具體條律。 下面還要附上不同情況的具體刑罰。 比如—— 李承乾現在正看的這一條:【各署衙官員皆有定數,若署衙過限置人,超一人則仗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縖1] 舅舅先修這一條,顯然是要配合雉奴的‘精簡官員事’。 這一條律法下面還有各種詳細的備注:比如雜色不入流的胥吏不在數中;比如皇帝授官者不在其中;比如下屬若私置官員,上峰不知者如何連坐;再比如上下勾連‘欺奏’皇帝的,又如何罪加一等…… 長孫無忌還習慣在每一種情況后,附上一個具體的罪狀案例以做進一步說明。 修律就是這樣瑣碎麻煩而嚴謹的事。 于是舅甥二人這一日,就沉浸在這一條律法中。 * 直到接近黃昏,才換過下一條律法。 李承乾一看就露出幾分笑意。 下一條是針對朝臣濫用權柄曲法包庇的—— 【凡是公事,各依正理。違規為曲法者,笞五十;為人請求,雖非己事,與自請同,亦笞五十】[1] 李承乾邊對照這條律法去翻貞觀年間的處置舊例,邊輕描淡寫道:“舅舅當年包庇褚遂良侵地事,隨自己心意安排朝臣、貶斥御史……樁樁件件也屬于曲改正理、為人求情吧。雉奴有沒有挨個罰舅舅笞五十?沒有?可見還是心軟啊?!?/br> 長孫無忌:…… 窗外日暮遲遲,光線漸暗。 兩人點起燈燭,懷著同樣的心情,將大唐的《職制律》律精雕細琢起來。 哪怕他們今生也不會回到朝堂中去。 但只要大唐的朝堂臣子、這大唐天下,能夠因此律,變得更好一點,便足矣。 ** 洛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