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9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 “還得是父皇?!敝罄钪斡謫为毜教肪仲R了她一回,與她道:“原本我想著是等十八年的元日大朝百官朝見時,與父皇進言,讓姜太史丞一并參新歲大朝——有了這個開端,再籌劃上朝的事兒?!?/br> 但皇帝一開口,便不需要什么循序漸進了,直接飛躍。 李治舉了舉茶盞為賀:“姜卿,下月朔日朝會見?!?/br> 且說皇帝讓姜沃從下月朔日,也就是下月初一日開始上朝,并不是什么一月之初開始的‘儀式感’,而是姜沃如今是六品太史丞,只能上朔望朝,即一月只需要上初一十五兩日朝。 大唐的朝事分為幾種,其中朔望兩日,為大朝,不論文武官員,只要是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員,皆入朝。 還有一種便是常朝,得正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朝參,向皇帝稟事。 因此,滿打滿算,姜沃一年只需要上二十四次早朝。 “其實,圣人剛登基的前些年,常朝是每日都有的?!崩畲撅L與姜沃講了許多上朝的注意事項。 貞觀初,真是百廢待興,那時每日都有常朝,還都持續頗長。 倒是這幾年,三省六部已經磨合數年,一切進入了正軌,政令簡明?;实郾惆l覺每日常朝,許多朝臣并無之前那么多要事、實事匯報,大約是為了不顯得尸位素餐,總要開口回稟點什么,于是開始出現了些車轱轆的套話。 二鳳皇帝其實不是個愿意一直坐在那兒上朝的人。見此苗頭,直接叫停:沒的說就不必說了。 直接把常朝改成了三日一次。 省的每日浪費彼此的時間。 那時候魏征還在,立刻盯上了皇帝:不肯每日視朝,莫不是奮斗了十年后累了,有了懶政享受的苗頭? 為此還連上了好幾封諫書。 不過二鳳皇帝其人,對于諫言,是有選擇性的從善如流。在很多事上,最終還是會堅持自己的觀點。 于是到現在,常朝都是三日一上。除非有戰事時,才會視情況加常朝。 * 七月初一清晨。 姜沃很早就起來了。 她剛換過官服,就見陶姑姑進門,親手拎著一個食盒,打開來,里面是一盤白瑩瑩的糖年糕。 五塊年糕,按照宮里的慣例,擺成了五福呈祥的樣子。而年糕本身,則是按照模具做成了如意的樣子。 陶姑姑給她夾了一塊放在碟中,笑道:“吃吧,以后更是事事如意年年高?!?/br> 與陶姑姑和媚娘一起吃過年糕后,姜沃與姑姑告辭出門去。 陶枳見了她,感慨道:“我還記得你第一回 出門辦差的樣子呢?!?/br> 姜沃也記得。 那時她從陶姑姑手里接過寫著宮律的竹櫝,姑姑說:“完了差事,你就正經是咱們宮正司的七品女官了?!?/br> 恍如昨日,歷歷在目。 今日,她依舊如那第一回 出門前一樣,站在宮正司的正堂里,對著一面等身銅鏡,整理自己的衣冠,將身上的魚袋魚符檢查一遍。 但不同的是,此時她旁邊還有一個人。 媚娘遞上笏板,笑道:“去上朝吧?!?/br> 姜沃從她手上接過笏板:“武jiejie,回見?!?/br> 會在朝上見的。 * 姜沃去太史局等師父李淳風,一起去上朝。 昨夜李淳風依舊在觀星,就住在了宮里沒走,早與姜沃說了,今日先到太史局,等他一并走。 見袁天罡也在,姜沃不由問了一句:“師父怎么也在?” 袁天罡屬于離退人員,是不需要參加早朝的也不需要當值點卯的,他過得是姜沃很羨慕的,睡到自然醒的日子。 “今日是你第一天去上朝,做師父的怎么能不來送送呢?” 袁天罡還指著桌上一個匣子道:“打開看看,師父送給你的?!?/br> 姜沃打開,看到一個新的卦盤。 她現在用的卦盤,就是袁天罡給的,是個古銅卦盤,是他少年時用過的。 而眼前這個新卦盤,明顯是新制的,機擴樞紐都是嶄新的銅器才會有的亮色:“如今你也學了多年,卜卦已經有了自己的習慣——所以師父給你做了個新的卦盤,應該用起來更順手?!?/br> 姜沃心中暖成一片,抬頭就見袁天罡對她眨眨眼:“你不會以為,師父每日只在屋中高臥吧?!?/br> 她還未答話,旁邊的李淳風就道:“絕大部分時間確實是吧——這卦盤是袁師作的圖,但一個個機擴、銅片磨了一個多月的人,好像是我吧?!痹祛妇拓撠熢谂赃呏钢更c點,繼續提改進意見。 袁天罡很名士風流的大笑了兩聲,轉移了話題:“誒?是不是時辰快到了,你們這就出門吧。這可是徒弟第一回 上朝,你別帶著她遲到——御史臺可是有罰例的,凡朝參遲慢,要罰一月俸祿的?!?/br> 姜沃收下卦盤,拜別過袁天罡,跟李淳風一起出門。 往前頭太極殿走去。 一路上,李淳風就著剛才袁天罡提起的‘罰例’,給姜沃講了二十多條御史臺定下的《文武官朝參不當罰例》,然后道:“嗯,我記得應該就這些了,以后要注意啊,別犯錯誤?!?/br> 姜沃:……師父你果然是二鳳皇帝死忠粉,之前給我講上朝注意事項,直接歪樓到皇帝調整常朝次數是多么英明,以及其余各英明神武事跡,講了大半日。 結果最重要的‘朝參罰例’今日才告訴我,真是臨上轎子現扎耳朵眼??! 她只好在心內緊急默背了一遍。 等她背完,兩人正好能看到太極殿的大門。 夏日天色亮的早,不需要點起大蠟,也能夠看清巍峨闊立的殿宇。不斷的有官員進入其中。 李淳風忽然轉頭對她似笑似嘆息說了一句:“師父陪你走到這里,也很歡喜?!?/br> 若是他們收的是個世家出身的男弟子,哪怕資質不如,只循規蹈矩,只怕早五年就站在這里了。 不過好在,她一路行來,雖是慢了些,但終于走到了這里。 * 姜沃落后于師父半步,一起走入太極殿的大門。 只見里面是個寬闊的能容納上千人站立的廣場。 大朝會時,官員們都按序站在這廣場上,最里頭的殿中地方有限,除了皇帝高坐外,也只有太子、諸位宰輔、爵臣以及在京的親王能在里頭了。 姜沃跟著李淳風走向太史局官員所立之處。 一路自然免不了遇到相熟之人,需要寒暄問好,也少不了經受旁人的打量目光—— 將作監、司農寺、太常寺這些署衙里,跟她已經熟絡的官員們,對于她出現在大朝會上很自然,甚至還都主動跟她寒暄幾句。不過,就連跟她沒怎么打過交道的署衙官員,也頂多隱蔽地打量她幾眼,或是避開免了寒暄尷尬,或是私下議論兩句,倒沒有人公開露出什么反對之意。 姜沃想,這便是潛移默化吧。 這些年,從文成公主和親事起,到司農寺棉花的種植、凌煙閣的起建址與吉日的測算、再到最近的‘聽診器’…… 對朝臣們來說,在聽多了名后,再親眼見到這位太史丞走到朝上,就沒那么多驚訝了。 更何況,不知有多少勛貴朝臣,來太史局為自家請過吉期。 便是不請姜沃算,最后出具的文書也需要她來蓋太史局公印——李淳風舉賢不避親,在他忙于觀星,白日懶得料理太史局的事務時,理所當然的把公印交給了自己徒弟,讓她負責把關太史局的測算公務,而不是另一位資歷更老的太史丞。 用他的話說:要是資歷有用,他跟袁天罡就不用蹉跎多年,最后收了這么個小徒弟了。 確實,朝臣們也得認同這個觀點:只看皇帝吩咐太史局做事,也都點名到姜太史丞,就可知在太史局這種部門,資歷實在是比不過資質的。 皇帝都這樣選擇,其余有臉面的朝臣,自然也都會直接請姜沃來算吉期。尤其是長孫無忌,家中兒孫們婚事的六禮都直接委托姜沃來算。 于是幾年太史丞做下來,姜沃已經跟大半朝臣,直接或者間接打過交道。 人情往來就是如此,你來,我往。 但凡牽扯過一點事端,便是一份香火情。 那些請姜沃算過吉期的朝臣,那些太史局出具的文書上,有姜沃審過敲過公印的人難道還好意思再板起臉來說什么,女官不能參加大朝會? 那之后可也得硬氣起來,保證你一個家族,沒有一點兒需要人家太史局敲章的事兒。 是人情往來,更是權力。 姜沃就這么自然的站到了朝臣的隊伍里,前面就是師父李淳風的背影。 她按規矩垂手安靜站著,只用余光打量了下這太極殿外的廣場上,站滿了烏壓壓的官員。 姜沃就站在這大片隊伍的中后方,看起來與周圍每一個官員,并無不同。 夏日的太陽,很快升的很高,懸于天際,明燦燦照過大殿。 * 農歷七月末,盛暑退去大半。 皇帝忽然下旨由太子監國,他本人則離了九成宮,親去巡看幽州兵士。 姜沃邊算二鳳皇帝出巡的吉日,邊在心里感慨:幽州啊,這是她前世去過為數不多的城市之一了。 此時幽州,即后世北京。 近來皇帝忽然調了兩府兵力到幽州,此時又去親巡,大概又要有大動作。 不過,對九成宮的嬪妃宮人們來說,并不太在乎圣人是為什么出巡幽州,只知道,圣人會有兩三個月不在! 九成宮原本就是行宮,人口少規矩松,皇帝再一出巡,空氣里就更加飄滿了自由的味道。 只是今年有廢立太子事,圣人心情難測,宮中留下來的后妃就不好大擺宴席,流水似的看歌舞百戲取樂,鬧得動靜太大。 于是各位妃嬪均選擇了比較低調但更刺激的娛樂方式:在宮里‘斗牌’‘斗棋’‘ 投壺’,不只玩兒,還會設局賭些彩頭。這樣玩樂動靜不大,彼此一約能玩一日。 且說‘賭’這件事,之所以在后世被堅決禁絕,正是因為刺激,會讓人欲罷不能。 果然,從韋貴妃開始‘投壺’賭斗開始,不過幾日,宮中‘賭斗’事就蔚然成風。 上行下效,兼之圣駕不在宮中,許多宮人竟也就趁著值夜的時候開始賭斗起來。 以至于殿中省和宮正司不得不一起出動,很是清查了一批設賭局的宦官宮人。 當然,后宮娘娘們是管不住的,她們依舊在快樂設局。