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執失思力原本來駐守夏州,是頗為遺憾的:以夷男的性格,估計不敢冒頭。同僚們都在高句麗立功,只有他在夏州吹風。 誰成想天降喜訊,上來了一個‘不服就干’的新可汗。 李勣接到這份戰報的時候,執失思力已經跟薛延陀開始交兵了,請李勣速來一并進攻薛延陀。 而李勣在看到‘夷男可汗急病過世’幾個字后,懊喪到以拳捶桌! * 貞觀十九年末,薛延陀多彌可汗進犯夏州。 三月后,薛延陀覆滅。 北境安。 第64章 見龍在田 大軍班師回京的路上,皇帝常召太子于圣駕金鉞車上,加以教導。 戰事結束后,還有一系列后續的處置問題——打下一片土地,跟控制一片土地完全是兩回事。 “廣地勞人啊?!被实蹠r常要感嘆,隋末亂世實傷黎民。如今他打下了偌大的疆域,卻愁子民不夠。 李治在旁道:“所以父皇置羈縻州?!?/br> 羈縻州是大唐初創,因其武德豐沛打服一圈兒國家。然而劃成大唐疆土后,發現又沒有足夠的官員和人口去管理填補這些土地,便設立羈縻州,以夷治夷,依舊用當地少數民族去治理原部族人口。 只是如此一來,大唐對羈縻州的控制,自然沒法太過深入。 至今,在皇帝武德威壓下,能保證各部依唐律而行,聽從長安的指揮。只是,這就要保證大唐一直是強盛的一方。 總是,百姓不夠??! “要記得,飭兵備寇,甲仗精銳雖要緊,但——”皇帝極認真望向兒子的眼睛,像是要把這句話,刻在他繼承人的心上,一刻不忘:“百姓安樂,才是帝王的甲仗!”[1] 教完兒子如何管理羈縻州府等事,皇帝停下來揉了揉額頭。 見此,李治便道:“父皇此番親征勞苦,回去后,得請孫神醫給換方子才好?!?/br> 皇帝也打量兒子:“朕不過是些老毛病,倒是你,近來似乎瘦了不少,看著精神也不太好?!?/br> “父皇悉心教導,言傳身教??晌覔淖约鹤龅牟粔蚝?,學的不夠精,讓父皇失望?!崩钪为q豫了下,終究把心里話說了出來,他指了指肩膀:“讓……旁人也都失望。人都道虎父無犬子,父皇,我覺得這里特別沉,有時候壓得喘不過氣來?!?/br> 皇帝便擱下茶盞,今日不再講政事,而是給兒子講起自己剛登基時的隱忍退讓。 他也曾有過被人堵到家門口的舊事。 唐初之時突厥勢大,唐每年都要給突厥送金銀玉帛,甚至頡利可汗還動輒就去邊境強取豪奪一番,大唐一直在被動抵抗。 就在貞觀初年,二鳳皇帝剛剛坐上皇位時,頡利可汗聞風而動,趁機率二十萬大軍前來,兵至涇陽,距離長安就只有四十里了,相當于真正堵在了家門口。 那時長安兵力空虛,且二鳳皇帝剛坐上皇位—— “內里朝政未平,對外兵糧不足?!被实巯肫饎偟腔鶗r的內憂外患,也不禁長吐一口氣:“只好隱忍退讓,壓著性子不能與突厥開戰?!?/br> 于是皇帝未帶大軍,只帶了幾個文臣,單騎前往渭水畔,與頡利對峙,結渭水之盟令突厥暫時退去。 做秦王時戎馬多年南征北戰,未有一敗。偏生剛做了帝王,第一回 面對旁人都堵到家門口勒索了,卻要顧慮重重,打都不能打。 李治也能想象到,以父皇的性情,那時候得壓制憋悶到何等程度。 后來的事,李治也就都知道了。 人都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帝王報仇,三年就夠了。 三年后,政通人和,有力一戰。二鳳皇帝便起六路兵,直奔東突厥。不但滅掉了東突厥,還將當年堵在長安城外的頡利可汗抓到長安城來俘虜,特意請他‘吃席’,并讓頡利可汗于宴席上充分展示了下歌舞天賦。 從此,加入‘大唐歌舞團’,也就成了周邊各族可汗首領最害怕的事。 李勣原本就想把夷男可汗抓回來,加入大唐文工團呢,結果夷男命好,先行一步自己走了。 皇帝又與李治講了些他當年做秦王時,在朝事上的不由自主,甚至也有過被逼迫至不能保全自己府上心腹的困境。 皇帝溫言道:“稚奴,人都謂帝王是天子,但自來皇帝的天下,從沒有上天就穩穩放在你手心的。你還年輕,將來掣肘、艱難都會有,但永不要為一時之難,一時之辱所困?!?/br> 往前走,總有出路。 白日開導過幼子,皇帝這一夜卻有些失眠。 他想起了今日稚奴的話,說他如履薄冰誠惶誠恐,說他想學自己卻怕做不好。 皇帝忽然就想起了承乾。 那孩子是不是也…… 聽皇帝輾轉反側一直未曾入眠,云湖公公進來小聲道:“陛下,可要叫醫官來為陛下按一按?” “不必了,掌燈?!?/br> 自廢太子流放黔州后,父子兩人再未通過一句書信言辭。只有每隔數月,會有皇帝派去保護兒子的親衛,回京稟明現況。 皇帝就聽侍衛回稟:承乾確實在苦心種花草葡萄,可惜他似乎天然與植物不對付,別說從長安城帶去的各色種苗全無發芽跡象,就連當地的花草葡萄苗,到了他手里,也都是越養越蔫的趨勢。 已經到了侍衛們都看不下去的程度了,有時候半夜會偷偷幫他整理葡萄架子。 皇帝從前只是聽一聽,知道兒子還在就夠了??山褚?,忽然就想與那孩子說句話。 說什么呢? 懸筆太久,一滴墨落在紙上,皇帝只好棄了重取一張。 最后落筆也只有一行: “承乾,黔州多雨雪否?” * 這夜,李治也伏案在燈下寫了良久。 久到小山不安地來問了兩次:“明日還要早起趕路,殿下還是早些歇著吧?!?/br> 李治依舊堅持寫完再睡——自從離開長安,隨父皇東征,他每一日都會在燈下,把父皇這一日教導自己的所有話,全都記錄下來。 他每日要接觸的人與事太多了,腦子總是塞的滿滿的。 為防止將來忘記父皇的言辭,無論多晚,他都會先把父皇的教導整理完再睡。 父皇每句話,都值得他反復去看,去琢磨?;蛟S囿于年紀和閱歷,此時父皇的話,他沒法完全理解,但先記下來,或許將來遇到事情,就能領悟。 就像這戰場,也只有他親眼見了,才有最深的體會。 今日父子倆說的久,李治當然寫的也久。 且他每日記錄與皇帝的對話,每頁紙上還都會再留出半頁,寫一寫今時今日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打小念書的時候,就有這個習慣,后來跟崔朝一起念書,兩個人很快同步起來。所有的文書初稿,總是空出一塊,用來修改和記錄一閃而過的靈光。 后來有一次,李治偶然在太史局看到了姜沃的‘星圖手記’,發現她居然也是這樣,不喜歡在原本的文字中縫隙里批注。他后來再見媚娘時,還問過一句,媚娘也是這樣的習慣。 李治還是個挺相信緣分的人,覺得他們幾人能遇上,可能冥冥中確有緣分。 ** 若是李治知道,現在媚娘在做什么,一定覺得兩人更有緣分。 長安城。 媚娘也在燈下凝神寫下近來一直思考的高句麗戰事,而且是站在太子的角度去考慮的。 原來她與太子之間還有些‘拉扯晦暗’,現在李治那邊已經明確表態—— 要姜沃來說,媚娘如今的狀態,就像是舊公司的合同還沒結束,但是新老板已經發下了聘書。 而媚娘,絕不是那種拿到新公司聘書,就躺平準備在新公司混日子領養老金的人。 媚娘妥妥是個卷王員工,還沒入職就開始卷起來了。 太子需要什么? 媚娘從來看的很清楚。 太子想要的是能夠理解他并能與他同舟共濟的同伴。 而能夠成為太子覺得最‘貼心’的人,最要緊的就是要跟太子保持步調的一致,隨時能明白太子在想什么,最關注的事情是什么。 最近太子遠在遼東,一定在全心跟皇帝學征戰事。 既如此,媚娘雖身處深宮之中,也一直很關注遼東的消息。還從書上將高句麗自古以來事,能找到的全摘錄下來,比外頭許多朝臣對遼東的分析了解還要多。 姜沃見媚娘在燈下寫字,就把一只熏籠挪到窗下炕上,怕她凍著——因媚娘有個習慣,她嫌冬日里的厚衣裳穿著難以動作,手臂打彎不靈活,因此每回寫字的時候,都不穿厚衣,頂多披個大氅。 待媚娘終于寫完后,姜沃就把厚厚的填了棉絮的外裳遞給她。 媚娘穿好后問道:“小沃,你不冷吧,若是不冷,咱們就開了窗透透炭氣再睡?!?/br> 姜沃就去把窗推開,一片月光傾泄進來,映著外頭地上晶瑩一片霜色,越發顯得皎潔明亮。 兩人一時都沒有睡意,就一起倚在熏籠上烤火看霜雪月色。 因熏籠大小有限,兩人索性完全靠在一起,像是冬日里兩只依偎取暖的小松鼠。熏籠里除了炭火,姜沃還放了些橘皮,烤焦的橘皮散發出特有的香氣,漸次熏染了兩人的衣裳。 媚娘一直在燈下寫字,此時還未及解發,倒是姜沃已經散了頭發。為怕熏籠的炭火氣烤焦了頭發,她就把頭發全部順到前面來。 媚娘感覺到帶著點涼意的青絲滑過她的手臂和膝頭。 媚娘就伸手挽住一把青絲,又從腰上荷包里取出一枚小小的犀角梳,就著月光慢慢梳著手中發絲。 姜沃也把媚娘送她的那一枚拿出來,放在掌心把玩。 犀角梳依舊光澤瑩潤。 這些年,姜沃每晚給自己涂面脂的時候,也不忘給小梳子涂一下,以免京中干燥,犀角梳表面開裂。 因保護的很好,梳子依舊晶潤如初。 媚娘將手中一把青絲慢慢梳理一遍,忽然開口道:“小沃,你再為我起一卦吧?!?/br> “上一回讓你為我起卦,已經是九年前了?!?/br> 姜沃當然記得此事。 當時她為媚娘卦出的,是《易經》開篇第一卦乾卦,細卦則是乾卦第一爻初九爻——潛龍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